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44名痊愈者26人复阳,新冠肺炎目前的出院标准是否要求过低?可以做什么样的修改?

firesteal


这则消息来源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张旃在微信公众号上的发文,他们对44名两次阴性结果的新冠肺炎患者进行多次病毒核酸检测,其中有26人第三次核酸结果为阳性,张医生认为需要提高出院标准。这则消息提到“两次核酸阴性结果”、”出院标准”是啥意思呢?



1.病毒核酸测阳性是新冠肺炎确诊条件之一,两次阴性结果是出院标准之一。

病毒核酸检测全称叫“实时荧光RT-PCR检测”,是目前最广泛使用的新冠病毒病原学检测方法,通常采用鼻咽拭子或痰液作为检测标本,假阴性率较高。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王辰院士曾介绍,核酸对于真实病例的检测率30~50%。核酸检测存在较高的假阴性率,只作为确诊病例证据之一,确诊证据还有一个病毒基因测序,这个一般用于科研,很少用于临床。3月3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第七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增加血清抗体确诊新冠病毒新方法,


与核酸检测相比,特异性和敏感性都比较强, 具体标准:血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ⅠgM抗体和ⅠgG抗体阳性;血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lgG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或恢复期4倍及以上升高。有专家建议核酸+抗体交叉测试,将会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连续两次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阴性是出院标本之一。具体标准:连续两次痰、鼻咽拭子等呼吸道标本该酸检测阴性,要求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

2.核酸检测两次阴性再转阳,我们出院标准可以做哪些修改?

武汉方舱医院出院标准增加血清抗体检测,第七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增加了出院后注意事项内容。

近日,包括广东、四川等地出现了多起新冠肺炎治愈出院后“复阳”现象。3月4日开始,武汉方舱医院暂停办理出院,因为“近期出院患者中复发较多,导致患者重新入院治疗”。为了确保病友完全康复出院,从3月4日起,对所有在舱拟出院病友抽血加做新冠病毒lgM和lgG的检查。


针对部分新冠肺炎出院患者出现核酸复阳问题,3月3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第七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将原来诊疗方案中出院患者“应继续进行14天自我健康状况监测”改为“应继续进行14天的隔离管理和健康状况监测”,明确要求继续隔离管理,加强管控力度,以防复阳病人仍具有传染性。




44名痊愈者26人复阳,复阳率近60%!复阳率如此之高,先来看看钟南山院士和张文宏医生是怎么说的吧!

对于复阳现象,钟南山院士指出,根据病毒微生物的规律来看,治愈的患者只要身体里出现抗体,并且增加到一定的量,就不会被再次感染。所以说即使是“复阳”的出院患者,只要体内的抗体达标,发生再次感染的可能性也很小。


上海专家张文宏的看法又是什么呢?张文宏表示,个别出院患者核酸复查阳性并不奇怪,出院患者会不会再传播病毒才是问题的关键。病毒吞咽后可能存在于腹腔、大便和肠道,要各项指标全部阴性才行。所以,上海市在两次核酸阴性之后,还会给病人同时做肛拭子(粪便肠道检测)。并且两周后要再采样、随访。



如此多的病例复阳,是否是新冠肺炎的出院标准太低了?我们来看一下新冠肺炎解除隔离和出院标准:

  1. 体温恢复3天以上
  2. 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
  3. 肺部影像学显示急性渗出性病变明显改善
  4. 连续两次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一天)

满足以上条件可解除隔离出院

大家都知道,有些患者治疗期间会出现核酸检测反复转阴,有的疑似病例,多次核酸检测才显阳性,这种情况可能是出现了假阴性和假阳性。因为,核酸检测结果的准确度,跟试剂盒的质量,样本的类型,样本的运输和储存方法,核酸提取等都有关系,建议增加第三次核酸检测以提高准确度!

其次,为了防止病人出院时消化系统或者大便内还留存着病毒造成他人感染,建议增加粪便核酸检测,结果阴性才可出院!切断粪口传播途径!


现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康复出院的病人在一天一天增加,全国人民盼望疫情结束的心情也越来越急切,但我们这时候一定不能掉以轻心,心急清空病人,执行更加严格的标准,严防严控才能更好的战胜病毒,取得胜利!


