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李世民二十四功臣中為何秦瓊排在最後,第一又是誰?

用戶58366978727


看了一下大多數的回答,基本都是胡扯,李世民對二十四功臣上凌煙閣,最基本的準則就是按照職務大小,爵位高低而定。

唐朝雖然是李淵建立起來的,其實主要是唐太宗李世民打下的江山,他還是秦王期間,跟隨他的文臣猛將就很多,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逼迫李淵退位,李世民正式登基繼皇帝位。

李世民登基後,經過十幾年的苦心經營,大唐出現華夏民族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唐太宗李世民被四方藩國尊為天可汗,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是少有的繁華盛世。以致後世中國人在海外一直以唐人自稱。

貞觀十七年,唐太宗李世民進入老年期,老人總是有懷舊的情懷,作為皇帝的李世民也不例外,當然他懷的舊是過去那些金戈鐵馬的歲月,並有那群跟隨他打天下的功臣。

於是李世民就在皇宮一個偏僻的閣樓裡面令畫師畫下他心目中的英雄功臣,以真人比例的畫像掛於該閣樓——凌煙閣。唐太宗時不時的進樓去觀看那些功臣畫像,感嘆一下過去並肩作戰的經歷。

那麼,這個凌煙閣的二十四功臣都是誰呢?他們怎麼排序呢?

李世民很簡單,直接按照朝中功勳的官職的高低,爵位的大小而定,基本上能夠上凌煙閣都是公爵,比如排名第一的是長孫無忌,論功勞,房玄齡、杜如晦、李靖是大唐的開國三功勳;而玄武門的五大功臣卻是: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尉遲敬德、侯君集。

而在貞觀十七年,凌煙閣排名的時候,長孫無忌被受司徒,這是個虛職,但品級排名第一,後面的司空是房玄齡、李孝恭、杜如晦、魏徵,他們都是授的司空,品級次司徒一級,但是按照排名卻是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齡,按照當時的功勞來說,房玄齡是最大的,為什麼反而排名在司空的最後一位呢。

原來,前三位都已經過世了,司空還是後來追授的,按照中國傳統的死者為大的原則,活著的房玄齡排名自然在他們後面。但是無論是職務,還是功勞,房玄齡都比他們要大得多。

那麼最後一位為什麼是秦瓊呢,這也很簡單的,因為從官職和爵位來說,秦瓊是最次等級的,秦瓊是唐朝初期有名的猛將,為大唐建立還是立了不少的戰功,後來官至左武衛大將軍,翼國公,他早在貞觀十二年就病死了,死後被追封為徐州都督,胡國公

按照爵位來說,秦瓊是胡國公,是有資格進凌煙閣的,但是由於生前官職太低,只是一個左武衛大將軍,所以在排名上就一再靠後,終於在最後一名才排到了他。

既然說到凌煙閣的排名,有很多讀者認為,李世民是否會與現社會一樣,看資歷,論山頭來進行排資論輩,這就是用現代思維來考量古人了,李世民沒有現代人這點小心思,功勞和站隊沒有什麼關係,大唐是一個完全講究功、過的朝代。有功就有賞,有過就有罰。

大家說的玄武門之變,秦瓊和李靖都拒絕了李世民的邀請參與,但是他們並沒有進行站隊,按照現代人的思維,李世民會不會秋後算賬,從後來李世民對待李靖和秦瓊的重用來看,李世民完全沒有受到玄武門他們沒有幫忙的影響。

歷史,有時候沒有那麼多的灰暗面,但又些灰暗面又不是我們現代人能夠理解的。但是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排序上,李世民還是做到了基本的公正。


沉墨I方之城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排名座次是根據各種因素來決定的,而當時李世民的第一考慮的是官階來決定,次因素是凌煙閣裡的功臣在李世民心中的重量。

由於當時修建凌煙閣掛二十四功臣畫像已經是貞觀十七,許多功臣已經去世,所以去世者另追贈官階,排位順序按官階決定。

下面先看下二十四功臣都有誰,以及排位順序。

  • 一品:

  1. 趙國公-長孫無忌:司徒(正一品);


  2. 河間郡王-李孝恭:司空(正一品);

  3. 萊國公-杜如晦:司空(正一品);

  4. 鄭國公-魏徵:司空(正一品);

  • 二品:

  1. 梁國公-房玄齡:尚書左僕射(從二品);

  2. 申國公-高士廉:尚書右僕射(從二品)、開府儀同三司(從一品);

  3. 鄂國公 -尉遲敬德:開府儀同三司(送一品);


  4. 衛國公-李靖:尚書右僕射(從二品);

  5. 宋國公-蕭瑀:特進(正二品);

  6. 褒國公-段志玄:輔國大將軍(正二品);

  7. 夔國公-劉弘基:輔國大將軍(正二品);

  8. 蔣國公-屈突通:左光祿大夫(從二品);

  9. 勳國公-殷嶠:陝東道行臺右僕射(從二品);

  10. 譙國公-柴紹:鎮軍大將軍(從二品);

