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皖·游记」程宅:隐在皖北村落中的“四合院”

独属于北方的苍茫土地,总是让人心生敬畏。

坐在火车上居高临下,平原风光一览无余。见惯了南方的此起彼伏,在这趟旅途中,我遇见了广阔的平原上孕育的无限生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这句话兀自浮上心头,莫名充斥着一种无以名之的热爱和感动。

「皖·游记」程宅:隐在皖北村落中的“四合院”

也正是由于一马平川的土地,阜阳目前存留下来的古居其实是不多的。洪水让这片大地成了水乡泽国,战争也给地上建筑带来了毁灭性破坏。所幸,如今还是有些许“幸存”,让我一窥从岁月中出逃的时光。

跑马|蓬门今始为君开

车子转入紧邻颍河长坝的小巷。从颍东区袁寨镇街口向南走300米,再向东一拐,杂乱无章的房屋丛中,赫然矗立着一片古建筑:“程府”。她与周边的村落其实有些许的“格格不入”,不过也彰显着宅子主人不寻常的身份。

「皖·游记」程宅:隐在皖北村落中的“四合院”

这就是清代水师提督、爱国将领程文炳的宅院,此建筑原址距今已有120多年,是阜阳市乃至淮北地区目前唯一保存较为完好的晚清时期最大的一处官吏私宅古建筑群。

这里并不需要门票,只是深处僻壤无人知,煞是人少。

在阳光的照耀下,青砖黛瓦,古朴而庄重。一直以为只有在江南才会见到的建筑风格,居然在此也依稀也看到些身影。巍峨的门楼即使经历百年光阴岁月的洗礼,依旧威严赫赫。

「皖·游记」程宅:隐在皖北村落中的“四合院”

进门左侧有个标识,可以知道,这个高大的正门在当时,骑马便可直接进入大堂。于是,脑海中便立马浮现了程文炳将军跃身于马背,策马扬鞭,十万火急,高举令牌从府内飞奔而出,开赴战场的样子。

南北|徽派建筑的分界岭

程宅楼房左右厢房,过厅贯穿一体,三进院落,这时又脱离了江南的影子,有了典型的北方四合院特征。三进院落,一进一进再一进。走过一块块斑驳的青砖路,经过过堂、侧室、客厅。

楼房主体建筑的门窗上透雕着兰草、荷花、牡丹、宝瓶等平安祈福物品,里面的陈设大抵还原着曾经的模样,又让我想起了杭州的胡雪岩故居。

「皖·游记」程宅:隐在皖北村落中的“四合院”

其实,你很难说这里是单纯的“江南风”或是“皖北风”,曾挺有人形容这里是“南北方徽派建筑的分界岭”、“皖北第一徽派建筑”,此时便觉得再确切不过。木质的建筑虽不比南方大宅堂柱的粗大、木质的密实,但没有一处觉得是粗糙而潦草的。门窗雕几何图案,变化丰富

走进主人正室的小院,边看见了四四方方的天井。凛冽的风撩起院内古树的枝叶,撩起丝丝时光的痕迹与剪影。午后的阳光徜徉在满是苔藓的石阶,凉凉的水缸中绿莹莹的水波安然沉静地注视着这静谧的时光。曾经这样的场景,似乎永远设定在南方潮湿的空气中,但在如今,我却也在皖北大地上看到了她。

「皖·游记」程宅:隐在皖北村落中的“四合院”

所谓庭院深深深几许。才忽然发现,原来院落真的可以越深越静幽,竟生出丝丝凉意来。

风云|生生不息的“不期而遇”

正厅后面为暖阁,是与重要客人谈话的地方。据记载,光绪4年,袁世凯来颍,程文炳与袁曾在此处相谈。百年时光似乎凝固在这一瞬,见证世间离愁别恨家国情仇回忆碎片撒落满地。院中的石榴树,金色的阳光中,果实压低了枝丫。

「皖·游记」程宅:隐在皖北村落中的“四合院”

而眼前,却似乎太过熟悉,太过似曾相识。紅漆的木窗棂一定透过了大片的光线洒在屋内的地面上。一定有灰尘在光柱里升腾起舞。幽深的空间里终究尚有一丝生动。

走出宅子,府前一对石鼓锃光瓦亮,见证代代相望的孩童在此嬉戏成长。门楣上的木制雕刻,历经春华秋实的历代风雨,仍旧线条分明。门头上方四根柱子深深嵌入,寄予着程府长者们对家基尊望延续百年生生不息的殷殷期望。

「皖·游记」程宅:隐在皖北村落中的“四合院”

临了离去,从车内透过窗,望向窗外北方广袤的原野,土地与天空合成一片空旷。天际是淡若透明的低矮山脉,远远近近纵横的树木,把田野切割成不规则的方块。

有的树上叶子已经掉光,剩下干净的枝桠,仿佛是伸向天空的毛细血管。只是不知,今夕何夕,那饱满的石榴是否会依旧应着温煦的阳光,笑意盈盈地悬挂在枝头。

【程文炳宅院】

位置:阜阳市颍东区袁寨镇

交通攻略:颍东客运站或颖汇市场乘坐口孜、杨楼方向的农村班车,车费约5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