药师陈小君


近期,一则新闻报道又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和担忧——“44名痊愈患者,26人复阳”,光听这名字就够吓人的,是还没有彻底治愈,还是又再次感染,这种情况会不会继续将病毒传给其他人?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和大家一起分析探讨一下。

这则消息来源于武大人民医院张旃教授的一项调查研究,一开始的病例数是18位,在按照卫健委的诊疗指南进行两次核酸检查呈阴性之后,均进行了第三次核酸检查,其中有13人第三次核酸复查为阳性,而只有5人第三次检查为阴性,后续病例扩大到了44例,其中有26人在两次核酸转阴的结果后,复查又出现了阳性结果。

这样的情况,不单单出现在武汉,在成都、广州、江苏徐州、深圳等地,也陆续出现过出院病人居家隔离期间(指南要求出院后继续居家隔离14天),复查出现阳性的情况,对于这样的情况,确实值得我们警惕,但也不必过分担忧。

为什么按照国家卫健委推荐的出院标准2次检查核酸阴性,符合出院标准的患者,复查又会出现阳性呢?可以考虑有以下几种可能性——

1. 核酸检测准确度问题,目前主要监测的痰液、鼻咽拭子的样本,取样人员的经验,核酸检测试剂盒的使用,都可能存在一定的几率会产生“假阴性”的结果,但相信专业人员操作,核酸检测试剂盒技术越来越成熟的前提下,这种情况出现的几率并不大。

2. 出院后进一步被病毒感染的可能性,一般说来符合出院标准的患者,体内应该有一定的抗体,不易再次被病毒感染,但如果存在虽然已经出院,但身体免疫力较差,体内抗体数量也不足的情况,这种再次被感染的几率也是存在的,但这种情况发生的几率也是非常低的,如果病人复测核酸转阳,而且再次又出现相关的新冠肺炎症状的情况下,应该着重考虑这种可能性。

3. 病毒复制周期性变化导致,在病人病情好转的情况下,病毒在病人体内的载量已经较低,但病毒还并没有被完全清除,而是有一定的周期性复制表达,在病毒载量低的情况下,进行核酸检测显示为阴性,而病毒周期性复制表达较强的情况下,复查就会又出现阳性的问题,对于大多数的复阳患者,仅仅是核酸检查复阳,而并没有再次出现相关症状和身体健康危害的情况下,是这种病毒并未完全清除,因为病毒复制周期导致“假阴性”的可能性最大,这也是目前复查复阳患者最常见的一种状况。

目前在治愈患者中的复阳几率有多大呢?从目前最新的统计数据来看,截至3月4日的80409确诊病例中,出院复阳的病例约占0.1%左右,这个0.1%的统计结果,不知道是以治愈患者为基数,还是以确诊病例为基数,相信还会有一些在出院隔离14天复查过程中出现的“复阳”或者未发现的复阳,这个比例虽然不大,但也值得我们注意,值得对病毒特性,病毒控制加强进一步的研究。

复阳的患者有没有传染性呢,会不会把病毒传播给其他人呢?就广州市检测复阳的十几例出院病例来看,目前还没有发现复阳病例传染其他人的情况出现,一方面,出院继续隔离的政策能够大大减少病毒传播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复阳病人是否一定不会传染他人,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更多的数据来确认。

因此,对于出院病人复查核酸阳性的情况,大家一定要科学理性认识,不要过分担心,但也要适当注意,如果家中有新冠肺炎治愈患者,出院后的14天的居家隔离和随访复查,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此期间,还是应该尽量与家人做好隔离,家中其他人也要做好防护,应该按照疑似病例居家隔离的做法继续坚持14天,如果居家隔离14天后复查,核酸仍然为阴性,这时候再稍微放松也不迟。

关于出院标准要不要修订的问题,当然会有很多专家会去考量,会在不断更新的诊疗指南中做出相应的更新,作为一个健康科普作者,在这里提出自己的几点小建议,供大家参考——

1. 鉴于目前出院患者确实存在“复阳”的情况,对于这种现象还是应该谨慎对待,不管这种情况有没有传染性,最起码都说明病人体内的病毒还没有完全清除。

2. 有专家建议要谨慎考虑出院标准的修订,但个人认为,应该结合疫情防控的实际情况对这个问题进行考虑,比如病人积压较多的地区,医疗压力本来就很大的情况下,如果进一步严格出院标准,可能会进一步造成病人的积压,造成较大的医疗压力;但对于医疗资源充足,患者本来就比较少的地区,不妨进一步严格出院标准,尽量减少出现复阳几率,对于疫情的防控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3. 对于“复阳病例”的临床数据统计和病毒学研究,还应该继续进行,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复阳,复阳后对患者自身有没有危害,会不会出现继续传染其他人的可能性等等,都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确认。

