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一般野钓的钩距是多少?

翻滚吧128330597


接触过台钓的钓鱼人都知道,在台钓中两根子线的长度是不相同的,两根子线的长度差也被称为钩距。之所以要设置两根长度不同的子线,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两枚鱼钩沉到水底之后能够拉开一定的距离,而不是两枚鱼钩紧紧的挨在一起。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钩距越大越好,钩距对钓鱼的影响因素是很多的。

钩距对灵敏度的影响

钓鱼人通常会用鱼钩的长度为衡量单位来描述钩距的大小,例如钩距大小等于两枚鱼钩的长度,或者是1.5个钩长等等,这种描述方式既简便又形象。

在钓底的时候,钩距越大就意味着两根子线弯曲的幅度差异越大,也就是说钩距越大长子线弯曲的幅度就越大。所以,钩距越大短子线越灵敏,而长子线越迟钝。这样的情况就会导致鱼吃下钩时的信号会更加微弱,所以垂钓轻口鱼的时候就不能用太大的钩距,通常会使用1个钩长的钩距,否则鱼吃下钩浮漂很有可能信号微弱甚至是完全没有信号。但是钓大鱼的时候就应该使用大于3个钩长的钩距,因为大鱼咬钩更加生猛,对灵敏度的要求不高,即便子线弯曲的幅度很大也依然能够让浮漂出现清晰的信号。

钓底与钓浮时钩距的选择

在钓底的时候钩距大小会影响子线弯曲的程度,从而影响灵敏度,所以钓底时钩距不宜太大。但是钓浮的时候情况就完全不同了,由于钓浮的时候双饵都悬浮在水中,所以无论钩距多大两根子线都是完全绷直的,也就是说在钓浮的时候钩距大小不会对灵敏度产生任何影响,所以在钓浮的时候就应该使用更大的钩距。

在钓浮的时候使用较大钩距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让饵团的分布范围更广,当鱼所在水层深度不一样的时候,大钩距就能吸引更多水层中的鱼,能够大幅提高鱼咬钩的概率。

钓大鱼与钓小鱼时钩距的选择

钓大鱼使用大钩距,钓小鱼使用小钩距,这是非常基础的台钓常识。钩距最小可以控制在半个钩长,钩距最大可以设定为3个钩长以上。

小鱼的体型比较小,嘴也小,所以使用小钩距,让两枚鱼钩的距离更近也不会有太大影响。但是大鱼的体型较大,如果两枚鱼钩的距离太近就有可能导致两枚鱼钩在水底形成相互干扰,大鱼有可能同时把两枚鱼钩吃进嘴,在这样的情况下是非常容易脱钩跑鱼的,所以钓大鱼应该使用大钩距。


眼镜哥说鱼


野钓通常的双钩的钩距是两个到三个鱼钩的大小,根据野钓使用鱼钩的大小不同,双钩的钩距有所不同,但是为了提高上鱼的概率,增加双飞的机会,我们会根据野钓对象鱼的大小,野钓水域的水深来改变钩距的大小,毕竟不同的鱼类,钩距不同钓获的几率会增加。

1.野钓对象鱼大小

很多钓友野钓多以鲫鱼为主,一般都是野钓小个体的鱼类,野钓的鱼钩就选择的比较小,这是双钩的钩距可以在3到5CM左右即可,如果你作钓大个体的鱼类,我们钩距适当增加,通常会大于3个鱼钩长的钩距,这样增加诱鱼的范围,而且能提高钓获的可能。

野钓还有一种特殊鱼种,双钩的钩距要求比较大,这就是鲢鳙鱼,鲢鳙是滤食性鱼类,吃饵主要靠鱼鳃的过滤,作钓这样的鱼,通常饵料的雾化要好,这样钩距通常会在8CM左右,当然也不是固定,这也跟钓友的作钓习惯有关系。作钓鲢鳙时,钩距稍大些,上钩挂饵雾化好,下钩空钩钓鲢鳙。

2.野钓水深

野钓的钩距根据水深,水越深钩距越大,这样能抬竿时能减少挂鱼,挂鱼跑鱼之后很容易出现炸窝的情况,窝子的鱼受到惊扰,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重回窝点,这样就会影响钓友野钓的鱼获!钓友可以帮野钓的水深,作为选择双钩的钩距大小的标准,选择合适的钩距,能一定程度上提高收获。

我是农村钓鱼人表哥,以上是我个人野钓钩距大小的经验看法,希望能帮到你,如果你也喜欢钓鱼,可以关注我,有什么钓鱼的问题,我们可以一起相互探讨!


