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5 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怎么办?最后一条看哭了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就提出并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鼓励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孩子,于是出现很多独生子女家庭,当时作为家中的独生子女,享受到了整个家庭所有人的关爱,而时至今日,作为独生子女的他们必须承担养老的所有责任。在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相对于多子女家庭或城市中独生子女家庭来说,他们面对的养老责任是巨大的。


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怎么办?最后一条看哭了

现在农村80后到90初这个阶段出生的人,大多家庭都是一个子女。这种情况下,如果两个独生子女家庭组合成新的家庭,通常情况下两个人要承担四个老人的养老任务,这也就是目前典型的“四二一”家庭结构。面对当前社会生活环境来说,压力是很大的,那么对于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该如何解决呢?

在此总结以下五种养老途径,一起来看看:


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怎么办?最后一条看哭了


一,

子女养老

长期以来养老的思想就是养儿防老,尤其在农村,这样的观念更是根深蒂固。父母年龄大后基本上都是依靠子女养老,如果家中是独生子,结婚后通常仍然和父母一起居住,这样便于相互照顾,如果家中是独生女的话,这样的老人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在农村通常认为,女儿出嫁后,就是别人家的人,就是俗话常说的: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种情况下老两口之间就只能相互扶持,当然,在有的婆家经济基础还可以,同时善解人意的情况下,女儿女婿也会经常照顾老人的。

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怎么办?最后一条看哭了


二,

养老补贴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农村老年人的生活问题。尤其近几年来,国家明显加大了对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补助。以中部南阳城市地区为例,农村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每月领取的养老补助在100元左右,自2019年底每月的养老补助为104元。

另外国家对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养老补贴,每年最低发放960元。这项独生子女补贴可以和基础养老补贴一同领取,合计起来农村独生子女的父母,60周岁以上每月可以领取200元左右。对于这个群体的老年人来说,也是一笔不少的收入,对晚年生活起到了很大的补助作用。

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怎么办?最后一条看哭了


三,

养老院生活

针对当前我国老龄化的趋势,国家在大力发展养老事业,对于容纳老年人居住的场所---养老院来说,也是在大规模发展。

但是,由于传统观念的不易改变,农村的老年人目前大多对养老院持有怀疑态度,同时这也与基层养老院服务质量有直接关系,公办的基层养老院应该继续提高服务质量,理应承担国家对养老机构赋予的使命。对于民办的养老机构来说,以农村现有的经济收入,绝大部分从费用支出这一块儿就挡在了门外。

当然随着养老院服务质量的提高,农民收入的增长,观念的转变,入住养老院也必将成为独生子女父母晚年最终的归宿。

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怎么办?最后一条看哭了


四,

抱团养老

抱团养老,是指把周边村庄的老年人聚集到一起,彼此间相互扶持,相互帮助,从而形成的特有老年聚居地。

老年人之所以抱团,是因为目前农村的大多青壮年都已外出务工,通常只有农忙季节或春节时才回家,平时时间都不在所属村庄居住,这种情况下通过抱团生活,比如60岁帮助70岁的,70岁帮助80岁的老年人。

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怎么办?最后一条看哭了


通过这种互助,老年人可以保证一顿三餐,也有人能够随时交流沟通,从而提高每个老人精神生活的质量,更为重要的是,可以避免个别老年人发生意外而不能够及时救助的困境。当然目前的抱团养老还只是处于自发阶段,从法律法规方面需要跟进和支持。

五,

自己养老

这就是发扬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优良传统,能干一天活就做一天的劳动。在农村,尤其对于独生子女的老人是很普遍的,独生子女或在外成家,或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都不在农村生活,而他们的父母或不愿打扰子女生活,或不适应城市生活,从而自己独居农村的住所。

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怎么办?最后一条看哭了


在农忙期间,个人需要耕地,播种,施肥,除草,收割,销售。不论是65岁还是70岁,抑或75岁,甚至80岁的农村老人,依然固化于几十年来的流程化劳动,他们常说:种一点粮食,至少也有吃的,能卖一点就多份收入。

他们毫无怨言,在本该安享晚年生活时,却仍然奔波于田间地头;他们自力更生,在本该享受晚年生活时,却依旧不停劳作。他们身体力行的印证着一句话:活到老,做到老。

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怎么办?最后一条看哭了


随着尊老扶老观念的修正,国家经济的发展,养老机构的健全和完善,老年人思维的转变,相信越来越多的农村独生子女的父母都可以过上较好的晚年生活,享受到老年人该有的休闲生活,从而使农村的独生子女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