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山行》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美食邦小厨


心情?

当然是愉悦的!

这首诗查不到创作年代,不过从其老到精熟的文字来看,应当是中晚年的作品无疑。

为什么说是愉悦呢?证据都在诗里!

线索一:远上寒山石径斜

即“远上”二字,所谓远上,就是从很远的地方赶来登山,或者理解为山路很长,不论是哪一种解释,都可以理解为早有准备到此一游,而且这次轻游还坐着车子。定下一个目标,再准备妥当,不辞路远而登上。这不是游兴是什么?

也就是说,诗人是在愉悦的心情中开始了登山之旅。

线索二:白云深处有人家

“深处”二字,所谓深处,自然是已经登了很久,或者是已经登了很高,所以举头遥望,才会有“白云深处”,因为在山下向上望,视力所及之处,如果能看到人家不叫“深处”,必然是走了许久或走了很远之后,才能称之为“深处”,而且这一句饱含清幽旷远之意,却无出尘之感,满满的都是悠然心境。

所以,这第二句背后的心情依然是愉悦。

线索三:停车坐爱枫林晚,

“坐爱”二字,翻译成现代话就是因为喜欢,都已经明显喜欢了,心情还不愉悦么?而且暗中也交待了时间属性,就是走了很久,因为已经是傍晚了,所以借着欣赏枫林晚景为由,休息一下。可见,此次轻游并不急切,也没有明确的目的性,比如访友,比如聚会。因为没有目的性,所以诗人是放松的,是开怀的,是怡然的。

所以,这第三句的背后心情还是愉悦。

线索四:霜叶红于二月花。

“红于”二字,所谓二月花,即初春之花,其标签是鲜,是嫩,是清新,是希望,是机遇。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看,霜叶都是不能比的。霜自然是秋霜,叶自然是枫叶,虽然比不了杜甫无边落木,贾岛落叶长安的萧瑟,但也有美好渐消之意。

可是作者一点也不在乎。只要“红”便好,哪里管得了晚不晚,消不消呢?若非心情愉悦,岂会如此?

要知道,杜牧还有一首带“红枫”的诗,里面有一句“唯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疏雨过枫桥”,两相一比,便知一二。

因此,这第四句更是愉悦无比。


亦有所思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唐·杜牧


作者写秋日遥望远山的风景,石径远而斜,白云飘绕几户人家,风光纯洁美丽,不染山外尘烟,纯粹自然之美!



秋日寒山的红叶,本来就色彩明亮绚丽,霜降之后更美,红艳于二月的春花,在夕阳之下,情调更加诗意迷人!


这攀援而上远的秋日山道,弯弯曲曲;那白云升起的地方,住着几户人家。时近黄昏留恋不舍,停车不返,因为这轻霜之后绚丽夺目的红叶,比那二月春花更为明艳动人!

晚唐之际,国事飘摇,政治黑暗,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民生艰辛,有识之士,心态无不抑郁。忧国忧民的杜牧,写出了《阿房宫赋》,讽喻时政,无奈当局者迷,涛声依旧!诗人通过这首诗歌,反映出自己热爱大自然,山野间放飞愁绪,另一面达人达观的情感。



本人是一个传统文化爱好者,也一位登山爱好者,秋日里秦岭的枫叶,曾多次攀援观赏,川陕交界米仓山的红叶,也曾两次沿着弯弯山道前往。每次观赏大山深处的红叶时,脑海中都会浮现前贤《山行》的这一画面,融入唐诗的境界……


注解:寒山——深秋时际带着寒意的山;斜(读音为xia)——斜长弯曲;坐——因为,为了。



《山行》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全文: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首先我们解译这首诗的意思,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地伸向了山顶,在远远的有白云漂过的地方有几户人家,停下来欣赏一下这枫林的美景,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鲜花还要红。

再仔细剖析一下,“寒”字说明是在深秋时节,“远”字点明了山路漫长,“斜”表明上山有一定坡度,阐明了山路缓而漫长。“生”字说明上山时看到远山深处有白云漂过,“有人家”在深山之处还能看到生机而不是寂寞。“坐”字在这首诗里解析是“因为”。“晚”字有多种解释,但更贴近诗意的是因为有傍晚夕照的晚霞与枫叶相互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最后一句“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全诗的总概括,经过前几句的烘托,诗人用“红于”来与二月的花做比较,突出了枫叶不仅色彩更鲜艳也更耐风霜。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晚秋山林景色的赞赏之情,诗人以景抒情,借景咏志。诗的表面上看是写深秋枫林的美景和对大自然景色的赞美,实际上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幽静,平淡的山野生活喜爱和向往,追求一种平静,远离喧哗的情感写照。

以上是我对这首《山行》的浅析和对诗人心情的理解,如有不妥,敬请多多指教。





晨哥人生百态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这是一首写景言志的七言绝句,要明白诗人当时的心情,我们得先欣赏他描绘的这片美景。


