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44名痊癒者26人復陽,新冠肺炎目前的出院標準是否要求過低?可以做什麼樣的修改?

firesteal


這則消息來源於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張旃在微信公眾號上的發文,他們對44名兩次陰性結果的新冠肺炎患者進行多次病毒核酸檢測,其中有26人第三次核酸結果為陽性,張醫生認為需要提高出院標準。這則消息提到“兩次核酸陰性結果”、”出院標準”是啥意思呢?



1.病毒核酸測陽性是新冠肺炎確診條件之一,兩次陰性結果是出院標準之一。

病毒核酸檢測全稱叫“實時熒光RT-PCR檢測”,是目前最廣泛使用的新冠病毒病原學檢測方法,通常採用鼻咽拭子或痰液作為檢測標本,假陰性率較高。中國工程院副院長王辰院士曾介紹,核酸對於真實病例的檢測率30~50%。核酸檢測存在較高的假陰性率,只作為確診病例證據之一,確診證據還有一個病毒基因測序,這個一般用於科研,很少用於臨床。3月3日國家衛健委發佈第七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增加血清抗體確診新冠病毒新方法,


與核酸檢測相比,特異性和敏感性都比較強, 具體標準:血清新型冠狀病毒特異性ⅠgM抗體和ⅠgG抗體陽性;血清新型冠狀病毒特異性lgG抗體由陰性轉為陽性或恢復期4倍及以上升高。有專家建議核酸+抗體交叉測試,將會提高檢測的準確性。

連續兩次呼吸道標本核酸檢測陰性是出院標本之一。具體標準:連續兩次痰、鼻咽拭子等呼吸道標本該酸檢測陰性,要求採樣時間至少間隔24小時。

2.核酸檢測兩次陰性再轉陽,我們出院標準可以做哪些修改?

武漢方艙醫院出院標準增加血清抗體檢測,第七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增加了出院後注意事項內容。

近日,包括廣東、四川等地出現了多起新冠肺炎治癒出院後“復陽”現象。3月4日開始,武漢方艙醫院暫停辦理出院,因為“近期出院患者中復發較多,導致患者重新入院治療”。為了確保病友完全康復出院,從3月4日起,對所有在艙擬出院病友抽血加做新冠病毒lgM和lgG的檢查。


針對部分新冠肺炎出院患者出現核酸復陽問題,3月3日國家衛健委發佈第七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將原來診療方案中出院患者“應繼續進行14天自我健康狀況監測”改為“應繼續進行14天的隔離管理和健康狀況監測”,明確要求繼續隔離管理,加強管控力度,以防復陽病人仍具有傳染性。




44名痊癒者26人復陽,復陽率近60%!復陽率如此之高,先來看看鐘南山院士和張文宏醫生是怎麼說的吧!

對於復陽現象,鍾南山院士指出,根據病毒微生物的規律來看,治癒的患者只要身體裡出現抗體,並且增加到一定的量,就不會被再次感染。所以說即使是“復陽”的出院患者,只要體內的抗體達標,發生再次感染的可能性也很小。


上海專家張文宏的看法又是什麼呢?張文宏表示,個別出院患者核酸複查陽性並不奇怪,出院患者會不會再傳播病毒才是問題的關鍵。病毒吞嚥後可能存在於腹腔、大便和腸道,要各項指標全部陰性才行。所以,上海市在兩次核酸陰性之後,還會給病人同時做肛拭子(糞便腸道檢測)。並且兩週後要再採樣、隨訪。



如此多的病例復陽,是否是新冠肺炎的出院標準太低了?我們來看一下新冠肺炎解除隔離和出院標準:

  1. 體溫恢復3天以上
  2. 呼吸道症狀明顯好轉
  3. 肺部影像學顯示急性滲出性病變明顯改善
  4. 連續兩次呼吸道標本核酸檢測陰性(採樣時間至少間隔一天)

滿足以上條件可解除隔離出院

大家都知道,有些患者治療期間會出現核酸檢測反覆轉陰,有的疑似病例,多次核酸檢測才顯陽性,這種情況可能是出現了假陰性和假陽性。因為,核酸檢測結果的準確度,跟試劑盒的質量,樣本的類型,樣本的運輸和儲存方法,核酸提取等都有關係,建議增加第三次核酸檢測以提高準確度!

