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波提切利晚年的一桩桃色绯闻:文艺复兴名作《诽谤》背后的故事

文艺复兴时代的大师波提切利,他的前半生是辉煌而华丽的,

在佛罗伦萨的统治者美第奇家族的庇护下,他创作了很多精彩的作品,比如《春》、《维纳斯的诞生》、《博士来拜》等。在艺术生涯的后期,波提切利因为受到萨沃纳罗拉修士的极端宗教思想的影响,成为一个激进的宗教主义者,在这个过程中,他放弃了绘画,甚至出于宗教观念而烧毁了自己的不少作品,他的名誉受到了很大的损害,他的绘画也不再受欢迎。转眼之间,人人敬仰的艺术大师竟然身败名裂。

波提切利晚年的一桩桃色绯闻:文艺复兴名作《诽谤》背后的故事

《维纳斯的诞生》局部 波提切利

《诽谤》是波提切利晚年的绘画,取材于古希腊画家阿贝拉的诽谤事件,波提切在这里借用一个古代事件影射了他本身面临的困境。

“阿贝拉诽谤事件”在历史上确有其事。阿贝拉是公元前四世纪的古希腊画家,当时另一个画家安提非罗妒嫉阿贝拉的才华,向国王普托卢梅四世控告,说阿贝拉参与了针对国王的阴谋叛乱的政治活动,国王轻信了诽谤之言,将阿贝拉投入监狱。后来真正的叛乱者出来澄清了事实,阿贝拉才被释放。国王为了弥补阿贝拉在冤案中遭受的痛苦,将诬告者贬为阿贝拉的家奴。阿贝拉在出狱后画了一幅名为“对阿贝拉的诽谤”的画,但这幅画已经失传了。希腊作家路吉·阿诺斯在书中记录了这桩诽谤事件。

波提切利晚年的一桩桃色绯闻:文艺复兴名作《诽谤》背后的故事

《博士来拜》 波提切利

波提切利选择这个故事是有原因的,他在晚年时陷入一桩桃色绯闻中,据说他与一个女学生有着不正当的关系,他因此受到了很多伦理道德上的指责,他感觉自己孤立无援而且百口莫辩,创作这幅《诽谤》也是为了替自己进行辩解和澄清。

波提切利晚年的一桩桃色绯闻:文艺复兴名作《诽谤》背后的故事

《博士来拜》中波提切利的自画像

《诽谤》中是一个戏剧性的审判场面,用舞台剧的方式展示出来。在一座宏伟的古罗马式建筑大厅内,三个女子和一个男子正把一个裸体男子拖到国王面前,进行审判。三组人物分别代表诽谤、叛变、无辜、虚伪、欺骗、无知、轻信、悔罪、真理。

波提切利晚年的一桩桃色绯闻:文艺复兴名作《诽谤》背后的故事

《诽谤》 波提切利

画面右侧身穿黑色披风的男子是“诽谤”,他把手伸向国王,正在讲着诽谤的话。手持棍棒的是“叛变”,她背叛了无辜者,并把他交给国王。裸体男子是“无辜”,他脆弱而且孤单,只能双手合十祈祷。“叛变”者后面的两个女子是“虚伪”和“欺骗”,她们正在为“叛变”者梳理头发。宝座上的国王长着两只驴耳朵,代表了他的愚蠢和昏庸,完全没有主见,听信诽谤之言,让无辜者承受苦难。国王两边分别是“无知”和“轻信”,向他的耳边吹着风,使国王失去正确的判断力。画面左侧裹着黑色长袍的是“悔罪”,他身后的裸体女神是“真理”,“悔罪”者转身看着“真理”女神,希望“真理”女神能够拯救“无辜”者,但女神却手指上天,将审判的权力交给上帝,这显示出真理在面对诽谤时的无能为力,是非公正总是被谎言蒙蔽。

波提切利在佛罗伦萨的政治动荡时期和他人生的低谷期绘制了这幅画,体现了他在精神上的苦闷,不仅失去了美第奇家族的庇护,而且失去了艺术上的名声和地位,他的人生一下子由盛转衰了。种种波折的经历使他感受到社会表象的虚假性,他借助自己的现实遭遇和宗教观念在绘画中呈现出一种哲学上的矛盾冲突,这在他以前的作品中是很少见的,显然是在人生经历了重大挫折后的表现。


拓展阅读:

《佛罗伦萨的第一束光——从乔托到达·芬奇》 王静宜(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20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