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6 什麼叫物是人非?這位晚唐詩人用一首詩,道盡了人生的無奈

晚唐年間,宦官專權,大臣黨爭。

各個地方的節度使們,大家也沒閒著,忙著劃分各自的勢力範圍,相互之間一言不合就打來打去。

政治局面亂成這樣,社會各階層的矛盾就越來越不可調和。在這種情況下,別說老百姓的日子了,文化人的日子也不好過。

尤其是各地的學子們,十年寒窗,本來指望著進京趕考,能飛上枝頭變鳳凰。誰知結果卻是,考完以後也很難謀個一官半職。沒辦法,只好在長安漂泊,為了討口飯吃,處處卑躬屈膝。

張泌面臨的,就是這樣一種情況。

他雖然是進士及第,其實基本上,和一個乞丐沒多大分別。


什麼叫物是人非?這位晚唐詩人用一首詩,道盡了人生的無奈

也就在這段時間,張泌認識了一個女孩。

據說,那個女孩和張泌是鄰居,靠給人清洗衣服維持生計。

張泌一眼,就喜歡上了。

那時人們的愛情,大膽、熱烈而奔放。

關於張泌是怎麼追求女孩的?他在一首《江城子》的詞裡,這樣記錄:

浣花溪上見卿卿,

眼波明,黛眉輕。

綠雲高綰,金簇小蜻蜒。

好是問她來得麼?

和笑道:莫多情。

張泌一見人家女孩長得漂亮,直接就問“來得麼”?能和我待會兒,約個會嗎?

人家女孩也不含糊,笑著來一句“莫多情”,別自作多情了!

於是,兩人的愛情就這樣開始了。


什麼叫物是人非?這位晚唐詩人用一首詩,道盡了人生的無奈

貧賤時的愛情,總是經不住風雨。

後來,京城長安,張泌是實在待不下去了,就打算到邊關去碰碰運氣。

於是,兩人不得不分別。

誰也沒曾想到,這一分別,就是好多年過去了,再也沒能相見。

張泌一直四處顛沛流離,後來投靠了武安軍節度使馬殷,生活才算安定了一些。其實在他心裡,始終還沒放下女孩。

只是過了這麼多年,估計女孩也早已嫁為他人婦了吧?

那一夜,與往常一樣,他又夢到了女孩

……

醒來後,張泌提筆寫了一首七言絕句,題目就叫《寄人》。

這也是他唯一一首入選《唐詩三百首》的詩歌。

別夢依依到謝家,

小廊回合曲闌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

猶為離人照落花。


什麼叫物是人非?這位晚唐詩人用一首詩,道盡了人生的無奈

這首詩,張泌有沒有寄出去?

這首詩,女孩有沒有看到?

那時的女孩,是不是真像張泌猜測的那樣,早已嫁作他人婦?

還有,兩人最終有沒有再見上一面?

這些問題,我們已經無從知道了。

畢竟在那樣一個離亂的年月,人的生命就像是草芥一樣。

別說女孩了,就是詩人張泌,留給歷史的,也只是“生卒年不詳”5個字。

還有,幾首短短的詩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