01.14 葉瀾:為什麼我不贊成簡單提“教師專業發展”

我不贊成簡單地提“教師專業發展”,而是提“教師發展”。

教師作為一個專業人員,現在人們不太懷疑。

目前的問題是,教師對專業發展太看重了,自己作為一個全人的發展這個問題卻往往忽視了。叶澜:为什么我不赞成简单提“教师专业发展”

1. 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者

教師、醫生和律師,與建築師、工程師不一樣。一類是跟物質生產相關,一類跟人相關。教師和醫生,儘管面對的都是人,但仍不同:醫生主要關注人的身體,醫生在工作時,研究的是病與治病;教師關注的卻是兒童、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以及整個生命的發展。這之間的差異是清晰的,不難區別。

教師往往被他人稱為“教書匠”,這一“書”一“匠”兩字對“師”字的替代,概括了許多人對教師職業性質的認識:他們只是教“書”的“匠”人而已;他們只是把已有的知識傳遞給青少年而已;他們只要認真工作,不把知識教錯,教對、教好即可。充其量,教師是人梯,因犧牲自己的生命,造就他人的成長而偉大,並不像科學家、藝術家那樣因創造而偉大。教師職業不能在社會上引起真正的尊重,其認識根子在此。

不少教師也認同這樣的觀點,他們往往只為教書而行,負責任者力圖把所教“書”的內容理解得更透徹,關心學科知識的更新,提高與自己所教學科一致的學歷水平,為的是把“書”教得更好。至於自己的勞動有何創造性,同樣未做深究。如此,教師就無所謂什麼工作中的創造自覺,也無法體驗創造的歡樂與尊嚴,培養創新人才之類的話往往也就流於空談。

今天,教師的使命是使學生能夠適應這個變化的時代,活出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以及他對這個社會盡一個公民的責任。每一代的教師都面臨時代對教師使命的要求,但是也會有一些不變的,那就是教師的事業是對人一生負責任的事業。儘管學生不完全被教師所左右,但好的教師會成為一種力量,引導人前進和向上。

一個教師,能夠對兒童、青少年,對某一個人的發展變化留下深刻影響,讓他在每一個前進的重要時刻會想到這位教師。這樣的教師,就是在真實的意義上成了一位教師,而不僅僅是一個知識的傳遞者、技能的教學者。

2. 教師需要激發創造性勞動

在我看來,教師勞動的創造性由其工作的根本任務在於“育人”,在於促進兒童、青少年的精神生命成長與精神世界豐富所決定。它需要教師對多種知識實現多層次、創造性開發、轉換與複合才能完成。

就以教師最經常開展的學科教學活動而言,教師所教的知識自然是前人創造的,它以系統化、相對穩定的符號形態並經教科書加工後呈現。但教師的相關教學,不可能只是把現成的知識像物件一樣傳遞到每個學生手中。

在教學前,教師首先要研究開發不同的學科知識對兒童、青少年心靈豐富成長的發展價值,包括這些知識的社會價值。其次要研究自己所教學生的發展狀態,他們的潛在發展需要與可能,以及他們在學習這些知識之前已經具備的經驗、重要的相關前在知識等一系列方面。

只有在兩方面都清晰的背景下,教師才可能確定對學生具有發展意義且可實現的教育目標。這些工作沒有現成的知識提供,也沒有人能代替,只能通過教師自己的創造性研究才能完成。然而,這還只是第一步。

接下來,為了使學生能更好地理解知識的價值,以知識的創生過程來激發學生的創造興趣,培養學生吸收知識、進行自我建構的能力,實際上也是形成學生終身學習和創造興趣的基礎,

教師還需要將符號化的知識,轉換成各種鮮活的、對學生既可能接受又具有挑戰性,且不只是遊戲式的狀態,這同樣需要教師創造性的勞動。

唯有經過教師如此這般的一番努力,作為人類文明的財富和認識世界成果的知識,才能轉化成滋養、浸潤學生心靈,激發生命活力的“瓊漿玉液”。

然而,對於教師的教學工作來說,完成上面這些任務,還只走了不到一半的路程。教師還需要對教學活動如何展開做出師生互動式的整體設計。在完成設計後,還要直面由成長髮展中的個體組成的學生群體,在不同的、時時變化著的複雜教育情境中進行教學,不斷處理、重組教學過程中因學生積極參與而不斷生成的新資源,做出及時的調整、重組與新的策劃……

如此複雜的過程,不但需要教師具備教育學知識,需要經驗,更需要理念與智慧、實踐與反思、重建與更新。唯有如此,才能使課堂教學的創造過程成為學生的生命成長過程,成為教師職業生命的創生過程,同時,也成為與人類自身發展直接相關的教育學知識的積累、創生過程。

叶澜:为什么我不赞成简单提“教师专业发展”