其次,為了防止病人出院時消化系統或者大便內還留存著病毒造成他人感染,建議增加糞便核酸檢測,結果陰性才可出院!切斷糞口傳播途徑!


現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康復出院的病人在一天一天增加,全國人民盼望疫情結束的心情也越來越急切,但我們這時候一定不能掉以輕心,心急清空病人,執行更加嚴格的標準,嚴防嚴控才能更好的戰勝病毒,取得勝利!


藥師陳小君


近期,一則新聞報道又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和擔憂——“44名痊癒患者,26人復陽”,光聽這名字就夠嚇人的,是還沒有徹底治癒,還是又再次感染,這種情況會不會繼續將病毒傳給其他人?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來和大家一起分析探討一下。

這則消息來源於武大人民醫院張旃教授的一項調查研究,一開始的病例數是18位,在按照衛健委的診療指南進行兩次核酸檢查呈陰性之後,均進行了第三次核酸檢查,其中有13人第三次核酸複查為陽性,而只有5人第三次檢查為陰性,後續病例擴大到了44例,其中有26人在兩次核酸轉陰的結果後,複查又出現了陽性結果。

這樣的情況,不單單出現在武漢,在成都、廣州、江蘇徐州、深圳等地,也陸續出現過出院病人居家隔離期間(指南要求出院後繼續居家隔離14天),複查出現陽性的情況,對於這樣的情況,確實值得我們警惕,但也不必過分擔憂。

為什麼按照國家衛健委推薦的出院標準2次檢查核酸陰性,符合出院標準的患者,複查又會出現陽性呢?可以考慮有以下幾種可能性——

1. 核酸檢測準確度問題,目前主要監測的痰液、鼻咽拭子的樣本,取樣人員的經驗,核酸檢測試劑盒的使用,都可能存在一定的幾率會產生“假陰性”的結果,但相信專業人員操作,核酸檢測試劑盒技術越來越成熟的前提下,這種情況出現的幾率並不大。

2. 出院後進一步被病毒感染的可能性,一般說來符合出院標準的患者,體內應該有一定的抗體,不易再次被病毒感染,但如果存在雖然已經出院,但身體免疫力較差,體內抗體數量也不足的情況,這種再次被感染的幾率也是存在的,但這種情況發生的幾率也是非常低的,如果病人複測核酸轉陽,而且再次又出現相關的新冠肺炎症狀的情況下,應該著重考慮這種可能性。

3. 病毒複製週期性變化導致,在病人病情好轉的情況下,病毒在病人體內的載量已經較低,但病毒還並沒有被完全清除,而是有一定的週期性複製表達,在病毒載量低的情況下,進行核酸檢測顯示為陰性,而病毒週期性複製表達較強的情況下,複查就會又出現陽性的問題,對於大多數的復陽患者,僅僅是核酸檢查復陽,而並沒有再次出現相關症狀和身體健康危害的情況下,是這種病毒並未完全清除,因為病毒複製週期導致“假陰性”的可能性最大,這也是目前複查復陽患者最常見的一種狀況。

目前在治癒患者中的復陽幾率有多大呢?從目前最新的統計數據來看,截至3月4日的80409確診病例中,出院復陽的病例約佔0.1%左右,這個0.1%的統計結果,不知道是以治癒患者為基數,還是以確診病例為基數,相信還會有一些在出院隔離14天覆查過程中出現的“復陽”或者未發現的復陽,這個比例雖然不大,但也值得我們注意,值得對病毒特性,病毒控制加強進一步的研究。

復陽的患者有沒有傳染性呢,會不會把病毒傳播給其他人呢?就廣州市檢測復陽的十幾例出院病例來看,目前還沒有發現復陽病例傳染其他人的情況出現,一方面,出院繼續隔離的政策能夠大大減少病毒傳播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復陽病人是否一定不會傳染他人,還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更多的數據來確認。

