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腦梗塞、腦血栓、腦出血都有什麼區別?

leonides


(醫患家特約回答:急診科歐陽醫生)


腦梗塞、腦栓塞、腦血栓形成、腦出血這幾個醫學名詞非常相似,看起來名字差別不大,但其實是“失之毫釐,差之千里”,一般對於沒有系統學過醫學相關知識的普通人群來說很難分清楚它們,甚至有些醫生都無法清楚的將這幾大醫學專業術語區分開來。那麼如何才能讓普通人群將此理解清楚呢?下面我們來具體談談。


1.農田(大腦)、禾苗(細胞)、運水管道(血管)、水(血液)的角度理解疾病發生的基礎。


其實我們可以形象的將整個大腦組織比喻成一片農田,這片田裡長著的禾苗就是我們的大腦細胞(包括神經元、神經膠質細胞等),而這些禾苗茁壯成長,需要足夠的水來灌溉,水需要運水的管道的輸送,血管是往大腦組織輸送血液的管道,相當於我們往農田裡面輸送水源的管道。血液相當於於水,禾苗的成長需要水源,否則就會乾枯,同樣的大腦細胞的正常存活需要血液提供營養物質與氧氣,一旦血管出現問題,就會發生相應的疾病。


2.腦梗塞、腦血栓形成、腦栓塞三者同屬一家人

“腦梗塞”又被稱為“缺血性腦卒中”,是由於各種原因導致腦部血流供應障礙,因而發生腦組織缺血、缺氧、壞死而出現一系列症狀。而根據腦組織缺血導致“腦梗塞”發生的機制主要有腦血栓形成、腦栓塞以及血流動力學異常。說白了就是因為腦血栓形成、腦栓塞的發生導致腦組織缺氧、壞死而發生“腦梗塞”,腦血栓形成、腦栓塞是血供障礙的機制,腦梗塞是血供障礙發生的後果。


2.1首先來了解腦梗塞,其實通俗的來講,腦梗塞就是血液供應由於某些原因中斷,導致腦細胞缺水而壞死,跟田裡的水源中斷而引發禾苗因為缺水而大量枯死是一樣的道理。血液中斷原因主要出現在水管的堵塞,包括水管由外來的異物堵塞或長期積累形成的水垢堵塞,或者水管爆裂。



2.2腦血栓形成是腦組織血液供應中斷的原因之一,它是在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炎等疾病的基礎上,在血管內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導致血流難以通過堵塞部位而發生腦梗塞。這相當於水管內水垢慢慢的形成和集聚,漸漸地堵塞了水管而沒有及時疏通而使水無法通過堵塞部位,引發所灌溉的禾苗因為缺少而枯死。血栓如同水垢,都是在管腔內漸漸地形成,因而可見腦血栓的形成如同水垢的形成,是循序漸進的慢性過程。


2.3腦栓塞是各種栓子隨著血流進入腦血管內,阻塞管徑比它小的血管,引起急性的腦動脈堵塞,引起腦組織缺血壞死。這相當於來自外源性的異物堵住了水管,引起該水管供應區域內的農田缺水,引發禾苗因為缺少而枯死。栓子相當於水管內的外源性異物,而這些堵塞血管的栓子主要分為心臟來源和非心臟來源,以前者多見,並且以房顫引發的栓子最常見,非心臟來源的如空氣脂肪栓塞等。



2.4腦血栓形成、腦栓塞是腦梗死的發生機制,因而有相似的臨床表現,主要表現為梗塞血管供血區域內的神經元壞死所導致的功能障礙,例如頸內動脈閉塞黑矇、失明、對側肢體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同向性偏盲等;大腦中動脈堵塞導致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偏盲、失語等。所阻塞的血管不同,臨床表現也不同。


治療方面,腦梗塞的癥結在於血管堵塞,那主要任務就是疏通堵塞的血管,越早疏通腦組織壞死的程度會越輕,疏通血管來恢復血供是最重要的救治措施,其他的主要是抗凝、抗血小板來預防再次堵塞,另外需要對症支持治療。