總之,教師不是一個簡單的傳遞者,他跟孩子一起創造每一天的生活,為孩子的未來生活而時時創造。

教師是豐富人一生的很重要的角色,教師的創造表現在“轉化”上,他把人類的精神財富轉化成學生個人成長的精神財富。這個轉化的藝術,就是教育的魅力。

教師的創造還表現在他對學生精神世界的不斷豐富和完善上,這樣培養出來的新生代,就會與他的上一代不一樣。代際傳承的本質是把知識、技能、精神轉化成個人的能力和精神內存。這些東西又會綜合成新的創造力。

我覺得教育事業和教育的魅力一定要與創造聯繫起來。作為一個教師,像蠟燭一樣,成天勤勤懇懇地埋頭苦幹,就覺得對得起學生了,以犧牲自己作為職業高尚的表達,而不是用一種創造的智慧去點燃學生心中的內在精神潛力,倘若這樣,他一定沒有魅力。

教育是一種獨有的創造性工作,教師的魅力在哪裡?就在於創造。

當然,教師的創造跟工程師的創造不一樣,跟建築師的創造不一樣,跟作家的也不一樣。它的創造是一種為了人的生命發展而做的創造。這是大量“轉化”過程的創造,它通過“轉化”讓每一個生命具有創造的內力。這也是為社會發展提供創造的永不枯竭的源泉。我覺得人類社會創造事業中不能沒有教師這個職業,不能將教師職業僅僅停留在傳遞。如果停留在傳遞,那麼這個職業一定沒有魅力,教育一定搞不好。

3. 教師不僅僅要專業發展,更要全人發展

關於教師發展,近年來流行的提法是“教師專業發展”,那就是把教師職業看作一種具有專業性的職業。教師專業化最早是美國提出來的,它主要從兩個角度提出:一是改變教師地位(如美國的教育工會),目的是保障教師的職業地位受到社會尊重;二是從操作化角度,旨在把教師作為一種專業技術人員。

我不贊成簡單地提“教師專業發展”,而是提“教師發展”。

教師作為一個專業人員,現在人們不太懷疑。目前的問題是,教師對專業發展太看重了,自己作為一個全人的發展這個問題卻有所忽視了。

教師往往日行而不覺:自己在學生面前是以全部的人格、一言一行呈現他是誰,學生依此判斷你是誰。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對你的敬意、瞧不起、反抗、喜歡,都不是僅僅因為你的專業,而是你的全部人格。當然,沒有專業是不行的,沒有專業你講臺都站不住。但是僅僅有專業,肯定也是不夠的。重要的是教師的整體發展。

教師必須對自身的發展有認識,其中包括對教育的理解,以及對教育責任的承擔。中小學教師面對的是青少年,面對的是鮮蹦活跳的成長中的生命,要有一種責任擔當。學生生命既是最柔潤的,又是最脆弱的。有些東西一旦被打破,很難再重新變得完美。所以青少年時期,老師留給青少年的是什麼,對他一生的發展都有影響。一個人一輩子能夠遇到一個好老師,是他的福分。

教師是育人的事業,作為教師,首先要自己活得像個人,才能對別人產生成人意義上的影響,一種真正成為人的影響。自己活得像個人,並不是說像一個聖人,而是說你很真實,很努力,有信仰,你在為這個信仰踐行。教師也會有缺點,有時候也會有衝動,但只要你是真實的,你會冷靜下來,孩子也會理解。所以我覺得跟人打交道,一定要做真人,不要去做一個假假的人。

叶澜:为什么我不赞成简单提“教师专业发展”

今天,我們強調提升教師發展的自覺,其目的不只是停留在造就一批優秀的教師,而是為了使每個教師意識到:

自己能成為自身職業生涯的主人,只要努力實現自我更新,就能勝任當代教師的職責,在成就學生的同時,提升自己的生命質量,活出特有的職業尊嚴和歡樂。

把握時代賦予自己的機遇,以主動、積極的姿態迎接,而不是消極、無奈地應付,投身於學校變革的實踐中,這是教師提升自覺的首議之題。

教師是為明日而作之人,在一個充滿變數的時代,只有把握時代脈搏與趨勢,才能意識到中國現代化事業需要一代怎樣的新人。

認識到這些,才會產生投入教育變革的自覺,進而意識到這一變革要通過改變教師自我才能實現。教師參與變革的自覺只有轉化成自我更新的需要,變革才可能得到來自生命發展需要的內在、持續和強大動力,得到變革主體自覺實踐的支撐而最終實現。

文章來源:本文選自“葉瀾教育思想文選”三卷之一——《俯仰間會悟:葉瀾隨筆讀思錄》,葉瀾著,龐慶舉選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9年12月出版,原標題《“散論”教師》。有刪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