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港頭陳村――陳玉增赤膽闖匪巢

今天繼續講述《黃島村莊系列》――青島市黃島區辛安辦事處港頭陳村

港頭陳村,位於辛安街道辦事處駐地東南3公里,東臨膠州灣,與前灣港相望;西與港頭劉村一路之隔;北與港頭臧村隔河相鄰;南與長江路街道東於家河村、西於家河村交界。總面積5平方公里。2006年,全村有1496戶、4615口人,居民有陳、於、宋、張、薛、高等姓氏,多為陳姓,皆為漢族。

港頭陳村――陳玉增赤膽闖匪巢


相傳,明朝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山東沿海一帶設立了很多兵寨抵禦倭寇,又從內地人口密集的地方往此移民,故膠州灣畔的百姓多為山西“小云南”而來。這年,移民而來的于姓一家見這裡東臨海、西有山,便定居自立為村。因附近是座小碼頭,海灣裡泊有很多小舟,故起村名為“於家港頭”。

同年,陳姓一家從現膠南泊裡紅石頭逃荒而來。陳家有4個兒子,在村中繁衍成4大支股。陳姓人口不斷增加,而於姓人口卻不旺,人們便習慣稱此村為“陳家港頭”。

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陳玉柱、宋明善等9戶人家住在齊長城以北、距村1.5公里的東南嶺,以後逐漸遷到村內。還有一戶姓薛的,也在1952年遷到村內居住。1945年,村名被改為“港頭陳村”,沿用至今。清朝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由膠州、現膠南松山子分別遷來張姓各一戶。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宋、薛、高、劉等姓人陸續遷來。

據說,當年于姓先祖雖人口不旺,但很富有。為了宣揚他家的富有,麥收時便在場院裡鋪上木板打“響場”。以前,打場用的是“連枷”、“石滾子”。“連枷”一般由一根長木棍與四根細短的小木棍兩部分相連組成。長木棍為柄,小木棍連在長木棍頂端。打場時,手握長木棍的一端高高舉起,將項端的四根小木棍用力向下打,會發出清脆的響聲。石滾子需用驢或者靠人力拉著滾動,碾壓麥穗。村民平常“打場”是在整平的地上,於家在地上鋪上木板後,響聲在很遠的地方就能聽到。

關爺廟,位於村中心、溝北岸,佔地20平方丈,坐北朝南,內供關老爺泥像。廟用青磚、小仰瓦建於高1米的平臺上。兩扇紅漆小門朝南,門前有一長方形香爐。據傳,為于姓第10代人於寶倫組織富戶集資於清朝光緒初年建造。逢年過節,全村百姓都會前去祭拜。“文化大革命”時,此廟被毀。

港頭陳村――陳玉增赤膽闖匪巢


沿村大街向西、距村300米處有座娘娘廟。據說建於清光緒初年。佔地一畝,三間大殿坐北朝南,屋頂用海帶葉子披蓋而成。殿內供奉送子娘娘泥像。據說,當年村民於寶倫能寫會畫,娘娘泥像就是他塑造的。殿兩旁有兩根旗杆高高聳立。高高的紅色院牆,兩扇紅漆大門。院內花草繁多,柏樹參天。在西廂房曾住有兩個和尚。1931年,村裡曾派人看守過廟堂。1935年,村裡有錢人曾捐款對廟進行過一次整修。1951年,娘娘廟改成小學校。1976年,擴建小學時此廟被拆除。

解放前,人們主要以種地為生,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地瓜、穀子、高粱、大豆、花生等。土地大部分為沙質,少部分為黏土。年畝產量只有160斤左右。小麥、玉米種得很少。大都以地瓜為主糧,只能吃黑麵或地瓜乾麵。只有過年過節時,才有可能吃頓白麵饃或餃子。生活用水靠村內的幾口水井。住的是茅草屋或半瓦半草的“羅漢衣子房”。

農閒時,有少數農民外出經商。村內只有一家小鋪子,賣菸酒等商品。還有一家烤“火燒”(即燒餅)的。其他生活用品,只能等貨郎挑擔下鄉來才能買到。村後有一條河,發源於小珠山腳下,經上莊、下莊向東,順村後流入膠州灣。河水長年流淌不斷,水不深,清澈見底,部分村民還飲用過。但一到汛期,河水上漲,常常淹沒莊稼,沖毀土地。1973年人民公社時期,將原河道取直加寬,形成現在的河道,避免了河水氾濫。

在村周圍有一些古老的地名,如長城嶺、煙崮墩、泉子崖、營裡、舍塋、西廟頭等。在村南2公里處有丘陵,東起海岸,西到牛王廟山,村民稱它為“長城嶺”。其東端盡頭海邊,有一個高3米、寬10米的大土堆,村民稱它為“煙崮墩”,是歷史上有名的齊長城烽火臺遺址。2000年,烽火臺遺址被頤中汽車城徵用。同年秋,區政府在原烽火臺以西300米處,建設了紀念性的“烽火臺”。“齊長城”路以北,就是齊長城遺址。當年,齊長城自小珠山進入黃島區,從西經眾多山頭蜿蜒東來,在於家河村後往東入海。若站在高處向東山下看去,還能隱約看出齊長城的遺蹟。

