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在广州开办的黄埔军校培养出了哪些在后来的战争中闻名的指挥官?

zhengrong8247


林彪黄埔军校四期毕业生,抗日战争时期,林彪指挥的平型关大捷,让他名声大噪。

平型关大捷,是中日全面抗战以来,中国首次对日作战取得的胜利。

此次战争的胜利,大大的鼓舞了中国军队对日作战的信心。

抗日战争结束后,面对蒋介石挑起来的内战,林彪作为主要将领,被毛泽东派往东北战场,因为当时的东北是中国重工业集散地。

这里是国共两党的必争之地,蒋介石利用美国的飞机把重要的将领都运到了东北。

但是,最终林彪打的国民党反动派,让蒋介石在东北战场上三易主将。

被蒋介石十分倚重的杜聿明,陈诚,卫立煌,分别被林彪打败。

东北失守之后,蒋介石大骂他们,所以的和林彪作战的人,有林彪黄埔军校的同学和老师。蒋介石说林彪一个人打败了整个黄埔军校的老师和学生们。

可见,林彪的厉害。

新中国成立之后,林彪被授予开国元帅。

徐向前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说到徐向前,就不得不说抗日时期著名的晋察冀和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中国八路军抗战的时候,主要是就是在这些领域上展开的,而这一根据地的建立,正是徐向前指挥实施的。

无论是平型关大街,还会百团大战,都有徐向前的功劳。

徐向前正是山西人,而抗战时期八路军的主要战场,正是在山西太行山一代展开的,所以徐向前为中国抗日战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解放战争的时候,徐向前打败霸占山西长达三十八年之久的阎锡山,全面解放山西,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之后,徐向前被授予开国元帅。

陈赓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有黄埔三杰的美称。

抗日战争时期,陈赓是太行山一代日军最为忌惮的将领。机会刘伯承和徐向前指挥的所有的伏击战,都可以看到陈赓的身影。

响堂铺伏击战,神头岭伏击战.......,一个一个的对日军形成威胁,带来打击的战役,全部都是陈赓带领的386旅开展的。

陈赓为中国的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之后,陈赓被授予开国大将。

杜聿明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抗日战时期,杜聿明打的最畅快淋漓的一场战役,要数昆仑关大战,昆仑关大捷全歼日军两万多人,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彻底的粉碎了,日军想要截断我军外援道路的这一打算。

黄埔军校毕业的优秀将领还有:左权、蔡炳炎、蔡申熙、廖运泽、陈明仁、邓文仪、


汉史趣闻


黄埔军校号称“革命摇篮”、“名将摇篮”,培养了无数优秀将领,其中既有国军名将,也不乏我军开国将帅。



我军方面,林彪,徐向前为代表

据最新统计,我军出自黄埔军校的开国将帅有53人(包括教职员和学生),其中元帅5人、大将3人、上将10人、中将12人、少将23人。

开国元帅5名

林彪,黄埔四期。林彪在校期间也不是很闪亮,但后来打起仗来战无不胜,几乎把黄埔师兄弟和老师打了一个遍,气的蒋介石直骂,林彪一个四期生,竟打败了整个黄埔军校!


徐向前,黄埔一期。徐向前在校期间十分低调,毫不张扬,给蒋介石校长留下了“木讷,没前途的印象”,却是国共两军黄埔生中第一个担任军级职务的,战场表现让蒋校长吃尽苦头。

叶剑英,曾任黄埔军校教授部副主任

聂荣臻,曾任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教官

陈毅,曾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文书

开国大将3名



陈赓,黄埔一期。陈赓与徐向前、林彪相反,在校期间才华横溢,名气极大,是“黄埔三杰”之一,且是蒋介石的救命恩人,老蒋曾羡慕嫉妒恨地说“十个胡宗南也顶不上一个陈赓!”

许光达,黄埔五期。一野名将,建国后任装甲兵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为我军装甲兵组建和军队正规化、科学化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罗瑞卿,黄埔六期。建国后担任首任公安部长,后历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秘书长、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央书记处书记、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等职,为公安队伍建设和国家公共安全做出重要贡献。

开国上将10名



1,陈明仁,黄埔一期,原为国军高级将领,曾在东北打的林彪到处跑,后在长沙起义投诚。

2,周士第,黄埔一期,资历极老,因早期脱离组织之故,未有更大成就,建国后远离政治。

3,张宗逊,黄埔四期,一野名将,曾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总后勤部部长。

4,肖克,黄埔四期,我军名将,曾任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全国政协副主席。


5,陈奇涵,黄埔四期,四野名将,曾任军事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6,杨至诚,黄埔五期,四野名将,曾任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兼院务部部长、高等军事学院副院长。

7,宋时轮,黄埔五期,三野名将,曾任人民解放军总高级步兵学校校长、军事科学院院长。

8,郭天民,黄埔六期,我军名将,曾任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副部长、院校部部长。