4. 对于出院标准的进一步修订,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向:(1)在2次间隔核酸检测阴性的前提下,增加肛拭子检测转阴,上海的本地版诊疗方案中,出院标准就增加了这一条;(2)在2次间隔核酸检测阴性的前提下,是否增加第三次核酸检测转阴才作为出院标准;(3)是否在3次核酸检测阴性的前提下,对病毒抗体进行监测,抗体浓度达到一定范围,方可出院。对于这几种方式,具体哪一种更能够有效的减少复阳病例的产生,更有效的确认病毒的彻底清除,同样也还需要更多的临床数据和研究来确认。


李药师谈健康


近期新冠肺炎治愈的患者出现复阳的问题,又给大家蒙上了一层阴影,毕竟现在出院的患者全国已经近五万多人了,如果不断出现复阳的问题,疫情什么时候是个头。这件事我们是无能为力的,只能交给医护人员去处理了,对于这次的新冠病毒,其实有非常多的不确定性,从治疗,到防控等等,都是在不断的摸索中进行的,因为这些的新冠病毒流氓性质比较严重,根本猜不到它会在哪里摆一道,这与出院的标准是没有太大的关系的,不过出现这样的问题,医院会根据不断出现的情况进行调整,毕竟如果问题大,辛苦玩命的还是他们,这也是他们不想看到的,所以遇到“消极”的情况,不能去怪他们。

新冠肺炎一般符合标准以后,隔离14天以后才能出院,而出院的人也是在家居家隔离的,并且进行监测的,并不是出院以后就彻底皆大欢喜了,做的后续的防护还是可以的,只是复阳这件事,不是普遍的现象,但确实是存在的一种现象,这只能由专业的人去找原因了,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因为新冠病毒,实际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也在不断的变化,近期还出现了变异的问题,但只要做好防护,就不用怕。


这也是为什么全国形势一片大好,管控却丝毫没有放松的原因,因为策略都是根据新冠病毒的流氓性质来的,不敢松懈一丝一毫,而我们自己为了尽快赢得这次新冠病毒的疫情,也要积极的配合做好防护,减少外出。对于未来出院的标准以及后续的跟踪,相信医护人员会有妥善的解决方案的,我们能做的就是支持,鼓励,相信!


心理营养师程伟华


大家好,我是波波医生,我来谈谈我的看法。

44名痊愈者26人复阳,新冠肺炎目前的出院标准是否要求过低? 我认为目前出院标准没有问题。

《新冠肺炎诊疗治疗(试行第七版)》中规定出院标准如下图:

以往出院标准是两次咽拭子核酸检测为阴性,且胸部CT示炎性病变明显吸收。

越来越多的报道说出院病人,过一段时间后咽拭子核酸检测“复阳”。

上图为江苏的案例。

上图为成都的案例。

事实上,就目前追踪到的病例,“复阳”比例不低,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对出院病人采取居家隔离14天的措施。

我所遇到的病人中,有一个案例是出院第20天,因为病人相应号召去献血,做深部痰检,新冠病毒核酸阳性,而就在他献血的前一天,我们对他采集咽拭子检测,示阴性。

目前针对于新冠病毒的认识在一步一步深入,治疗方案也在逐步完善,出院的规定也在修订。

对于“复阳”病人,大家没必要恐慌,钟南山院士说,就目前监测的数据来看,还没有发现“复阳”病人传播给下一代病人的案例。因为就算病人“复阳”,病人体内的病毒载量低,传染性会低很多。就如艾滋病一样,虽然艾滋病抗体检测阳性,但是病毒载量低于检测下限,我们可以认为艾滋病不会通过无保护性的性行为传播。

那么,治愈出院标准该如何调整呢?我认为在现有的基础上,病人出院后,居家隔离,密切检测患者的体温与身体状况,在患者居家隔离的过程中,由当地社区医院专人负责。隔离期满后,对病人进行咽拭子、深部痰、肛拭子等检查,如果三项检查都为阴性,则可解除隔离。

如果在现有的基础上过于严格出院标准,则会浪费医院的资源,也会加重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不利于危重症患者的救治。

你们认为呢?