齊長城以北300米、江山中路以西200米處是“泉子崖”,有一眼不大的山泉。此處有一面積約40平方米的大石塊,像個大蓋。泉水即從此石縫中流出,衝出水面約10釐米高。清澈見底,水質甘甜。當年,住在附近的十幾戶人家就飲用此水。“泉子崖”後被高合公司徵用。

港頭陳村――陳玉增赤膽闖匪巢


從村中心大街向南200米有40餘畝良田,土地肥沃,無論種什麼莊稼都能獲得大豐收。這就是有名的營裡”。據說,“營裡”是當年明朝大將軍陽武侯、薛家島人薛祿回鄉探親時暫住的地方,是專為他設的兵站。1996年,被輕騎城徵用。在平整土地時,曾發現枯井,呈圓形,直徑約2米多,用青磚砌成。據說,是當年供官兵吃水用的。

娘娘廟大門正對著一里之外的“舍塋”。據說,以前外地人、不知姓名的人、小孩等死後都埋在這裡,故名。1966年,墳頭被平掉。緊靠舍塋西面有一條羊腸小道,是港頭陳一帶兒個村南行的唯一通道。

在西南山坡、齊長城遺址北面有30多座墳頭,佔地約一畝,長著一人多高的茅草,為于姓人的墳地,稱“於家嶺”。2002年,被海信工業園徵用。

在村東北海灘上分佈著大、小兩座島子:大趕島、小趕島。大趕島在北,小趕島在偏西南方。20世紀30年代初,在兩島以西曾建有於興鹽場(由於家村人開辦)、可珠鹽場(由宋家泊子村人開辦)、成泰鹽場(由東鹽灘村人開辦)等四傢俬人鹽場。40年代末,因經營不善,加上風大浪高,鹽堤逐年被沖毀而倒閉。1956年秋,當時的膠南縣在於興鹽場舊址建起了新的民辦鹽場,佔地375畝,有6副斗子(鹽田面積單位,一副斗子一般為20-30畝),年產量最高時達1200噸。1985年後,改為養蝦池,屬黃島養殖公司。1999年,被嘉裡植物油公司徵用。

在民辦鹽場南面有一個小型鹽場,由扒山營房某部駐軍於1960年建成,佔地10多畝。村裡駐有一個班的解放軍戰士,專職曬鹽。部隊調離後,併入民辦鹽場,以後也改為養蝦池。

20世紀40年代,村裡有200多戶人家,居住得七零八落。村內有一條小溝,50%的戶住在溝兩岸。小溝發源於牛王廟山腳下,流經港頭李、港頭劉村前,由村內向東匯入膠州灣。1976年搞規劃時,小溝被填平。村內還有幾條出名的衚衕,溝南岸有張家衚衕,溝北岸有宋家衚衕、透衚衕,衚衕裡最多住著十幾戶人家。還有一條衚衕叫“馬虎”流子(當地稱狼為“馬虎”)。據老人說,很早以前這裡特別荒涼,長著一人高的野草,常有狼出沒,故名。

解放後,在黨的領導下,全村生產、經濟得以逐步發展,人們的生活也逐步改善。1970年以後,村裡開始改造以前的舊房,並通上了電。1978年,村裡開始進行整體規劃建設。1990年以來,村民的經濟收入不斷提高,逐漸把舊房改建成寬敞明亮的大瓦房,有的還蓋起了三層小樓。2002年,村投資5000萬元進行舊村改造,在村東建起了排列整齊的12棟居民樓,高五層,有40個單元,可住400餘戶。到2003年,村內有南北、東西大街6條,均寬16米、長500米。村內有商店20多家,還有夜市、超市,商品十分豐富。村民也逐步有了收音機電視機、摩托車等家庭用具。小轎車也開始進入部分家庭。

港頭陳村――陳玉增赤膽闖匪巢


20世紀50年代,村周圍的路都是羊腸小道。村西一條最寬的也不過4米。60年代初,先後修築了一些生產路。80年代、在村東修了一條大道,寬30米,為土路。1995年,此路被拓寬到50米,為水泥路,兩旁進行了綠化。後經再次拓寬改造,形成了現江山中路。同年,村前修有一條疏港路。後經拓寬改造,成為現前灣港路,直通前灣港。2000年,在村西建設有團結路,南至開發區行政商務中心區,北通膠州灣高速公路。

