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古人起名字有哪些講究?

​現在的名字都是由一個姓和一個名組成,但是在古代,名字是分開,名是名,字是字,各有不同。在古代大多數人,尤其是有身份的人,既有“名”又有“字”,有些人甚至還有“號”。 舉個例子:杜甫。姓杜,名甫,字子美,號少陵野老。

古人起名字有哪些講究?


何為名?何為字?

所謂“名”,是社會上的個人特稱,即個人在社會上所使用的符號,用來區別於別人的標識。“字”往往是名的解釋和補充,是與“名”相表裡的,所以又稱“表字”。

《禮記·檀弓上》說:“幼名、冠字。”

《疏》雲:“始生三月而始加名,故云幼名,年二十有為父之道,朋友等類不可復呼其名,故冠而加字。”

《儀禮·士冠禮》:“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君父之前稱名,他人則稱字也。”

由此可見,名是幼時起的,供長輩呼喚。男子到了二十歲成人,要舉行冠禮,這標誌著本人要出仕,進人社會,這個時候便會起一個字,供朋友、同僚呼喚;女子長大後也要離開母家而許嫁,未許嫁的叫“未字”,亦可叫“待字”,所以未出閣的女子也被稱為“待字閨中”。十五歲許嫁時,舉行笄禮,也要取字,供朋友呼喚。

古人起名字有哪些講究?

起名的講究

《左傳·桓公六年》記載著春秋時代命名的五個原則:“名有五,有信、有義、有象、有假、有類。”這是魯國大夫申儒在回答桓公問名時提出來的,意思是:起名字或根據其出身特點,或從追慕祥瑞、託物喻志、褒揚德行、寄託父輩期望等幾個方面比照取名。並且提出七不:“不以國、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隱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幣”來取名。
古人命名重取義、重內涵,這種做法幾千年來一直延續至今。對於所生男孩、女孩,因其生理、性格以及將要從事的職業不同,所取的名字也就有了差別。對男的取名多用威武勇智、剛強猛毅之字,對女的多選賢淑、豔麗、優美動聽之詞。
另外,取名還反映著時代特點。夏商時期,人們喜歡用干支起名。後來在長期封建社會里,官宦富貴之家,多以忠孝節義、福祿壽康、升官發財之義來命名,所以叫仁、義、禮、智、信、得福、德貴、延壽、榮升、繼祖、耀祖等的人特別多。平民百姓也想過好日子,盼望多子多孫,上學唸書,所以叫富貴、進財、志學、平安、長順、滿倉、金鎖、等名字的特別多。
建國後又出現了許多新名,如建國、援朝、衛國、擁軍、建軍、支越、留蘇、衛東、紅衛、文革、學工、支農等。

古人起名字有哪些講究?


表字的講究

古人取表字十分講究,情況也非常複雜,但仔細考察、分析、研究,也是有規律可尋的。表字與本名意義是有密切聯繫的,下面作舉例介紹:
1.意義相同的:即表字和名意義相同,相通,是並列關係。
屈平,字原。廣平曰原,意思相同。
顏回,字子淵。淵,回水也,意思相同。


2.意義相近的:即表字和名意思相近,但不完全相同,可以互為輔助。
梁鴻,字伯鸞。鸞和鴻都是飛禽,但不是一種,鴻雁和鸞鳳可以互為輔助。
陸機,字士衡。機、衡都是北斗中的星名,互為輔助。
鄭樵,宇漁仲。樵是打柴的,漁是釣魚的,常為侶伴,互相輔助。
3.意義相反的:即表字和名意思正相反。
曾點,字皙。點為黑汙,皙為白色。
朱熹,宇元晦。熹是天亮,晦是黑夜。
劉過,字改之。改了就不為過錯。
4.意義相順的:即表字與名往往出自一句話中,意思相順,而且字為名的意思作補充解釋或修飾。
曹操,字孟德。《荀子·勸學》篇說:“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謂德操。”字和名在一句話裡,合成德操,即道德操守,字對名作了修飾性解釋和補充。
趙雲,字子龍。《周易》說:“雲從龍,風從虎。”名和字在一句話中,意思相順。
陸羽,字鴻漸。《周易》日:“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字對名作了解釋。
5.意義相延的:即表率意為名字意思的延伸。

李白,字太白。太白指太白金星,這是對太字的延伸。
杜牧,字牧之。牧之即放牧,延伸解釋了牧的含義。
楊達,字士達。士達,即士進的意思,進一步延伸了達的含義。

古人起名字有哪些講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