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建造124幢建築,25個優秀,看這個匈牙利建築師如何在上海逆襲

建造124幢建築,25個優秀,看這個匈牙利建築師如何在上海逆襲

鄔達克的第一件設計作品

隨著電視劇《安家》的熱播,話題不斷,其中,龔家花園老洋房搬遷事件,讓建築師拉斯洛·鄔達克的名字再次進入了人們的視線。

鄔達克在上海生活了29年,留下了124幢風格各異的建築,其中25幢被評為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如國際飯店、大光明影院、市三女中等。

這些建築,分佈在上海的大街小巷,構成了人們津津樂道的“老上海”,海派文化、海派精神也孕育期間。

建造124幢建築,25個優秀,看這個匈牙利建築師如何在上海逆襲

鄔達克全家

01鄔達克成為建築師是子承父業

鄔達克原名拉斯洛·胡杰茨,出生在拜斯泰採巴尼亞,那是奧匈帝國的領土,父親是斯洛伐克人,母親則有匈牙利血統。

他的父親是當地著名的營造師,曾經在布達佩斯建造了歐洲大陸第一條電氣化地鐵。

鄔達克9歲開始,就到父親的建築工地上打工,上大學前還取得了木匠、泥水匠和是將的專業證書。鄔達克再一次印證了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

作為家中的長子,父親希望他繼承家業。假如歲月安好,也許他一輩子都要待在家鄉,不會來到遙遠的東方,不會來到上海。

可是,命運和他開了個大大的玩笑。1914年6月,鄔達克從匈牙利約瑟夫皇家理工大學建築系畢業。

建造124幢建築,25個優秀,看這個匈牙利建築師如何在上海逆襲

青年鄔達克

兩個月後,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

鄔達克應徵入伍,成了一名炮兵,被送到了遙遠的俄國前線。在一次戰鬥中,他被敵軍俘虜,更糟糕的是,他在戰俘營裡摔傷了腿,這次事故,導致他終身殘疾。

他的左腿一直比右腿短一截,好在這並沒有影響她後來成為一名建築師。

1917年,俄國爆發了革命,鄔達克和一批戰俘被送上了遣返歐洲的列車。可是,列車走到半路,俄國人反悔了,不想放過他們。鄔達克不想再被命運驅使,決定逃跑。

當時,運送戰俘的火車開得很慢,於是,戰俘們就商量著抓鬮,誰先抓到誰先跑,結果是鄔達克第一個抓到。他第一個跳下火車,這一跑,成就了上海的建築大師鄔達克。

建造124幢建築,25個優秀,看這個匈牙利建築師如何在上海逆襲

參軍時的鄔達克

02才華是最好的敲門磚

由於鄔達克是逃跑的戰俘,沒有證件。當時的上海是世界上唯一一個,不需要證明文件就可以居留和工作的地方。

1918年11月初,鄔達克乘坐一艘日本船,跋涉千里,拖著一條傷腿來到了上海這座具有包容性的城市。

那時他25歲,身無分文,語言不通,唯一慶幸的是自己還有建築這門手藝,他要在這個城市活下去。

一開始,他在一家美國人開辦的克利洋行找到了工作,做一名普通的繪圖員。他一邊工作,一邊學習漢語。由於有出色的建築天賦,他晉升得飛快,兩個月後,就當上了經理,兩年後,成為公司的合夥人。

後來,他自立門戶,成立了自己的建築公司:鄔達克打樣行,從此開始了他事業的黃金時代。

建造124幢建築,25個優秀,看這個匈牙利建築師如何在上海逆襲

鄔達克打樣行所在地--真光大樓

03天才的建築師,孤獨的異鄉人

1922年6月1日,29歲的鄔達克跟旅滬德國富商的女兒吉塞拉·邁耶結婚。

鄔達克向岳父借了一筆錢,並立刻著手設計和興建自己的第一棟房子,位於呂西納路(今利西路)17號的住宅。其設計風格融合了歐洲中部和地中海沿岸建築的雙重影響。

他的事業隨著他的新婚開始進入了收獲季節。

鄔達克是一個勤奮的人,經常工作到深夜。過人的天賦加上後天的勤奮,讓他的建築事業做得風生水起。

他並不喜歡上海的氣候,特別是夏天。在38度的高溫天氣裡,他埋頭畫圖,渾身都溼透了,一天要換好幾次內衣。

上海的時局也時常讓他擔憂。當時只有租界裡暫時安寧,可是,戰爭的陰雲,一直伴隨著他的一生。

鄔達克是個沉默寡言的人,他特別喜歡養鴿子,在家裡養了很多鴿子。

空閒的時候,他會坐在院子裡,一邊聽著鴿子“咕咕”的叫聲,一邊看它們在頭頂盤旋,心隨著鴿子,飛到了他遙遠的家鄉。

直到1947年離開上海,鄔達克都有這樣的感覺:到哪兒他都是一個陌生人,一個匆匆的過客,一個漂泊異鄉的遊子。

所到之處即是家鄉,卻永遠沒有祖國。

鄔達克1937年離開上海時,帶走了他在上海故居的兩扇門。首先是裝在了達華賓館一樓他臨時的家裡,後面有隨他一起離開上海。

為什麼要搬走這麼笨重的兩扇門呢?他帶走的,也許是對上海第二故鄉的一份鄉愁。

建造124幢建築,25個優秀,看這個匈牙利建築師如何在上海逆襲

番禺路129號--鄔達克故居

04是鄔達克成就了上海,還是上海成就了鄔達克?