波波医生说健康


首先我对复阳并没有感觉到多可怕,只要治愈出院的人,依然在家或者集体隔离14天,那么就不会对社会造成威胁,至于为什么会复阳有太多的可能,我们只能选择去相信医生。

人们依然是四类,我自行修改了一下。

A类,风险等级0,就是已隔离治疗(包括复阳)人群,这些人是不幸的,感染了新冠肺炎,他们的“危害”也已经解除,因为已经住院治疗,即使复阳,也依然是在医生牢牢的“监控下”。

B类,风险等级10,依然是我们防护重中之重,这些人只要还存在1个,那么对社会的风险就无限大,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意大利韩国其实都是1人传染导致现在几千人受害的,所以什么时候社会上的B不存在了,我们也就可以说战胜这次疫情了。

C类,风险等级10,海外归来的华侨,这些人很多在意大利韩国,发现当地疫情紧张了,所以又回国“避难”,但是他们的风险目前来看也是非常大的,因为他们很有可能已经被感染了,然后又很有可能感染全飞机的人,这个时候我们不能存在侥幸心理,不能够切断航线,但是下了飞机一定要隔离,时刻保持在“监控”中的状态。

D类,风险等级0,这几天一直在家隔离的,包括我在内的大部分民众,我们不添乱,其实就是再为国家做贡献了。希望我们要保护好自己,随着社会上的B越来越少,C控制越来越严,总归会有那么一天,不再存在B和C

最后在总结一下,复阳确实不可怕,很多人怀疑治愈标准太低,我感觉不太可能,毕竟这关系到最终的决战结果,我这里有个大胆的猜测,是治疗方案的弊端,因为最新的研究已经发现,病毒除了肺部,还会攻击人的心脏肾脏生殖器中枢神经等,毕竟人体的血液是循环的,很有可能肺部的血液感染了病毒,这样就会一个周期经过其他内脏,也许是肺的病毒治好了,但是其他内脏的病毒又严重了,但是其他内脏可能受感染反应不会有肺这么严重,比如胆被新冠感染了,人一般不会有什么反应,最新一版本的治疗方案已经出来了,就是针对全身各个器官的,经过新版的治疗方案,再看一下复阳是否还有很多吧



还不让我起名了


我是麻大哈医生,很高兴为你解答

2月28日,徐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认,已治愈出院半个月的该市首例确诊病例,因复检时发现核酸检测再度呈阳性,已重新住院接受治疗。这一消息的发布,引起了大众的纷纷议论,其中就有人问“新冠肺炎目前的出院标准是否要求过低?”

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制定的出院标准(需全部满足):

1. 体温恢复正常 3 天以上;

2. 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

3. 肺部影像学显示急性渗出性病变明显改善;

4. 连续两次痰、鼻咽拭子等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 24 小时)。

这一标准与第六版相比,大体内容没有变化。只有第4条增加“痰、鼻咽拭子等”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连续两次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1天”,改为“至少间隔24小时”。这也说明此

出院标准在现阶段是合理的,标准并不过低。

二、那么“治愈”出院的患者为什么复阳呢?

新冠肺炎患者是否治愈的病原学金标准为核酸检测,但是检测的结果存在一定的假阴性率。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目前大家都认为咽拭子取样流程和检测试剂盒灵敏度存在问题。随着诊治经验的逐渐积累,不少临床医生都建议结合肺部CT、临床表现、体内lgG、lgM抗体综合性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而不是只看核酸检测结果。




麻大哈医生


确实存在个别患者出院后复查新冠病毒核酸阳性问题,是不是出院标准过低?还是有其他问题,最近也有报道一例新冠肺炎患者从方舱医院出院后到隔离酒店发生死亡事情,但是是不是因为新冠肺炎病因,目前还不得而知,但是提醒我们是否有必要再修订出院标准?今日帮大家分析一下。

1、从新冠指南第六版到第七版,出院的标准没有大的改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的出院标准是:

体温恢复正常 3 天以上;

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

肺部影像学显示急性渗出性病变明显改善;

连续两次痰、鼻咽拭子等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 24 小时)。

只是强调了采样时间至少“间隔1天”,改为“至少间隔24小时”。虽然有些差别,但是差异不是很大。

2、出院标准并不代表治愈标准,从出院标准来看,患者还是可以有幸呼吸道症状,因为出现的标准是呼吸道症状好转,而不是消失,胸部CT是明显吸收,而不是完全吸收,从这两点来看,所谓出院标准并不代表是治愈标准。