9,陈士榘,黄埔六期,三野名将,曾任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司令员、特种工程指挥部司令员。

10,陈伯钧,黄埔六期,四野名将,曾任人民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院长。

另有开国中将12人、少将23人,名单略。

国军方面

黄埔军校毕业生以国军为主,大家最熟悉的国军名将大多都是黄埔军校毕业,“黄埔系”更是蒋介石最为信任和倚重的核心力量,其中不乏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为抗战做出巨大贡献。



但强中自有强中手,一山更比一山高,国军名将最终还是败在自己昔日黄埔校友之下。

国军方面的这些黄埔将领(包括教职员和毕业生)主要包括:何应钦、蒋鼎文、刘峙、胡宗南、汤恩伯、王耀武、宋希濂、胡琏、郑洞国、杜聿明、戴安澜、谢晋元、钱大钧、顾祝同、陈诚、桂永清、关麟征,等等,至于戴笠、毛人凤、郑介民、贺衷寒等,则未曾指挥军队前线作战,算不上军事指挥官。


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事业培养了众多人才,他们中的很多人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做出了重大贡献,却没有留下显赫的声名,向黄埔先烈们致敬!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在中国历史上实际影响力最大的是保定军校,包括蒋介石也是保定军校的学生。

保定军校的校长是中国知名的战略专家蒋百里,曾留学日本读军事。在日本读书时,拿到军校第一名的成绩,曾被赠日本天皇的御赐的剑。

保定军校为黄埔培养了大批的教官,黄埔为中国革命和抗战又培养了许多军官,同时在中国革命和抗战中黄埔的教官们又多担任集团军司令的职务。黄埔军官在抗战后期才慢慢成长起来,担负起救国的责任。

黄埔军校是1924年~1949年国共两党在广东广州黄埔区长洲岛兴办的一所军校,专门为国民革命培养军官。

黄埔军校在大陆共办了二十三期,若包括台湾的凤山陆军军官学校至今已七十八期,在大陆时期其毕业生包括各分校、训练班在内,计有41386人。名将辈出,战功显赫,扬威中外,影响深远,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占有显赫地位。

黄埔军校七十二名学员名将
黄埔一期  
1、陈赓(1903~1961)湖南湘乡人,黄埔一期毕业,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二野四兵团司令员兼政委,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黄埔三杰之一) 
 
