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為什麼說紅樓夢裡 林黛玉缺失的那三樣東西才是她敏感多疑的原因


為什麼說紅樓夢裡 林黛玉缺失的那三樣東西才是她敏感多疑的原因

01 父母的愛

母親賈敏去世,黛玉來到外祖母賈母的身邊生活。喪母的悲痛、新環境的適應,讓黛玉從小就有一顆敏感脆弱的心。榮國府的繁華錦簇與黛玉的形影單隻總顯得格格不入。

後來,父親林如海的離逝,黛玉更加顯得孤僻。有人說黛玉多疑、愛使小性子。一個十歲左右半大的孩子,一年時間裡,面對雙親離世的重重打擊,誰又能安慰她那稚弱的心靈,誰又能指責她任性。

雖有賈母萬般疼愛,但外祖母再親,中間總差一個母親。看著一般大的姐妹,能躲在父母懷裡撒歡喊疼,她除了羨慕只剩下落寂。沒父母疼愛和教導的孩子,除了少那一份天倫,還有就是無依無靠的現實處境。


為什麼說紅樓夢裡 林黛玉缺失的那三樣東西才是她敏感多疑的原因

小心翼翼,被動地接受著賈府一切的安排。外祖母疼她多過其它孫女,她擔心受龐而招誹議。如果少了外祖母的疼愛,那她要怎樣留在這大觀園的院子裡。

一邊渴望著,一邊害怕著,她每天思慮愁腸的,只有暗自流淚,患得患失。沒了父母的疼愛,這樣的黛玉,她怎麼不敏感、任性。

02健康的身體

從小多病,從吃飯就開始吃藥,這世間沒有什麼神藥可以救治,只能依靠藥丸維持和不再傷心流淚,才能安然度過餘生。但無論是前世今生,黛玉的宿命就是淚盡人亡。

來到賈府就註定以淚為生。初到賈府,母親離世,傷心流淚,半年後父親離世,傷心流淚。面對賈府眼紅不懷好意之人的低毀,傷心流淚。看到姐妹們有父母可以撒嬌,觸景生情,傷心流淚。


為什麼說紅樓夢裡 林黛玉缺失的那三樣東西才是她敏感多疑的原因

認識表哥寶玉後,兩個小冤家三天兩頭的鬧彆扭,傷心流淚。寶玉對他好、流淚,對她不好,流淚,寶玉捱打、為他流淚,總之流不完的淚。

一裝裝一件件,哪件事可以讓一個脆弱、敏感的小孩不哭的。最終,憂思成疾,哭壞了身子,每日裡終是以藥為伍,至此更是處處小心,連好一點的滋補藥材也不敢主動要,恐招人話柄與嫌棄。這樣的黛玉,怎麼不多疑。

03 愛情

最初的寶玉,並不懂得如何與林妹妹相處,他喜歡這大觀園裡所有漂亮有才情的女子。雖然更喜歡黛玉,但他卻不懂得“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道理。難怪他也是隻年長黛玉一歲,一個半大的孩子。

兩個人互相喜歡、互相試探,一次一次,在無數的爭吵中才明白彼此的真心。最後還是一個唱戲的丫頭讓他明白,專一愛一個人的道理,從此兩個人眼裡只有彼此。


為什麼說紅樓夢裡 林黛玉缺失的那三樣東西才是她敏感多疑的原因

原本以為,此後兩個人可以無所顧忌的在一起,但世俗的偏見讓兩個人又不得不隱忍地保持距離。隨著年齡的增長,家長對兩個人的關係明裡暗裡,卻有著另外的打算與主意。

苦無父母做主的黛玉,對這段感情越來越失去信心。身體更是不爭氣,愛情與此時的黛玉而言成了一種奢望。

在大觀園的幾年時間裡,是黛玉青春最美好的幾年也是最痛苦的幾年。沒有父母疼愛照撫,沒有愛情的支柱,失了健康也失了自已,正如那首葬花吟:“ 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


為什麼說紅樓夢裡 林黛玉缺失的那三樣東西才是她敏感多疑的原因

“無根”的孤女,安全感的缺失,這樣的黛玉,怎麼能不敏感、多疑。

沒有紅學考證框架,領略小說原有本質

生命從來生生不息,關注【凌之】陪你說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