1994年,村裡投資200萬元,在村東建起了三層的辦公樓。1999年,村投資300萬元,建起了佔地10多畝的幼兒園,為二層樓,有8個班,20多名教師。教室、活動室、食堂、辦公室、儲藏室、玩具等設施齊全,現已達到青島市農村示範幼兒園標準。2000年春,在村北設立了新港農貿市場,佔地25畝,每月逄“二、七”為集日。後又投資400多萬元,擴建了農貿市場網點房。方便了群眾,增加了集體收入。2002年,村投資700多萬元,在農貿市場東側建起了村小學,佔地25畝,為三層樓。有24個班,學生1000多名,教師30名。

本村地理位置優越。周邊有多條公交線路經過。先後引進外資項目2個,總投資1.5億美元;內資項目5個,總投資10億多元人民幣。如輕騎、高合、大明玩具、森森木業、嘉裡植物油等企業。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億元,人均純收入7667。

《陳玉增抗匪》

解放前,港頭陳流傳著一段順口溜:“陳玉增是英雄,練就一身好本領。土匪聽了他的名,聞風而逃心膽驚。他能組織搞團練,能保咱們永太平。”陳玉增,當時三十出頭,個子不高但很結實,家庭富裕。從小習槍弄棒,練就了一身本領,槍法百發百中,在小珠山以東很有名氣,威信也很高。

1913年前後,各村都開辦團練,維護治安。他聯絡附近十幾個村的幾百名群眾組織團練。當時,軍閥割據,互相混戰,部分地痞流氓也乘機到處搶劫、綁票,百姓稱他們為土匪、“紅鬍子”。但土匪路過港頭陳村時,一聽到陳玉增的名字都嚇得繞道走。

有一年,一股土匪竄到薛家島,聽說陳玉增的情況後,半信半疑,就想試探一下。一天,土匪頭子派人給陳玉增送去請柬,請他去薛家島“赴宴”。陳玉增知道他們沒安好心,就決定去會會。到了約定時間,陳玉增對下屬說:“我走後,明早雞叫時若在村東南方聽到槍響,就表示我平安地回來了;若聽不到槍響,那我就水遠也回不來了。”說完,他拿起槍獨自走了。到了薛家島後,眾土匪早在村口等候。土匪頭子假裝客氣地說:“今天喝酒,咱們去弄只鳥來做菜餚。”兩人在一幫土匪的簇擁下向前走。不多時,土匪頭子見一房頂上落著只鴿子,便用槍瞄了一會兒,將其打了下來。眾土匪直伸大拇指,齊聲為他喝彩:“好,打得好!”又向前走了一會兒,見一煙囪頂端有兩隻麻雀,陳玉增把槍一伸,只聽“嘭”的一聲槍響,那兩隻麻雀應聲掉了下來。陳玉增說道:“兄弟們,酒餚夠了吧。”眾人一看,一槍二鳥,目瞪口呆。土匪頭子連連點頭道:“夠了,夠了,快回去喝酒。”其囂張氣焰頓時消了一半。

宴席上,土匪頭子把陳玉增讓到上座,兩邊則站著十幾個滿臉橫肉的彪形大漢(他們想在喝酒時把陳玉增殺掉)。酒過三巡,土匪頭子用匕首紮起一塊肉,送到陳玉增嘴邊,說道:“兄弟,來,我敬你一塊。”陳玉增毫不猶豫地張開大口,用力咬住比首,使其欲扎不能、欲拔不得。把肉吃了後,陳玉增也照樣紮起一塊大肉,說道:“兄弟,來,我也敬你一塊。”土頭子一看,目瞪口呆地說:“兄弟,我、我、我這幾天吃肉吃膩了,我還是不吃的好。”陳玉增見他不敢吃,說道:“你不想吃就算了,還是我吃了吧。”說完,隨手把肉放進口裡。一直喝到五更天,陳玉增站起身來,說道“我該回去了,家中兄弟們還在等著我呢。”土匪頭子站起來說道:“你回去告訴港頭陳的兄弟們,我們絕不去打擾,百姓就是敞著大門睡覺,我們也不進去,只要兄弟們能借條路給我們走就行了。”很客氣地把陳玉增送出村外。

陳玉增回到齊長城遺址處後,朝東南嶺方向開了兩槍,其兄弟們便知道他平安地回來了。

陳玉增為港頭陳村長了志氣,也使他的名聲遠揚方圓幾百裡。東北等地還根據這個故事排演了《陳玉增大鬧戴家莊》的地方戲,大概是當年本地闖關東的那些人為家鄉人感到自豪吧。

後記,《黃島村莊系列》中的文章,其內容資料來源於2006 年以前。涉及到的村莊,其面貌已發生深刻的變化,平房可能已拆除,人們或許已住進了樓房。但是,那些還沒有拆遷改造的村莊,現在看來彌足珍貴,期待著讀者朋友拿起筆、舉起相機,把這段歷史記憶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