3.腦出血自成一派,是由於血管破裂所致

腦出血是指非外傷性的腦實質內出血,而所謂的出血就是血液溢出血管之外,此病發生率低於腦梗死,但致死率高於後者。此疾病的發生機制相當於農田裡運水的管道破裂,水大量流出管道。不同之處在於人體的腦和顱腔的容積有限,血液流出到腦組織會引起顱腔壓力增高和腦組織受壓移位、變形。發生此病的最常見原因就是高血壓合併動脈硬化。由於腦內的豆紋動脈和旁正中動脈等從腦底部垂直髮出,承受了更大的血流衝擊而最容易破裂。主要表現為急性起病,多在情緒激動、活動時突發,突然發生嘔吐、頭痛、偏癱、偏盲、失語等症狀。



腦出血的發生機制主要在於血管破裂,症狀的發生主要因為顱腔壓力增高、腦組織受壓、移位、變形所致,因而在治療方面與腦梗塞大相徑庭。此病需要臥床休息、使用止血藥物、調整血壓來預防、控制再次出血,此外需要控制腦水腫和降低顱內的高壓,以防發生更嚴重的威脅生命的腦疝,必要時需要手術減壓。


4. 腦卒中包括缺血性腦卒中(腦梗塞)與出血性腦卒中(腦出血)

缺血性腦卒中(腦梗塞)與出血性腦卒中(腦出血)合稱為腦卒中,兩者的鑑別對於非醫務工作者來說比較困難,表1是醫生常用的鑑別兩種疾病的鑑別要點,供大家瞭解,以便於更好的理解“腦梗塞、腦栓塞、腦血栓形成、腦出血”。



備註: TIA: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疾病名稱) CT:計算機斷層掃描 MRI:磁共振成像 DSA:血管造影


醫患家


腦梗塞、腦血栓、腦出血這三個都是常見的腦血管疾病,雖然三者都給患者帶來了傷害,日常生活帶來了不便,但三者雖然都是腦血管疾病,但卻有著區別。那麼,腦梗塞、腦血栓、腦出血都有什麼區別?


發病原因上,腦梗塞是因為腦局部血流減少,供血不足,造成腦細胞壞死。而腦血栓是因為腦動脈發生硬化和斑塊,導致血液流通不暢,在動脈內形成血栓。腦出血是並非外部傷,而是腦內的自發性出血,原因較為複雜,最為常見的原因是高血壓誘發腦血管破裂,腦細胞沒有血液循環並受到血腫壓迫就會因缺氧缺血而死亡。


症狀表現上,腦出血、腦血栓和腦梗塞患者都可能會出現身體偏癱,眩暈、嘔吐、言語困難等。但腦出血患者還會有強烈的頭痛及嘔吐發生。而腦梗塞患者卻沒有這些症狀,而且腦梗塞的病情程度也決定了表現症狀,輕的患者甚至沒有症狀,但重的患者甚至會出現昏迷和死亡。腦血栓形成可發生在任何一段腦血管內,表現與腦梗塞基本相同。


以上就是這三種疾病的區別,雖然有著諸多不同的地方,但都是腦血管疾病,都跟高血壓、高血脂有關聯,所以想要預防它們,還是應該控制好血壓、血脂的穩定。


指導專家:陸正齊,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醫學博士,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兼神經一區專科主任。

專長:腦血管病、脫髓鞘疾病、中樞神經系統感染、頭痛、帕金森病和痴呆等。


醫聯媒體


腦梗塞、腦血栓、腦出血都是常見的腦血管疾病,也都是一旦發病都比較嚴重的腦血管病,死亡率高,預後往往也會造成肢體行動障礙、語言障礙等這樣那樣的問題,如果說這三個問題有沒有區別,其實從腦血管疾病概念來說,需要治療干預的腦梗塞、腦血栓、腦出血,都屬於腦卒中的問題,前兩種屬於缺血性的腦卒中,而後一種屬於出血性的腦卒中,具體的區別,我們一起來探討。

