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為什麼進行牙齒治療之前醫生讓拍片?

忘幽谷3


我們去看牙醫的時候經常會遇到醫生讓去拍個片子的情況,難道醫生真的是小題大做,或者是為了多掙點?

先來了解一下牙片都分哪幾類吧,原則上,若要仔細看少數幾顆牙,拍根尖片(小牙片),如果看全口的牙齒,要考慮拍個口腔全景片,也就是曲面斷層片。

小牙片比較小,相當於兩個手指那麼寬,上面大概會顯示2-3顆牙齒,醫生需要觀察單顆牙齒細節問題的時候會拍這種片子。

曲面斷層片,就是為了檢查牙齒為目的。

這種片子可以看出所有牙齒的形態、位置,包括頜骨內的情況,比如能看出寶寶當前乳牙的狀況。

下頜智齒,牙根有時會比較深,有可能會鄰近下牙槽神經,為了更好的評估手術風險、選擇手術入路,此時需要拍曲面斷層片。

牙科CT,是檢查頜骨及牙齒的三維立體影像片,可以從多角度看出頜骨牙齒的內部結構。還有各個組織之間的關係,真是清除。

什麼情況是需要拍牙科CT呢?

1、在做植牙手術或深埋伏的智齒拔除手術前,也會運用到口腔CT作手術前的評估。

2、進行正頜手術、頜面部外傷手術,頜骨腫瘤手術等等時,通過口腔CT可以得到更多準確的信息。

牙齒是由牙冠和牙根兩部分組成,牙冠又分為牙釉質、牙本質、牙髓、除了外層的牙釉質,牙齒裡面如果有了問題,肉眼無法看到。

所以醫生讓拍牙片,是為了對牙齒進行全面的瞭解。

例如牙齒硬組織病變:牙頸部牙根部齲齒、鄰面齲、確定齲壞的程度和齲壞的範圍;齲壞深度與牙髓角或牙髓腔的關係;瞭解髓腔的變化情況和根尖周情況。鄰面齲壞,根尖片的典型表現

根尖囊腫:判斷根尖炎、囊腫的大小、範圍等,確定根管治療的長度,術後牙片評價根管治療成功與否▼

還有一些智齒的情況,藏在骨頭裡的智齒如果不拍片,你能知道長啥樣嗎?


為了解患牙的牙根的形態、走向、長度及根尖周有無病變及病變大小,或者懷疑有肉眼無法確認的其它牙科問題,都會建議拍片,從而制定合適的治療計劃。

牙片不光能提高醫生診斷的準確性和成功率,讓診斷有依據,讓結果更嚴謹。它還是早發現早治療口腔問題的關鍵,能幫病人節省開支、減輕不適。

拍牙片可以:

➤找出你牙齒齲壞的地方

➤檢查補牙材料下是否有齲壞

➤檢查骨質疏鬆(牙齦疾病)

➤看炎症的位置與大小(根尖炎,囊腫)

➤治療前的檢查和準備(矯正,根管治療、牙痛,種植,拔牙等)

現在終於清楚了拍牙片的必要性了。看牙拍片也說明醫生對患者認真負責的態度啊,不會沒有根據的診治!遇到嚴謹的要求你拍牙片的醫生,幸運的你該感到高興才對啊

接下來也會人質疑了,拍牙片輻射大嗎?

輻射的單位是西弗,1西弗等於1000毫西弗,1毫西弗等於1000微西弗。所謂的輻射劑量,跟輻射的強度及暴露時間,都有關係。

人體接觸X線對身體有一定潛在的危害,依照目前國際放射防護委員會的推薦,一般民眾輻射限值為每人每年不得超過5毫西弗(mSv)=5000微西弗 (μSv)。

根尖片:約5微西弗

咬合片:約5到7微西弗

曲面斷層片:約15到25微西弗

其實,生活中輻射無處不在,實在無需談輻射色變,畢竟撇開劑量談毒性的都是耍流氓!

生活在自然界中的我們,每時每刻都處在輻射之中。即使你與別人一起睡覺,也要受到來自他人身體的輻射,大約0.05微西弗。

況且現在的x線片全部是數字化影像片,相對於身體的輻射劑量是相當低的,平常拍牙片的輻射劑量遠遠小於我們平時受到的生活輻射。

所以,拍牙片的輻射量較小,大家不用過分擔心。

那麼,孕婦和兒童可以拍牙片嗎?

