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父母的这种育儿行为,竟然“有毒”


父母的这种育儿行为,竟然“有毒”


前几天,听朋友在网上抱怨孩子的学习,上网课完全没有自制力,学习一塌糊涂,她自己已经无法与孩子和平共处了,她感慨再不开学,她就命葬辅导作业上了。

我调侃说“你太重视孩子的学习了,都快被搞疯了”。

被戳痛点的她大呼,“他不好好学,以后连个像样的大学也考不上,工作怎么找?像我和他爸这样混一辈子就完了…”

朋友在我们这小县城还算安逸,就是时常过于焦虑孩子的成绩,就单看她这种“不怎样,就怎样的思想”,就可以粗略地了解她的心态。

有一种人,遇到一丁点儿的小事都会惊慌失措,他们不敢跨雷池半步,做事谨小慎微,他们时常悲观的认为,世界上只有有限的资源,你不抢就完了。

匮乏心态的人认为凡事没得选、没办法。

与匮乏心态相左的是富足心态,它们的本质区别在于对选择的认识。富足心态的人生活积极,认为自己有更多的选择空间,有更多的可能性。

最近我忍不住就想起纪录片《富豪谷底求翻身》,看看具备富足心态的人,是怎样在任何艰苦环境下,创造一飞冲天的奇迹的。主人公葛伦财富主动清零,在一个陌生环境,不靠人脉,没有帮助,通过90天的个人努力,再度东山再起的故事。

不禁让我想到身边的故事,老家农村,有一批在文革中落败的家族(曾经的老地主),他们在改革开放初期,凭借着开放多元的思维模式,又迅速成长为当地最富足的领头雁。而辛苦劳作的贫苦百姓,致富起来的主要出路=勤劳+积攒+节俭,但是,相比较前者,水平相差甚远。所以,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是不同心态下产生的不同思维模式。

那么,有钱人就一定是富足心态,穷人就一定是匮乏心态吗?不尽然。十年河东十年河西,那些富足心态的人,骨子里流淌着前瞻性、大格局,总会崭露头角。而无论你曾经多成功,受匮乏心态的影响,都会令你的能量内收,生活过的拧巴而鲜少快乐。

父母的这种育儿行为,竟然“有毒”

日本有一位畅销书作家岛田洋七,写的《佐贺的超级阿妈》。里面的阿妈(外婆)超级好笑,小时候作者因为家庭原因,被迫送到佐贺的乡下,跟他的外婆住在一起。这个外婆是一个没有文化,但是活得特别愉快,特别幸福,特别豁达,岛田洋七就跟着她从小一块长大。

这个外婆每天把一根长长的木棍搭拦在家旁边的一条河上,然后上游漂的各种垃圾她都收回来,全家经常把那个垃圾卖钱,用来吃饭。他外婆每天走在路上,腰里系一根铁丝,铁丝后边缀一大块磁铁。外婆每天走在路上,背后拉着一个磁铁在路上走,然后走一天回家,把那个磁铁拿下来,上面就很多铁钉拿去卖钱。

他有一次考试,那时候日本都是五分制,考试考回来都是一分两分,考的成绩很低,拿回来说:“外婆,我只考了一分两分。”

外婆说:“很了不起。”

然后这孩子说:“怎么可能,只考了一分两分,怎么了不起?”

外婆说:“人生比的就是综合力。”

他说:“什么叫人生比的是综合力?”

外婆很高兴地说:“(所有的课)加在一起有五分就够了。”

很多年后,作者才真正理解外婆的心态非常富足,她觉得成绩不好,没什么了不起,加一块有五分就足够了。

岛田洋七后来真的没有好好上学,因为他成绩真的很差,然后到了长大以后跑到东京去打工,打工的时候发现这个打工也不好做,他就学着说相声,跟一位特别牛逼的人做搭档,搭档级别相当于我们中国的郭德纲,成为了日本最有名的相声演员,发了财。作者后来又做脱口秀,晚年他竟然写成了《佐贺的超级阿妈系列》,畅销全世界。

回到开头我朋友的顾虑上来,认为孩子不好好学习就完了,考不上大学这辈子就这毁了,她忽略了过犹不及的道理。她把孩子的路限制在只能上学这一条道上,除了为孩子带来无限的恐惧和挫败感,我想真的是无益于孩子的成长。

不上大学真的完了吗?肯定不是,人生有多种可能,就看你的心态是富足还是匮乏。有多少高校的学子上过学依然过不好他们的一生,有多少普通人,跟随内心的声音,通过不懈的努力,过的一样有滋有味。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富足心态跟匮乏心态的根本区别在于小时候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们对于孩子的教育是逼迫、威胁、恐吓…总在不经意间破坏孩子的安全感,让他觉得说人生只能这样,如果不上大学就彻底完蛋;如果不当公务员就根本不行;如果不结婚生孩子,你就别叫回家…

我们总是用这样逼迫的方式来跟对方沟通,就会让孩子从心底当中慢慢的认同这件事。

孩子是最听话的,即使他们表面上不听父母的话,但是这种天长日久地絮叨,早已刻入孩子的潜意识,等他们长大了,父母会洋洋自得于自己“判断”的准确,父母的“我就知道你是这样的人”,岂不知是家长把孩子活活塑造成这样的。

父母的这种育儿行为,竟然“有毒”

父母的担忧就是对孩子最大的诅咒。孩子们慢慢长成父母用语言所不断描述的那个样子,这就是家长对孩子最大的影响。

我们只有理解了对于选择的认识这件事,我们才能够去区分匮乏心态还是富足心态。人生当中一定有更多的选择,当父母发现说这事没办法,只能这样的时候,不妨尝试着退后一步再看看,一定还有其他的选择,或许有另外的更大的空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