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學習古代詩詞的目地和意義何在?

金牛1128


學習古代詩詞的目的和意義。

古代詩詞不僅濃縮了中華千百年發展的方方面面,也涵蓋了人類生活的枝枝葉葉,是歷史的精華。鍛鍊了中華文化的含蓄內斂,在吟詩唱調中表達觀點。所以學習古代詩詞有助於更好了解歷史。

古代詩詞凝結了古文化人的智慧精神。培養了中華古文人的胸襟和豪情。在今天文學創作中可以汲取到古代詩詞的智慧。從而創作出新一代優美現代詩歌。

古詩詞蘊含著民族崛起的精神。如岳飛的“滿江紅”激盪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豪情壯志激勵著無數中華兒女的心。還有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無不是中華民族崛起的精神。所以學習古詩詞,繼承優秀的傳統,抵制外來文化的侵蝕,發出真正的東方聲音。

古詩詞是絕無僅有的文化,蘊含了所有中華兒女的情感心聲和精神寄託。那一首首絢麗的古詩篇源源不斷的為中華民族崛起提供強有力的精神源泉。

以上我覺得就是學習古詩詞的目的和意義。如有缺欠望有識之士多多指教。


錦繡未央61


詩言志,歌詠言,聲依永,律和聲。詩心就是一個人的志向。

蘇軾說過 :“古今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為有堅韌不拔之志。”

無志者,天才可歸於庸碌;有志者,壟畝亦可飛鴻鵠。

可見一個人的胸襟和志向是何等的重要。

中華傳統詩詞以優美文雅、形象生動的字詞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是一種真性情的流露,真摯的情感像汩汩流淌的清泉一樣,滋潤我們的心田。

而一個人的真性情是在歷經世事滄桑、千錘百煉後才砥礪而成。

沒有十年寒窗苦綢繆,哪來一朝成名天下知。

所以我們在詩中更加能體會到的是那些聖賢的詩人自強不息的精神,愛國愛民的情懷,在我們成長的道路上,帶給我們不竭的動力,讓我們有了戰勝各種困難的勇氣。

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人生自有詩意,詩意美在四季。喜歡中國古代詩詞的朋友們,讓我們一起努力學習吧!


周姬昌


孔子曰:“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

意思是說不學詩,就不懂得怎麼說話;不懂得禮,就不能夠立身。

可見古詩詞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多麼重要。

作為中華文明的傳承者,除了會讀會用白話文外,更應該懂一些古詩文來壯大自己,充實自己,全面提高自身素質,陶冶情操,增強自信心。

古詩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它不僅內涵豐富、包羅萬象、意境深邃,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和很強的藝術感染力,而且語言凝鍊、短小精悍、詞句優美、韻體和諧、易於誦記,名篇佳句燦如星海,美不勝收。

千百年來,這些優秀的古代詩詞合著中華民族的脈搏,時時刻刻撞擊著國人的靈魂,滋養著國人的性情。

所以通過學習古代詩詞,可以獲得古詩文經典的基本薰陶和修養,接受中國傳統美德潛出移化的影響和教育,感受傳統文化的搏大精深,體味傳統文化的人文內涵,傳揚中華民族精神,提高愛國熱情,激發學習和工作鬥志,為振興中華而學點古詩詞吧!


安林001


我們不斷地要求學習古代詩詞,和學習古代詩詞的目的和意義在哪裡呢?我將從下面幾個方面來表達一下我自己的觀點。

弘揚傳統文化

首先,我們不斷的學習詩詞,不斷的積累,是一個不斷弘揚我們傳統文化,學習傳統文化的過程。看來我們瞭解了我們歷史上很多優秀的文化,而且從這些古詩詞中也可以找到一些歷史上人的經歷,或者是官職等各種各樣的信息。而學習古詩集是將這種古詩的美傳遞下來,也是將這些信息傳遞下來。它對於增強我們國家的文化軟實力有很大的作用。


提升我們自己

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學習古詩也是讓我們積累知識的過程,提高我們文學素養的過程,看我們瞭解了古代許多文人墨客的歷史,他們的抱負胸襟,讓我們瞭解歷史上各種各樣的事件,他會讓我們的大腦更加的充實,讓我們進步。讓我們變得與眾不同。