农村钓鱼人表哥


野钓的钩距是多少,看情况需要的钩距。

1.钓小型鱼需要的钩距,一般是1/2个钩的长度,比如钓鲫鱼可以选择1个钩子的长度或者一个半钩子的长度,最多两个钩子的长度,由于钓鲫鱼需要使用的饵练比重轻双钩的钩在如果在一起就会档口,双钩拉开一定的距离方便鱼吸食饵料,钩距不可过大钩距过大会导致浮漂信号不准,上钩可能不到低的现象。

2.钓大鱼钩距就需要拉的很大,由于饵的比重大出颗粒多,双钩钩距如果离的太近就会挡口。一般情况双钩的钩距最少在两个钩距,最大三个钩子的距离。

3.一些特殊的情况,比如钓中上层的草鱼扁鱼可以选择双钩十厘米到20厘米的钩距,这样双钩在不同的水层钓到鱼的机会较多。

4.钓鲢鳙,双钩的钩距需要距离大,钓浮上钩的饵料雾化下钩可以不空钩,这样鲢鳙吸食雾化的饵料就会吸到空钩,这是有效的方法。双钩的距离5/15厘米。鱼的个体小钩距里小点鱼的个体大鱼钩的距离加大。

我是钓者老五,每次钓鱼以笔记的方式记录实际做钓中的经验技巧饵料配方分享给钓鱼的朋友们,建议朋友们野钓留大放小合理利用资源,随手带走钓鱼产生的垃圾爱护环境人人有责从钓鱼人做起,如果您觉得我的回答有用-请关注我-感谢您点赞-评论-转发


老五钓鱼笔记


答题只方式,交流才是目的,传道?授业?不敢尔。


钩距是很多钓鱼人特别关心的问题,但是关于钩距的说法又特别多,有以钩长为单位的,有以具体长度为单位的,搞得很多钓鱼人云里雾里,不知道听哪个好。

两个钩子相距1倍的钩子距离与两个钩子相距两倍的距离落在河底,对于鱼吃饵有没有影响?应该是基本没有任何区别。差这一点点距离,再瞎的鱼也是会发现饵的所在,对不对?

台钓两个钩子设定距离的意义在于:

  • 分开两饵的可调重量

什么意思呢,说白了,也就是浮漂的调钓能够对饵料进行分别控制,如果一点距离都没有,那等同于只有一个饵,调漂的过程中,要么两个饵都浮要么两个饵都落底了。所以,基于这一点考虑,钩距尽量不要小于一倍,不过有例外的特殊情况。

  • 兼顾两个钩的灵敏度

鱼吃饵钓鱼人是通过浮漂去发现的,鱼吃饵的动作较好的反映到浮漂上,就需要中间的传导通路传导性好。在线组上的要求就是最好能崩直或趋近于崩直,两个钩子分系于两根子线上,浮漂的调钓肯定只能满足一个钩子的最佳灵敏度,而且是满足了其中一个,另一个必然有损失。这种现象会因为钩距越大越明显,所以,在灵敏度要求越高的情况下,钩距就越要小。

  • 水层的兼顾

很多时候我们钓浮,期望通过两个钩子上下距离较大来兼顾较大的水层范围。比方说钓鲢鳙、钓鳊鱼及钓翘嘴鱼的时候,一方面会增加鱼发现饵料的机率,另一方面可以同时搜索较大范围内的鱼。

  • 底层增加鱼发现饵的机率

这个主要是针对守大鱼而言,一长一短的子线,在没有缠绕的情况下,在底部应该是呈人字形,较大的钩距可以让两个饵分得较开,这样被在底部拣食的大物发现的概率更大。

总结

钩距的设定主要参考这四项,另外钩距大利于分钩,减少子线缠绕以及鱼情快慢的要求,有一定的讲究,但不是很重要。也就是说,野钓尤其是鲫鱼的时候,如果鱼口正常,钩距只要控制在一个范围内即可,大于一倍小于两倍半或三倍,基本都没有问题,也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以上所列的有特殊要求时,就要因鱼情而调整,比方说鱼口轻时,两倍半的钩距就肯定嫌大。


江钓人狂龙,每一篇作品都是逐字手打,所写内容都是自己多年的垂钓心得与实践经验,觉得回答对你有用可以关注一下狂龙,以后会有更多精彩内容。当然,有不同意见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们探讨交流。


江钓人狂龙


谢谢分享!

钓鱼的乐趣在于不断地变化调整,钓不同的鱼种,选择不同的线组搭配,对于野钓,可以玩的复杂,也可以玩的极其简易。那么对于作钓,子线的使用也是多元化,今天我说说我在野钓不同鱼种的子线运用!

底钓鱼种的子线选择!