因此,對於出院病人複查核酸陽性的情況,大家一定要科學理性認識,不要過分擔心,但也要適當注意,如果家中有新冠肺炎治癒患者,出院後的14天的居家隔離和隨訪複查,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此期間,還是應該儘量與家人做好隔離,家中其他人也要做好防護,應該按照疑似病例居家隔離的做法繼續堅持14天,如果居家隔離14天后複查,核酸仍然為陰性,這時候再稍微放鬆也不遲。

關於出院標準要不要修訂的問題,當然會有很多專家會去考量,會在不斷更新的診療指南中做出相應的更新,作為一個健康科普作者,在這裡提出自己的幾點小建議,供大家參考——

1. 鑑於目前出院患者確實存在“復陽”的情況,對於這種現象還是應該謹慎對待,不管這種情況有沒有傳染性,最起碼都說明病人體內的病毒還沒有完全清除。

2. 有專家建議要謹慎考慮出院標準的修訂,但個人認為,應該結合疫情防控的實際情況對這個問題進行考慮,比如病人積壓較多的地區,醫療壓力本來就很大的情況下,如果進一步嚴格出院標準,可能會進一步造成病人的積壓,造成較大的醫療壓力;但對於醫療資源充足,患者本來就比較少的地區,不妨進一步嚴格出院標準,儘量減少出現復陽幾率,對於疫情的防控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3. 對於“復陽病例”的臨床數據統計和病毒學研究,還應該繼續進行,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復陽,復陽後對患者自身有沒有危害,會不會出現繼續傳染其他人的可能性等等,都需要我們進一步研究和確認。

4. 對於出院標準的進一步修訂,可以考慮以下幾個方向:(1)在2次間隔核酸檢測陰性的前提下,增加肛拭子檢測轉陰,上海的本地版診療方案中,出院標準就增加了這一條;(2)在2次間隔核酸檢測陰性的前提下,是否增加第三次核酸檢測轉陰才作為出院標準;(3)是否在3次核酸檢測陰性的前提下,對病毒抗體進行監測,抗體濃度達到一定範圍,方可出院。對於這幾種方式,具體哪一種更能夠有效的減少復陽病例的產生,更有效的確認病毒的徹底清除,同樣也還需要更多的臨床數據和研究來確認。


李藥師談健康


近期新冠肺炎治癒的患者出現復陽的問題,又給大家蒙上了一層陰影,畢竟現在出院的患者全國已經近五萬多人了,如果不斷出現復陽的問題,疫情什麼時候是個頭。這件事我們是無能為力的,只能交給醫護人員去處理了,對於這次的新冠病毒,其實有非常多的不確定性,從治療,到防控等等,都是在不斷的摸索中進行的,因為這些的新冠病毒流氓性質比較嚴重,根本猜不到它會在哪裡擺一道,這與出院的標準是沒有太大的關係的,不過出現這樣的問題,醫院會根據不斷出現的情況進行調整,畢竟如果問題大,辛苦玩命的還是他們,這也是他們不想看到的,所以遇到“消極”的情況,不能去怪他們。

新冠肺炎一般符合標準以後,隔離14天以後才能出院,而出院的人也是在家居家隔離的,並且進行監測的,並不是出院以後就徹底皆大歡喜了,做的後續的防護還是可以的,只是復陽這件事,不是普遍的現象,但確實是存在的一種現象,這隻能由專業的人去找原因了,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因為新冠病毒,實際上隨著時間的推移,它也在不斷的變化,近期還出現了變異的問題,但只要做好防護,就不用怕。


這也是為什麼全國形勢一片大好,管控卻絲毫沒有放鬆的原因,因為策略都是根據新冠病毒的流氓性質來的,不敢鬆懈一絲一毫,而我們自己為了儘快贏得這次新冠病毒的疫情,也要積極的配合做好防護,減少外出。對於未來出院的標準以及後續的跟蹤,相信醫護人員會有妥善的解決方案的,我們能做的就是支持,鼓勵,相信!


