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社保视同缴费年限中大家都未缴费,缴费指数为什么不应该都一样?

无欲则刚生不如死


社保的缴费指数为什么会分为不同的档次,那么不同的档次又有什么区别呢?社保的缴费指数基本上都是按照60%~300%来划分的,最低的地区不会低于60%,最高的地区也不会高于300%,当然有部分地区现在目前来讲还是低于60%的,比如说四川地区和北京地区最低的标准可能是40%左右,但是根据相关的规定,低于60%的地区都要逐步恢复到60%,以达到全国统一的一个标准。

那么基本上60%的缴费指数就是一个最低标准,那么按照最低标准来缴纳自己养老保险的话,实际上所获得的退休金待遇也是比较低的,因为这个缴费指数是直接决定自己退休金待遇高低的一个重要条件平均缴费指数这样的条件是计算退休金时所用到的一个条件,所以说缴费指数越高,那么我们所享受到的退休金待遇也就越高,如果说缴费指数越低,那么我们所能够享受到的养老金的待遇也就越低。

同样一个人按着60%来缴纳15年的社保和按照100%来缴纳15年的社保,他们二者之间所能够获得的退休金待遇很明显是有一个明显的差距,大致情况就是如果是同一个地区同一年退休的两个人,一个人按照60%一个人按照100%来分别缴纳自己的个人社保,那么实际上按照60%缴纳个人社保的人可以获得800元左右的一个退休金待遇,如果按照100的人来缴纳自己社保的人,那么大概可以获得1200元左右退休金的待遇,所以说这就是退休金的一个差距。

我们作为企业在职职工是无法自主选择自己的社保缴费支出的,所以说这种情况下就应该按照自己本人的一个实际工资标准,选择最接近于自己工资标准的社保缴费指数,这样的话是符合我们个人的一个根本利益的,而且在2019年社保税改以后,税务部门也严格的要求企业单位按照自己员工本人的工资标准来缴纳社保待遇,所以说适当的提高我们的缴费指数是很有必要的。

作为灵活就业人员,实际上这个社保缴费指数就是可以自由的来选择的,比方说我今年可以选择60%,那么明年就可以选择100%按照这样的标准来选择,当然选择的缴费指数越高就意味着自己所缴纳的费用也就会越高,如果说选择的缴费指数越低,那么自己所缴纳的费用也就越低,但是最终所享受到的养老金待遇也是有所不同的。

说个人按照灵活就业的形式来交纳自己的个人社保,完全是要根据自己的能力来决定,因为毕竟灵活就业人员是自主全额承担所有的一个缴费,所以说自己的个人经济条件好,那么适当的提高缴费指数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这样的话可以让自己获得一个更高的养老金待遇。


蚂蚁小世界


社保视同缴费年限大家都没有缴费,缴费指数为什么不应该都一样?这个提问本身就说明了不应该都一样,那它的原因何在呢,让我们以此为导向,通过深入剖析弄清楚它的来龙去脉吧!

十分明白,退休中人视同缴费年限期间大家都没有缴费,这是客观存在的既定事实。哪为什么现在会提出视同缴费年限的缴费指数问题呢?很显然,这与参保人员的实际缴费年限,必须严格计算平均缴费指数,而且这对于基本养老金的享受水平,具有举足轻重的现实作用脱不了干系!

可以看出,这对于养老制度并轨后逐渐到站的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中人来说,越靠近养老并轨时点退休的中人,他的视同缴费年限在全部缴费年限中的占比会相对更高一些。很显然,现在把视缴费年限的缴费指数单独提出来,而且让它从过去处于隐形状态,实际上是把大家都按照整数1计算执行,变成现在人为的将它细化成职务指数、级别指数和调节指数,由这样3个相对独立的小指数所组成了,让它在过渡性养老金计算过程中的权重占比作用更加突显与提高,这就是提出视同缴费年限的缴费指数,为什么不应该都一样的根本原因之所在呀!

上述分析充分说明,在目前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中人养老金重新核定与理顺过程中,已经并正在改变、突破原先较低的基本养老金替代率水平,也就是把提升、突破明令统一的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作为一个新的重要措施与抓手来使用,这的确是在木板上钉钉子的事情,哪肯定也是一个既定的客观存在呀!