在钓底过程中,我们所钓的鱼种我就相对较多了。鲫鱼,鲤鱼,黄尾,红尾,青草鳊等等。但是也不是说钓这些鱼种都选择一种子线运用,通常,在作钓小个体底部鱼种时,我尽量会把子线放的尽量短,钩距一般控制在4公分左右,因为个体越小的鱼,它的吃口就相对要小,子线短的好处,能让鱼在入口时及时的反映到浮漂上来。

而作钓大体型底部鱼种时,子线适当加长,钩距放大,这么做的好处是,通过长子线,拉开钩和铅坠的距离。从而降低鱼的警觉性,而长钩距,也是方便在中鱼以后,鱼的剧烈游动导致另一把钩挂在鱼身上,从而出现搭桥现象,所以在掉大体型鱼种时,我子线通常会做到1米对折,钩距放到5到10公分左右!

而浮钓时,子线又另外一种做法了!

钓鱼不会存在着一直到底,也会根据鱼因为各种原因起浮,那么在起浮准备作钓截口时,子线的运用又是另一种状态了。基本上在这样的作钓习惯下,我会将子线放大到1.5米对折,根据鱼情

将钩距完全放开,我几乎会将子线钩距放大到1米左右,这样做可以同过钩距,来做到寻找鱼层的状态!如果在浮钓时,老是出现浮漂大福动作而打不到,那么就可以重新调整钩距,将钩距适当放短,这样来回操作,直到能频繁中鱼为止!

回答完毕,这就是我对子线的运用,希望能对大家有点帮助,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多多关注关注我,你们的关注,是我努力写下去的动力!


啊峰爱钓鱼


一般来说,正常钩距应该是钩子长度的1.5倍。

钩距低于钩长一倍,会发生两个钩子互相缠绕的问题,不利于子线分开。

过长的钩距,会造成底钩子线弯曲过大,两个钩子信号不够统一的问题,对于新手看漂,会是种考验。在上钩有力下顿有鱼时,往往会忽略掉下钩缓缓上送、斜拉入水等有效信号。

钩距的大小,取决于所钓鱼种和鱼体大小。

底钩落底后,上钩会继续向一边滑行,然后落底,两个饵团之间会产生间距。钩距小,两个饵团间距就会很近。对于抢食性、小型鱼类来说,有利于聚拢、有利于窝点集中。钩距大,则两个饵团间距就大,更有利于行动缓慢、生性多疑的大型鱼类放松警惕。

钩距大小,更多的是指到底后两个饵团分开的距离,而不是所谓的“覆盖泳层”更多、可以兼顾不同泳层的鱼类。除用拉饵、钓浮以外,绝大多数时候,野钓是用大比重饵料底钓,双饵都是到底的。钩距,实际就是双钩到底后,在水底形成的距离。钩距越大、子线越长,这种距离就越大。


烟波客11546399


一般两个手指的距离就行,最简单的量发。



渔者灵魂


野钓不同于黑坑,野钓比较粗犷,随意性也很大。不信现在自问一下拴钩子的时候认真去量了吗?我觉得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目标鱼是小个体的鱼,钩距就是两个鱼钩的长度左右。至于为什么?不知道,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呢?

二,目标鱼是鲤鱼等大体型鱼,钩距就要加大到5倍钩距左右。可能是为了减少假信号,也可能是出于减小搭桥的几率,更好的拉鱼上岸。

不过野钓时,调目都比较钝,钩距很多都是理论性的东东,铅都躺底了,子线都分开在水底,怎么挡口?怎么出现假信号?如果是入坑就要认真对待了,什么都要求最优化高效,不然又要割肉上不了岸了!





渔跃龙门赵哥


个人认为2-3个钩距为正常情况下的最佳距离,子线30厘米以上对折,钩到底后又增加了一点距离,鱼吃双钩的几率很小,除非遇到大嘴凶猛类的,比如鲶鱼,很大的翘嘴,黄辣丁。要钓这种鱼可以增大钩距并用大钩,无刺。

走水厉害钓跑铅也要适当增大钩距。

浮钓,就是钓半水,也要增大钩距,3-5个即可。浮钓鲢鳙只需上钩挂饵,鲢鳙在饵钩下吸食雾化的散落饵料,钩距根据散落饵料下沉速度调整,这个比较难讲准确。

其它情况一时想不到。


霸王别鲫


野钓的钩距通常是按照上钩底部距离下钩的顶部三个钩距的距离,要是钓大鱼可以适当将钩距拉大一点。

子线的长度需要根据你所做钓的目标鱼而定,如果钓的鱼不是很大,一般30㎝左右对折。要是钓大鱼就要根据做钓水域最大的鱼的长度而决定子线的长度,如果子线短于鱼的距离,大鱼咬钩中鱼,在溜鱼过程中容易造成搭桥切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