  • 三品:

  1. 邳國公-長孫順德:左驍衛大將軍(正三品);

  2. 勳國公-張亮:工部尚書(正三品);

  3. 陳國公-侯君集:吏部尚書(正三品);

  4. 郯國公-張公謹:左驍衛大將軍(正三品);

  5. 盧國公-程知節:左領軍大將軍(正三品);

  6. 永興縣公-虞世南:禮部尚書(正三品);

  7. 渝國公-劉政會:民部尚書(正三品);

  8. 莒國公-唐儉:光祿大夫(從二品)、民部尚書(正三品);

  9. 英國公-李績:光祿大夫(從二品)、兵部尚書(正三品);

  10. 胡國公-秦瓊:左武衛大將軍(正三品)、徐州都督(從三品);

貞觀年間的六部也分等級高低,民部次之禮部,兵部次之。排序列表主要是其官位高低和職業,相同等級又以左為尊,比如左右驍衛大將軍等。


秦瓊在我們平常的影視劇中經常出現,其形象事蹟膾炙人口,而武功高強、丰神俊朗的秦瓊被排在最後一位,這讓很多人不明白。

(玄武門之變圖畫)

其實李世民把秦瓊排在末尾,除了他官職不高外,主要原因還是因為他沒有參加“玄武門之變”。

當時的秦瓊只是表明了自己的立場,而沒有到現場與李世民並肩作戰,這種情況會讓李世民認為秦瓊隨時會翻臉。如果一旦參與了“玄武門之變”也就一輩子跟李世民掛鉤了,一旦這次行動失敗,這些人全都會被處死,但表明立場的意義並不大,隨時可以改口,所以在玄武門事件後,他受到的封賞並不高。

事實上,歷史上的秦瓊並沒有《隋唐英雄傳》裡面描繪的那麼傳奇,而“關公戰秦瓊”和“尉遲敬德與秦瓊被封為門神的故事”都是民間傳說,不足為信,再加上這麼多人中他的官職最低,因此被李世民排在最尾。


大國布衣


既然你誠心誠意的問了,我便認認真真的回答你。

首先凌煙閣功臣是指對唐朝有功勞的人,所以文官也有一半以上吧。


凌煙閣只是從太宗對傑出的功臣的表彰和紀念的感情出發而建的,並不是功勞排名冊,也不是武力排名,更不是人品判定排名。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並不是按照功勞大小排列的。唐朝貞觀十七年,李世民設立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當時李唐的戰事基本已經結束,所以文官的地位要高於武官,所以排名靠前的大多是文官。


排列的順序也基本按照貞觀十七年官位品級及當事人去世時的官位排定,而此時的秦叔寶已經過世五年,去世前的官職只是徐州都督,排在最後很正常。

秦叔寶雖然和尉遲恭齊名,理應排在尉遲恭之前,但是秦叔寶在玄武門之變時的態度,使得他與李世民關係疏遠。


史書中可以看到,尉遲恭參與了玄武門之變,但是秦叔寶卻一個字也沒有,可以想見,李世民對於秦叔寶的態度。同樣沒有參與玄武門之變的一代軍神李績排名倒數第二,也可以看出李世民為什麼將秦叔寶排在最後。

李世民當政之後,秦叔寶已經傷病纏身,沒有參加貞觀初年的幾次消滅匈奴的戰役,若論累計的戰功,秦叔寶自然比不上一直活躍在戰場上的尉遲恭、程咬金等人。


凌煙閣的排序更大程度上反應的是功臣與李世民的親近程度,武將中尉遲恭排名最為靠前,並不是尉遲恭戰功最多,而是他與李世民的關係最為親近,玄武門之變,李世民親自殺了李建成,而李元吉是尉遲恭射殺的。

唐太宗建凌煙閣畫像時,秦瓊已去世5年了,也可以從另一方面看見,其為唐朝做貢獻的時間並不長久。

在秦瓊去世五年後,唐太宗還能記住他,並將其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已實屬可貴。


江水趣談


唐太宗晚年,為了表彰和紀念曾經追隨自己打江山的文臣武將,所以命閻立本在凌煙閣繪製了二十四功臣畫像。但在這24功臣的排名中,大名鼎鼎的秦瓊卻排在了倒數第一位。甚至在演義中甚至比秦瓊稍遜一籌的尉遲恭卻排在了第七位,遠遠高於秦瓊的排名。而排在第一位的是李世民的大舅哥長孫無忌。



實際上秦瓊排在最後一名一點也不冤,甚至可以說他進入凌煙閣24功臣,都屬於李世民給面子了。

所謂的凌煙閣24功臣,從表面上看,是李世民在紀念為大唐南征北戰,立下汗馬功勞的功臣大將。實際上不如說是一個平衡各方勢力,收攏人心的手段。同時李世民也在利用這個榜單傳達一個信號,忠心於我李世民的人,都能享受到前所未有的榮華富貴。