心理營養師程偉華


大家好,我是波波醫生,我來談談我的看法。

44名痊癒者26人復陽,新冠肺炎目前的出院標準是否要求過低? 我認為目前出院標準沒有問題。

《新冠肺炎診療治療(試行第七版)》中規定出院標準如下圖:

以往出院標準是兩次咽拭子核酸檢測為陰性,且胸部CT示炎性病變明顯吸收。

越來越多的報道說出院病人,過一段時間後咽拭子核酸檢測“復陽”。

上圖為江蘇的案例。

上圖為成都的案例。

事實上,就目前追蹤到的病例,“復陽”比例不低,對於這種情況,我們對出院病人採取居家隔離14天的措施。

我所遇到的病人中,有一個案例是出院第20天,因為病人相應號召去獻血,做深部痰檢,新冠病毒核酸陽性,而就在他獻血的前一天,我們對他採集咽拭子檢測,示陰性。

目前針對於新冠病毒的認識在一步一步深入,治療方案也在逐步完善,出院的規定也在修訂。

對於“復陽”病人,大家沒必要恐慌,鍾南山院士說,就目前監測的數據來看,還沒有發現“復陽”病人傳播給下一代病人的案例。因為就算病人“復陽”,病人體內的病毒載量低,傳染性會低很多。就如艾滋病一樣,雖然艾滋病抗體檢測陽性,但是病毒載量低於檢測下限,我們可以認為艾滋病不會通過無保護性的性行為傳播。

那麼,治癒出院標準該如何調整呢?我認為在現有的基礎上,病人出院後,居家隔離,密切檢測患者的體溫與身體狀況,在患者居家隔離的過程中,由當地社區醫院專人負責。隔離期滿後,對病人進行咽拭子、深部痰、肛拭子等檢查,如果三項檢查都為陰性,則可解除隔離。

如果在現有的基礎上過於嚴格出院標準,則會浪費醫院的資源,也會加重醫護人員的工作負擔,不利於危重症患者的救治。

你們認為呢?


波波醫生說健康


首先我對復陽並沒有感覺到多可怕,只要治癒出院的人,依然在家或者集體隔離14天,那麼就不會對社會造成威脅,至於為什麼會復陽有太多的可能,我們只能選擇去相信醫生。

人們依然是四類,我自行修改了一下。

A類,風險等級0,就是已隔離治療(包括復陽)人群,這些人是不幸的,感染了新冠肺炎,他們的“危害”也已經解除,因為已經住院治療,即使復陽,也依然是在醫生牢牢的“監控下”。

B類,風險等級10,依然是我們防護重中之重,這些人只要還存在1個,那麼對社會的風險就無限大,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意大利韓國其實都是1人傳染導致現在幾千人受害的,所以什麼時候社會上的B不存在了,我們也就可以說戰勝這次疫情了。

C類,風險等級10,海外歸來的華僑,這些人很多在意大利韓國,發現當地疫情緊張了,所以又回國“避難”,但是他們的風險目前來看也是非常大的,因為他們很有可能已經被感染了,然後又很有可能感染全飛機的人,這個時候我們不能存在僥倖心理,不能夠切斷航線,但是下了飛機一定要隔離,時刻保持在“監控”中的狀態。

D類,風險等級0,這幾天一直在家隔離的,包括我在內的大部分民眾,我們不添亂,其實就是再為國家做貢獻了。希望我們要保護好自己,隨著社會上的B越來越少,C控制越來越嚴,總歸會有那麼一天,不再存在B和C

最後在總結一下,復陽確實不可怕,很多人懷疑治癒標準太低,我感覺不太可能,畢竟這關係到最終的決戰結果,我這裡有個大膽的猜測,是治療方案的弊端,因為最新的研究已經發現,病毒除了肺部,還會攻擊人的心臟腎臟生殖器中樞神經等,畢竟人體的血液是循環的,很有可能肺部的血液感染了病毒,這樣就會一個週期經過其他內臟,也許是肺的病毒治好了,但是其他內臟的病毒又嚴重了,但是其他內臟可能受感染反應不會有肺這麼嚴重,比如膽被新冠感染了,人一般不會有什麼反應,最新一版本的治療方案已經出來了,就是針對全身各個器官的,經過新版的治療方案,再看一下復陽是否還有很多吧



還不讓我起名了


我是麻大哈醫生,很高興為你解答

2月28日,徐州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確認,已治癒出院半個月的該市首例確診病例,因複檢時發現核酸檢測再度呈陽性,已重新住院接受治療。這一消息的發佈,引起了大眾的紛紛議論,其中就有人問“新冠肺炎目前的出院標準是否要求過低?”

