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體檢發現乳腺纖維瘤,中西治療各有所長,該如何選擇呢?

乳腺纖維瘤是發生於乳腺小葉內纖維組織腺上皮的混合性瘤,是乳腺疾病領域最常見的良性腫瘤。

好發於18-35歲婦女,尤以20-25歲女性發病最為常見。主要臨床表現為乳房中出現腫塊,初期腫塊大小如黃豆狀,生長速度緩慢,且一般情況下不伴有疼痛感,不容易引起患者注意。乳腺纖維瘤的生長位置沒有侷限性,在乳腺系統的各個象限都有可能發生,多位於乳房外上象限,以直徑1~3cm的腫塊居多,通常為單發,少數多發,有彈性表面光滑,活動度良好,邊界清楚,無淋巴結腫大,在妊娠期、哺乳期迅速增大,惡變概率很小。

體檢發現乳腺纖維瘤,中西治療各有所長,該如何選擇呢?

中醫學病機

發病原因多與臟腑機能失調,氣血失和相關。病變髒腑責之肝脾。尤其素體脾土虛弱之人;或過食辛辣肥甘厚味,損傷脾土,而致脾土運化功能失常,聚溼為痰;或天生性格內問,情緒壓抑、好生悶氣;或性情急躁,動則易怒;或因七情所傷,憂思過度,而致肝失疏洩,鬱而成痰等,均可導致痰溼結聚,氣血凝滯而形成腫塊。

故情志內傷、肝鬱、血癖痰凝、衝任失調為主要病機。治療本病當以軟堅散結,祛癖通絡治其標,消痰祛溼,疏肝解鬱治其本為大法,標本兼治。

西醫病機

發病因素與內分泌失調有關,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乳腺小葉內纖維細胞對雌激素敏感性異常增高;二是雌激素的過度刺激。

乳腺小葉內纖維組織不同於一般的結締組織,在青春期乳腺小葉發育成熟時,作為支架的纖維組織也迅速增長,如果有雌激素過度刺激,則對雌激素敏感的纖維細胞特別容易在此時過度增生而形成腫瘤。故臨床上20-25歲年齡段纖維瘤發病率最高。

輔助檢查

彩超:腫瘤的邊界清楚,包膜完整光滑,輪廓規則,腫塊與皮膚周圍組織無粘連,探頭加壓後腫塊活動性好,內部為均質的較低迴聲或等回聲,腫瘤較大時呈分頁狀,瘤體囊性內部出現液性暗區,少數腫瘤鈣化,呈強回聲光斑,後方有聲影。小的腫瘤無血流信號或偶見點狀血流信號。較大腫瘤顯示腫瘤內部或者邊緣有血流信號,流速低,巨大纖維瘤血管密度大,血流速度快。

鉬靶:可見邊緣整齊的圓形或橢圓形均勻緻密的陰影,邊緣清楚,其周圍可見環形透亮帶,偶見規整粗大的鈣化點,一般較為粗糙,形態多樣,呈現斑點狀、環狀、塊狀、花邊狀等。25歲以下女青年或致命型乳腺患者,纖維瘤往往不能顯示。

體檢發現乳腺纖維瘤,中西治療各有所長,該如何選擇呢?

肝氣鬱結證:腫塊較小,發展緩慢,不紅不熱,不覺疼痛,推之可動。伴胸悶嘆息。舌質正常,苔薄白,脈弦。

治則:疏肝解鬱,化痰散結。

代表方:逍遙散加減

血瘀痰凝證:腫塊較大,堅實木硬,重墜不適。伴胸脅牽痛,煩悶急躁,或月經不調,痛經等。舌質暗紅,苔薄膩,脈弦滑或弦細。

治則:理氣活血,軟堅散結。

代表方:開鬱散加減

根治本病的方法是手術切除。切下腫塊後進行常規病理檢查,若有惡變,立即按惡性病變採取相關治療措施。手術年齡越小,複發率越高。25歲之前的多發性乳房纖維瘤患者,可暫緩觀察,密切觀察腫塊大小質地。待25歲以後考慮手術治療。一般25歲以上已婚女性,或30歲以上,無論婚否,都應手術切除。妊娠期或哺乳期迅速增大,要在懷孕前手術切除。

體檢發現乳腺纖維瘤,中西治療各有所長,該如何選擇呢?

在國內,大多數醫生對較大腫瘤還是建議手術治療,較小腫瘤選擇隨訪觀察。未生育的患者手術處理確實存在一定矛盾,矛盾在於如果手術,可能會影響生育後哺乳功能(影響取決於腫瘤的部位、大小、在腺體的層次以及手術技巧),但不手術會有一小部分患者在妊娠期會迅速增大,尤其是在沒有病理確診的情況下隨訪觀察是不安全的。

因此,醫生會根據每個人的特點,給出合適的治療方案。比如,有些人持續隨訪過程中,腫瘤無增大甚至變小,則不一定需要進行手術。但如果在隨訪過程中,腫瘤持續性增大,甚至短期內迅速增大,則會建議手術治療。

如果是較小腫瘤,建議大家選用中藥調理,中藥調理軟堅散結,可以達到消除的目的。腫瘤較大,可以進行手術,術後調理的話可以改變適合腫瘤生長的微環境,避免腫瘤反覆出現的現象。

預防與調理

避免精神刺激,保持心情舒暢;

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以低熱量、少刺激的飲食為主。不吸菸,不喝酒,不熬夜;

定期檢查,發現異常及時就醫;

出現病變,積極配合治療。已經手術的患者,術後可配合中藥做預防性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