唐朝初年,由於剛剛統一,朝廷內部的勢力紛繁複雜,不僅有核心的皇族成員、關隴貴族,還有前朝投降的大臣,以及山東豪傑。但名額僅有24個,於是李世民在給他們排名的時候,大致遵循四個原則;第一、與自己的親疏程度,第二、對自己的忠心程度,第三、各自在其勢力集團中的的地位,最後才是個人對大唐江山的功勞大小。

以親疏程度排名;毫無疑問,自然是首推皇族成員或者外戚,24功臣之中共有五人有此身份。分別為;長孫無忌[李世民的大舅哥],李孝恭[李世民的堂兄]、高士廉[長孫皇后的舅舅]、柴紹[李世民的親姐夫],長孫順德[長孫皇后的叔叔]。而瓦崗寨或者其他成員都要靠邊站了。

以忠心程度排名;玄武門事件是一個衡量忠心程度的標準。在李世民殺兄逼父的過程中,長孫無忌、尉遲恭、房玄齡等人堅決的站在了李世民的一邊。而李靖、徐世勣[徐茂公]、秦瓊等人卻沒有身影。自然長孫無忌、尉遲恭等人的排名要靠前。



以各自在其勢力集團中的地位排名;前文中說了,李世民在選擇24功臣是,也需要平衡各方勢力,所以每個集團都需要挑選幾人,而挑選出來的人必須是各方勢力的代表人物。也因此他們在各自勢力中的地位也影響了排名。

曾經瓦崗寨成員共有五人,分別為魏徵、張亮、程知節、徐世勣、秦叔寶。

五人中,魏徵毫無疑問排名第一,他是大唐第一諫臣,被李世民稱為自己的鏡子,為貞觀之治立下了不朽功績。

張亮雖然因謀反被殺,但這件事是凌煙閣繪製畫像之後的事情。在此之前,張亮是秦王府核心成員,曾經被李建成下獄,但對李世民忠心耿耿,對任何事情都守口如瓶。後來在玄武門事變前,還去了山東聯結豪傑,為玄武門失敗後做準備,屬於李世民的心腹。



程知節,本名程咬金,唐初將領中知名度最高的一個,也曾參與玄武門事變。而且李世民登基之後也屢立戰功。

徐茂公排名倒數第二,屬於和秦瓊同病相憐,兩人都沒有參與玄武門事變。而且秦瓊更差的是,年輕的時候曾屢次背叛自己的主公。

早年秦瓊曾在來護兒帳下任職,後來又到了張須陀帳下,張須陀被李密擊敗後,秦瓊又投降了李密。李密失敗後,他又投靠了王世充,最後看到王世充沒有希望才投靠了大唐。秦瓊複雜的經歷,估計放在三國時期,張飛又得罵一句了。



綜合來說,長孫無忌是最忠心於李世民的親屬,而且還立有大功,排名第一無可厚非。秦瓊排名倒數第一也不冤,瓦崗寨的成員除了魏徵之外,沒幾個靠前的,加上秦瓊在幾個老兄弟中也不出色,能夠排上名次已經很不錯了。


我是越關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是按官職、宰輔、戰功依次來排名的。很多人認為秦瓊被排在最後一位,對他不公平,能有這種想法的人都是給隋唐演義這部電視劇給洗腦了。

論戰功來講,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的武將,都為大唐立下了不朽之功。所以就戰功這一項,李世民將它放在了最後的評選之中。

戰功又分成了這三個層次:擁立之功、建國後的對外戰爭之功、建國前的開國之功。拿尉遲恭、程咬金、李勣、秦瓊來說吧,這四人論戰功來說,李勣的功勞是最大的,不僅有開國之功,之後還滅突厥和吐谷渾,但是他排在了倒數第二,而且沒有人為他喊冤;這麼一對比,秦瓊排倒數就好理解了。而尉遲恭和程咬金排在他們前面就是因為玄武門的擁擠之功,李勣和秦瓊沒有參與玄武門之變。同樣,其他排在他們前面甚至很多人都不熟悉的名字都是因為參與了玄武門之變有了擁立之功。

在李世民看來,所有的將軍都在開國戰場立下了汗馬功勞,所以這一點沒什麼可比性,他覺得都是一樣的。相反,在皇帝心中,往往那些護駕的,他更看中,所以擁立之功排在最前。

二十四功臣排在最前面的都是官職大和有宰輔之功的,比如杜如晦,魏徵,房玄齡。而杜如晦和魏徵在前又是因為他們在畫畫像時已經去世了,並且都追贈了司空這個官職。

而排在第一的是長孫無忌。原因是他官職最大,並且為宰輔之臣,還是玄武門之變的最大功臣,有了這擁立之功,長孫無忌拿了3項,他不排第一才怪呢!