2、蒋先云(1902~1927)湖南新田人,黄埔一期毕业,共产党员,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黄埔军校特别党部执行委员,国民革命军11军77团团长,中共黄埔军校特支书记。(黄埔三杰之一)  
3、蔡炳炎(1900~1937)安徽合肥人,黄埔一期毕业,国民革命军1军3师8团团长,1师参谋长兼开封警备司令,国民党18军67师201旅旅长;抗日时牺牲,追赠陆军中将。  
4、蔡申熙(1906~1932)湖南醴陵人,黄埔一期毕业,国民革命军11军24师参谋长,共产党员,八一南昌起义后人工农红军25军军长。  
5、廖运泽(1903~1987)安徽寿县人,黄埔一期毕业,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政治大队四队队长,早年加入共产党,后加入国民党,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96军军长,20集团军副总司令,回大陆后人江苏政协副主席。  
6、陈明仁(1903~1974)湖南醴陵人,黄埔一期毕业,黄埔五期队长,国民党陆军中将,曾任国民党第1兵团司令,起义后任解放军上将,解放军四野21兵团司令员。  
7、邓文仪(1905~1998)湖南醴陵人,黄埔一期毕业,黄埔军校政治部代主任,国民党陆军中将,国防部政工局局长,复兴社助理书记。  
8、曾扩情(1893~1983)四川威远人,黄埔一期毕业,国民党陆军大学政治部主任。  
9、杜聿明(1904~1981)陕西米脂人,黄埔一期毕业,国民党陆军中将,中国远征军副司令官,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兼第2兵团司令官。1949年于淮海战场被俘。1959年12月4日,杜聿明作为第一批特赦战犯。是共和国第四第五届政协委员。1981年5月7日,杜聿明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77岁  
10、范汉杰(1895~1976)广东大埔人,黄埔一期毕业,黄埔军校教育处长,国民党陆军中将,国民党陆军副总司令兼东北“剿总”副总司令。  
11、酆悌(1903~1938)湖南湘阴人,黄埔一期毕业,黄埔军校政训处处长,国民党陆军少将,国民党长沙警备司令,复兴社书记。尊蒋令火烧长沙,做替罪羊与黄埔三期的文重孚一起被蒋处决。  
12、桂永清(1900~1954)江西贵溪人,黄埔一期毕业,黄埔军校教导总队长,国民党一级上将,海军总司令,台湾“国防部”参谋总长。  
13、关麟征(1905~1980)陕西户县人,黄埔一期毕业,黄埔军校教育长、校长,国民党陆军中将,陆军总司令。  
14、贺衷寒(1899~1972)湖南岳阳人,黄埔一期毕业,国民党陆军中将,军委会政训处长,政治部一厅厅长,台湾“交通部长”(黄埔三杰之一)  
15、侯镜如(1902~1994)河南永城人,黄埔一期毕业,早年加入共产党,后加入国民党。国民党陆军中将,国民党17兵团司令。  
16、胡宗南(1896~1962)浙江孝丰人,黄埔一期毕业,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国民党一战区司令长官,山西绥靖公署主任,台湾澎湖列岛防守司令官。  
17、黄维 (1904~1989)江西贵溪人,黄埔一期毕业,原国民党陆军中将,12兵团司令官。  
18、徐向前(1901~1990)山西五台人,黄埔一期毕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黄埔同学会会长,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  
19、李之龙(1897~1928)湖北沔阳人,黄埔一期毕业,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海军局局长兼“中山舰”舰长,共产党员。  
20、李默庵(1904~2001)湖南长沙人,黄埔一期毕业,早年加入共产党,后加入国民党,国民党陆军中将,国民党32集团军总司令,长沙“绥靖”公署副主任。1991年初他回国定居,1995年6月,接任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  
21、郑洞国(1903~1991)湖南石门人,黄埔一期毕业,早年加入共产党,后加入国民党;国民党陆军中将,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一兵团司令。
22、许继慎(1901~1931)安徽六安人,黄埔一期毕业,共产党员,工农红军第1军军长。
23、刘勘 (1907~1948)湖南桃源人,黄埔一期毕业,国民党陆军追赠上将,36集团军司令,整编29军军长。
24、宋希濂(1907~1993)湖南湘乡人,黄埔一期毕业,早年加入共产党,后加入国民党,国民党陆军中将,华中“剿总”副总司令兼14兵团司令官。  
25、左权(1905~1942)湖南醴陵人,黄埔一期毕业,黄埔军校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负责人,共产党员,八路军副参谋长、八路军前方总部参谋长,兼八路军第2纵队司令员。1942年5月25日,他在山西省辽县麻田附近指挥部队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转移时,在十字岭战斗中壮烈殉国,年仅37岁。  
26、宣侠父(1899~1938),浙江诸暨人,黄埔一期毕业,共产党员,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18集团军高参。1938年7月31日,宣侠父在西安被国民党军统特务秘密绑架杀害。
27、唐澍 (1903~1928)河北易县人,黄埔一期毕业,共产党员,西北工农革命军总指挥。  
28、王尔琢(1901~1928)湖北石门人,黄埔一期毕业,共产党员,红四军参谋长兼28团团长。  
29、周士第(1900~1979)海南琼海人,黄埔一期毕业,共产党员,红二方面军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防空军司令员。  
30、张耀明(1905~1972)陕西临潼人,黄埔一期毕业,国民党陆军中将,国民党第4集团军总司令兼38军军长,黄埔军校校长。  
31、阎揆要(1904~1994)陕西佳县人,黄埔一期毕业,解放军一野参谋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黄埔二期7人
32、邱清泉(1902~1949)浙江永嘉人,黄埔二期毕业,国民党追赠上将,国民党第2兵团司令官。一九四九年一月十日,在淮海战场上自杀殉职。时年四十七岁。  
33、廖昂 (1902~1967)四川资中人,黄埔二期毕业,国民党陆军中将,整编76师师长。  
34、卢德铭(1905~1927)四川自贡人,黄埔二期毕业,共产党员,工农红1军1师总指挥;参加过秋收起义。
35、余洒度(1905~1934)湖南平江人,黄埔二期毕业,先加入共产党,后加入国民党,工农红军第1军1师师长,国民党少将,61军政训处长。  
36、覃异之(1907~1995)广西宜山人,黄埔二期毕业,早年加入共产党,后加入国民党,国民党陆军中将,第8集团军副司令官兼52军军长。  
