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原来西游记的这个故事,就是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和武则天有关

原来西游记的这个故事,就是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和武则天有关

说起《西游记》,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根据原著翻拍的86版电视剧更是承载了几代人的童年记忆。作为一部杰出的神魔小说,作者吴承恩巧妙地通过唐三藏充满奇幻色彩的取经经历,反映了现实的世态人情。

可以说,西游记虽然讲述的是天上的事,但又何尝不是人间百态。其中一个故事,其实就是民间习俗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在《西游记》第八十七回里,唐僧师徒一行来到一个名叫凤仙郡的地方,这地方名字虽然带了个“仙”字,但百姓生活却犹如地狱:

斗粟百金之价,束薪五两之资。十岁女易米三升,五岁男随人带去。——《西游记》


原来西游记的这个故事,就是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和武则天有关

导致物价上涨、百姓卖儿女的罪魁祸首不是人祸,而是一场天灾——凤仙郡已经连着几年没下过一滴雨了。为了缓解旱情,当地官府张榜贴出告示,聘请得道高人作法求雨,重酬千金。

菩萨心肠的唐三藏自然见不得这种人间疾苦,于是吩咐大徒弟孙悟空前去请旨降雨。话说悟空一路来到天庭,玉帝的一番话不但解开了凤仙郡连年无雨的原因,也讲明白了降雨的三个条件:

玉帝道:"那厮三年前十二月二十五日,朕出行监观万天,浮游三界,驾至他方,见那上官正不仁,将斋天素供,推倒喂狗,口出秽言,造有冒犯之罪,朕即立以三事,在于披香殿内。汝等引孙悟空去看,若三事倒断,即降旨与他;如不倒断,且休管闲事。"——《西游记》

那么玉帝到底立了哪三个条件呢?却原来是鸡吃完了米、狗舔完了面、火烧断了锁。然而,这米、面都是如山高,而锁也是铜锁,这要等到何年何月去?这才有了后来孙悟空教当地长官一心向善,虔诚祈祷,感动玉帝,下得雨来。

原来西游记的这个故事,就是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和武则天有关

那么这个故事跟二月二龙抬头有什么关系呢?前文说过,《西游记》虽然讲的是天上的事,但取材都来自于人间,这个故事自然也不例外,它其实与第一女帝武则天有关。

话说唐高宗李治驾崩后,武则天以女儿身实际执掌天下,先后立其子李哲、李旦为中宗、睿宗,随后又尽数废去,于690年改唐为周,改元天授,自号为圣神皇帝。

相传武则天此行惹恼了玉皇大帝:“牝鸡司晨、阴阳倒置如何使得”,于是他传令四海龙王,三年之内,不得降雨,以示惩罚。虽是民间传说,但据史料记载,690年前后,关中发生大旱,民受饥,兵短食。

原来西游记的这个故事,就是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和武则天有关

这虽然是武则天造成的恶果,但受苦的却是天下苍生。人间惨象环生,让掌管天河的玉龙王看不下去了,他违反天条,张开巨口,喝足天河水,降雨人间,以解黎民百姓之苦。

旱情虽然缓解了,但玉龙王却因违法天条私自布雨受到玉帝惩罚,被打落凡间,压在一座大山之下。山前还立有一块石碑,上刻四句揭语:“玉龙行雨犯天规,应受人间千秋罪;若想重上凌霄殿,除非金豆花开时”。

人们看到石碑,才知道玉龙王为解救苍生而导致自身受苦的事迹。他们十分不忍,一心想把玉龙王救出来,让他重返天庭。

原来西游记的这个故事,就是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和武则天有关

但是金豆到底是什么豆呢?又怎么会开花呢?人们苦思冥想不得要领。时间一晃到了来年的二月初一,这天是赶集的日子。

集市上人潮涌动,一位卖玉米的老婆婆因为没扎好口袋,不小心撒了一地金黄色的玉米粒。人们一看,这玉米不就是金豆吗?那怎么让他开花呢?聪明的人们试了很多种方法,最后把玉米丢到锅里一炒,玉米变成了爆米花,这不就是金豆开花。

金豆开花谜底解开了的消息,很快就一传十十传百全知道了。于是在第二天,也就是二月初二,人们像约定好了一样,一起来到了龙王被压的地方,现场炒起了爆米花。龙王一看,连忙抬头向天空喊:“太白金星,金豆已经开花了,还不快放我出去”。

其实玉皇大帝早已消了气,只不过作为三界主宰,言出法随,释放龙王他还是需要一个台阶的。此时见到人们为了救龙王展现了民间的大智慧,也就顺梯子下楼,既往不咎了。于是太白金星很快就把压龙王的大山一开,龙王腾空而起,重返天庭。

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由此传了下来。

原来西游记的这个故事,就是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和武则天有关

这当然是一个传说了。实际上二月二,正是春暖花开、万象更新的时节,人们在这一天开始新一年的农事劳作,所以又称为“春耕节”、“农事节”。在农耕时代,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

龙,作为人们传统信仰里面行云布雨的掌管者,人们自然愿意以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祈祷他继续风调雨顺,福泽万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