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4 这个巴山怪才,号称宣汉“阿凡提”

提起阿凡提,你可能不会陌生。印象中的阿凡提,是一个广记多闻,明理审势,出口成章的人。头戴一顶民族花帽,背朝前脸朝后地骑着一头小毛驴的人物形象,也已深入人心。

如果小非告诉你,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也有一位“阿凡提”,你好不好奇?

这个巴山怪才,号称宣汉“阿凡提”

阿凡提卡通人物形象

接下来我要说的这位,

号称宣汉“阿凡提”的人物,

就是“巴山怪才”王幺贡爷。

走在宣汉县城,你眼中时常会映入这样的场景,十几个市民围着一个老人,津津有味地听他讲着王幺贡爷的故事。

那么,这位王幺贡爷是何许人?

大家为何对他如此感兴趣呢?

王幺贡爷,清朝道光年间东乡县城(今宣汉县东乡镇)城隍庙街人,生卒年不详,真名王思绪,字旭斋,因排行老幺,人称王幺先生,后中秀才,成为贡生,故又被乡里乡亲称为王幺贡爷。

王幺贡爷不仅善长诗文对联,且为人刚正,机智诙谐,不畏权势、疾恶如仇、乐善好施,常常为老百姓说话,长此以往,大家也就将他当成宣汉的“阿凡提”

。他的一生,留下了大量的故事、诗文、对联等作品,一百多年来为老百姓津津乐道。关于王幺贡爷的故事,内容广泛、富有文采、精短意长,在开江、达县等地广为流传。

目前,宣汉当地已收集到的,关于王幺贡爷的故事有90多个(则),大致可以分为四类:诗词、对联、文章、故事。《宣汉县志》记载了他的趣事和碑文。《宣汉民间文学》《宣汉民间文学选》《宣汉历代名人名胜传说》《宣汉历史名人画传》等书籍也将关于他的作品收入其中。王幺贡爷系列故事也已经被列为四川省省级非物质遗产项目名录。

这个巴山怪才,号称宣汉“阿凡提”

宣汉县志

王幺贡爷的人物形象是一位正直且藏不住话的人,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一个字“直”。

话说他曾经也热衷公功名,多次参加应试,皆不讨主考官所喜。要问为何?他身上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

说是他赴绥定府(今达州市)应试,遇到一个麻面贪财的主考官,考生为了取得好成绩都向这位主考官行贿。王幺先生却极为鄙视这种行为,在做完考题后,便附诗一首,讥讽这位贪财的主考官。诗曰:“献君一面好文章,圈圈点点不成行;春来莫在花间坐,谨防蜜蜂当洞房。”此诗让主考官勃然大怒,结局你可能猜到,王幺先生名落孙山了。之后多年,他又多次应试不中,索性也就不再热衷功名,转行成了一位机智幽默的“民间奇人”。

王幺贡爷系列故事精短意长,我们从他的诗词开始往下看。

王幺贡爷一生经历过宣汉县的多任知县,唯有一位为官清廉、勤政爱民的陶洪元知县让其钦佩。王幺贡爷便对陶知县赠诗一首:“下车东邑二十年,为官清廉民称贤。惟有评诗才用律,断无爱菊也为贪。谨问民疾拒受贿,除非办学不募捐。耄耋志士赋归去,洪元风雅比陶潜。” 这样的诗词读来倒也一番忠肝义胆。

王幺贡爷的作品数对联最多,内容涉及面广,许多精彩作品为人称赞,最为人称道的要属《公厕奇联》。相传有一年,绥定府新来了一位喜欢沽名钓誉的知府,新知府动员百姓筹措银两,分别在东城、西城、南城和北城各修建了一座“官厕”。工程结束后,厕所门口派了衙役把守,不准人进去方便。理由是知府大人要征齐四副“厕联”后,才可对外开放。告示贴出好几天后,才征得一幅对联:“大开方便之门,解决后顾之忧”,横批是“众屎之地”。

有天,王幺先生去绥定府办事,走到西门内急,欲进新建的“官厕”方便。衙役上前阻拦:“此厕尚无厕联,不得擅用!”王幺先生说:“这有何难,待我方便出来与你写上便是!”衙役说“不成!要写就得多写几幅。不然,坚决不准如厕!”王幺先生只好答应下来。王幺先生出来后,在衙役备好的宣纸上写下:“进去三步紧、出来一身轻,横批——进出方便”。衙役又把王幺先生带到北门,正巧知府大人也在这里。知府对王幺先生说:“衙役给我说了,前幅不错。这幅写好了本官有赏!”王幺先生一挥而就:“绝世英雄,来时定当哈腰屈膝;贞女烈妇,至此也要解带宽裙。横批——是非之地。”知府佩服不已,连忙叫衙役拿来银子作为奖励。如此对联,今日用来也是妙哉!