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制定的出院標準(需全部滿足):

1. 體溫恢復正常 3 天以上;

2. 呼吸道症狀明顯好轉;

3. 肺部影像學顯示急性滲出性病變明顯改善;

4. 連續兩次痰、鼻咽拭子等呼吸道標本核酸檢測陰性(採樣時間至少間隔 24 小時)。

這一標準與第六版相比,大體內容沒有變化。只有第4條增加“痰、鼻咽拭子等”呼吸道標本核酸檢測連續兩次陰性,採樣時間至少“間隔1天”,改為“至少間隔24小時”。這也說明此

出院標準在現階段是合理的,標準並不過低。

二、那麼“治癒”出院的患者為什麼復陽呢?

新冠肺炎患者是否治癒的病原學金標準為核酸檢測,但是檢測的結果存在一定的假陰性率。這一現象的原因很多,目前大家都認為咽拭子取樣流程和檢測試劑盒靈敏度存在問題。隨著診治經驗的逐漸積累,不少臨床醫生都建議結合肺部CT、臨床表現、體內lgG、lgM抗體綜合性診斷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而不是隻看核酸檢測結果。




麻大哈醫生


確實存在個別患者出院後複查新冠病毒核酸陽性問題,是不是出院標準過低?還是有其他問題,最近也有報道一例新冠肺炎患者從方艙醫院出院後到隔離酒店發生死亡事情,但是是不是因為新冠肺炎病因,目前還不得而知,但是提醒我們是否有必要再修訂出院標準?今日幫大家分析一下。

1、從新冠指南第六版到第七版,出院的標準沒有大的改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的出院標準是:

體溫恢復正常 3 天以上;

呼吸道症狀明顯好轉;

肺部影像學顯示急性滲出性病變明顯改善;

連續兩次痰、鼻咽拭子等呼吸道標本核酸檢測陰性(採樣時間至少間隔 24 小時)。

只是強調了採樣時間至少“間隔1天”,改為“至少間隔24小時”。雖然有些差別,但是差異不是很大。

2、出院標準並不代表治癒標準,從出院標準來看,患者還是可以有幸呼吸道症狀,因為出現的標準是呼吸道症狀好轉,而不是消失,胸部CT是明顯吸收,而不是完全吸收,從這兩點來看,所謂出院標準並不代表是治癒標準。

3、出院患者出院後為什麼病毒核酸檢測還會有可能陽性,從這幾點分析:出院前2次的核酸檢測陰性,就代表是真正的陰性嗎?其實可能2次均可能假陰性,病毒還繼續存在體內。另外確實出院病毒還存在,但是取樣的人不同,不同的取樣經驗可能會導致檢驗的結果截然不同。正是由於新冠病毒檢測的複雜性,包括實際靈敏度,特異性,採樣部位,採樣的人,採樣時機,均可能導致不同結果,畢竟影響因素很多。

4、正是如此,當初把新冠肺炎患者確診的病原學核酸檢測作為確診的標準,很多教授和專家提出異議是有道理,尤其胸部CT特徵性改變不容忽視。目前也已經把新冠病毒的體內lgG、lgM抗體應用到臨床診斷和出院標準中,綜合考慮更有科學依據。