缺血性腦卒中

腦梗塞和腦血栓的概念,通常比較難以區分,也不必非得區分,不管是動脈硬化形成的血栓,堵塞腦血管,還是外源性的靜脈血栓的栓子或房顫產生的心源性的栓子最終進入腦血管,引起腦血管的梗塞,其實都可以叫做腦梗塞,也可以成為腦血栓問題,還有一種情況,就是腦動脈硬化程度不斷加重,最終由於血管的硬化狹窄導致的梗塞,通常不會叫腦血栓,而是應該叫做腦梗塞,但不論哪種情況,都是造成腦血管堵塞,影響腦部供血,從而影響腦部健康及功能,進一步表現為肢體麻木、活動受限、偏癱、失語、昏迷等大腦功能受損的相關症狀。

想要預防缺血性的腦卒中問題,首先是要注意動脈粥樣硬化的控制,動脈粥樣硬化形成斑塊,如果不積極控制,斑塊逐漸發展,由小變大,由穩定狀態發展為不穩定狀態,當斑塊出現破裂時,就會引起凝血反應,使凝血因子聚集成團,形成血塊堵塞腦血管(有時候可能是心血管引起心梗),就會形成腦梗塞的問題,如果狹窄程度嚴重,幾乎閉合,影響腦部供血,同樣也屬於缺血性的腦梗塞情況。想要做好腦動脈血管粥樣硬化的預防和改善,一方面要結合自身情況,做好三高的控制,血壓、血脂、血糖都要控制好,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據動脈粥樣硬化的程度和風險情況,對於一些有較高風險的朋友,服用抗血小板藥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進行腦血栓的預防,動脈硬化斑塊破裂引起的血栓問題,主要是血小板的聚集,因此抗血小板藥物的合理應用,可以降低動脈粥樣硬化性缺血性腦卒中的發生率。

除了注意動脈硬化的控制以外,房顫等心源性疾病導致栓子脫落,產生心源性腦卒中的風險也不容忽視,房顫是最常見的心律失常問題,當出現房顫時,心房內的血液會在極快速的心率下形成渦流,從而形成小的栓子,粘附在心臟的內壁,當房顫結束,這些栓子如果脫落,跟隨血液循環進入較為狹窄的腦血管,同樣也會引起腦血管的堵塞,引起缺血性腦卒中的問題,對於此類栓子的預防,一方面要控制好心率,減少房顫的發生幾率,某些情況下,可以考慮採用射頻消融術來改善房顫問題,另一方面,也要做好抗凝治療,值得注意的是,抗凝治療與抗血小板治療不同,抗凝治療主要針對的是凝血酶原、纖維蛋白原等凝血物質的抵抗作用,從而減少房顫、靜脈血栓帶來腦梗的風險,常用的藥物是華法林、肝素、利伐沙班等。

還有一種“腦梗塞”問題,叫做腔隙性腦梗,這種問題一般甚至腦部的微小血管出現梗塞的情況,一般不影響腦部功能,也沒有症狀,往往是隨著年齡增長會出現的一種生理狀態,對於這樣的問題,一般不會造成腦功能的損傷,因此也不需要進行額外的干預。

出血性腦卒中

腦出血又叫出血性腦卒中,一般是由於腦血管硬化或鈣化嚴重,或某些腦血管畸形問題,在某些情況下,腦血管出現破裂,出現出血問題,從而嚴重影響腦部健康的腦血管疾病,腦出血一般起病迅速,而且病情危重,預後也比較差,在所有腦卒中患者中,出血性腦卒中的出現比例約為25%~30%左右。

除了腦血管自身疾病帶來的腦出血以外,大多數的腦出血都與動脈硬化,高血壓有著密切的關係,同時一些外界的生活因素往往也會成為導致腦出血的重要誘因,比如有些本來就有高血壓問題,腦血管硬化又比較嚴重的朋友,因為情緒激動,或者突然的憤怒等巨大的情緒波動,引起血壓的一過性升高,就可能會導致腦出血的發生,而猛然用力,過度用力排便等情況,也有可能會引起腦出血的發生。