在李世民看來,宰輔的功勞是選勝於武將的戰功,因為他覺得沒有這些宰輔,他實現不了貞觀之治,沒有了貞觀之治,國力同樣得不到強盛,打仗是要看國力的,沒有強大的國力支持,再猛的將軍也會因為各種限制而發揮不出實力。這是李世民在626年突厥圍困長安後的感悟。所以他很看中宰輔之功。

這樣一番對比,長孫無忌排第一,秦瓊排在最後是必然。秦瓊沒有宰輔之功,沒有擁立之功,也就沒有得到司空司徒這樣的官職,倒數第二的李勣也是如此。



讀名家名著


受《說唐》、《隋唐演義》等歷史通俗小說和相關影視劇的影響,很對人對秦瓊、尉遲恭、陳咬金等人物影響深刻。尤其是秦瓊,在演義中是武藝超群的猛將,為李世民打下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因此,很多人為秦瓊叫屈,認為李世民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將秦瓊排在最後是極不公平的。那麼,事實到底是怎樣呢?

秦瓊只是將才,並非帥才

秦瓊曾先後追隨過來護兒、張須陀、裴仁基、李密、王世充,最後投奔到李世民帳下,跟隨李世民東征西討,征戰一生。首先承認,秦瓊是一員當世猛將。

李世民少年時也年輕氣盛,帶兵打仗時,對方陣營有敵將在陣前跑來跑去,耀武揚威,李世明這哪忍得了,立馬讓秦瓊去把敵將人頭取來。秦叔寶也是不含糊,馬上挺搶殺入敵陣,百萬軍中取上將人頭,來去自如,無人敢當,而且不是一次兩次。

叔寶每從太宗征伐,敵中有驍將銳卒,炫耀人馬,出入來去者,太宗頗怒之,輒命叔寶往取。叔寶應命,躍馬負槍而進,必刺之萬眾之中,人馬辟易。

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來什麼呢?其一,秦叔寶武藝超群,銳不可當,這時自然的。其二,秦叔寶並不是像李靖,李勣那樣的,坐鎮中軍、運籌帷幄的三軍統帥。要不然李世民怎會輕易讓秦叔寶出入敵陣呢。其三,再往黑暗地方想一想,秦瓊在李世民心中並不是如此重要,否則,怎麼會每次都讓秦叔寶冒險呢,縱然秦叔寶勇冠三軍,但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怎麼就能保證秦叔寶每次都能安全回來呢。

秦瓊沒有參加玄武門之變

這個原因是被大家討論最多的,但是,關於秦瓊為什麼沒有參加玄武門之變,我個人覺得可能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如上面的分析,秦瓊在李世民心目中的地位並不是很重要,所以,像這種決定自己命運但又見不得光的事情,李世民就沒把秦瓊叫上。

第二,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時,禁軍並沒有掌握在自己的手裡,只是帶了少量貼身衛隊,屬於秘密行動。把秦瓊帶上就招人注意了,誰都知道秦瓊是李世民帳下猛將,你李世民帶這麼個猛人進入東宮,肯定是來者不善,早引起注意了。

第三,這點可能是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秦瓊身上有一種純粹的軍人氣質,並不想參與這些權謀政變。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排名依據

二十四功臣的排名依據主要是看官階品級,而後是這些功臣在唐太宗心目中的地位,當然後一個基本上從是否參加玄武門之變就可以看出來。

二十四功臣排序如下:

1、趙公長孫無忌:司徒。 2、趙郡元王孝恭:贈司空、揚州都督。貞觀十四年卒。 3、萊成公杜如晦:贈司空。貞觀四年卒。 4、鄭文貞公魏徵:贈司空、相州都督。貞觀十七年卒。 5、梁公房玄齡:司空。

以上為正一品。

6、申公高士廉:開府儀同三司。 7、鄂公尉遲敬德:開府儀同三司。 以上從一品。 8、衛公李靖:特進。 9、宋公蕭瑀:特進。 10、褒忠壯公段志玄:贈輔國大將軍、揚州都督。貞觀十六年卒。 11、夔公劉弘基:輔國大將軍。

以上正二品。

12、蔣忠公屈突通:贈尚書左僕射。貞觀二年卒。 13、鄖節公殷開山:贈陝東道大行臺右僕射。武德五年卒。 14、譙襄公柴紹:贈荊州都督。貞觀十二年卒。 15、邳襄公長孫順德:贈荊州都督。卒年不明,當在貞觀十三年長孫順德改追封邳公之前。 16、鄖公張亮:洛州都督。

以上從二品。

17、陳公侯君集:光祿大夫、吏部尚書。 18、郯襄公張公謹:贈左驍衛大將軍。貞觀六年卒。 19、盧公程知節:左領軍大將軍。 20、永興文懿公虞世南:贈禮部尚書。貞觀十二年卒。 21、渝襄公劉政會:贈民部尚書。貞觀九年卒。 22、莒公唐儉:光祿大夫、民部尚書。 23、英公李世勣:光祿大夫、兵部尚書。 24、胡壯公秦叔寶:贈徐州都督。貞觀十二年卒。