刘正民


楼主你好,社保视同缴费年限中的大家都没有交费,但是缴费指数为什么不应该都是一样的呢?视同缴费年限本身就是没有实际缴费年限,它是等同于实际缴费年限,所以说才被称之为所谓的视同缴费年限,但是失踪缴费年限的这个平均缴费指数,确实各个地区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大约是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130%的缴费指数,另外一种情况是140%的缴费指数,但是无论是办按照130%也好,还是按照140%也好实际上比我们正常的缴费指数,相对来说都是比较高的!所以拥有视同缴费年限的个人往往是能够获得一个较高的养老金待遇的,因为本身它的平均缴费指数是比较高的,所以说在计算养老金的过程中能够获得一个较高的养老金待遇。

那个缴费指数这个问题是,根据你们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决定的,当然一般情况下,作为视同缴费年限的缴费指数都是比实际的缴费指数要高一些,所以说自己完全不必要担心自己缴费指数过低的问题,因为这个视同缴费年限,这一部分年限是单独按照过渡性养老金的方式来给予计算的,最终累加到自己总养老金当中去的。


懂社保


楼主您好,社保视同缴费年限中大家都未交费,交费指数为什么不应该都一样呢?首先社保的缴费指数是根据你实际养老保险的参保来决定的,因为缴费指数分为60%~300%之间,可以自由的来选择,最终计算你综合的缴费指数,那么是多少就是多少。

视同缴费年限是没有缴费指数的,因为本身它视同缴费年限,就没有实际的参保年限,所以说是没有实际的缴费指数,但是国家有相关的规定,针对于视同缴费年限的个人,通常情况下是按照140%的标准来确定个人的缴费指数的。所以说部分地区可能会按照130%的标准,那么基本上都是在130%~140%左右的水平来确定我们的缴费指数。

所以说拥有视同缴费年限的个人,往往它可以获得一个更高的养老金待遇,因为本身如果假设按照140%来计算平均缴费指数,但是你的实际缴费年限仅仅只有60%,很明显视同缴费年限的一年就相当于两年的一个交费,所以说拥有视同缴费年限的个人往往能够获得一个较高养老金的待遇,而且视同缴费年限的年限都是按照单一的过渡性养老金的方式来给予计算的,最终计算到自己总的养老金当中去,所以说他们获得养老金的待遇是比较高的。


社保小达人


"视同缴费年限"退休待遇的核定!是视你"档案里的工龄与最后一年视同期内的由"本单位,上级主管局,劳动局"三方核定后的"调资审批表"中,你的工资档和职级别来核定"你视同期待遇"的!

而非什么统一标准!


用户黄山路老芋头


建账前年限和视同年限在参与养老金计算时的指数都按1计算。


人社宝


辽宁省按1.4计算!


H幸福888


虽然都没有缴费,但是,也算作缴费,因而,视同缴费年限和缴费指数不相同,养老金的多少就不相同!

视同缴费年限很好理解,就是改革之前参加工作的年限,这期间没有缴费,也算作缴费。

缴费指数也叫指数化月平均工资,就是把个人所有月工资之和除以所有月数得到的月平均工资。

那么,虽然没有缴费,但是,二者对养老金有什么影响呢?

比如,某两个人都是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之前同时参加工作,但是,由于两个人的学历或者是职务不同,造成了他们的平均月工资就会不相同,如果真的缴费了,他们的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存储额肯定是不相同的。

现在,虽然没有缴费,但是,视同缴费的意思就是当作缴费了,无非就是虚帐,不是实账罢了。换句话说,没有资金也算作有资金,因为,没有办法把改革之前没缴纳的费用补缴了,牵扯的时间跨度太大,同时,资金量也是非常大并且难以收缴等等各方面的因素。不过,这种情况会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就慢慢地解决了。

也就是说,两个人同时工作,如果同时退休的话,这两个人的养老金是不相同的。当然是缴费指数高的养老金高。

或者说,两个人工作年限相同,缴费指数完全可能是不相同的。如果不区分缴费指数,按照相同的标准计算养老金的话,对于那个平时工资比较高的肯定不公平,同时也有涉嫌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弊端。

有的人对于“视同缴费”的理解不是很透彻,总认为没有缴费就是相同的。实际上这里面不是这个意思,而是算作缴费。这样理解了之后,就不会产生误解了。

缴费指数和缴费年限对于养老保险制度来说,是两个非常非常重要的因素,直接影响养老金的高低!


中小学教育者


视同缴费年限有长有短,退休的年限不一样,社平工资年年有变,决定了缴费指数不一样哦!😀😀😀


之乎者也179109938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你见过社保计算基础养老金的公式吗?视同缴费的系数都是一样的,想不一样很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