想要控制好腦出血風險,為大家總結以下四點——

1. 控制好動脈血管的粥樣硬化,動脈粥樣硬化,腦血管失去彈性,是腦出血的生理基礎,因此,首先應該控制好這方面的問題;

2. 控制好血壓水平,一般說來,如果能夠把血壓平穩的控制在130/80以下,可以大大減少出血性腦卒中的風險;

3. 避免生活中的各種誘因,主要是不要因為一些生活因素,導致自己的血壓突然驟升,從而誘發腦出血的發生;

4. 長期使用抗凝、抗血小板藥物的朋友,腦出血的風險都會進一步加大,因此一定要注意做好抗血栓和出血風險的評估和平衡,做到能夠有效減少腦血栓腦梗風險,又儘量的由於藥物帶來的腦出血風險,才是合理平衡的用藥。


李藥師談健康


在急診送來的的懷疑腦血管疾病的患者,我們很難通過表現症狀來判斷是腦梗死、腦血栓還是腦出血。

我們需要第一時間做一個頭顱CT,儘快鑑別診斷,因為治療原則是完全矛盾的。

這三個疾病有什麼不同呢?

簡單理解,腦出血好理解,就是腦子的血管因為各種非外傷的原因破了,在出血,所以叫腦出血。另外兩種就是血管堵死了。

腦栓塞和腦血栓都是血管堵死造成腦組織缺血缺氧,區別在於這個堵死血管的血栓來源,如果是因為其他地方的血栓脫落,隨血流到腦血管,發生堵死血管事件,比如最常見的房顫,我們一般稱之為腦栓塞。而腦血栓大多是指動脈粥樣硬化形成導致的血管堵塞。

1、腦出血多出現在老年、高血壓病患者,或年輕人腦血管先天畸形破裂出血也很常見;發病突然,頭痛嘔吐多見,快速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治療以控制血壓,止血甚至開顱引流為主,預後不好。

2、腦栓塞多見於心臟病、房顫患者,栓子在心臟形成,脫落之後雖血流堵塞在腦血管,發病突然,多表現為偏癱,語言活動障礙。

治療以抗凝為主,也可以對於房顫進行治療,比如射頻消融,左心耳封堵。

3、腦血栓形成多見於老年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可有前驅短暫腦缺血發作,常於安靜或睡眠中發病。




以抗血小板為主,預防和治療動脈粥樣硬化,以阿司匹林加他汀為主。

總之,腦卒中因為有出血和缺血兩種,心血管王醫生說需要儘快第一時間診斷明確。


心血管王醫生


在所有的腦血管疾病中,腦梗塞、腦血栓、以及腦出血是致死率極高的幾種腦血管疾病。但是,很多人得了腦血管病,分不清是哪一種,常把腦血栓說成腦梗塞,腦出血說成腦血栓等。雖然這都是腦血管疾病,但發病機理和臨床表現不同,那麼在治療上也是不一樣的。因此,在出現這類症狀時,一定要分清楚,儘快的確診,這樣才不會出現治療上的問題。

以下我們分別瞭解一下腦梗塞、腦血栓、以及腦出血發病機理,和臨床症狀,也好分辯清楚它們之間有什麼不同之處:

一、腦梗塞是血管其他部位的栓子如心臟病的附壁血栓,主動脈、頸動脈等的血栓呈動脈硬化斑塊脫落,盆腔及下肢靜脈血栓脫落,骨折時脂肪栓子等運行到腦部引起血栓塞時出現的症狀,多發生於心髒病病人。該病發病急,常引起失語症及右上肢為主的偏癱感覺障礙,但很少有昏迷出現。

二、腦血栓是由於動脈粥樣硬化、動脈內膜炎以及血液粘稠度高,導致腦血管局部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引起的症狀。腦血栓形成起病較緩慢,往往在睡眠或休息時發病。部分病人症狀起初較輕,以後逐漸加重,甚至有病後2~3天達到高峰的。患者昏迷較少見,一般症狀較輕,可有偏癱及單側肢體癱瘓,也可能有失語症,有的病人有頭或肢體麻木等症狀。