以上正三品。

排名第一的是長孫無忌,長孫無忌作為國舅,代表了長孫皇后這一邊的外戚勢力,而且一開始就追隨李世民,個人能力也非常強,官階為正一品,排在第一無可爭議。二十四功臣排名是在貞觀十七年,此時很多老臣都已經去世,包括秦瓊,已經去世五年了。秦瓊官階只是三品,是品級最低的,而且實職也只是地方都督,沒有進入中央權力中心,所以,排在最後也就不足為奇了。

我是一卷青史,歡迎評論加關注,一起聊歷史


歷史風暴


小哥出品,必屬精品。

唐太宗李世民晚年回憶往昔崢嶸歲月,看當今盛世,心中感慨萬千,唐太宗李世民為褒彰長孫無忌、魏徵、尉遲敬德等開國元勳,他下令修建凌煙閣,詔令褚遂良題閣,由畫家閻立本繪製,唐太宗親自做贊。因而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圖譜可謂是集初唐文采、書法和繪畫最高成就的三絕之作。閣中分為三層:最內一層所畫為功勳最高的宰輔之臣;中間一層所畫為功高王侯之臣;最外一層所畫則為其他功臣,所有人物皆按真人比例繪製,面北而立(皇帝坐北朝南,群臣面北而立以示尊重皇帝)。

凌煙閣於唐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所建。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圖譜)

李世民親自評價諸臣。

貞觀十八年(公元644年),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圖譜修成的第二年,因二十四功臣都是跟隨李世民征戰多年的老將,文臣武將各不相同,況都是當世俊才,彼此多不服氣,所以唐太宗李世民為了消除眾人心中的隔閡,親自對二十四功臣做了一個非常公正的評判。

長孫無忌善避嫌疑,應物敏速,決斷事理,古人不過;而總兵攻戰非其所長。高士廉涉獵古今,心術明達,臨難不改節,當官無朋黨;所乏者骨鯁規諫。唐儉言辭辯捷,善和解人;事朕三十年,遂無言及於獻替。楊師道性行純和,自無愆違;而情實怯懦,媛急不可得力。岑文本性質敦厚,文章華贍;而恃論恆據經遠,自當不負於物。劉洎性最堅貞,有利益;然其意尚然諾,私於朋友。馬周見事敏速,性甚貞正,論量人物,直道而言,朕比任使,多能稱意,譬如飛鳥依人,人自憐之。”關於武將,他說:“於今名將惟李世績、李道宗、薛萬徹三人而已,世績、道宗不能大勝,亦不能大敗,萬徹非大勝則大敗。”這年李靖己七十四歲,在家養老,故評價中也就不包括他了。

在這段品評中,李世民分別對長孫無忌,高士廉,唐儉,岑文本,楊師道,劉洎(ji),馬周,李世績,李道宗,薛萬徹幾人做了評價,這其中岑文本,楊師道,劉洎,馬周等人並未進入二十四功臣序列,唐太宗品評他們一是告訴大家,自己的評判標準。二是警戒其他人,像岑文本、楊師道這樣的人物尚且沒有進入二十四功臣序列,其他的人就不要再發牢騷了。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名單。

這二十四位功臣是:

(1)司徒、趙國公長孫無忌。

(2)司空、揚州都督、河間元王李孝恭。

(3)司空、萊國成公杜如晦。

(4)司空、相州都督、太子太師、鄭國文貞公魏徵。

(5)司空、梁國公房玄齡。

(6)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右僕射、申國公高士廉。

(7)開府儀同三司、鄂國公尉遲敬德。

(8)特進、衛國公李靖。

(9)特進、宋國公蕭瑀。

(10)輔國大將軍、揚州都督、褒忠壯公段志玄。

(11)輔國大將軍、燮國公劉弘基。

(12)尚書左僕射、蔣忠公屈突通。

(13)陝東道行臺右僕射、鄖節公殷開山。

(14)荊州都督、譙襄公柴紹。

(15)荊州都督、邳襄公長孫順德。

(16)洛州都督、鄖國公張亮。

(17)光祿大夫、吏部尚書、潞國公侯君集。

(18)左驍衛大將軍、鄴襄公張公謹。

(19)左領軍大將軍、盧國公程知節。

(20)禮部尚書、永興文懿公虞世南。

(21)戶部尚書、渝襄公劉政會。

(22)光祿大夫、戶部尚書、呂國公唐儉。

(23)光祿大夫、兵部尚書、英國公李勣。

(24)徐州都督、胡國公秦瓊。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入選玄機。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是唐太宗李世民深思熟慮之後做的排名,那麼,他的選拔標準和排名參考是什麼呢?

