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9 伴君如伴虎,管不好的你嘴就會禍從口出,這是三類話題千萬不能說

伴君如伴虎,在領導身邊,稍有不慎,就會禍從口出,很多時候,都是你說著無心,而領導聽者有意,下面三個案例都是出自《資治通鑑》第167卷,陳紀1的案例,全面揭示了看似沒有問題,其實後患無窮的三類話題:

伴君如伴虎,管不好的你嘴就會禍從口出,這是三類話題千萬不能說

1、間接指責

【案例一】黃河南岸與北岸發生大規模蝗災。北齊文宣帝問魏郡丞崔叔瓚:“是什麼原因招致了蝗災?”崔叔瓚回答說:“《五行志》上說:土木工程不按時令興建,就會導致蝗蟲成災。現在我國在外修築長城,在內興建三臺,大概蝗災就因為這個原因而發生的吧?”北齊文宣帝聽了勃然大怒,命令左右毆打崔叔瓚,拔他的頭髮,用糞汁澆他的頭,拽著他的腳拖出去。

【解析】領導問,為什麼會出現蝗災問題,崔叔瓚進行了客觀的回答,然而文宣帝卻勃然大怒。究其原因,這不僅僅是表面的公事公辦的問題,而是隱含著對領導的指責。誰都知道不能公然的指責領導,會讓他沒面子下不來臺,但是這種對事實的暗含指責,也會讓敏感的領導,勃然大怒。所以,我們在回答具體事情的時候,千萬要知道,不能讓領導認為你是間接指責。

比如,領導問,今年的業績為什麼差,你回答“管理有點混亂”這個說的很對,但是領導認為你這是潛在指責他管理無能。能不記恨你?應該回答“市場變化的原因”,推向外圍即可。

2、缺點影射

【案例二】北齊國主文宣帝還在當東魏的宰相時,膠州刺史定陽文肅侯杜弼當長史,文宣帝將要接受禪讓時,杜弼曾進諫勸阻他。文宣帝問他:“治理國家應該任用什麼樣的人?”杜弼回答說:“鮮卑族不過是些駕車騎馬的流浪漢,如果要說治理國家,還是應當用中原的漢人。”文宣帝認為他這話是譏笑自己不能治國,對他記恨在心。

【解析】文宣帝問該用什麼樣的人來治理國家,杜弼從客觀的角度認為,中原的漢人政治化程度比較高,本身沒有諷刺文宣帝的意思,但是文宣帝是自認是鮮卑族人,杜弼指出鮮卑人素質不高,被文宣帝認為是諷刺他自己。很多時候,你在職場,你覺得沒有說錯話,但是你的這段話,可能會刺激到領導的自卑之處,也會被記恨。儘管你沒說他,也會被認為是映射。

領導問,如何能夠讓我們的效益提升一個層次啊,你回答“使用高學歷的年輕人”,領導會認為你這是諷刺他學歷低,年齡大。應該回答的是“相馬不如賽馬,多找幾個人試試。”

3、對號入座

【案例三】北齊的太史上奏,提議今年應當除舊佈新。北齊文宣帝問特進彭城公元韶說:“漢朝光武皇帝為什麼能實現中興大業呢?”元韶回答說:“這是因為當時沒有把姓劉的殺乾淨。”於是文宣帝把姓元的全部殺掉,以此預防類似光武中興一類的事發生。癸未(二十七日),殺了始平公元世哲等二十五家,把元韶等十九家關起來。元韶關在地牢裡,斷絕了食物,最後咬嚼衣袖,活活餓死。

【解析】元韶和文宣帝表面是探討的光武帝中興的事情,但是這個背後是北齊的文宣帝,如何處理剛剛接手的東魏的舊皇族。元韶認為如果王莽殺光劉氏,就不會有光武帝什麼事了。這恰恰讓北齊的文宣帝對東魏舊貴族下手,而元韶自己就是舊貴族之一,他沒有考慮到領導會對號入座。在回答領導問題的時候,千萬要弄清,會不會影響到自己利益。不然作繭自縛。

領導問,沒多大能力的老員工還有沒有必要留下,你回答“既然沒用就該想法開除”,你不想想你也是沒用的老員工之列?回答時,一定要考慮是不是涉及自身利益。

上述的這三個案例,權謀網從領導的失敗,領導的缺點,領導的利益,三大塊來分類分析的,希望大家能夠細細品味,說話的時候,一定要算好,是不是自己的話會讓自己和領導產生對立,或是讓他產生不舒服,不然後患無窮。這就是為什麼說,伴君如伴虎。不懂得領導的內心,就無法從容應對。

權謀網,讓你的職場少走十年彎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