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3 为什么说中国大学教育都是粗加工,清北留美学生都要“回炉重造”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高端科研实力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从50年代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共同为空气动力学专家钱学森从美国归国付出努力,到如今六十多年间,国家对尖端人才的培养和争取投入了巨大的资源。可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依然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为什么说中国大学教育都是粗加工,清北留美学生都要“回炉重造”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探望钱学森时被钱老问到:“为什么我们的国家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和民国的那些大师相比,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其实钱学森所说的民国的那些大师,大多也都有海外留学的经历,著名的比如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等。

如今我们国家的最高学府清华北大的优秀毕业生,想要追求更高的学术成就,想要攀登更高的科研之峰,大多还是要选择去美国留学。

有网友戏称:中国的高等资源相当于粗加工,想要有更高的发展,还需要到欧美国家去回炉。

那么我们的高等教育于美国大学相比究竟差在哪里呢?

为什么说中国大学教育都是粗加工,清北留美学生都要“回炉重造”

01 中国大学严进宽出

我国大学的毕业率普遍在90%以上,即使是top的名校也在85%以上。这雨欧美一些国家不到一半的毕业率相比,着实是宽松太多。再加上这几年国内大学的普遍扩招,造成的现象就是如今的本科生含金量越来越低,研究生也就相当于以前的本科。

再拿本科生的在校状态对比,大多数国内高校的学生实际上过着一种懒散的养老生活,许多连正常的出勤率都保证不了,上课随便听听,课下作业更是流于形式,考试考前一周的临时抱佛脚,重点一背,想要过关还是挺轻松的,“六十分正好,六十一分浪费”成了许多大学生的口头禅。

而对比美国大学,不用说考试月,即使平时的课下作业也足够让人“头秃”,教授每周布置的成本成本的阅读材料也很少有学生敢偷懒,因为下一节课的内容就跟这些作业相关,你不用心准备,课堂上就听不懂,也无法参与讨论,而课堂的表现也计入学分,跟期末成绩挂钩。更不要想抄作业作弊的歪招,美国大学对这些行为的惩罚力度特别大,同学之间抄作业也可能被留学查看或记过,更甚至者拿不到毕业证也属常见。

为什么说中国大学教育都是粗加工,清北留美学生都要“回炉重造”

02 专业选择

国内大学生在进校门之前就确定好了自己的专业,即使后来发现自己压根不喜欢也不适合这一专业的学习,中途想换专业也是一件特别难的事,如果不是有一定的关系影响,换专业几乎不可能,这就让不少学生白白耽误了几年的时间。而美国大学一般会留给学生两年的时间去尝试和探索自己的专业方向。没错,学生在报考大学的时候可以选择专业待定,名校也鼓励学生这样做,在大一大二期间,学校鼓励学生多尝试不同的领域,最后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发展。即使后期想转专业也比国内要方便的多。完全由个人意志为主导,这样也更容易激发学生在学科探索上的欲望和动力。

为什么说中国大学教育都是粗加工,清北留美学生都要“回炉重造”


03 标新立异和整齐划一

美国是一个崇尚个性与自由的国家,这在教育上的体现也很明显。美国教授在教育学生时特别重视学生要提出自己的想法,注意一定要是自己的想法,不能借鉴,不能copy,而是自己经过独立思考产生的。美国讨论式的课堂许多问题其实都不存在所谓的标准答案,每个学生都可以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跟教授或者书本上已有的观念相左,你也可以据理力争,只要能给出佐证自己观念的论据,那教授认输也是非常常见的现象。而在国内,我们的大学生大多都缺乏这样质疑权威的精神。在回答问题或者做作业时也是生怕自己说得和大家不一样,如此下来创新精神自然会被消磨。

当然还有科研氛围和学术考核方式等等很多方面的差异,这些都成为美国被大家当作留学首选国的原因。用任重而道远来形容国内的高等教育也是非常贴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