37、郑介民(1897~1959)海南文昌人,黄埔二期毕业,国民党追赠陆军一级上将,军统局局长,台湾“国家安全局”局长。  
38、周逸群(1896~1931)贵州铜仁人,黄埔二期毕业,共产党员,红二军团政委。  
黄埔三期7人
39、陈修和(1897~1998)四川乐至人,黄埔三期毕业,原国民党陆军中将,陈毅元帅的堂兄,著名兵工专家,国民党联勤总部90兵工厂厂长,解放后任沈阳兵工厂厂长,国务院参事。  
40、戴安谰(1904~1942)安徽无为人,黄埔三期毕业,国民党追赠陆军中将,国民党第5军200师师长。  
41、姜镜堂(1903~1931)湖北英山人,黄埔三期毕业,共产党员,红4军12师政委,中共皖西特委常委兼军委书记。  
42、康泽 (1904~1967)四川安岳人,黄埔三期毕业,国民党陆军中将,内政部青年训导主任,复兴社中央书记长。  
43、毛人凤(1989~1957)浙江江山人,黄埔三期(潮州分校一期)肄业。国民党追赠陆军上将,国民党军统局副局长,台湾“国防部”保密局局长,情报局局长。  
44、王耀武(1904~1968)山东泰安人,黄埔三期毕业,原国民党陆军中将,国民党74军(整编74师前身),24集团军总司令,4方面军总司令官。  
45、常乾坤(1904~1973)山西垣曲人,黄埔三期毕业,共产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中共中央军委航空局局长,空军副司令。  
黄埔四期13人
46、段德昌(1904~1933)湖南南县人,黄埔四期毕业,共产党员,红6军军长。  
47、郭化若(1904~1995)福建福州人,黄埔四期毕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红1方面军代参谋长,毛泽东的军事秘书,三野9兵团政委,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48、李弥 (1902~1973)云南腾冲人,黄埔四期毕业,国民党陆军中将,国民党底13兵团司令官兼8军军长。
49、刘志丹(1903~1936)陕西保安人,黄埔四期毕业,共产党员,红15军团副军团长兼参谋长,红28军军长。50、林彪(1907~1971)原名林育容,湖北黄冈人,黄埔四期毕业,共产党员,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抗大校长,解放军四野司令员,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后叛党叛国被开除党籍。  
51、张灵甫(1903~1947)陕西长安人,黄埔四期毕业,国民党陆军中将,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74师师长,有国民党“王牌军”之称。抗日名将,1947年在孟良崮战役中被击毙。  
52、唐生明(1906~1987)湖南东安人,黄埔四期毕业,原国民党陆军中将,国民党兵团副司令官。北伐名将唐生智的弟弟。抗战时期曾受蒋密令去上海与日本人秘密接触。大陆解放后去香港经商。1954年回到北京,任国务院参事。他是全国政协第三、四、五届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
53、吴起舞(1904~1969)湖南桃园人,黄埔四期毕业,原国民党陆军中将,国民党军校最后一任政治部主任。
54、曾中生(1900~1935)在校名曾钟圣,湖南资兴人,黄埔四期毕业,共产党员,红四方面军参谋长,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主要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军事理论家。1933年8月在“肃反”中被逮捕并遭长期监禁,1935年8月在四川理番县被张国焘秘密杀害。  
55、谢晋元(1905~1941)广东焦岭人,黄埔四期毕业,国民党追赠陆军少将,国民党第88师524团团长。  
56、彭士量(1904~1943)湖南浏阳人,黄埔四期毕业,国民党追赠陆军中将,国民党第73军暂编5师师长。
57、李运昌(1908~2008)即李方歧,河北乐亭人,黄埔四期毕业,共产党员,冀东抗日根据地创建者之一,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二副司令,热河军区司令员。黄埔校友会第四任会长。  
58、伍中豪(1905~1930)湖南耒阳人,黄埔四期毕业,共产党员,红一军团12军军长。
黄埔五期7人59、许光达(1908~1969)湖南长沙人,黄埔五期毕业,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装甲兵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
60、邱行湘(1908~1996)江苏溧阳人,黄埔五期毕业,国民党陆军少将,国民党整编206师师长兼洛阳警备司令。  
61、赵尚志(1908~1942)辽宁朝阳人,黄埔五期毕业,共产党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兼7师师长,第2陆军总指挥。  
62、郭如瑰(1907~1997)四川铜梁(现为重庆铜梁)人,黄埔五期毕业,早年加入共产党,后加入国民党,晚年重新加入共产党,国民党陆军中将,国民党第22兵团司令官兼72军军长。  
63、廖运周(1903~1996)安徽凤台人,黄埔五期毕业,共产党员,民革成员,国民党陆军少将,国民党85军110师师长,解放军少将,解放军高级炮兵学校校长。共产党安排在国民党队伍中的一枚棋子。淮海战役中,带队起义,为战役的顺利进行贡献巨大。  
64、陶铸 (1908~1969)湖南祁阳人,黄埔五期毕业,共产党员,广州军区政委,国务院副总理。  
65、郑庭笈(1905~1996)广东文昌(现属海南省)人,黄埔五期毕业,原国民党陆军中将,国民党第49军军长。  
黄埔六期7人
66、赵一曼(1905~1936)女,四川宜宾人,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六期肄业,共产党员,巾帼英雄,东北人民革命军3军1师2团政委。  
67、廖耀湘(1906~1968)湖南邵阳人,黄埔六期毕业,国民党陆军中将,国民党第9兵团司令官。  
68、戴笠(1896~1946)浙江象山人,黄埔六期肄业,国民党陆军中将,国民党军统局代局长,复兴社特务处处长。臭名卓著的特务头子,因飞机失事死亡。 
69、罗瑞卿(1906~1978)四川南光人,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六期毕业,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共和国公安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秘书长。  
70、孙明瑾(1905~1943)江苏宿迁人,黄埔六期毕业,国民党追赠陆军中将。国民党陆军预10师师长。  
71、王诤 (1909~1978)江苏武进人,黄埔六期毕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解放军副总参谋长。  

