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為什麼現在的詩人寫不出古詩的那種意境?

漠北黃砂


按題目的邏輯,還可以編出以下問題:

為什麼現代詩詞寫不出明代詩詞那種意境?

為什麼現代詩詞寫不出清代詩詞那種意境?

為什麼現代詩詞寫不出民國詩詞那種意境?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現代詩詞要寫唐詩宋詞那種意境?

我們活在唐宋?


你寫離情別怨,寫四時風物。這些都可以,與古人無別。

因為這些東西是共情的,李杜如此,你也如此。並不會因為時代的改變而改變。


但具體到怎樣寫離情別怨,具體到所表現的事件和物象,你是不是還要模仿“唐詩宋詞的那種意境”?

你難道和女朋友分手不是在機場或者車站,而是在“楊柳津頭”“斜陽渡口”?

你難道出行不是在高鐵上飛機上,而是在“灞橋驢背”上?


清人都知道變通,黃遵憲寫火車渡輪,丘逢甲寫戰艦。甚至治經學史學出身的張爾田,都不覺得用詩詞寫茶花女的故事有什麼違和。

反倒是現在這些沒有什麼舊學功底詩詞愛好者,覺得一旦脫離唐詩宋詞的意境就喪失表達能力了?


如果題目只是想表達:為何現代人達不到唐詩宋詞的(意境)高度?

那就是:

一個文體跨越千年,必然有有盛有衰。極盛只能是短暫的一段時期,而其他漫長的時間都在相對低值。

文體的成就,更看它所處時代的文學流變意義,更看它對社會、文化的反作用。而不是個人創作水平的高低。

明清以來難道沒有達到唐人高度的詩人嗎?我可以明確說,絕對有。數量還不在少。

但是有意義嗎?就像一個人在20歲財務自由,和在80歲財務自由,意義一樣嗎?

當今詩詞水平如何? 可以說是數百年的低谷了。

當今詩詞有沒有水平達到古人水準的? 絕對有。

但有一個兩個甚至一小批高水平詩詞作者,並不能改變古典美學已經邊緣化的事實。

就算十個李杜再生,這仍不是一個古典的時代。仍然達不到“唐詩宋詞的意境”。


吳季玄


現代人寫不出古人那種詩詞意境,古人寫詩詞都是身臨其境,想象力豐富,文學功底深厚,寫出的詩詞有深度,有創意。現在社會環境與古代截然不同,快節奏,趕潮流,那種小橋流水,樂哉悠哉的慢生活只能留在想象中,有多少人能靜下心來弄弄花草,寫詩畫畫?下面幾首打油詩給大家添樂助興:

一.觀三亞海棠灣花海

《採桑子.花開》

花香易逝情難逝,

年年花開,

今又花開,

秋寒綻放分外妖。

一年一度旅遊季,

不似導遊,

勝似導遊,

踏遍瓊崖盡是春。

二.過海南定安南渡江大橋

《南渡江》

大江東去浪濤濤,

日夜奔騰逐海潮。

驀見長虹凌空渡,

引得千帆競折腰。

三.霧天登海南樂東尖峰嶺

《尖峰嶺》

霧鎖孤峰連,

舉手可觸天。

瑤池荷尖露,

風輕鳥未閒。

客在山裡遊,

疑似雲中仙。

淡泊名和利,

樂耕西坡田。

(多謝指教!)





海棠灣sy


我覺得這個問題存在,但是並不是絕對的。也許是人的慣性思維,就是俗話說的“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也就是 “近處無風景”。

公正一些說,現代人寫的古詩,韻律、格式標準,意境好的還是有的,有的時候不比古詩人寫的差。只是有時不被人接納認可而已,名人效應在人們的思維中佔居至高點。

總體來說,古詩人的作品比現代人作品的意境和內涵都要好,這是不爭的事實。這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一、古人的學科主要是語文,而現代人要學習很多科目,學習語文的時間相對要少得多,以至於有些高學歷的人,連字都寫不好,文章寫得也不如人意。

二、現代人學習語文,只是一種工具,而古人把語文學習當成事業。在語文學習深度上有很大差別。所以現代的語文基礎薄弱,文學思維上比古人淺薄。

三、自然科學的發展,使社會把大量資源投入到自然科學的研究上,忽略了人文科學的發展。所以現代社會的思想家和哲人比古代少。

四、就是現代社會是高節奏的社會,信息量也比古人大得多。人們為了跟上社會節奏,應付來自各方面的信息,精力上也不容許人們對語文做太多投入。這就使人們在思維模式上發生變化。

五、自然環境發生了太大的變化。古代的山川地理,大都是自然形成的,那種自然的美,非現代人造的環境可比。現代城市的高樓大廈,擋住了人們視線,有時連完整的太陽和月亮都看不到,更談不上找尋詩詞中那種意境。

六、古代人是在幽靜的環境中領略自然風光。而現在到處都是人滿為患。在喧囂的環境中,又怎能更好的觀賞自然風光,又怎能在美麗的山水田園中產生靈感,昇華成絕美的詩句呢?!