感受詩歌美

我們之所以不斷的學習古詩,除了會提升自己對民族和社會有用處之外,還是因為詩歌有他的美所在。詩歌短小精煉,將很多話才能表達的意思,用幾個字就表達的明明白白。每個字都十分的重要,這種美是其他民族所展現不來的。我們學習詩歌也是為了感受這種古代的美。


是我自己對於你這個問題的理解,如果對你有用的話,幫忙點個贊吧


沐天大大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古詩詞作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有著自身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古詩詞作為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標誌,有利於被世界各民族所接納、借鑑,有利於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走向世界。高中語文要求學習古詩詞,是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是陶冶學生情操,使學生得到美的薰陶的重要途徑;也是對高考試題的一種重視。

  第一,學習古詩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古詩具有簡潔、抒情、篇幅短小而豐富的特點。在學習中,要充分了解詩中意境,詩句的言外之意,就要靠自己去補充和領悟,這就需要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同時,對於小學生而言,他們有豐富的想象力,可以利用古詩作為一個起點,去聯想、補充和創造,以構設想象中的圖畫。古人云: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即是這個道理。

  第二,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古詩教學給了我們一個發揮想象的空間,發展創造性思維,進行藝術再創造。學生在讀古詩時,對詩中描繪的各種形象大都見過,然後利用想象根據詩意把大腦中記憶的各種意象進行再造組合,從而在大腦中創造一個新的畫面。這樣不僅對詩意的理解更加深刻,也充分發揮了主導作用,發展了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這對於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作文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促進智力的發展有重要的作用。

  第三,能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古詩把色彩美、畫面美、意境美與藝術妙筆融為一體,有著特殊的審美功能,學生從中受到美的薰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中有情”、“詩中有理”,既閃耀著美的光彩,又給人以深刻的啟迪;既抓住“亦畫、亦情、亦理”的特點,又引發學生思想情操上受到美的陶冶和昇華。因此小學古詩教學的過程其實是鑑賞美的過程。對於小學生而言,他們還沒有形成完整的審美體系,對於好與壞、美與醜、善與惡往往憑藉外部表象去下定論,而不能分析其內在的美和價值。通過古詩教學正好可以彌補這一點,因為古詩往往反映一種內化的、含蓄的情感,詩人把自己的意志和感情寓含在詩文中,正所謂“詩以道志”。教師可以通過對古詩的講評,擴展學生的審美視野,讓學生獲得更高層次的審美經驗,得出正確的審美標準。

  第四,古詩教學可以汲取古詩的有益精髓,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古詩不僅體現詩人對社會事物、人情哲理的深刻認識,更是千百年來勞動人民的思想結晶。它能讓學生珍惜新生活,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以及思鄉惜友之情,同時教給學生闡事明理,為人處世之道,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同時,它還可以培養學生在音樂、建築、繪畫等方面的興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耕根


民間奇譚:總有自己的觀點。精於地產,愛好文學,喜歡電影,歡迎關注。

我國古話:學以致用。學習到的東西,是要在實際生活、工作中進行應用的。如果所學無用,那麼這樣的學習也沒有太多價值與意義。具體到學習古代詩詞,問其目的和意義何在?其本質就是學習這些內容,在日常中有哪些應用。本人作為一名古詩詞愛好者,就個人經驗感受,探討如下。

瞭解古代文化,增加內涵

古詩詞是我國傳統文化中濃墨重彩的一部分,是中國古代文學精簡傳神特徵的優秀代表,適當的學習能讓人更充分欣賞到中國古代文化的精華,提升自己內在的文藝素養。比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簡單的十個字將大漠風情描寫的繪聲繪色,彷彿一幅畫面。如果從現代散文中去領略,恐怕也得長篇大論,感受效果也不見得比這句詩歌更好。又比如唐.韓翃的《寒食》:“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此詩不僅詩意盎然,而且較為詳細的描寫了古代寒食節時皇宮“賜火”習俗活動(皇帝賜火百官,表示恩隆)。同時,因為該詩描述大漢天子散火給達官貴人,而作者略有失意之姿(皇帝沒給他分火),隨著該詩的廣為流傳,作者韓翃被唐朝皇帝欽點為官,意思是你自以為懷才不遇,我就給你個機會。這詩背後隱含的文化意味,都是我們學習的地方。

而且拋去其獨有的文學特徵,在裡面還能學到豐富的歷史、人文、民俗、政治等等各領域的知識;這些知識本身就是傳統文化的一種彌補或佐證。例如項羽的《垓下歌》,從很微觀角度敘述了自己兵敗的心情和周邊的環境,可以結合史書描寫,讓我們更立體的想象項羽中了十面埋伏、驚心動魄時刻的情景。再讀一讀劉邦的《大風歌》,兩相應照,豈不是更有感觸?