72、程子华(1905~1991)山西解县人,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六期肄业,共产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13兵团司令员。

黄埔军校采用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针,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

到现在海内外都有几个黄埔同学会,来纪念这些在中国历史特殊时期做出过杰出贡献的可敬的军人们。


新知传习阁


黄埔军校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特殊历史时代的产物,为中国的抗日战争以及建立新中国,培养出了大量的人才。

正是这些人,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不怕牺牲,无私奉献,为我们抵御了外敌的入侵,建立了一个和平、自由、独立、自主的国家。才给力我们一个美好的家园,让我们拥有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下面我们说一些,毕业于黄埔军校在后来战争的著名军官们。

徐向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帅)

徐向前山西五台永安村人,毕业于黄埔军校一期。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红军反围剿战争、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抵御日本侵略者的入侵,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林彪(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帅)

林彪湖北黄冈人,毕业于黄埔军校四期。

1925年加入中古共产党,因其作战勇猛,身先士卒,从营长干起,一路晋升到了能独挡一面的将军之职。

土地革命时期,林彪履立战功,为保存红军规模,发展红军势力,助长红军士气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抗日战争时期,他指挥了平型关大捷,这是中日开战以来,中国首次取得的伟大胜利。

解放战争时期,林彪带领四野军率先打响了辽沈战役,并且从东北一路向南,打到了海南省的海南岛。可以说林彪带领的四野军,解放了大半个中国,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赫赫战功。

陈赓(开国大将)

陈赓湖南湘乡人,毕业于黄埔军校一期,有黄埔三杰的美称。

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经北伐战争、南昌起义、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朝鲜战争。他参与了中国近现代史上几乎所有的大小战役,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还是中国著名的军事家,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秀将领。中国国防科技和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刘志丹(高级将领)

陕西志丹县(原保安县)人,毕业于黄埔军校。是中国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与创建人之一。

1925年刘志丹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了渭华起义。1936年刘志丹率领红军东征,在山西中阳县三交镇战斗中光荣牺牲。

新中国成立之后,他被评为中国人民解放军36位军事家之一。

蒋先云(黄埔三杰之一)

蒋先云湖南省新田县人,他毕业于黄埔军校,和陈赓都是黄埔三杰之一。是典型的黄埔军校里的高材生。

1921年蒋先云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北伐战争的时候,攻克过武昌等地。1927年在河南临颍作战时不幸英勇牺牲,他去世之后,周恩来亲自为他主持追悼大会,并且被追认为中将军衔。

黄埔军校毕业的优秀将领还有:左权、蔡炳炎、蔡申熙、廖运泽、陈明仁、邓文仪、杜聿明、范汉杰、桂永清、关麟征、胡宗南、黄维、李之龙、李默庵、郑洞国、许继慎、宋希濂、宣侠父、周士第、卢德铭......。

您还知道哪些,欢迎补充。


不才讲史


类似问题已经答过不少了,开门见山吧,介绍一些两党间比较著名的指挥官(排名不分先后)。

一、徐向前,黄埔一期

徐向前,山西五台人,十大开国元帅当中唯一的北方人,红军三大之力之一红四方面军的创建者之一,年仅30岁就担任了方面军总指挥,也是黄埔众星里最早当上军事主官的学员,土地革命时期指挥的红四方面军开创了红军大兵团作战的先例,1933年指挥的反“六路回围攻”中,开创的“收紧阵地”战法,以八万人的兵力击破国民党军阀刘湘二十万余大军的六路围攻,取得了红军史上最大的胜利;1932年指挥的苏家埠战役,成功开创与运用了我军史上首例“围点打援”战术。徐帅不仅擅长以少胜多,还擅长打硬仗、恶仗、歼灭战等,解放战争时期指挥的晋中战役、临汾战役、太原战役等都是经典的以少敌强的战役。刘伯承元帅曾说过,“我军有两个人最会打仗,一个是徐总指挥,一个是粟司令”。

二、王耀武,黄埔三期

王耀武,山东泰安人,是一位著名的抗日指挥官,抗日铁军74军的灵魂人物,自1937年率领五十一师参加的淞沪会战起,一直活跃在各大抗日正面战场,而且善打硬仗、恶仗,被蒋介石称之为善于带兵而且有军事指挥才能。1938年率部参加万家岭战役后,不久晋升为74军军长,1941年指挥74军参加上高会战被称为抗战最精彩的一战,战后74军荣获最高团体荣誉飞虎旗;1945年王耀武指挥的抗战最后一次大会战——雪峰山会战,74军再度荣获飞虎旗,王耀武可以是一位出色的军事指挥官,称被老对手粟裕称之为国民党军中少有的明白之人。