七、對金錢的追求,使社會更浮躁。缺乏古代那種古樸的人文風情。

這一切因素,都限制著人們的精神昇華,壓縮著人們想象和思維空間,古代那種詩文意境,在現代社會很難再尋找到。



戈壁灘上的駝鈴


女兒要出遠門,中午的時候我幫她把行李箱拿下樓梯。她走到路口,頭也不回,背對著我把右手舉過頭頂揮了揮。

吃了晚飯,我躺在床上玩手機,滴的一聲女兒來了短信,“已平安抵達西安,勿念”,我有足足兩分鐘反應不過來,太快了,快的都來不及感受一下分別的憂傷,“遠夢歸侵曉,家書到隔年”這種心境,因為快捷的交通和即時的通訊不會再有人能體會到了,這大概就是詩歌沒落的根本原因吧。


逆風子歸


個人覺得或者應該從幾個方面來看。第一,我們生活的時代和以前有所不同,以前以自然為主,人和自然融為一體,所以借景喻情信手拈來。而現在鋼筋水泥逼退了自然,人與自然的距離遠了。第二,以前的科技不發達,許多未知的事物可以任由想象,而現在人們都知道月亮上沒有嫦娥,這似乎弱化了現代人的想象力。第三,以前交通通訊不發達,一次離別可能一生不見,所以容易別愁離緒,現在呢,幾千公里不過朝夕。第四,以前以農耕為主,人口稀少,娛樂方式匱乏,人們生活節奏不快,容易思考發現琢磨,而現在的生存壓力,人不能停下,所以心思也浮躁。第五,古人寫詩不是職業,現代人寫詩好多有目的,比如加入協會進入圈子等,功利心太重,勢必不是用心體味生活進而訴諸筆端。第六,不是現在寫不出有意境的詩,而是因為主流推崇的詩,要麼晦澀西化要麼口水淺薄,帶歪了風氣,割裂了傳統,此情況下,何談意境呢。


季朗濤




這個問題很普遍。其實也並非說寫詩填詞必須要有什麼嚴格的規定之類,只是古詩詞發展了幾千年,作為中國人,這算是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遺產,不能說丟就丟。

而且,詩詞本身就擁有自己的語言特色。而作為現代人,受生活的環境以及大框架下的教育,人文等因素的影響,很難能找得到詩詞中所需要的那種感覺。



再有不管是詩還是詞,其本身除了語言特點之外,還有起承轉合,格律的不可更改,手法的靈活運用,結構的跨度安排,景物的先後順序,物象意象的表達,色彩的濃淡搭配,感情的鬆弛掌握,等等很多問題。這些東西中有一些是可以通過查找諮詢得到答案,而有一些則要看個人本身的理解與領悟。

不管是寫詩還是填詞都是需要有天賦的。這一點古往今來,從未改變。詩詞本身就是小我的情懷抒發,是小眾的遊戲,所以,全民皆詩人這種狀態,不能說絕對不可能,但很難。



特別是意境。詩詞以境為先,意境是詩人的心血,是詩詞的靈魂。而意境的高低又受詩人本身格局的影響,所以經常說,詩絕不可俗,一旦俗了就很難改變。

現今社會快餐文化盛行,人心浮躁,想要徹底安靜下來去追尋心中所想,很難。想要寫出古詩的意境,不易。


畫骨透情


《夏天的花絮》(第39集)

為什麼現在的詩人寫不出古詩的那種意境?

我來作答,原因大體上有三點,分析如下。

一,丟失了營造古詩意境的字與詞了。古詩意境的美,除了作者奇思妙想思路美以外,主要是靠古時的字意與詞意完成的。比如,事物的名稱今人與古人叫法不同。今人叫太陽,而古人則稱之為白日,今人叫的海洋古人叫碧海,凡此種種,不一而足。同樣,有些動詞古人與今人也大不相同。由於用詞的不同,效果截然有別。如若今人寫《登高》可能是,“太陽落山了/黃河向大海奔流而去/要想兩眼望得更遠,你還得登上更高的山頭。”這就失去了古詩的意境美了,換言之,古人寫詩用的古色古香的字與詞幾乎被我們丟光了。你說對嗎?

二,今天寫詩的人尤其是寫現代詩的不少作者他們的詩觀出了問題,誤以為現代詩是自由詩,只要分開行便是詩了。如此這般,豈能寫出有文采的詩歌呢?

三,其實,現代詩也有它臻美向善的講究與絕招,運用得好,同樣也能寫出精美的詩篇來。但因篇幅所限,另當別論。

剛才筆者試寫了一首古體詩,不妨出示獻個醜吧!