三、腦出血是腦血管破裂後,血液滲入腦實質引起的臨床症狀,病情較急,一般較腦血栓、腦梗塞嚴重。常見的原因是高血壓、腦動脈硬化等,其次是腦血管畸形、先天性動脈瘤等。腦出血常在活動或情緒激動時發病,一般有跌倒、昏迷、偏癱、嘔吐等症狀,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還可有面肌癱瘓、嘴歪及流口水等。出血部位不同表現不同,治療腦出血常用止血劑療法,對腦出血病人應儘可能避免搬動,保持安靜,防止再出血。目前採用手術治療腦出血有一定效果,對腦血栓及腦梗塞採用擴血管治療。應用外血管藥物可改變局部缺血及促進症狀迅速緩解,愈後較好。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家庭醫生在線


腦出血腦血栓腦栓塞有何區別?

  腦出血、腦血栓和腦栓塞都是腦血管病變,但卻有著不同的發病機理和不同的臨床表現,治療也各不相同。

  腦出血是指腦血管破裂後,血液進入腦實質引起的臨床症狀,病情較急。最常見的原因是高血壓、腦動脈硬化等,其次是腦血管畸形、先天性動脈瘤等。腦出血常常在活動和情緒激動時發生,一般有跌倒、昏迷和偏癱,甚至嘔吐等,常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有人可有面肌癱瘓、嘴歪及流口水等。根據出血部位不同而表現各異。

  腦血栓形成是由於動脈粥樣硬化、動脈內膜炎以及血液黏稠度高而導致腦血管局部形成血栓,堵塞血管而造成的。腦血栓患者起病較緩慢,往往在睡眠或休息時發生。部分病人症狀起初較輕,以後逐漸加重,有時在發病後2~4天達到高峰。昏迷較少見,一般症狀較輕,可有偏癱或單側肢體癱,也可能有失語現象,輕的病人僅有頭或肢體麻木等症狀。

  腦栓塞則是腦血管以外部位的栓子,如心臟發病時的附壁血栓、主動脈等的血栓或動脈硬化斑塊脫落、骨折時的脂肪栓子等運行到腦部引起栓塞症狀。起病非常急劇,常在數秒鐘內症狀即達高峰,多數栓塞在大腦動脈淺支,故常引起失語症及以右上肢為主的偏癱和半身感覺障礙,很少有昏迷出現。

  對腦出血病人應儘可能避免搬動,保持安靜,防止再出血,並採用止血劑等對症治療措施。而對腦血栓及腦栓塞病人則需採用溶栓和擴血管藥物治療,應用擴血管藥物可改變局部缺血及促進症狀迅速緩解。目前由於CT及磁共振的應用,對腦血管病的診斷有了可靠的依據,故治療起來也可以對症下藥了。

由於腦出血腦血栓腦栓塞都和血管密切相關,因此日常的預防都需要清血管,保持血管幹淨通透是基礎。

日常多吃清血管的食物

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的食物有黑木耳、蕎麥、洋蔥、香菇、草莓、槐米、檸檬等;具有抗凝作用的食物有西紅柿、紅葡萄、橘子、生薑、枸杞;具有降脂作用的食物有香芹、桑葉、決明子、山楂、紫菜、海帶、玉米、芝麻等。

清血管的方子——蕎麥桑葉飲品

配方:蕎麥、決明子、槐米、枸杞、桑葉、菊花

做法:取10克決明子小火炒至香氣溢出時起鍋,加入20克蕎麥,10克槐米,5克霜打的桑葉,5克枸杞,3克菊花,加水煎煮1個小時後取湯,每天一劑,分兩次服下。

如果覺得天天熬製太麻煩,現在網上也有用菌藥科技調製出的蕎麥桑葉複合菌,相比熬煮造成的流失,經發酵後的藥用成分含量更高,也更有利於人體的吸收利用。


天使的眼淚185662035


可能我需要先修改一下問題,更多朋友是想問:腦出血、腦栓塞、腦血栓形成的區別。

三者通常共享一個名字:腦血管意外。


1. 從現場識別與急救的角度講,三者並無不同。

無論是腦血管破裂還是腦血管堵塞,都是腦功能的損害,導致意識與運動功能障礙,嚴重者導致腦疝,呼吸循環衰竭。因此,一旦患者出現神志、言語、運動功能障礙,就有可能是三者之一,就需要即刻取得醫療救治。