在某些口腔疾病治療的緊急狀況下,孕婦可能不得不在寶寶出生前拍牙片,因為未經治療的牙科感染會給胎兒構成潛在威脅。

一般不主張孕婦在懷孕初期(前三月)拍牙片,畢竟胎兒比正常人更加嬌嫩敏感。

孕期三個月過後,如果孕婦必須接受X光拍攝,我們仍然應小心謹慎,做好防輻射的措施。

在進行拍片過程中,可以穿防護服(鉛衣)以防放射線危害孕婦及胎兒。

只要不是直接對準腹部或其附近部位的高劑量輻射,對胎兒的影響幾乎微不足道,準媽媽們可以不必過於擔心哦。

另外,兒童在拍牙片時都會採用低劑量、以最優化的劑量達到臨床要求,同時會進行必要的防護,大人們也可以不必再糾結於孩子的輻射傷害。

總之,牙片對於口腔疾病的診斷尤為重要,只要有必要,大家不要排斥拍片診斷哦!


薄荷牙醫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看牙經歷:第一次去醫院看牙,牙醫只是“簡單”的查看了一下牙齒後就通知你,先去拍個牙片!對於這樣的情況,相信不少人腦海中都會冒出疑問:我就只是想洗個牙,或者幫牙齒補好一個小洞而已,為什麼還要這麼麻煩去拍牙片呢?是不是這醫生想著法兒的騙自己錢呢……

好吧,對於大家夥兒的疑問,小編都收到了。總的來說,不外乎也就是“牙片到底是個什麼東西?”“為什麼每家醫院和每個牙醫都會讓患者去拍片?”和“拍牙片的輻射量會不會對身體有害?”這幾個關注點。那麼下面,小編就給大家盤點一下牙片的那些資料兒~~

牙片此物:

牙齒的X線片又稱牙片,是口腔科最常用的檢查手段。通過X光片,牙醫可以瞭解:

(1)牙齒的病變部位、深度、範圍以及與牙髓組織的關係;

(2)牙髓腔的形態、根管的粗細、牙根的走向、是否做過根管治療以及根管充填的情況;

(3)牙齒周圍是否有骨吸收、吸收的程度如何,牙根尖部是否有病變以及病變的大小;

(4)有無理藏牙、多餘牙、囊腫等;

(5)兒童在混合牙列期恆牙胚與乳牙的關係;

(6)上頜磨牙與上頜竇,下頜磨牙與下頜管的關係。另外,牙片也是判斷疾病是否痊癒的重要依據。

總之,拍牙片對口腔醫生診斷牙病,設計治療萬案,採取治療措施,判斷愈後情況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拍牙片的輻射量有多大?會對人身體有害嗎?

關於牙片的輻射量問題,是絕大多數患者共同關注的。其實,我們每時每刻都生活在電磁輻射中。根據上圖世界核能協會的統計數據,我們可以瞭解到,生活中所接受輻射量最大的部分(約85%)是來自自然環境的,如太陽能、土壤等。源於醫療診斷與治療的輻射量佔14%左右。美國牙醫協會也給出數據,在醫療輻射中,來源於牙科的輻射僅佔到約2.5%。

所以啦,拍牙片的輻射量其實是很小的,大家不要過多的擔心。但有一種特殊的人群除外,那就是孕婦。一般情況下,孕婦應儘量避免在孕期拍攝X光片,如果孕婦確有必要拍牙科X光片,一定須確保下列條件:X線的投照量要儘量小些;X線的光束要窄;避免直接投照在孕婦的腹部,可用含鉛的圍裙遮蓋腹部以保護。

如何才能拍好牙片?

拍牙片時,患者頭部要固定保持不動。和拍其他X線片不同,拍牙片時患者需要配合技師, 輕輕咬住固定牙片的小夾子,在放片子過程中要放鬆心情,如感覺噁心乾嘔,可以深呼吸後屏氣再試一次。通常絕大數患者都可以配合完成。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牙片對於口腔疾病的診斷是非常有幫助滴,而且輻射量也是很小滴,只要注意正常防護,童鞋們可以在牙醫的建議下,開開心心地拍牙片去啦!