三、方先觉,黄埔三期

方先觉,黄埔三期肄业生,由于在校期间痛打贪污学生伙食费的军需后勤人员而被学校开除,北伐时期得到了卫立煌和老长官李玉堂的赏识。抗日战争最惨烈的一战,方先觉将军指挥的“泰山军”第十军,以一万七千余名官兵浴血奋战衡阳城长达47日,打出了军人的威风,可歌可泣。在日军破城之际,为了避免九千余人伤兵遭到日军的屠杀,方先觉以保障第十军伤兵生命安全等为条件与日军进行停战事宜,放弃了抵抗。整个会战方先觉让日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至少损失了三万以上的兵力,主攻部队116师团和68师团几乎被打没,虽然衡阳保卫战以悲壮的结局告终,但方先觉第十军的辉煌战绩不容否定。

四、陈明仁,黄埔一期

陈明仁,湖南醴陵市人,第一次东征在惠州战斗中一战成名,被总指挥蒋介石当全体官兵提拔为营长,也是黄埔众将领成名最早的一位。抗日战争中指挥的回龙山攻坚战第一次采用了步炮空三体协同的作战方式,一举攻克日军坚不可摧的回龙山要塞而名声大噪,被毛主席称为一部军事战术的艺术杰作;解放战争时期指挥的四平攻坚战以一军之力,顶住了林彪十余万民主联军的进攻而震惊全国,被蒋介石称为创造了人间奇迹。陈明仁是一位出色的军事指挥官,但由于为人刚正不阿、不好驾驭,而且曾在回龙山战役前顶撞过蒋介石,以致于四平攻坚战后,被东北行辕长官陈诚以“纵兵抢粮”为由革了职,调回了南京设了个虚职,1949年率部长沙起义。

黄埔军校培养了许多著名的军事指挥官,就不一一介绍了,例如一期的杜聿明、关麟征、郑洞国、蒋先云、陈赓等;三期的除王耀武和方先觉外,还有“海鸥将军”戴安澜,井冈山“三大骁将”之一的黄公略;四期的林彪、胡琏、谢晋元、张灵甫、刘志丹、伍中豪等;五期和六期的许光达、廖耀湘、杨志成、张宗逊、宋时轮等等都是黄埔后来战场上著名的军事指挥官。


赛门之略


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军事院校,为国家培养了很多军事人才,比如被称为“黄埔三杰”的蒋先云、陈赓、贺衷寒。

一、黄埔军校的历史

1924年6月16日,在广州黄埔长洲岛建立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后来通称为黄埔军校,这是黄埔军校的由来。校训是亲爱精诚,军校创立的目的是为国民革命训练军官,是北伐战争的主要军力。

军校原址是在清朝陆军小学和海军学校校舍。后来迁到武汉,宁汉合流之后又迁至南京。1938年迁到成都。


二、知名校友

1、黄埔三杰:蒋先云、陈赓、贺衷寒,他们是黄埔一期学员中最为著名的人物。

蒋先云是蒋介石最得意的学生,被誉为“黄埔奇才”,并且为促进国共合作做了很多努力,参加两次东征陈炯明,平定广东商团叛乱,平定刘震寰叛乱的战役。北伐战争中任北伐总司令部机要秘书,授陆军少将军衔。在蒋介石以高官诱惑其退出共产党时,蒋先云说“我是共产党员,永远做共产党员,头可断,而共产党籍不可牺牲”。为革命做出了具大贡献。


2.:黄埔女四杰

胡筠、赵一曼、游曦、胡兰畦,黄埔6期学员,在当时也是很著名的。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人称李姐,四川宜宾人,领导抗日活动。1935年,为掩护部队被日军抓住。其后,日本人动用酷刑想从她口中得到有用情报,赵一曼一直没有屈服。在日本人的枪口下仍然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是一位很了不起的女性。

三、黄埔文化

1.校训:亲爱精诚

2.校歌:

1924年:莘莘学子,亲爱精诚,三民主义,是我革命先声。革命英雄,国民先锋,再接再厉,继续先烈成功。同学同道,乐遵教导,始终生死,毋忘今日该校。以血洒花,以校作家,卧薪尝胆,努力建设中华。

1926年:怒潮澎湃,党旗飞舞,这是革命的黄埔。主义须贯彻,纪律莫放松,预备作奋斗的先锋。打条血路,引导被压迫民众,携着手、向前行。路不远,莫要惊,亲爱精诚,继续永守。发扬吾校精神,发扬吾校精神。


清樯


黄埔军校是我们中国近代最为著名的一所军事院校,培育了许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国共两党的优秀指挥官,黄埔军校从1926-1949年共培育了32万军官,其中1924-1929年七期中的优秀军官,组成了国民党中央军的骨干-黄埔系。很多都在日后的大战中担任了军长,师长,集团军司令和战区司令长官。

