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回族有个节日叫阿舒拉节,这个节日要煮粥,回民叫忆苦思甜饭


回族有个节日叫阿舒拉节,这个节日要煮粥,回民叫忆苦思甜饭

"阿舒拉节"是伊斯兰教什叶派穆斯林为哀悼穆罕默德的外孙侯赛因遇难的重要纪念日。

我国回族把阿舒拉节也叫做“稀饭节”“粮食节”,因为妇女们也在这一天集会、捐钱、凑粮做“阿舒拉饭”并诵经会餐,故也称“妈妈节”。这个节日主要以妇女为主,而且相比较其他回族节日来说,规模较小。

“阿舒拉”,古希伯来文译为“第十天”,通常指希伯来历一月十日。据说这一日是阿丹、努哈、易卜拉欣、穆萨等先知得救的日子。还传说这一天安拉创造了人、天堂和火狱等,因此,把这一天作为神圣的日子。公元680年阿里之子侯赛因因在该日被倭马亚王朝所杀,所以这一天又成为什叶派纪念侯赛因的哀悼日。什叶派认为侯赛因是殉教圣徒,这一日遂被定为该派的蒙难日和哀悼日。每年的这一天,成千上万的什叶派穆斯林都要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从此,阿舒拉日便发展成为什叶派穆斯林最重要的纪念日。


回族有个节日叫阿舒拉节,这个节日要煮粥,回民叫忆苦思甜饭


回族有个节日叫阿舒拉节,这个节日要煮粥,回民叫忆苦思甜饭

在这天,中国的回族同胞,以本坊清真寺为主,煮‘阿舒拉饭’,做这种饭也是有讲究的,采购到的豆子按单数配制,比如放5、7、9、11种豆子,有黄豆、玉米、蚕豆、绿豆、红豆、青豆、豌豆、花豆、扁豆、芸豆、黑豆、鹰嘴豆等,再加上小麦和大米。制作时,把各种豆子和大米洗净后,按大米30%,豆类70%的比例,分别煮熟,然后放在一口羊肉汤锅里,再放进盐、葱、姜等烩煮而成。阿舒拉节的杂豆粥比平日的稀饭要有营养,味道也更好。当阿訇诵读《古兰经》、赞圣、讲卧尔兹等宗教仪式结束后,坊民们会聚餐分享‘阿舒拉饭’,但这种场合主要是妇女和儿童居多。有的回族妇女来时还带上饭盆或桶之类的器具,等聚餐结束后,再带上些阿舒拉饭给家人,所以一般清真寺总是会准备很多粥,让坊民带回家与更多的人去分享。

回族在阿舒拉节煮豆豆饭来源于伊斯兰教的一个古老传说。传说在远古时期,真主派了一位智者先知努哈去劝说那些蒙昧生活并崇拜偶像的人。努哈圣人用自己的智慧与才能去说服那些人,一部分人接受了他宣传的信条,而另一部分人不但不听他的劝说,还嘲讽他。努哈并没有气馁,依旧执着地坚守着自己的职责。一天,真主启示努哈圣人,要尽快制造一艘大船即方舟。方舟制好后,努哈劝说其他人一同登上方舟,依旧有人不相信他的话,努哈不得已只能带着那些信教的人登船,并选取了各种物种载在船上。努哈一行刚驶船离岸,天上的水门便大开,飞流直下,地下的泉水喷涌,一时间洪水涛天,那些没有登上方舟的人全都丧了命。最后天上的水门渐渐闭合了,大地吸收了洪水,努哈的方舟落到了朱迪山上。船上的人在山上等了三天三夜,找不到吃的,人们饥饿难耐。努哈让人们搜集船上所有的五谷杂粮,可惜各种杂粮人们带的都不多,努哈急中生智,让把所有的杂粮籽种汇集在一起,熬成粥,这才救了船上人的命。

我国回族人民为了纪念这一天,仍保留着吃杂豆粥的习俗,回民管它叫忆苦思甜饭。所以阿舒拉节在中国有着独特的意义,大家在现在幸福的生活里,不忘记以前困难的时候,节约,不浪费,感恩现在的拥有,知道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好好努力去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