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沙漏計時最早出現在什麼年代?沙漏是誰發明的?

古梁鏞


《明史·天文志》載明初詹希元創造了"五輪沙漏"

後來周述學加大了流沙孔,以防堵塞,改用六個輪子。宋濂(1310~1381)著《宋學士文集》記載了沙漏結構,有零件尺寸和減速齒輪各輪齒數,並說第五輪的軸梢沒有齒,而裝有指示時間的測景盤。


我國的沙漏也是古代一種計量時間的儀器。沙漏的製造原理與漏刻大體相同,它是根據流沙從一個容器漏到另一個容器的時間來計量時間。這種採用流沙代替水的方法,是因為我國北方冬天空氣寒冷,水容易結冰的緣故。


西方發現最早的沙漏大約在公元1100年,比我國的沙漏出現要晚,西方的沙漏據說是亞歷山大於三世紀發明的

當時,他們有時隨身攜帶,就像人們攜帶的手錶。據推測,它在12世紀,與指南針的出現同時,作為夜間晚海上航行的儀器被髮明(白天,水手們可以根據太陽的高度來估算時間)。具有確切證據的發現是早於14世紀,最早的沙漏是一個合適的政府於1338年壁畫的寓言安布洛倫澤蒂中出現的書面記錄同期提到沙漏,它出現於名單船舶商店。

從15世紀起,他們在海上,在教堂裡,在工業上和烹飪中被廣泛應用。麥哲倫世界各地的航行期間,他的每艘船保持18沙漏。在船舶的文書工作中,運行沙漏從而為船舶的日誌提供時間。


在耶穌會士進入中國大陸之前,居住澳門的外國商人和傳教士已將中世紀歐洲鍾攜至澳門。耶穌會士羅明堅和利瑪竇分別於1581、1582年來華。

將歐洲人普遍使用的沙漏、水鍾(即水日晷)和重錘驅動的自鳴鐘同時傳入中國

沙漏傳入中國後,曾在航海上用作計時器。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周煌撰《琉球國志略》,言及從福州開船到琉球,船行"一更為六十里",並用沙漏計時,"每二漏半有零為一更"。


文翰學士


公元前1300~前1027年,中國殷商時期的甲骨文,已有使用圭表的記載。《詩經·國風·定之方中》篇有,"定之方中,作於楚宮。揆之以日,作於楚室……"。確切記載使用圭表的時間為公元前659年。
圭表等太陽鍾在陰天或夜間就失去效用。為此人們又發明了漏壺和沙漏、油燈鍾和蠟燭鍾等計時儀器。
因刻漏冬天水易結冰,故有改用流沙驅動的。《明史·天文志》載明初詹希元創造了"五輪沙漏"。後來周述學加大了流沙孔,以防堵塞,改用六個輪子。宋濂(1310~1381)著《宋學士文集》記載了沙漏結構,有零件尺寸和減速齒輪各輪齒數,並說第五輪的軸梢沒有齒,而裝有指示時間的測景盤。

學著飛的菜鳥


沙漏據說是亞歷山大於三世紀發明的,在那裡他們有時會隨身攜帶,就像今天人們隨身攜帶的手錶。據推測,它在12世紀,與指南針的出現同時,作為夜間晚海上航行的儀器被髮明(白天,水手們可以根據太陽的高度來估算時間)。具有確切證據的發現是早於14世紀,最早的沙漏是一個合適的政府於1338年壁畫的寓言安布洛倫澤蒂中出現的書面記錄同期提到沙漏,它出現在名單船舶商店。現存的最早的記錄是英語船舶"香格里拉喬治"上的文員托馬斯Stetesham在1345年的銷售收據。 從15世紀起,沙漏在海上,在教堂裡,在工業上和烹飪中被廣泛應用。麥哲倫世界各地的航行期間,他的每艘船保持18沙漏。在船舶的文書工作中,運行沙漏從而為船舶的日誌提供時間。

在耶穌會士進入中國大陸之前,居住澳門的外國商人和傳教士已將中世紀歐洲鍾攜至澳門。耶穌會士羅明堅(Michal Rvggier,1543~1607)和利瑪竇(Matteo Ricci,1552~1610)分別於1581、1582年來華,他們不僅攜帶鍾,而且有鐘錶修理匠隨行。歐洲人普遍使用的沙漏、水鍾(即水日晷)和重錘驅動的自鳴鐘同時傳入中國。沙漏傳入中國後,曾在航海上用作計時器。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周煌撰《琉球國志略》,言及從福州開船到琉球,船行"一更為六十里",並用沙漏計時,"每二漏半有零為一更"。 中國古代發明一種類似的東西叫做"漏刻",也叫漏壺。 漏刻最早記載見於《周禮》。已出土的最古漏刻為西漢遺物,共3件,在河北滿城、內蒙古伊克昭盟和陝西興平發現。比較完整的傳世漏刻有兩件,均為受水型。藏於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的是元代延佑三年(1316)造的;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是清代製造的。 中國古史中有影響的沙漏記載見於1360年的元代,大書法家詹希元創造的五輪沙漏。詹希元認為僅讓兩個沙鬥之間的流沙來計時似乎太簡單了。他創制的五輪沙漏增加了機械齒輪組,用流沙的動力推動齒輪組轉動。這樣的沙漏設有時刻盤,上面刻有一天的時刻,相當於當今時鐘的鐘面,時刻盤中心有一根指針,指針由最後一級齒輪的軸轉動,齒輪轉動使指針在時刻盤上指示時刻。詹希元還巧妙地在中輪上添加了一組機械傳動裝置,這些機械裝置能使五輪沙漏上的二個小木人每到整時能夠轉出來擊鼓報時。 我們看到,詹希元的五輪沙漏計時時器的結構原理和現代鐘錶的結構原理幾完全相同。但是詹希元生不逢時,這樣先進的計時器問世8年,元朝就滅亡了,明朝的皇帝朱元璋也忙於權力鬥爭,同樣不可能去支持民間科技的發展。這為後來我國的計時器落後於西方埋下了種子。 沙漏的方便之處是,上下兩個沙鬥可互相倒過來使用。沙漏也有難於解決的缺點,沙礫流動時易堵塞,不過古時西方的沙漏用沙有一個秘方可解此弊,:他們先用大理石的粉屑放在酒中煮過九次,撇去浮沫放在陽光下曬乾後使用可不使沙漏堵塞。但是沙漏計時的準確性畢竟比滴水漏刻差,故使用沒有滴水漏刻那樣普遍。此外,沙漏須用玻璃容器才能看清沙存量的多少,中國的沙漏大多是用陶器,不能看清存沙量的多少,這也可能是沙漏在中國沒有像西方國家那樣普及的原因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