关于王幺先生最出名的文章当属《财神庙碑记》了。天地有自然之利,非可以幸获也。唯勤俭者生之,亦唯正直者主之,是财之有神,甚恐贪得无厌,不能契矩也。夫也不见虎之属金乎?神灵则坐之于殿,以压其耽耽之势。夫不见鞭之为策乎?神灵则持之于手,以驱彼碌碌之人。今者,塑神像于斯,一以警求财而不勤者,一以戒多财而不俭者。所谓以义为利者,意在斯乎!将所谓以财发身者,意在斯乎!虽陶朱复起,亦信愚言之不诬谨序。小非想问一句,你看懂了吗?满满正能量啊!

要说关于王幺先生的故事,有鞭挞丑恶、惩治恶人的,如《教训恶少》《县官出丑》等;有即兴赋诗的,如《拆字作诗》《愁人赛诗》等;有巧对趣联的,如《巧对县令》《公厕奇联》等;有智讽贪官的,如《当官没脑》《县衙凉快》《戏耍贪官》等;有审案轶闻的,如《父子挨打》《智破盗案》等;有寓教于乐的

,如《闻书算命》《比说大话》等;有乐善好施的,如《打赌修桥》《供品养孤》等;还有聪慧调皮的,如《火纸贺寿》《误入都府》等。故事内容涉及方方面面,读来一发不可收拾。

现分享其中两则故事

故事一:《火纸贺寿》

话说东乡城里有位财主,叫“张半城”。每逢生日,“张半城”都要大办寿筵借机敛财,方圆几十里都有人前去送礼物、赠匾,打火炮、吹唢呐,“张半城”也趁势抖抖威风、显显气派。

有一次,王幺先生夹了两把火纸也去祝寿。有人提醒说:“王幺先生,今天是张大人的生日,是喜庆吉祥之日,你送两把火纸去,谨防‘胖妇人穿背心’——胸(凶)多脊(吉)少哦!’”王幺先生说,“承蒙各位关照,鄙人自有道理。有道是物以稀为贵嘛!”转眼来到张府,只听得支客师高声喊道:“王幺先生驾到,接成大礼,敬烟!奉茶!”

王幺先生一边喝茶一边自言自语道:“哼!接成大礼?真是拍马屁不怕粪臭,舔肥不怕油闷啰!”王幺先生转身去看匾,只见红匾挂了个里三层的外三层。王幺先生走到张大人身边说:“启禀大人,小弟失陪,特来告辞!”“贤弟何必如此匆忙,吃了午饭再走嘛。”张大人再三挽留。“王某家有要事,不便久留!”王幺先生一再推辞。

张大人说:“既然如此,那就多有得罪,恕不远送!”王幺先生接着说道:“小弟人微礼轻,实在有失体统,请将我送的礼物退还在下!”张大人说:“千里送鹅毛,礼轻仁义重嘛,贤弟何必如此见外!”“大人有所不知,”王幺先生说,“今日朝贺者送礼甚多,应有尽有。小弟特意给大人送来薄礼——两把火纸,以供大人揩屁股之用。不料,今日来的朝贺者,已将大人的屁股舔得干干净净了,还要这火纸作甚?所以我想收回”。

故事二:《拆字作诗》

相传一位刘姓和一位张姓的落榜秀才专程到东乡县来拜望王幺先生。上桌之后,刘秀才说:“咱们今天特意来拜访王幺先生,备下薄酒,不成敬意。边饮酒边拆字作诗如何?”

王幺先生说:“本应我来做东,你们执意要请,那就恭敬不如从命。”刘秀才说:“先说四言八句,用‘一’、‘两’、‘色’、‘二样’、‘不知’ 和‘哪’几个字,说对了的喝酒,说不出来的就站着跟兄弟们斟酒。”张秀才抢先开口:“一个朋字两个月,一色二样霜与雪;不知哪月会降霜,不知哪天会下雪。”刘秀才接着说:“一个出字两座山,一色二样锡和铅;不知哪座山产锡,不知哪座山产铅。”

王幺先生想:俩小子明明是来挑战的!先给他们来个下马威。他扫了一眼桌上的茶和酒,随口说道:“一个吕字两个口,一色二样茶和酒;不知哪口先喝茶,不知哪口先饮酒。”两位秀才连声称赞:“妙哉,妙哉!王贤弟出口成章、才学过人,真是名不虚传,佩服!佩服!”

故事精彩,

这个巴山怪才,号称宣汉“阿凡提”

拆字

王幺贡爷系列故事题材面广,具有很大的社会、文化、历史价值。在宣汉县,你能从说书人、商贩、农民等各行各业人的口中听到有关王幺贡爷的故事,或酒楼茶肆,又或田间地头、院坝火炕,其内容雅俗共赏。

细读王幺贡爷系列故事,就会发现,每个故事几乎就是那个时代东乡社会的缩影。

王幺贡爷系列故事不仅让清道光年间东乡的众多地名、建筑、人物、事件“活”在了宣汉人的口口相传上,还为专家学者研究清代历史贡献了宝贵的财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