所以,將古詩詞作為一種內容記載去學習、欣賞,增加文史知識,提升文化素養。

學習古代文學,提升文筆

古詩詞畢竟是傳統且重要的文學體裁,對於愛好文學,喜歡創作的朋友而言,更是必不可少的需要了解的領域。一方面學習遣詞造句,古詩詞文字上的的凝練傳神可以說獨步天下,是任何體裁的文學作品都比擬不了的,精研之後絕對會增加自己的運筆能力;而且其中有許多成語、典故,活學活用,能為文筆增彩不少。這是古詩詞最基本特徵,在此就不舉例了。 其次,古詩詞中有豐富的、大量的修辭手法,能通過極少的文字產生極好的效果,修辭手法的運用必不可少,詩詞精煉易記,熟爛於心之後各種手法也進行了高度強化,放到現在的寫作場景,筆下自然運用。比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當中使用的“通感”修辭手法,在現代文中應用的相對較少,若靈活運用更見奇效。我朋友曾做一個詞“歌聲如畫”,就是通感手法,新鮮活潑。“春風又綠江南岸”“紅杏枝頭鬧”等等,均是此種代表。第三,古詩詞中的邏輯運用和洞察力。“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說的就是好的文章本來就蘊含在日常之間,需要有深刻的洞察力去發現,用妙手去成就。而古詩詞是文學創作中邏輯運用和洞察力的典範。杜甫《絕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將時間與空間、動與靜、門與窗巧妙的結合在一起,通過深刻觀察和邏輯運用,醞釀出宏達、自然的景象和高深的哲學意境。這些,在現代文學作品中很難如此集中的體現。

因此,學習古詩詞在文字、修辭、邏輯和洞察力方面,都能給文學愛好者、文學創作者帶來極大的啟發。

嘗試詩歌寫作,藉以遣懷

古詩詞本身就是一種文學體裁,並且多數以抒發情感為主。因此,在現代也可以當做一種抒情遣懷的方式,而且形式簡單卻韻味深遠。如果我們為了抒發一些情感,洋洋千言去寫一篇文章,不僅費心費力,而且還有些矯情。本身一點感觸,何必長篇大論?來寫一首詩,形式高雅,過程高能,還方便流通;可以說是最好的形式之一。因此,本人偶有小心思,也常常賦詩以對。

《晨夕》

小園花開早,臨行復遲遲。

一日不見君,再見君已老。

這是本人花園裡仙人柱開花時所寫的小詩。仙人柱一年一開花,花期僅僅一天,早上看上去非常美豔,晚上花兒就謝了。這種愛花惜花的小感觸,用一首小詩來表達,極富情調。所以,偶爾寫首詩,表達表達心情,調劑調劑生活,活動活動手筆,豈不美哉?

故,學習古詩詞有較豐富的價值和意義,在日常生活中也會有潛移默化的作用;當然,前提是你喜歡中國傳統文化與文學。


民間奇譚


談談自己個人的看法:

一、張載曾言:為往聖繼絕學!本人的筆名叫宏華,即宏揚中華文化之意!這是初心!

二、提高修養,涵養品格,學習前人在艱難困苦中的堅持,在成敗得失間的豁達,在為人處事中的寬容,對生命的尊重,對生活的熱愛,對理想的孜孜追求……

三、堅持學習,以身作則,為兒女樹立好榜樣!

四、學習摸索古典文化乃至創作,這條路艱辛苦澀,常人難以堅持深入。這可以磨鍊心性,健全人格!

上傳幾首新近作品,歡迎斧正!

《一剪梅——春日賦紅花檵木》

滿目青山瀉蔥蘢。

時節從來不踏空。

一園寂寞獨君雄。

玉樹瓊花,佔盡春風。

笑問身邊碧樹叢,

年年青翠幾枝紅?