黄埔军校培育出的著名指挥官有杜聿明,我国著名抗日将领,陆军中将,参与过北伐战争,1936年10月5日授予少将军衔,1937年组建国民党陆军第一个装甲兵团,淞沪抗日率部阻击在上海汇山码头企图登录的日军,1939年率部集结南宁,配合地方民众对日军发起反攻,击溃日军,同年十二月,率部同郑洞国,戴安澜的部队,在昆仑关血战十八天,收复昆仑关,1942年任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副司令长官,率领部队在斯瓦河南北两岸构筑阵地,以少胜多击溃日军,在后来远征军撤退时负责殿后。

王耀武,我国著名抗日将领,1937年参加淞沪会战,同年12月参加南京保卫战,1938年参加兰封会战,重创日军,同年七月参加万家岭战役,率部伤敌四千于人,在一次长沙会战率部阻击两个日军师团,并成功收复高安城,在1941年高安会战击毙日军三千多人,击毙三十四师团少将指挥官岩永1942年浙赣会战阻击日军西进,鄂西战役率部对湘北松滋县日军发起进攻截断日军交通线,常德会战中,率51师反击,配合其他抗日部队收复了常德城。雪峰山战役,率部把日军打得溃不成军,击毙击伤日军两万八千多人。

林彪,我国著名抗日将领,抗战爆发后任115师师长和115师军政委员会书记,同年9月与聂荣臻设伏平型关见面日军精锐第五师团下属21旅团,11月广阳设伏,再次歼敌一千于人,后来因伤赴苏联疗养,1942年回延安继续参加抗战工作,和国民党方面的谈判。

郑洞国,最早参加抗战的国民党优秀将领,1933年郑洞国率部在南天门与日军血战八天,但是兵力薄弱多次反攻失利,郑洞国抱着必死的决心率领部队充分,硬是逼退来犯日军。七七事变率领第二十参加保定会战,多次重创日军,军长关麟征阵地失守,郑洞国被包围后,仍率领部队与日军战斗了一个昼夜,裴昌会将军率第47师接应得以突围,1938年率第二师参加徐州会战,在徐州会战,川军122师全部阵亡,郑洞国率部在运河南与日军交火,阻止了日军渡河,随后带领部队到台儿庄布防,在台儿庄战役迎战日军主力,配合其他抗日友军取得了台儿庄大捷,后来受好友杜聿明邀请降格加入新编11军,1939年,担任主攻昆仑关,在其他部队支援下收复昆仑关,在二次长沙会战,率部偷袭日军交通要道,一边拖延时间,一边阻敌,歼灭大量日军,后来调往印度担任中国驻印军副总指挥。


玄坤文史


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成立中国国民党陆軍军官学校,也称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国民党党代表廖仲凯,政治部主任周恩来,总教官何应钦。

黄埔军校培养出了大批战争指挥人才,尤其是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战争中,立下了不朽功勋。但是在国内革命战争中,国民党方面人物,有些也犯下罪行,但也抹杀不了他们的军事才能。

在共产党方面他们是:一、徐向前(1902_1990)山西五台人。二、陈赓(1903-1961)湖南湘乡人。三、聂荣臻(1899-1992)四川江津人。四、林彪(1906-1971)湖北黄岗人。五、叶剑英(1897-1986)广东梅县人。六、许光达(1908-1969)湖南长沙人。七、陶铸(1908-1969)湖南祁阳人。八、左权(1905-1942)湖南醴陵人。九、赵尚志(1908-1942)辽宁辽阳人。

国民党方面他们有:一、关麟征(1905-1980)陕西雩县人。二、胡琏(1907-1977)陕西华州人。三、宋希濂(1907-1993)湖南湘乡人。四、郑洞国(1903-1991)湖南石门人。五、杜聿明(1904-1981)陕西米脂人。六、戴安澜(1904-1942)安徽无为人。七、王耀武(1904-1968)山东泰安人。八、黄维(1904-1989)江西贵溪人。九、邱清泉(19021949)浙江永嘉人。

当然,这些仅能代表黄埔军校出来的部分军官,还有一大部分没有写出来。像蒋先云、李之龙、王尔琢、胡宗南、张灵甫等等。望先生们多多原亮。


梦想成臻3


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神一般的存在,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军事政治人才。广大黄埔师生在反帝反封建、争取国家统一与民族独立的斗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可谓是中国20世纪初中期“群星闪耀”、“将星璀璨”。

黄埔军校建立时门口曾有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



1926~1949年。从第一期到第二十三期,军校共培养32万各级军官。

其中1924年到1929年共培养了七期13000余人。这些人中的多数形成了国民党中央军的骨干--"黄埔系"。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成为了共产党各路红军早期的创建人和领导者。尤其是黄埔四期的骨干成员大部分都成了共产党的高级将领。

黄埔"三杰":


黄埔军校一期学员中最为突出的三个人物,当时的排列是蒋先云、陈赓和贺衷寒三人。前两人都是坚定的共产党人,而贺衷寒则有个转变的过程,先是团员,后又成为共产党的死对头。

黄埔出身的共产党高级将领:

元帅级别人物(包括革命过程中牺牲的):徐向前、林彪、左权、黄公略、王尔琢、卢德铭、伍中豪。

徐向前: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留校任排长。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军事家、政治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中唯一的北方人。

林彪:黄埔军校第四期,编在步兵科第2团第2营第3连。中国现代政治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代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左权:黄埔军校一期生,是八路军的高级将领,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1934年参加长征,参与指挥强渡大渡河、攻打腊子口等战斗。率部参加了直罗镇战役和红军东征。1936年,他担任红一军团代理军团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副总参谋长,1942年5月,日军对太行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左权指挥部队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转移,不幸牺牲,年仅37岁

黄公略:黄埔军校第三期高级班,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同年入黄埔军校高级班学习。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广州起义。1928年参加领导平江起义。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副军长、第三军军长。井冈山红军三骁将之一,在中央革命根据地三次反"围剿"战役中屡建战功。1931年9月在战斗中负伤牺牲。

王尔琢:黄埔军校第一期,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朱德与毛泽东部队井冈山会师后,王尔琢任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参谋长兼第28团团长,协助毛泽东、朱德指挥五斗江、草市坳和龙源口等战斗,为保卫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1928年8月25日,在江西崇义思顺墟追击叛徒时,英勇牺牲,年仅25岁。

卢德铭:黄埔第二期步兵队学习,秋收起义总指挥。1927年9月,卢德铭指挥部队掩护毛泽东率部突围,终因寡不敌众,最后壮烈牺牲,年仅22岁。2009年卢德铭被评为100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伍中豪:黄埔军校四期毕业,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秋收起义重要领导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与领导人之一,开辟了赣南根据地、闽西根据地,建立夏幽根据地,历任红四军第三纵队司令(毛泽东为红四军党代表)、与林彪、黄公略、彭德怀一起被称为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的"四骁将"。

大将级别的人物:陈赓、罗瑞卿、许光达、刘志丹、赵尚志、刘畴西、张子清

陈赓:黄埔军校第一期,随后参加东征。参加南昌起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汗马功劳。1951年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参与指挥朝鲜战争。回国后担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中国国防部副部长等职位。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罗瑞卿:黄埔军校三期。到陕北后任红一方面军政治保卫局局长 。参加长征时,任红四军政治部宣传部长、红一军团保卫局局长;抗日战争期间,任抗日军政大学教育长、十八集团军野战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中央局、华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参与石家庄、太原战役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公安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总参谋长等职。

许光达:黄埔军校第5期,八路军第120师独立第2旅旅长兼晋绥军区2军分区司令,晋绥军区第3纵队司令,西北野战军军长、第2兵团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刘志丹:黄埔军校第四期,创建陕北红军和陕甘宁根据地,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1996年,被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36位军事家之一。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赵尚志:黄埔军校第4期学习。1934年6月任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部总司令,1942年2月12日,在袭击鹤岗梧桐河伪警察分所时,负重伤被俘后,痛斥敌人,拒绝医治,壮烈牺牲,时年34岁。2009年,赵尚志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刘畴西: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任红一军团第三军第八师师长;在多次反"围剿"作战中屡立战功,被誉为"独臂将军";,闽浙赣军区司令员兼红十军军长;1934年8月被授予二级红星军功章,1935年1月,在怀玉山区被国民党重兵包围被俘,8月6日在南昌与方志敏烈士一同英勇就义。

黄埔出身的国民党高级将领:

杜聿明、胡宗南、张灵甫、郑洞国、宋希濂、毛人凤、关麟征、李仙洲、李默庵、陈明仁、李延年、李弥、胡琏、唐生明、俞济时、黄维、戴笠、桂永清、邱清泉、戴安澜、唐生智

国民党五大王牌军军长:张灵甫、胡琏、黄维、桂永清、邱清泉

中国缅甸印度远征军副司令员戴安澜将军,饮恨沙场、葬身异邦

二战中时间最长、最残酷的白刃战——石牌坊保卫战总指挥胡琏,让粟裕都倍感头疼难缠的家伙


邻郞


黄埔军校影响力最大、最出名的是前六期,在这六期中以第一期和第四期最为突出。

黄埔一期:左权、陈赓、王尔琢、徐向前、蒋先云、周士第、宣侠父、许继慎。

黄埔一期:胡宗南、杜聿明、贺衷寒、关麟征、李延年、李仙洲、李玉堂、侯镜如、刘勘、霍揆章、余程万、曾扩情、宣铁吾、鄷悌、宋希濂、郑洞国、黄维、范汉杰、陈明仁、俞济时、李默庵、桂永清、孙元良……

黄埔第一期出的高级将领最多,共产党出了一位元帅、一位大将、一位上将,其余的都牺牲了;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则更多,陆军总司令、海军总司令以及集团军总司令。

黄埔四期:林彪、郭天民、曾中生、刘志丹、伍中豪、段德昌

黄埔四期:胡琏、李弥、文强、张灵甫、刘玉章、邱维达、高魁元、谢晋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