河馬醫生


看了有的人說醫生拍片是為了利益,真的可笑!做CT、做核磁共振也是拍片,怎麼單單到了口腔醫生這裡就是為了利益?自己不把牙疼當病,反過來嘲諷醫生,這是病!得治!

牙醫為什麼要拍片?因為很多齲壞發在牙縫處,肉眼無法直接觀察到齲壞是否累及牙髓,如果盲目去腐,可能會在這個過程中引發疼痛,患者會疼!如果提前拍片確定,可以直接麻醉後治療,患者也避免了疼痛!


做根管治療三張X片必不可少。根管治療要求高,需要根管充填物與根管長度的差值在2mm以內,如果充填物超出根管會導致治療直接失敗,根充物長度不足會存在日後復發的可能性。只有通過根測儀器加拍X線片兩者才能最準確的確定長度是否合適,醫生想保證的是治療效果,誰會惦記那一二十塊的拍片錢!

拔智齒需要拍片。下頜智齒變異性大,牙根長度和數目不盡相同,且智齒距離下牙槽神經特別近,需要通過拍片來確定與神經管的位置,為的是患者的安全。相信大家也都聽過某某小診所拔牙導致面部麻痺,甚至出現生命危險。



醫生拍片是為了治療效果,是為了幫助自己也幫助患者規避風險。

拍片連骨頭都能看到,卻拍不透人心。


牙齒去哪兒了


拍牙片跟牙齒關係很大哦,牙齒雖小,但也五臟俱全,也屬於精密器官,拍牙片可以讓醫生更好的看到隱藏在牙齦下面的牙胚、牙根、牙槽骨等的狀況,更準確和全面的瞭解、判斷病情,更有針對性的制定出科學的診療方案。



通常牙醫在遇到那些情況時會安排患者拍牙片呢?大概有這麼幾種類型:1.兒童萌牙異常,需要觀察牙胚發育情況時;2.兒童替牙異常,需要了解乳牙根吸收和恆牙胚發育情況時;3.牙因外傷受損,需要了解牙根受損情況時;4.牙齒齲壞,需要了解齲壞深度時;5.不明牙痛,需要排除牙髓炎、根尖炎時;6.智齒阻生,需要判斷具體阻生狀況時;7.正畸治療前,需要牙片輔助制定正畸方案時;8.醫生認為需要牙片輔助診療的其他情況。

實際上牙片與通常我們做的ct等影像檢查不一樣,程序很簡單,收費也是很低的,在我們醫院也就30多元而已,切不可認為是醫生想多圈錢而定的項目,真的是治療需要。

再分享一個前不久遇到的案例吧,患者14歲了還不換牙,少有幾個萌出的牙齒也發育緩慢,拍了牙片才看到多生牙8枚,阻生牙2枚,是為顱骨鎖骨發育不全所致,這些情況如果不拍牙片觀察,僅憑醫生的臨床經驗是很難完全判斷出來呢。


關注小邱牙醫,多一個您身邊的口腔健康諮詢師!


小邱牙醫也有大情懷


治牙前有時拍片是考慮牙齒是否有齲壞或神經發炎情況,看看神經以及根尖周圍的情況如何。通過拍片,可以瞭解到蛀牙範圍有多大,乳牙恆牙的萌出狀態。牙痛是由於牙神經發炎、根尖炎症抑或是牙周炎症引起的?修復缺失牙齒的條件是否足夠?如果種植牙所需要的骨量,頜骨發育畸形以及某些囊腫等。當然牙片也為醫患溝通提供了充足可信的依據。故此,口腔診治過程中拍個牙片也許是有必要的。


SafeLanding一路順風


證明講此醫生完全是利義主義,要麼一者;牙齦內是否腐蝕,成度怎麼樣?一般牙齦起泡,肝火重、叧者;發生什麼病變,還真不好說!現在的醫生動不動就拍片,真是奇聞一件,醫生確實比過去的醫生好當,過去的,那都是憑藉本事吃飯,而現在呢,一瓶消炎水,一句話;牙齒掉了會誘發心臟病!但我真沒聽說過牙齒還得拍片,真是天下之大……。一般牙痛,口含幾粒味精就可解決牙疼痛的問題(蟲牙)。


