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河北省深州市1920年左右農村狀況

我出生於劉家園村,但為什麼叫劉家園村,奶奶生於1916年,至今很結實。距她回憶當時我太爺孫元隆(大約1842年生人)曾經說過劉園村兩種說法,

其一相傳為東漢時期劉秀子孫的封地,種菜園的地方,故稱劉家園。也是沒姓劉的原因。以前有過一兩家,但後來搬過去的。時間也不常。

河北省深州市1920年左右農村狀況


其二,相傳當時山西省洪桐縣有一家姓劉的人家有三個兒子,明洪武十三年朝延下旨遷徒,便於政府統治,一家人不能遷移一個地方,許多人為此更改姓名,劉姓三兒子分別姓孫,馬,韓。劉老頭死了,再也沒姓劉的了,老馬家墳在今孫家墳與韓家墳之間。也證明了相傳孫馬韓一祖的事實。

1934年,劉元村有60多戶,近700口人,村周圍是鹽鹼地,朱家河以南沒人家是一片墳地,樊家老墳,在今村委會周圍。亂墳崗在西南處,我們小時侯洗澡的地方,無家可歸,光棍,小孩,老姑娘去世了都埋那裡。村西有娘娘廟,冿武廟,現在村西頭那個小廟叫菩薩廟,青年路過去沒有,只有大路,斜道,斜道可通往郝莊,北張,東杏園,辛莊,等,能推獨輪小洪車兒。種小麥玉米的人很少,大多種高粱,禾子,穀子,大豆。黍子。經濟作物有棉花,桑樹,村中植桑養蠶的人很多,家家戶戶都在院子裡桑樹,村周圍有桑樹林,村裡有三戶有織綢機,織出來去清河坊去賣,每逢一,六是清河坊大集,朱家河河道有船支,村中紡線,織布的也有,家家有棉花車。可紡粗線,細線,織粗布,細布。

河北省深州市1920年左右農村狀況


村中,有好多青年外出打工,去天津,北平的都有,學技術是一種風尚,我爺爺1938年去的北平。當時晚上2點套車去貢家臺火車站,經一天一夜才到北京。上歲數老人種地,我大爺爺1932年在張家口米糧店工作,我當家子爺爺在北京打鐵,我姥爺1930年在天冿做木工,當時外出務工者和現在一樣,非常多,建國以後有的回老家了,有的上戶口了。開始禁固人了。外出打工不是改革開放才有的。我們家1935年有15畝地,有11畝有井,井上有水車,套上一頭牛,一天能澆一畝多地,沒牲口的要靠人力,推水車,但當時種地不掙錢,年青的沒人愛種。

村子裡,家家有窖,一防止日本人來,二可放東西,地窖挖一房多深,有的更深,臘月份把朱家河的冰五契成長方形放入窖內,到夏天拿出來降溫,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