世間萬物法天然,

千種風情,無一雷同。

《七絕——春悟》

欲牽春風恨無手,

將舞明月愛登樓。

明月春風相問好,

人生何處惹閒愁。

《復日援物資附中文詩事》

磨難從來不足奇,

感同身受若連臍。

青山這片雲和雨,

轉眼生成虹與霓。

不論明月照何方,

同在東洲沐日光。

華夏文明衣帶水,

友鄰攜手譜華章。



空谷幽生


毫無疑問,中國文化是世界上最有魅力的民族文化之一。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中華詩詞不僅詩句優美,更包羅萬象,無論少兒的啟蒙律詩,還是詩經、楚辭,以及廣為傳唱的唐詩宋詞元曲,它們或詠物,或明志,或寫意,或寓言,如百花爭豔奼紫嫣紅。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中華文化講究學以致用,熟讀詩書不僅能豐富個人的精神文化,對於提高寫作能力更是百利而無一害,學習過古詩詞的人無疑會在遣詞造句的手法上更加豐富。而且我們也可以通過誦讀朗朗上口的詩詞,提高我們的語言能力,感受中華文化的詩詞魅力。

古詩詞不僅記錄了古人的生活狀態,還可以讓我們領略或豪情或婉約的古人風采和不凡氣度。

除了意境,文采等等,我們還能學習到韻律格式,工整對仗等令人叫絕的巧妙安排,更能體會精妙推敲之樂。

而且有很多古詩詞通俗易懂,包含了許許多多做人的道理,有些更演變為後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格言。



99無名


俗話說的好啊,學會唐詩宋詞三百首,不會寫,也會溜。話糙理不糙,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都是這個理。

學習古代詩詞的目的就是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和對中國古文明的瞭解和認知。

學習古代詩詞的意義,很多 ,義意也重大,古代詩詞是一個很好認知中國古代各人方面的途徑,很多歌辭詩賦裡,也都有古代人情事故,家國情懷,安分樂道的風土人情的描述和影射。古詩詞不但對中國文明有深刻,深遠影響,它對世界的文明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現在很多國家都效仿學習中國的中庸之道,很多來中國留學生熱衷學習漢文化。

中國古詩詞是一顆耀眼的明珠,在人類的文明史上,永遠奕奕生輝。





遠方西沙


這些年,從幼兒啟蒙的“三字經”, “漁翁對韻”到小學語文課文增加古詩詞的篇幅,無一不顯示古代詩詞文化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那麼我們為什麼要去學習詩詞呢?我們認為有下面兩點:

第一,通過最優質的語言去認識美。

對於美的事物,大家可以看,聽,聞,觸,想,也可以用繪畫,攝影,音樂等藝術形式予以表達。相對來說,語言是最綜合的表達方式,它既有形象性,也有音樂性,可以靈動,也可以靜穆,可以揭明,也可以暗示。

世界上一切文化中,最優質,最美好的語言一定出現在詩歌裡。大家學習古詩詞,就能學習到最優質,最美好的漢語。

古詩詞就像一隻神奇的鼠標,大家點擊它,就會聯通古往今來那麼多詩人的心靈;藉助他們博大而敏感的心靈,多姿多彩的語言,大家可以感覺到無窮無盡的美,進而在自己的生活中發現更多的美。

比如大家讀過“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就會在池塘邊逗留,觀察;讀過“風吹草低見牛羊”,就想去內蒙草原騎馬,放羊;讀過“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就不會只想著吃遍成都美食,而是會跑到武侯祠去憑弔,瞻仰;讀過“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才會在遇見瀑布時,不至於只會叫著“哇塞”“太美了”,這類蒼白無力的形容詞。

第二,用一種特殊的方式去學習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

在古代中國,無論老幼,無論尊卑,只要有文化的人,幾乎都會寫詩。

詩詞不僅僅是文人墨客吟風弄月的奢侈藝術,它更重要的價值,在於用一種優美易懂的形式,用一種親切自然的態度,用一種無孔不入的眼光和筆觸,來記錄傳統文化的方方面面。

對於當代中國人而言,詩詞就是認識,學習傳統文化的一扇窗口,一種捷徑。

比如讀了“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就可以瞭解成都的地理與交通;讀了“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既能瞭解金陵城,也能瞭解六朝貴族;讀了“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便知道古人如何過春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