小哥分析一下。

(一)皇親國戚。

和李淵有直接關係的包括:李淵的堂侄李孝恭,女婿柴紹,表姐夫蕭瑀(李淵同蕭瑀的妻子是表兄妹關係)。

和李世民有直接關係的包括:李世民的大舅哥長孫無忌、妻舅高士廉、妻叔長孫順德、親家公房玄齡。

長孫無忌自年少時就與李世民交好,後成為了李世民的大舅哥,更加堅定追隨李世民,從資歷方面,無人能出其右。資歷、身份、擁立之功,再加上貞觀時期的治理天下,長孫無忌位列第一無人敢悖。

(二)玄武門之變參與人員。

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房玄齡、高士廉、張公謹、侯君集、尉遲敬德、段志玄、程知節、屈突通。

以上十一人直接參與了玄武門之變的謀劃和作戰,玄武門之變對於李世民後來執掌大權的意義多麼重大,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張亮曾經在李世民兄弟爭權期間,被李世民派到洛陽,結交地方豪強,被李元吉告發,下了大獄,但是張亮緊咬牙關,沒有洩露一點點口風,況張亮雖然軍工不顯著,但是其行政能力出類拔萃,因此也位列二十四功臣之一。

(三)玄武門之變保持中立人員。

這裡有三位,李靖和李績,秦瓊。

這三位都是效忠大唐王朝的,不願意捲入皇權紛爭,其中李靖早期和李唐做對,後期一直低調隱忍,沒有參與玄武門之事。而李績(徐茂公)之所以排名靠後,很多人猜測是李世民為了讓兒子籠絡李績而留的後手。秦瓊則不一樣,李淵是非常非常器重秦瓊的,多次給予秦瓊豐厚的賞賜,而李建成和李世民兩方勢力多次爭取秦瓊,想得到秦瓊的支持,秦瓊都保持中立,所以說秦瓊能被選入二十四功臣,一方面因為秦瓊是山東勢力領袖(原瓦崗寨人馬),一方面是李世民念舊,因為早期李世民和瓦崗寨眾人曾一起作戰。

(四)其他功臣。

魏徵的功勞不在於早期跟隨李世民南征北戰,而是貞觀時期,魏徵治世功勞顯著。

殷開山是李淵時期就備受器重的人物,後來被派到李建成帳下,依然受李建成尊敬,再後來到李世民麾下,殷開山同樣獲得了李世民的器重,可見其人之能力威望。

劉弘基、劉政會、唐儉三人都是跟隨李淵起兵的人,可謂是兩朝元老。

虞世南是前朝舊臣,後來跟隨李世民,一直在秦王府效力,可謂是李世民的班底成員。

張士貴、李道宗、蘇定方、薛仁貴未入選凌煙閣的原因。

張士貴雖然參與了玄武門之變,但是他當時的職位是禁軍小隊頭領,並且早期並沒有跟隨李世民南征北戰。

李道宗就比較特殊,他是皇親國戚,又有顯赫戰功,但是並未入選,最大原因是李道宗當時深陷貪贓受賄門,惹惱了李世民。

薛仁貴和蘇定方都是貞觀後期的名將,拋開軍工不說,資歷比起那些老臣差了太多。



李世民繪製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以表彰功臣,為其他人立了表率,同時又穩定了人心,可謂一石三鳥。

很多人受影視劇影響,覺得大英雄秦瓊排名太后,非常不公平,其實瞭解那段歷史就會明白,秦瓊能入選,很大程度都是李世民特赦給秦瓊的。


古梁鏞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秦瓊排名倒數第一,這個排名公平嗎?

中國歷史上,總共有4個排行榜讓人十分津津樂道,這4個排行榜分別是麒麟閣十一功臣、雲臺二十八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紫光閣50功臣。頒佈這四個排行榜的分別是漢宣帝劉詢、漢光武帝劉秀、唐太宗李世民、清乾隆帝弘曆。

相信所有人和我一樣,對凌煙閣24功臣最為熟悉,這24人分別是長孫無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齡、高士廉、尉遲敬德、李靖、蕭瑀、段志玄、劉弘基、屈突通、殷開山、柴紹、長孫順德、張亮、侯君集、張公謹、程知節、虞世南、劉政會、唐儉、李績、秦瓊。

通過觀察24功臣名單,不難發現,李世民在進行排名時遵循這樣幾個原則:

1,文官排名優於武官。

2,玄武門之變功臣優於開國功臣。

3,各個勢力適當有所照顧。

在這些原則下,秦瓊能安排到倒數第一已經是萬幸!要知道,還有很多名將還在秦瓊之後!

1,長孫無忌,是李世民的大舅哥,早在太原起兵時就追隨李世民,玄武門之變中更是直接參與策劃,始終都是李世民秦王府第一謀臣,第一心腹。長孫無忌之於李世民,好比蕭何之於劉邦、李善長之於朱元璋。更何況,在李世民立儲問題上主張立晉王李治,幾乎達到了操縱朝政的地步,李世民都不加以干涉。如果長孫無忌不排第一,其他人都不敢參與排名了。

2,李孝恭,唐朝宗室將領中真正有才能的人,李孝恭在玄武門之變中態度中立,但是之前的那些攻略巴蜀,俘獲朱粲滅蕭梁,破輔公祐,平定江南那麼多硬槓槓在哪裡,誰也否定不了。就憑僅次於李世民的戰功,排第一也行,姑且給他排第二,讓他坐冷板凳去。