《大雨》

雷聲閃電古今同,雨急雨緩屋自明。

臉盒飯盒排長隊,接下一屋漏雨聲。

(此詩已入頭條首頁)



根言木語


隨著國學熱的興起,網絡上的確湧現了許多“舊詩創作者”,但大部分都是半路出家,業餘水平,又缺乏專業人士的指導。因此他們的詩詞作品,看起來的確少了古詩詞的意韻,形似而神不似。更差者,則流入打油詩的境地。

但這並不代表,現在國內所有的舊詩作者們,都寫不出具有古典韻味的詩詞。所以,這個問題並不成立。

大概提問者,對如今舊詩作品瞭解太少而已。


要想得古之意,必先習得古之辭。

因為古典詩歌的意境,來自於古典語彙,所以在寫詩填詞時,一定要脫離當代白話用語特徵。

再者就是對古詩詞的格律、語法、技巧的熟練掌握。當然,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才情。

一個人水平不夠,哪怕他格律和技巧掌握得再熟練,他也寫不出具有意境的詩詞。

近現代的毛主席,他的詩詞磅礴大氣,既兼古之意韻,又有一個新時代的風氣和內容。

如《憶秦娥·婁山關》: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單就在憶秦娥這個詞牌裡,唯有李太白“西風殘照,漢家陵闕”可與之頡頏。


古代詩人論詩都主張詩歌來源於生活,陸游說:“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示子遹》強調藝術來自於生活,來自於人生體驗,沒有這個,詩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作詩切忌閉門造車,無病呻吟。

楊萬里《下橫山灘頭望金華山》詩云:

山思江情不負伊,雨恣晴態總成奇。

閉門覓句非詩法,只是徵行自有詩。

說的是出門旅行,山光水色,雨恣晴態,都成為詩的素材,促使詩情的生髮,而閉門覓句是寫不出好作品的。

有人說,我不是閉門造車,我身處山光水色中,可也寫不出那些佳詞妙句啊。那麼問題就出在你的才情不足了。

所以歸根到底,還是才情不足惹的禍。


楚雲卿


現代人寫不出唐宋古詩詞是有原因的。

第一,時代變了,時代不一樣了

人們對於詩詞的欣賞角度也不一樣了。比如唐詩宋詞雖然很美,但我們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人唐代人寫詩,而宋代人寫詞呢?難道不是宋代人對唐代詩的喜歡和欣賞程度、角度都發生了變化的原因嗎?

唐代人喜歡七律、絕句,但宋代人不喜歡那麼規規整整的方塊詩體,他們就喜歡三個字、七個字、兩個字這麼被打亂的詞牌。

連唐宋兩個朝代都這麼有矛盾,而且還是是相隔的朝代前後相差才100多年,就有了這麼大的差異。

現在我們和宋朝又相差1000年,現代人看詩詞的想法、角度肯定發生了更大的變化。所以,也就沒法寫出來像唐詩宋詞那樣優美的詩詞了。

第二,現代人寫詩,一定會有現代氣息

一般寫詩詞無非就是寫人、寫物、寫風景、寫事情、寫感情。以前古人寫詩詞的時候,他們的物質生活過的比較簡單,就是離你最近的幾個人親戚朋友、茅草屋、酒肉、旅遊、風景、吃喝拉撒。

但現在我們有汽車、互聯網、大廈高樓、電腦、手機等等各類科技事務,所以我們在寫詩詞的時候,不可避免地會帶上我們現代人的一些事物,也就會有了現代氣息,與古人自然存在很大差異。

而且,詩詞是靈魂與肉體的結合,我曾經寫過詩詞,其實寫詩詞是一件很耗神的事情。比如詞牌名、絕句、律詩等等,都有專門的要求、規則、技巧。

但更關鍵的是你要表達你的思想,想通過這麼一首詩、一首詞傳遞什麼感情,這是最關鍵的。但反觀現代人寫詩卻缺少靈魂、思想,這也是受我們所生活的時代所限制的。


我是千城,就是那個要讀完1000本書、走過1000座城的男人。

歡迎留言說出你的想法。公眾號:千城撩書。一起打開新的世界!

在下千城


這個問題的產生,不是現代人無情趣,無才能。有諸多因素而造成現代人基本不會寫詩。


第一,現在的學校沒有哪一所開設有寫作詩詞的課程。這是最主要的原因。其二,交通工具的便捷,讓我們失去了用腳丈量大地的機會。古人言: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他們對大自然中的一山一水,一花一草,要比我們的感受深切的多。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歌詠之,歌詠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現代化的交通,省略了一步一步的行路。早晨還數千公里外的地方,而下午飛機就把我們帶去。中間的山河湖泊,風霜雨雪,完全體會不到。


其三,古人寫詩,是消遣娛樂的一種方式。有大環境的影響。讀書人若是寫不了詩,會被認為是很俗很丟人的事。而現代人,別說寫不出來沒有人會笑話你,就是一首古詩都背不出來,也不會遭人嘲笑。

揚雄謂:詩賦小道,壯夫不為。意為詩賦雖然是小道,但若不是胸襟博大之人,是不能寫出好的詩賦作品的。總的來說,教育不重視,個人不投入,沒有必寫的要求,現代的休閒方式多樣性,不必喝個酒什麼的還要吟誦幾句。(所以現在的酒樓,既使是很高大上的,也透著一股野氣)
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最後,以陶淵明移居中的兩句來結束話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