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项羽为何分封天下,而刘邦却遵循秦制,绝不马后炮的评说

说到秦末时期的西楚霸王项羽,后世之人总是有着太多的话题,数千年来人们对他的评说可谓是极为透彻了,这已经是一个被一再剖析历史名人,楚霸王留下的千古遗憾,至今也是令人感到惋惜不已,纵观后世再也找不到这样一个虽败却被人们推崇为英雄的人物了,项羽的独特魅力是冠盖古今,被人感叹虽败犹荣的千古人杰!

项羽为何分封天下,而刘邦却遵循秦制,绝不马后炮的评说

项羽失败的原因,几乎都盖棺定论了:军事巨人,政治侏儒,狂妄自大,呈匹夫之勇,不能唯才是用,难以吸纳谋士智者,至死都认为非战之罪而是天要亡他,这也是他被人们所诟病的地方,千篇一律的评论,听来已经麻木了,怎么看都有点马后炮的意思,都是以现今的眼观去评论项羽的失败,而不是融入时代下特有的背景去分析和思考,多少有些人云亦云的感觉,而当笔者加入秦末时期的环境去考量之时,得出的结论是我们难以抨击的。

刘邦和项羽,在秦始皇巡游之时,曾经有过历史时刻的交集,冥冥之中三个皇者相交于那个特定的时刻,始皇嬴政威严霸气,君临天下,刘邦说出“大丈夫当如是也”的感叹,而项羽则是道出“彼可取而代之”的狂言。

项羽为何分封天下,而刘邦却遵循秦制,绝不马后炮的评说

笔者认为很有必要交代一下项羽对待秦朝的态度。他的祖父项燕曾是楚国的大将军,因为秦始皇一统天下的缘故而被王翦60万大军所覆灭,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楚国的败亡和项燕家族的家破人亡都是由秦朝而直接所造成,那是国仇家恨不共戴天的梁子,所以项羽对秦朝时憎恨和誓要亡它的态度,后来其叔父项梁也是亡于章邯之手,这一笔账自然也算在了秦帝国赢氏家族的身上,所以有了项羽率领大军进入关中之后,斩杀了秦王子婴,且火烧阿房宫和咸阳宫殿群,导致大火三月不灭。

项羽用武力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而且入关中的所作所为,都说明了项羽对秦王朝的憎恨,面对仇人他要的不会是继承秦朝的政治制度,而是要覆灭它,消除它存在的所有痕迹,以达到报复的心理。

项羽为何分封天下,而刘邦却遵循秦制,绝不马后炮的评说

再加上,战国时期的思想,周王朝的分封制度影响了数百年的时间,作为贵族子弟的项羽,除了报仇复国,对待分封天下的旧时思想也是予以接受的,毕竟摆在眼前的事实是周王朝分封天下结果是八百年的国祚而秦王朝实行郡县制度则仅仅维持了15年,这在当时的大潮思想无疑都是支持分封的;除此之外对待仇人的一切项羽也是尽量予以否定的态度,不惜用大火和屠杀足以说明,他对秦制的排斥,这个时候你要项羽去继承仇人的政治制度,这明显是不太可能的。

项羽为何分封天下,而刘邦却遵循秦制,绝不马后炮的评说

所以才有了我们看到了分封18路诸侯,项羽号称西楚霸王的一幕出现。从这来说不能就批判项羽是错的,毕竟当时的环境下,分封和郡县并不能高下立现,而分封无疑是能够满足大多人的利益分配。

而至于刘邦,因为平民崛起,他的成长路程对于复国并没有什么强烈的意愿,没有项羽那种贵族的思维和行事作风,他更加简洁明了,就是为了获取利益,面对秦始皇俯瞰天下的威视,刘邦相较于项羽的恨,却是一种羡慕的情怀,所以刘邦是可以接受秦制并且遵循的,再者,项羽仅一范增而不用之,刘邦却是唯才是举,身边聚集着一大批的人杰,张良、萧何、陈平、曹参等智谋团济济一堂,对于汉王朝的政治制度自然是择优而选,所以刘邦能够遵循秦制一点也不奇怪。

项羽为何分封天下,而刘邦却遵循秦制,绝不马后炮的评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