3,杜如晦、房玄齡,房謀杜斷這兩位賢臣,這是李世民的智囊團,相當於張良、劉伯溫都一樣的角色。只有絕對的心腹才能擔任智囊團,也只有絕對的心腹能夠說到李世民心坎上,能說服李世民採取正確決策。

4,魏徵,和程咬金、李績、秦瓊一樣都是瓦崗舊部,只不過魏徵曾為李建成的東宮謀士這一點,讓他成為李世民裝點門面的最好選擇。魏徵的直言敢諫和李世民的虛懷納諫,這是歷史上的絕唱,讓魏徵作為東宮舊人成為凌煙閣上前五名的人,這是李世民的虛懷若谷。作為代價,在沒有其他東宮舊人列在凌煙閣。

5,高士廉,李世民妻子長孫皇后的舅舅,同時是北齊皇族後裔,如此高的身份,排名太低也不行,放在第六其實真有點委屈。高士廉修訂《氏族志》,讓李世民家成了天下第一士族,這一功勞,必須給點獎賞吧。

6,尉遲敬德,李世民第一心腹愛將,620年尉遲恭投靠李世民,從此以後兩人常常並肩作戰,多次帶領玄甲軍大破敵軍。尉遲恭有兩大功勞,一是北邙山力救李世民,大敗單雄信;二是玄武門之變誅殺李元吉。尉遲恭跟隨李世民時間長,功勞大,積極參加玄武門之變,所以給出了一個武將的最高排名第七。

7,李靖,公認的唐朝第一名將,曾經輔佐李孝恭滅蕭梁,破輔公祏,又擊滅東突厥,平定吐谷渾。李靖沒有參加玄武門之變,排名在尉遲恭後面,完全意料之中。

8,蕭瑀、段志玄、劉弘基、屈突通、殷開山,這五人,在李世民團體中,都是響噹噹的元老。蕭瑀來自於南梁皇族,宰相之才;段志玄和劉弘基是李世民太原起兵時就倚重的大將,屈突通則是從隋朝陣營投降過來,資歷不亞於秦瓊曾經的上司來護兒、張須陀、裴仁基。

9,柴紹、長孫順德,這兩人又是李世民的親戚。柴紹當過隋煬帝長子楊昭的伴讀,後來做了李世民的姐夫。長孫順德是長孫皇后的叔叔,和劉文靜、劉弘基都是促使李淵起兵反隋的功臣。

10,張亮,這是一個異數,他本來是徐世績的部下,居然排名上比大多數瓦崗舊人更靠前。張亮號稱高密專業戶,但是對李世民忠誠度很高。張亮在瓦崗軍中靠高密升官,隨徐世績投降唐朝後,在房玄齡把他引薦給李世民,與李建成的鬥爭中,張亮到洛陽組織秦王府力量,被抓後嚴刑拷打也沒有承認。

11,侯君集,貞觀年間最受重用的武將之一,征討吐谷渾,攻滅高昌中立下大功。可惜,侯君集圖謀不軌被張亮告發,被處死。

12,張公瑾,原本是王世充部下,因為參加了玄武門之變,排名也靠前了。

13,程咬金,李世民征討王世充時投靠過來,又參加了玄武門之變,雖然後期沒有什麼很亮眼的軍功,但是活的時間長,資格就熬出來了。

14,虞世南、劉政會、唐儉,這幾個人都是世家子弟,同時也是秦王府最倚重的文士。

15,李績,就是徐世績,徐茂公,瓦崗將領中,徐世績投降最早。早在李密瓦崗軍被王世充打敗時,程咬金、秦瓊這些人投靠了王世充,徐世績則是帶著黎陽倉投靠唐李淵,李密後來逃走,他也沒走。不僅如此,徐世績還早早改姓李。徐世績在唐朝的軍功僅次於李靖,隨李世民平定四方,兩擊薛延陀,破東突厥,滅高句麗,平定磧北。相比其他人,李績的排名,明顯太低了!況且,玄武門之變時,李績不是不想參加,而是在外領兵,沒機會參加!

16,秦瓊,民間聲望很高的名將,沒有李靖、李績、侯君集那樣的戰功,又不像尉遲恭、程咬金、張亮的忠誠度,能排在凌煙閣已經是皇恩浩蕩了!

在與凌煙閣同時代的人中,功勳不亞於李靖李績的,還有一個蘇定方,他破東突厥、滅西突厥、平蔥嶺之亂;夷百濟、伐高句麗、定吐蕃 ,“前後滅三國,皆生擒其主”,史無前例地將唐朝的版圖向西開拓至中亞鹹海,國境直抵波斯,向東延伸至朝鮮半島南部。

太子府舊將中,最強的將領莫過於薛萬徹,在平突厥、薛延陀部、徵高句麗時屢立大功,尚太宗妹丹陽公主,李世民還親自傳授房事技巧。論戰功,秦瓊貌似還不如薛萬徹啊!