01诗中景

深秋季节,远处的山蒙上些许寒意。一条弯弯曲曲的石子路蜿蜒向山顶,没入半山腰处的缭绕云雾里,不见终点。

诗人乘着马车,沿着这条山路缓缓向上,一路行到白云漂浮的山林深处,见几间木屋立在小路旁边。烟囱里冒出的袅袅炊烟飘摇而上,直到与白云融为一体。

诗人游在山间,被枫树围绕,他卷起车帘,肆意欣赏这片山林美景,沉迷其中,竟然忘了唤车夫驱车向前。马车停在山路上,诗人似乎忘记了时间,不知不觉已斜阳晚照。

红枫沐着夕晖,层林尽染,如同漂浮的彩霞,娇艳而灿烂。那漫山遍野的枫叶,如火如荼,充盈着游人的眼,比那二月的春花还要艳上许多。

置身在这如诗如画的秋色里,诗人心情大好,想要不遗余力唱一曲秋的赞歌。


02诗中情

古人写诗多爱借景抒情,此诗也不例外。

杜牧笔下的秋天,就是他所处的时代——晚唐。那时候,大唐颓势明显,散发着最后的光华,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但他依然热爱那个时代,没有丝毫怨言,那是他的时代。

杜牧出身名门,才华出众,有报国之志,可半身困于牛李党争,报国无门,白白蹉跎了岁月,成为风流诗人。

饶是如此,人到中年,他依旧淡定从容。诗中的“远”、“寒”、“斜”自带一种清寒萧索之意,营造出一种冷秋的意境,但不寂寥悲怆,投射出他内心的平和安宁。

纵使理想遥不可及,才华无处安放,杜牧依然不疾不徐地欣赏着沿途的风光,为枫林驻足,不错过生活里的美好。

“霜叶红于二月花”与刘禹锡的“我言秋日胜春朝”有异曲同工之妙。与世人眼光大相径庭,他们眼里的秋色彩艳丽,生机勃勃。以景看人,他们当时有着豪爽向上的豁达心境。

虽命途多舛,时运不济,杜牧却没有沉沦在不幸里,而是用心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奋发向上。

风流诗人又如何?比多数正经诗人还才华横溢,也比他们豁达开朗得多,历经沧桑后宠辱不惊,这份心态,值得我们学习。

如果你有不同的看法,欢迎与三叶草留言交流。


三叶草青青


《山行》这首诗是杜牧描写,赞美深山秋林风景的七言绝句,诗中“动静结合,虚实相扣,远近相衬”。正是他自追求的“不求奇丽,不涉习俗”的巅峰之作,韵味无穷,耐人咀嚼。

诗中的“远”,“斜”,“寒”,“生”(又说深),“晚”等字用到恰到好处,惊艳。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勿用置疑,这首诗是写景的,作者借景抒怀也是又可能的。因为杜牧长期作幕僚和地方官,自己空有一腔抱负却无所作为,厌恶官场,想解脱。

诗的第一句似乎可以看出。“远上寒山石经斜”,第一个字“远”,诗里本意是遥远,,走很远的路,如果结合作者的心情理解为“远离”,远远地离开广腐朽的官场也是有可能的。

最后一句“霜叶红于二月花”的中心思想是:枫叶不畏秋寒,霜冻,在瑟瑟秋风中敢于和春天的花争胜。这是不是作者在喻示自己的性格和品行,或者说期望的性格和品行。

一己之见。


卧冰踏雪


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斜:读xd,为伸向的意思。坐:因为。诗人以枫林为主景,勾勒出一幅色彩浓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诗里选取“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等事物,构成了一幅统一和谐的画面,流露出诗人对深秋山林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小酒仙85090465


听出题人的意思,让谈的是诗人的心境,也就是说《山行》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杜牧当时什么样的心境,我想如果真正体会诗所表达的诗人心境,最好不如道杜牧是谁,不知道杜牧当时的生活状态,只去认真地体会诗人的心境。

诗的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就已明确地告诉了你当时诗人的心境。第一个字“远”就是诗人的心境,说明诗人内心深处已厌倦世俗,对世俗的勾心斗角,对世俗的利益之争,内心已很是不堪,但又无力挣脱,就是来到一次大自然特别是心来到一次大自然非常不易,心与大自然已相当遥远,也正是在这种心境下,有机会来到大自然中,才能深刻体会出大自然的美来。

“停车坐看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但愿每个人,在人生的旅途中,都能有机会有心境欣赏如此人间美景。


春日之虎


热爱自然,热爱生命


黍离稷穗


杜牧仕途不顺,心境自然不会好,不可能春风得意马蹄疾,但他能看得开能随遇而安。寒山石径就是不爽,但是作者看得开,人家有温暖有爱。同时作者也很豁达,虽是人生的秋天,但仍春花灿烂!写诗一样须起伏,这首诗一冷一暖的变化演化得十分到位。表面写枫实是写人。这才是高手!


仁心21402


表达了对诗人对大自然的爱和赞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