清醒者,早就醫或呼叫急救車;昏迷且有呼吸者,側臥位,不要喂任何東西,包括藥物和水,等待急救車到來。


2. 從致病機制講,三者有明顯不同,在醫院內的救治手段也不同。

腦出血是血管的破裂出血,血腫壓迫腦組織,引發功能障礙。

腦血栓形成是血管動脈粥樣硬化,造成狹窄,斑塊破裂在原位形成血栓,堵塞血管,造成腦功能損害。

腦栓塞與腦血栓形成致病機制都是血管的堵塞。但腦栓塞患者血管阻塞的栓子是來自其他地方例如頸內動脈或者心臟,脫落之後隨著血流堵塞在腦血管。而腦血栓形成是指血栓在堵塞部位原位產生。

因此,腦出血的救治原則是止血、清除血腫,解除腦組織壓迫。而腦血管堵塞(腦栓塞、腦血栓形成)的救治原則是溶解血栓,讓堵塞的血管再通。

至於腦梗死、腦梗塞這兩個詞,說的都是腦血管堵塞,可理解為其包括了腦血栓形成和腦栓塞。


3. 從發病過程與徵象上,有程度不一的差別。

腦出血多出現在老年、高血壓病患者,年輕人腦血管先天畸形破裂出血也很常見。發病突然,頭痛嘔吐多見,快速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腦栓塞多見於心臟病、房顫患者,栓子在心臟形成,脫落之後雖血流堵塞在腦血管,發病突然,多表現為偏癱,語言活動障礙。

腦血栓形成多見於老年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可有前驅短暫腦缺血發作,常於安靜或睡眠中發病。


小灶的腦出血可能與腦栓塞、腦血栓形成並無症狀上的分別。

而大面積的腦栓塞或腦血栓形成造成快速的顱內壓增高引發意識障礙,在症狀上也難與腦出血鑑別。


要想鑑別腦出血和腦血管堵塞,快速而準確的方法是:頭顱CT檢查。

因此對於突發的腦功能障礙,可疑腦血管疾病者,首要的檢查是頭顱CT,來排除腦出血,然後即可以考慮依照腦血管堵塞的治療原則,看是否適合溶栓治療。

來,出三個題目考考你:

單選題:

1. 一妙齡女子,年方二八,與男友同居,夜間無明誘因突發昏迷,男友急送其來急診,很快進展到呼吸停止,需要呼吸機支持通氣。請問,這位最可能女子是?

A 腦栓塞 B 腦出血 C 腦血栓形成


2. 一60歲男士,冠心病,陳舊心梗病史,房顫心律,未服用抗凝藥物,晚餐後散步時突發言語含糊、右側肢體乏力。這位男士最可能是?

A 腦栓塞 B 腦出血 C 腦血栓形成


3. 一70歲女性患者,高血壓、糖尿病史,今晨起床時發現言語含糊,嘴角歪斜,左側肢體偏癱。這位老人可能是?

A 腦栓塞 B 腦出血 C 腦血栓形成


說說你的答案,謝謝參與。



急診夜鷹


腦栓塞,腦血栓形成,腦出血。屬於中醫的中風範疇。從中醫角度說一下它們的區別。

首先把病對等一下:

一,中醫的中經絡是西醫的腦血栓形成,

二,中臟腑的閉證等於腦栓塞,

三,中臟腑的脫症是腦出血。

這個病名是一種病,中醫叫中風,由於病情的輕重不同,中醫分為中經絡和中臟腑,而中臟腑又分為閉症和脫症。

中經絡是腦血栓形成,病在經絡,所以病輕,表視為半身不遂。

腦栓塞是中臟腑的閉症,昏迷不醒,牙關緊閉,雙手握拳,痰聲漉鹿,煩燥不安。

腦出血是中臟腑的脫症,昏迷不醒,伴有五絕的症狀,大小便失禁為腎絕,手撒為脾絕,鼾聲如睡為肺絕。口張為心絕,口合為肝。五絕之侯,現三絕者不治。


用戶338273999004772


這些都是腦卒中的範疇,其中腦梗塞和腦血栓是屬於缺血性腦卒中,腦出血則屬於出血性腦卒中。

缺血性腦卒中的發病率是出血性腦卒中的數倍。它們都是突然發病,可能存在相同的症狀和體徵,但相對來說,腦梗塞的進展較腦出血更慢。


腦梗塞和腦血栓是包含關係,腦梗塞包含腦血栓在內有三大類型,分別是腦血栓,腦栓塞和腔隙性腦梗死。其中最常見的是腦血栓。

腦血栓是由於腦動脈局部形成血栓造成動脈閉塞引起的腦缺血缺氧壞死;腦栓塞是由於別處的栓子堵住腦動脈造成動脈閉塞引起的腦缺血缺氧壞死;腔隙性腦梗死則是腦深部小動脈的閉塞引起的較小範圍的腦缺血壞死。


我們把自發性的非外傷的腦部出血叫做腦出血,常見的有高血壓腦出血,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腦血管畸形出血,腫瘤出血等等。


神外DuangDuang


腦梗塞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腦梗死,是指因腦部血液循環障礙,缺血缺氧所導致的侷限性腦組織的缺血性壞死或軟化,包括動脈粥樣硬化性血栓性腦梗死,腦栓塞,腔隙性腦梗死,腦分水嶺梗死四種類型。

動脈粥樣硬化性血栓性腦梗死(又稱腦血栓形成)是腦梗死最常見的類型,是在腦動脈粥樣硬化和斑塊的基礎上血液的某些成分附著從而導致了血栓的形成,引起腦局部血流減少或供血中斷,腦組織軟化壞死而出現偏癱、失語等局灶性神經系統症狀。中老年多見,發病前一般有腦梗死的危險因素,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常在安靜狀態或睡眠中起病。

腦栓塞,是指血液中的各種栓子(如心臟內的附壁血栓、動脈粥樣硬化的斑塊、脂肪、腫瘤細胞、纖維軟骨或空氣等)隨血流進入腦動脈而阻塞血管,引起該動脈供血區腦組織缺血性壞死,出現局灶性神經功能缺損。任何年齡均可發病,發病前多有風溼性心臟病、房顫、介入性治療、心臟手術等病史,發病沒有明顯誘因,起病速度快,數秒或數分鐘之內達到高峰

對於腦梗塞的具體治療應根據疾病的病理生理變化分期治療,包括急性期的治療和恢復期的康復治療等,急性期應儘快回覆缺血區的血液供應,防止腦水腫,預防治療併發症,包括溶栓治療常用藥物有尿激酶和阿替普酶;抗凝治療首選華法林;抗血小板聚集治療常用藥物有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降纖酶治療;防止腦水腫常用甘露醇、甘油果糖、呋塞米、人血白蛋白等;還應控制好血糖、血壓及其他併發疾病。

腦出血是指原發性非外傷性腦實質內出血,佔急性腦血管病的20%-30%。多發生於50歲以上的患者,多有高血壓病史,一般在活動中或情緒激動時突然起病,血壓升高明顯,並出現頭痛、嘔吐、偏癱等症狀。腦出血的患者應保持安靜,臥床。首先應排除是否為藥物引起,如長期或近期有使用華法林、肝素、溶栓藥物、抗血小板藥物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等等藥物時,應首先停用該類藥物並採取相應的措施。應根據出血部位和出血量的大小決定是否手術治療。對於非手術治療的患者應管理好血壓、血糖、體溫、降低顱內壓、還可以使用一些神經保護劑和中藥注射劑。

總之,腦梗塞、腦血栓、腦出血不能簡單的一概而論,腦血栓屬於腦梗塞的一種。治療方案之間有一定的區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