唐太宗晚年,還平定出一個當時三名將,分別是李績、李道宗、薛萬徹。其中李道宗是曾參與了破王世充,滅東突厥、吐谷渾,徵高句麗等諸多戰役,還是唐朝宗室,沒有列入凌煙閣功臣,實屬惋惜。


歷史知事


貞觀十七年,這一年魏徵去世了。唐太宗李世民說出了那句“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今魏子卒,吾失一鏡也。”由於思念魏徵,進而李世民也開始思念起那些隨他一起打天下的從龍功臣們來。於是,李世民令閻立本將隨他一起打天下的二十四名功臣進行畫像,懸掛於凌煙閣。



其實,這一做法並非李世民首創,早在東漢時期,漢明帝劉莊就將隨漢光武帝打天下的二十八位將領以二十八星宿為序,畫像排列為“雲臺二十八將”。李世民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圖也是仿照了雲臺二十八將而來。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除了李孝恭為河間郡王,虞世南為永興縣公外,其餘的二十二位都是國公爵位。其排位主要是以功勞之大小,親疏之遠近,官職之高低來進行排列。



其中的第一位便是司徒趙國公長孫無忌。長孫無忌與李世民之間的關係可以說是親密無間了。論地位,長孫無忌是三公之一的司徒;論品級,長孫無忌是位極人臣的正一品;論功勞,長孫無忌是幫助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的策定之人;論親戚,長孫無忌是李世民的大舅哥;論爵位,長孫無忌是食邑萬戶的趙國公。因此,長孫無忌如果排第二,那就沒有人敢排在第一了。

當然,大家都對秦叔寶排倒數第一感到憤憤不平。其實,秦叔寶能進入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已經是李世民對他很高的褒獎了。秦叔寶在李世民登基之後便長期處於患病狀態。除了統一之功,李世民登基之後的一系列軍事行動,秦叔寶都沒趕上。因此,他爵封翼國公,官拜左武衛大將軍,不過都是三品。只不過是後來的小說演義把秦叔寶給抬高了,讓大家覺得秦叔寶不該排在最後一位。



其實,作為功臣而言,李勣排在倒數第二位,才真正是比較委屈的,但是,李勣畢竟年輕一些,作為活著的人,放在這個位置也是莫大的恩澤了。


傅斯鴻


李世民二十四功臣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凌煙閣本是一個不起眼的小樓,但是由於這二十四功臣的畫像而成為青史留名的象徵,意義重大。


貞觀十七年,也就是唐太宗晚年時期,一方面是人到末年,有些懷念當年的戎馬歲月,另一方面是表彰功臣,平衡政治關係,為天下表率,命大畫家閻立本畫了二十四位功臣的一比一畫像,掛於凌煙閣,北向而立,以示尊重。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排名其實不是處於李世民之意,李世民只是對這二十四人做了大致的排名,具體的細分多是後來史學家的研究成果。

二十四功臣排名如下:

長孫無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齡、高士廉、尉遲敬德(尉遲恭)、李靖、蕭瑀、段志玄、劉弘基、屈突通、殷開山、柴紹、長孫順德、張亮、侯君集、張公謹、程知節、虞世南、劉政會、唐儉、李績(徐茂公)、秦瓊。


這個排名主要是根據貞觀十七年時,各位功臣的職銜高地來的,而職銜高地其實又和每個人的對於國家及政權的功勞來的。

主要可以分為三類,一是玄武門之變的功臣,二是保持中立卻有軍政大功之人,三是其他各類人。

長孫無忌排名第一,他是玄武門之變的策劃人和發起人,是玄武門之變最大的功臣,沒有他就沒有李世民的天下,其排名第一是沒有爭議的。

玄武門之變對於李世民的意義是非同凡響的,所以玄武門之變的主要參與者基本都得到了李世民的重用,比如說房玄齡、杜如晦、尉遲恭等人,排名靠前也是理所應當,而這些人能夠參與英明的唐太宗的玄武門之變,本身也就各具本事的。

像李靖、魏徵等人排名靠前,那也完完全全是個人不可磨滅的蓋世之功,比如說李靖,是唐朝的開國將領,其軍功是唯一能和李世民媲美的人。再比如說魏徵,其犯言直諫二百餘次,是他將李世民一次次從歧路中拉了回來,從而開創了貞觀之治。


再來說說排名最後的秦瓊。

可能秦瓊作為門神深入人心,或者是《隋唐英雄傳》的影響,讓人認為秦瓊是唐朝開國數一數二的將領,其實不然,秦瓊固然軍功卓越,但是與李靖等人相比,還是有一定差距。

另一方面,秦瓊是否參與了玄武門之變,史書上說法不一,《舊唐書》說秦瓊參與了,但是其他一些史書說他沒有參與,由於玄武門之變的功臣排名都比較高,可見秦瓊是沒有參與玄武門之變的,這也是排名靠後的一個原因。


另外由於秦瓊年輕時常年征戰,大傷小傷在所難免,因此晚年主要是在家養病,官位職銜也就並不高,去世時是徐州都督,所以綜合這幾方面的原因,秦瓊排在了最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