5、其實出院標準是一個綜合指標,而不是病毒核酸一個標準,是需要考慮臨床症狀,發燒消失,臨床症狀改善,白細胞淋巴細胞絕對值,胸部CT再加上核酸2次檢查陰性,其實對於臨床醫師來說,更相信臨床症狀和影像學吸收。所以目前的出院標準是合理科學的,不能因為幾個人臨床好轉了病毒核酸陽性而提高出院標準,其實第7版也告訴我們答案,提高出院標準意味著救治壓力和這場抗疫取得勝利寶貴時間。

6、同時出院標準不達標就一定沒有傳染性,所以現在建議出院後繼續隔離2個星期時間,就是為了彌補病毒核酸可能還陽性問題。

7、好比新冠肺炎的密切接觸者一般需要隔離2個星期,雖然有些新冠患者的潛伏期可以達20多天,但是是個別,而不具有普遍性,所以沒有必要因為個別人潛伏期20多天而每個人都需要隔離20多天,這樣造成全社會付出成本太多太多,出院的標準其實也是一樣道理。

最後我想講:出院標準並不等於治癒標準,出院標準也並不等於沒有一點兒傳染性。

但是我們把握好出院病人的標準,還是要具體考慮到個體差異,針對肺部吸收慢,淋巴細胞絕對值,白細胞低的,有基礎疾病可以在這個標準下適當延長出院,採取靈活,謹慎的態度來對待,這樣就更好。沒有因為小概率事件而提高出院標準。

您說呢?


柯大夫兒科科普教育


44名痊癒者26人復陽,新冠肺炎目前的出院標準是否要求過低?可以做什麼樣的修改?

“44名痊癒者26人復陽”,這並非公開發表的數據,而是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張旃醫生公佈的他們還沒有公開發表的一項研究的結果。

根據公開消息,張旃醫生於2月24日在“武大人民呼吸與危重症醫學II科”微信公號上發文做了基本介紹:

“我們在患者(本院醫護人員組成)的配合下,將符合國家指南出院標準的患者共18人延遲出院,繼續複查咽拭子核酸共至5次,發現13名患者第三次出現陽性結果。5名患者繼續5次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隨即辦理出院。標本均為患者本人採集,避免每日不同的人員採集造成的假陰性結果。5個連續陰性的患者既往也自己採集標本出現過陽性,所以不存在因為手法取樣等原因造成的假陰性。”

這位醫生的這段文字表述有點不大容易懂,大致意思是說:

(由於發現出院患者病毒核酸檢查“復陽”現象),我們對符合國家診療指南出院標準的18位本醫院醫護人員進行了“延遲出院”繼續進行病毒核酸檢查的觀察性研究。

所有接受觀察的18人,在完成出院前兩次核酸檢查的基礎上,繼續進行另外3次咽拭子核酸檢測,每個人總檢查次數達到5次。

結果,18人中有13人在第3次檢查時核酸呈陽性,其他5人呈陰性。

第3次檢查結果為陰性的5人,全部5次檢查均呈陰性而踏實出院。

為了進一步研究,將觀察對象增加了26人到總共44人,其中有26人第三次核酸檢測結果呈陽性(即擴圍進去的26人中又有13人第3次檢查為陽性)。

最終結果,44例符合國家指南規定的出院標準的患者接受了另外3次核酸檢測,其中26人在第3次檢測中呈陽性。

也就是說,如果這44人按照現行出院標準出院,其中有59%(26人)會被檢測出“復陽”。

由於這項“研究”還沒有公開發表,而且樣本數只有44例,還不足以給出結論。

但是,如果這個結倫能獲得更大樣本組研究的支持,的確可以說明,目前執行的出院標準存在問題,應該考慮制定並執行更嚴格的標準。

一直以來,全國多地多次報道過出院患者核酸檢查“復陽”的問題。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於2月27日在美國醫學會雜誌上已經發表過一項小型觀察結果。

他們對本院的4位醫護人員(1人住院,3人居家隔離)在達到國家指南出院或結束隔離標準後,對於是否可以復工進行了進一步病毒核酸檢查評估。

當時執行的出院或結束隔離標準是:

4人分別在“出院”後4到5天再次接受病毒核酸潔廁,結果4人檢測均呈陽性,即所謂“復陽”率高達100%。

“復陽”是怎麼回事?

