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苏联打赢二战瓜分德国多少好处?航空专家抓回几千,物资上千车皮

1939年,德国和苏联联手侵略波兰,二战就此爆发。1941年,苏德从亲密战友反目成仇,英美联苏抗德形成联盟关系,并持续到40年代后期。40年代从英美引进、从德国瓜分到的技术、设备、人才,奠定了苏联战后航发的发展基础。

苏联对于以高速旋转的燃气涡轮结构为核心的现代主流航发,大体上只划分了两类;一种是喷气式的,动力输出主要靠高速喷射燃气实现。一种是类似汽车发动机一样、动力主要靠发动机转轴输出,带动螺旋桨或者是直升机旋翼,苏联统称它们为涡轮螺旋桨发动机——这个大类在中国,则进一步细分出涡桨和涡轴(装备直升机)两种类型。

苏联打赢二战瓜分德国多少好处?航空专家抓回几千,物资上千车皮


图:仿制尼恩-I发动机的RD-45

苏联打赢二战瓜分德国多少好处?航空专家抓回几千,物资上千车皮


图:米格15战斗机最初批次安装原装尼恩-I发动机,之后装备RD-45发动机。这架战机是朝鲜战争中,中国战斗英雄王海的座机

苏联的喷气类发动机,起步于1947年从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尼恩Nene-I型发动机。在尼恩-I的基础上,苏联连续仿制、改进了几款发动机。随着后续改型和英国原型的设计、制造差别越来越大,苏联开始逐步的掌握如何独立自主的研制喷气发动机。俄罗斯在官方航发史中,对此评价为:“正是这个系列的涡喷发动机奠定了苏联喷气式航空的基础”。

苏联打赢二战瓜分德国多少好处?航空专家抓回几千,物资上千车皮

苏联的涡轮螺旋桨发动机,起步阶段是由德国专家组主导设计制造的。二战之后苏联获得了大约3500名德国航空专家,其中研发苏联第一款涡桨发动机的古比雪夫发动机工厂,在1947年之前获得了近千车皮的德国试验、生产装备器材,拥有660名德国专家。这个历史过程,被俄官方史评价为:“起点是德国的,终点是苏联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