3365溪黃草專科醫生


其實跟你看其他病一樣,醫生開藥、做手術之前也要給你檢查清楚。同樣的,我們光用肉眼看牙齒,只能看到暴露出來的那部分,那些隱藏在牙齦、鄰面、牙槽骨什麼情況我們無法辨別,所以只能通過X光片來「透視」你的牙齒情況,發現潛在的牙病。

實際上,這對病人還是醫生都是雙贏的。

更多健康資訊,請關注劉青青醫生頭條號!


劉青


第一:拍片可以收費!

第二:拍片可以輔助確定病情!

第三:自保!出了啥事,片子可以作證!(一般情況下,在醫院裡看牙,即使醫生完全可以斷定病情,也會要求拍片)

第四:視情況而定,在市醫院或者大型門診,管你有事沒事,檢查完之後都會要求先拍片後整牙!在鄉村,醫生自己能斷定的病情就不會讓你拍片了,原因是給患者省錢,都知道農村人的錢來的太困難!能確診的直接給你看了!另一個原因就是鄉下人看牙心思沒那麼複雜,一般情況下醫生不用防備患者因為懷疑啥而鬧騰!

片子要不要拍?其實很多時候根本不用拍,因為不拍片也能確定確診!為何又要拍!為了自保,醫患關係緊張啊!也為了賺錢!

不管你想怎麼整牙,就先拍片,即使他們能夠完全確診病情!拍片已經成了醫院的必備流程!一旦違反,就有可能被開除!有些醫院是嚴格要求拍片留證據預防後期醫患糾紛的!其實拍片也有好處,就是如果醫生斷針,從片子上看的很明顯,但是這個時候,醫生就會百般掩藏片子,如果醫生自己不說斷針了,一般患者是不會知道的!而且這樣的片子,醫生會銷燬!所以在醫院提防你的時候,你也要提防醫院,把片子拍下來或者要過來,拿給其他醫生看,一般情況下外面的其他醫生是會說實話的!

拍片對患者有利有弊!


8君凰雪靈8


不論根管治療、牙齒矯正,還是種植牙,電話諮詢時都會聽到“您得來趟醫院,拍個片子才能確定您的治療方案”的回覆。

是不是一聽這個就很惱火?我打電話問怎麼治、得多少錢,就想多家比較確定去哪個醫院,省幾趟路上奔波的麻煩,現在你偏偏讓我到院拍片,才不去呢!

即便最後確定了就醫醫院,來到醫生辦公室,醫生現場詳細詢問了病情,並做了一些目測檢查,完了還是開個單子,說:“您這個情況還需要拍個片子。去吧,*樓*室。”

為什麼就逃不掉拍片子?醫院需要這個創收嗎?

醫院不需要拍片子創收。現在很多口腔醫院都會拍片留檔,以供後期複查、確認效果,這個片子一般是免費拍的,保留在醫院的電子檔案中,但患者如果想要帶走,可以掏錢復印一張實體片。這時,醫院才有幾百塊不等的收入。

再來說說為什麼一定要拍片:

1. 矯正的,需要看看有沒有多生牙、埋伏牙,牙齒排列狀況如何,牙弓開合狀況怎樣,頜骨畸形程度,還有就是牙齒間縫隙等。

2. 根管治療的,需要看看牙齒齲壞達到什麼程度,有沒有傷及牙髓、牙神經、牙根尖。這些部位都是牙體內部組織,肉眼看不到,需要看片子。

3.種植牙更需要拍片,看牙齦、牙槽骨萎縮程度 ,看牙槽骨厚度、高度、密度,看牙神經位置,確定種植深度不會碰到牙神經,也要看有沒有多生牙等等。


花園口腔在鄭州


牙齒拍片可以看到很多的情況的,牙齒排列,牙根情況,根管情況等等。肉眼只能看到外面牙齒的情況,牙齦內的情況是無法用肉眼看到的,如果進行的操作涉及到這些位置,肯定要拍片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