2020年3月3日發表美國醫學會雜誌上來自新加坡的一項研究或者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合理的解釋。

雖然僅包含18個病例,但是這項研究要精緻得多。

這項研究中,通過鼻咽拭子病毒核酸檢測獲得的病毒脫落持續時間的中位數為12天(範圍1-24),並且有83%(15例)患者鼻咽中檢測到病毒的時間持續7天或更長。

至於患者鼻咽樣本中病毒載量的變化,在症狀發作後的頭幾天內會達到峰值,然後下降。

關鍵的發現是,在症狀出現後24天內都有可能在鼻咽部檢測到病毒,而進入這個時期末段,鼻咽拭子病毒的陽性呈間歇性。

也就是說,到病程後期,病人間歇性排毒,應該是我們所說的出院患者病毒核酸“復陽”的真正原因。

因此,“復陽”這個說法似乎並不準確。

因為,這些可以檢測出“復陽”的患者原本就能沒有真正轉陰。

因而,部分出院患者的所謂“復陽”也不是再次感染,不需要太擔心。

至於,間歇性排毒會不會有傳染性?理論上的確存在這種風險。

但是,由於這些病人分泌物病毒載量低,傳染風險即使有也很低。

使用皮質激素,或者是出院患者“復陽”率高的一個原因

不過,新加坡這項研究中特別強調了應該避免使用皮質激素,理由是先前流感研究中發現,重症患者使用激素會增加死亡率。

而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在美國醫學會雜誌上發表的138例主演病人的研究中有超過44%病人接受了激素治療。

而我們知道,皮質激素是一種強力免疫抑制劑。

目前並沒有針對新冠病毒的藥物,對付病毒依賴的完全是患者的免疫反應。

使用皮質激素可以顯著抑制身體的免疫反應,大大減弱身體對抗病毒的能力,將病毒從體內清除的時間自然會延長。

出院標準需要修改嗎?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7版)在3月4日剛好做出修訂,其中“出院標準”並沒有作出原則性修改,僅僅將第4條中的“呼吸道病原”修改成了“痰、鼻咽拭子等呼吸道標本”,並沒有增加檢測次數。


至於出院標準需不需要修改呢?

這是相關醫療專家組的事情。

在答主看來,由於指南早就關注到部分患者出院後繼續排毒的問題,因此一直在強化出院後的繼續14天的隔離管理和健康監測。

只要各個監測點嚴格出院後繼續隔離管理,我們並不需要擔心會在人群中繼續造成病毒傳播的問題,因而,目前的出院標準修改不修改並不是特別重要。


掙脫枷鎖的囚徒


過於專業的解釋回答抱歉無法提供,但阿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簡單回答下。

首先是痊癒後復陽不能掩蓋醫院嚴謹的治療態度。痊癒這出院後復陽,並非就代表醫院的出院標準過低造成,要知道每位患者接受治療時各項指標都是有著嚴格監控的,而且是達到一定的觀察數據方能得出相關結論,並非單次診斷的判斷。

其次是說明此次疫情的根源病毒不能掉以輕心。經過多次嚴謹的核酸檢測鑑定後判定已治癒滿足出院後,出現復陽的情況,意味著此次肺炎病毒存在能夠體現出相關治癒指標或表徵讓人體或者廣大醫護工作者相信已成功治癒的欺騙表現,不能以此作為醫院標準過低的判斷,也抹殺了醫護工作者一線的努力。

總而言之,此次疫情的防控工作依舊十分嚴峻,我們都應該繼續保持高度的警惕,做好自我保護和防護,同時廣大醫療機構和醫護人員也在對治癒出院後的人採取院後跟蹤和觀察,以保證患者和醫護人員的努力得到保護,也充分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利益,所以我們應該相信國家,政府,以及廣大醫院和醫護人員的嚴謹負責態度能夠和我們一起戰勝疫情,當然了,醫療機構同時也有必要不斷審視自身的防控機制和診斷機制,務求做到發現即完善,越趨完善的勢頭,相信離戰勝疫情就不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