鄔達克在上海生活了29年,搬過四次家,現在的鄔達克紀念館,是他住得最久的地方。

有時候他在想,對於一名建築師來說,房子到底意味著什麼?

故鄉總是遙不可及,他精心設計打造的這座房子,就算是異鄉人的家吧。

他願意為每一個在上海的外鄉人講他的故事,命運把她推到了遙遠的東方,他就拼命的抓住它。

最終,這座城市接納了他,也成就了他,他就這樣書寫自己的傳奇。

鄔達克為上海設計了100多幢房子,每一幢都不一樣,就像不同的音符在時空裡流淌。每一根柱子,每一扇窗,每一面牆,都從他的一支鉛筆開始。他把在上海的日日夜夜,化成了一張張圖紙,改變了這座城市的面貌。

如今,人們因這些房子而記得他,這,就是建築師的幸運吧!

建造124幢建築,25個優秀,看這個匈牙利建築師如何在上海逆襲

諾曼底公寓

鄔達克為上海的很多富商設計過住宅,從新古典主義風格的何東住宅,到西班牙風格的雷文住宅,意大利文藝復興風格的劉吉生住宅,每一個都不一樣。

作為建築師,他很少推銷自己的想法,而是秉承顧客至上的理念。

人們找他設計一幢房子,鄔達克不過是為他們繪製想法罷了。如果客戶不高興,他可以重新再畫,一次兩次,直到顧客滿意為止。

優質的服務,為鄔達克積累了良好的口碑。特別是1934年底,國際飯店開業的消息,刊登在上海的各大報紙,轟動一時。

作為這座遠東第一高樓的設計者,鄔達克和他的團隊獲得了職業生涯的最高榮譽,他,也成為了上海炙手可熱的明星建築師。

建造124幢建築,25個優秀,看這個匈牙利建築師如何在上海逆襲

國際飯店

05綠房子是鄔達克留在上海最後的作品

沒想到的是,1935年爆發的國際銀價危機,對上海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整個城市的建造活動幾乎停滯,他的建築事務所門可羅雀。

那個時候,他的鄔達克打樣行只拿到了一個重要的項目,差不多快要關門了。

天無絕人之路,就在這時候,他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1935年,當不滿30歲的富商吳同文找到他時,鄔達克決定拿出畢生的本領,為吳同文打造一座上海灘絕無僅有、現代感十足的“綠房子”。

他總得設計理念是,這所房子裡的設施都是超前的,房子沒有稜角,樓梯都是圓弧形的。

據吳同文先生的後人回憶,由於小時候他們很調皮,從樓上下來不走樓梯,都是坐在扶手上面,沿著扶手滑下來。

綠房子所在的地塊,面積不大,形狀也不規則,為了獲得更多的實用面積,鄔達克把住宅設計為四層,這樣高的別墅當時可不多見,幾乎要趕上一座公寓了。

這座房子一樓有舞廳、彈子房和酒吧間,二樓是餐廳、起居室和陽光房,三、四樓是臥室套房。室外有花園和網球場。

這座豪宅不僅有足夠的居住空間,還滿足了主人的社交和娛樂需求。

吳同文是個比較外向的人,樣樣都喜歡玩。他家的舞廳成了上海大亨們聚會、社交的場所。

有很多大明星,像李麗華、周璇、夏夢等都來他家跳過舞。

綠房子獨特的外形,在當時非常吸引人,人們都很好奇,這座“遠東第一豪宅”究竟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正如鄔達克向他的主人保證的那樣,這座豪宅的內部設施都是超前的,鄔達克大膽採用了當時最先進的技術和材料,使它即使到21世紀的今天,也沒有過時。

除了在上海的豪宅裡第一個安裝電梯,鄔達克還設計了先進的冷氣和暖氣系統,無論是潮溼悶熱的夏天還是陰冷的冬天,都可以保持室內的舒適。

另外,他還設計了一套發電裝置,當時的上海,停電是常有的事,有了這套裝置,就可以自己供電,不會因停電而影響生活。

綠房子是鄔達克留在上海最後的作品。

建造124幢建築,25個優秀,看這個匈牙利建築師如何在上海逆襲

綠房子

06鄔達克的建築,成為上海的城市符號

1946年8月,鄔達克洋行因被控囤積居奇、擾亂市場被查封,鄔達克一家在達華公寓的平靜生活也被打破,軟禁在家不能隨便外出。鄔達克開始考慮離開上海,這個他生活了近29年的城市。

1947年,鄔達克離滬赴瑞士小住,後又去美國定居。在加利福尼亞,他為自己建造了一幢沒用一顆金屬釘子的瑞士風格房子。

此後,他再也沒有為別人設計過房子。他把自己畢生的才華,都貢獻給了他的第二故鄉--上海。

1958年鄔達克因心肌梗死在美國去世,享年65歲。

縱觀鄔達克的一生,有一半的時間是在上海度過的,他為上海貢獻了他的聰明才智,他的建築作品,已經成為上海的城市符號。

在上海,有一群“鄔迷”,他們因喜歡鄔達克的建築而“愛屋及鄔”,這是鄔達克從來不曾享受過的榮耀。

他的建築活在人們的鏡頭中、畫筆下,還有相遇時驚喜的目光裡。

建造124幢建築,25個優秀,看這個匈牙利建築師如何在上海逆襲

大光明影院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若水說情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