3、出院患者出院后为什么病毒核酸检测还会有可能阳性,从这几点分析:出院前2次的核酸检测阴性,就代表是真正的阴性吗?其实可能2次均可能假阴性,病毒还继续存在体内。另外确实出院病毒还存在,但是取样的人不同,不同的取样经验可能会导致检验的结果截然不同。正是由于新冠病毒检测的复杂性,包括实际灵敏度,特异性,采样部位,采样的人,采样时机,均可能导致不同结果,毕竟影响因素很多。

4、正是如此,当初把新冠肺炎患者确诊的病原学核酸检测作为确诊的标准,很多教授和专家提出异议是有道理,尤其胸部CT特征性改变不容忽视。目前也已经把新冠病毒的体内lgG、lgM抗体应用到临床诊断和出院标准中,综合考虑更有科学依据。

5、其实出院标准是一个综合指标,而不是病毒核酸一个标准,是需要考虑临床症状,发烧消失,临床症状改善,白细胞淋巴细胞绝对值,胸部CT再加上核酸2次检查阴性,其实对于临床医师来说,更相信临床症状和影像学吸收。所以目前的出院标准是合理科学的,不能因为几个人临床好转了病毒核酸阳性而提高出院标准,其实第7版也告诉我们答案,提高出院标准意味着救治压力和这场抗疫取得胜利宝贵时间。

6、同时出院标准不达标就一定没有传染性,所以现在建议出院后继续隔离2个星期时间,就是为了弥补病毒核酸可能还阳性问题。

7、好比新冠肺炎的密切接触者一般需要隔离2个星期,虽然有些新冠患者的潜伏期可以达20多天,但是是个别,而不具有普遍性,所以没有必要因为个别人潜伏期20多天而每个人都需要隔离20多天,这样造成全社会付出成本太多太多,出院的标准其实也是一样道理。

最后我想讲:出院标准并不等于治愈标准,出院标准也并不等于没有一点儿传染性。

但是我们把握好出院病人的标准,还是要具体考虑到个体差异,针对肺部吸收慢,淋巴细胞绝对值,白细胞低的,有基础疾病可以在这个标准下适当延长出院,采取灵活,谨慎的态度来对待,这样就更好。没有因为小概率事件而提高出院标准。

您说呢?


柯大夫儿科科普教育


44名痊愈者26人复阳,新冠肺炎目前的出院标准是否要求过低?可以做什么样的修改?

“44名痊愈者26人复阳”,这并非公开发表的数据,而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张旃医生公布的他们还没有公开发表的一项研究的结果。

根据公开消息,张旃医生于2月24日在“武大人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II科”微信公号上发文做了基本介绍:

“我们在患者(本院医护人员组成)的配合下,将符合国家指南出院标准的患者共18人延迟出院,继续复查咽拭子核酸共至5次,发现13名患者第三次出现阳性结果。5名患者继续5次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随即办理出院。标本均为患者本人采集,避免每日不同的人员采集造成的假阴性结果。5个连续阴性的患者既往也自己采集标本出现过阳性,所以不存在因为手法取样等原因造成的假阴性。”

这位医生的这段文字表述有点不大容易懂,大致意思是说:

(由于发现出院患者病毒核酸检查“复阳”现象),我们对符合国家诊疗指南出院标准的18位本医院医护人员进行了“延迟出院”继续进行病毒核酸检查的观察性研究。

所有接受观察的18人,在完成出院前两次核酸检查的基础上,继续进行另外3次咽拭子核酸检测,每个人总检查次数达到5次。

结果,18人中有13人在第3次检查时核酸呈阳性,其他5人呈阴性。

第3次检查结果为阴性的5人,全部5次检查均呈阴性而踏实出院。

为了进一步研究,将观察对象增加了26人到总共44人,其中有26人第三次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即扩围进去的26人中又有13人第3次检查为阳性)。

最终结果,44例符合国家指南规定的出院标准的患者接受了另外3次核酸检测,其中26人在第3次检测中呈阳性。

也就是说,如果这44人按照现行出院标准出院,其中有59%(26人)会被检测出“复阳”。

由于这项“研究”还没有公开发表,而且样本数只有44例,还不足以给出结论。

但是,如果这个结伦能获得更大样本组研究的支持,的确可以说明,目前执行的出院标准存在问题,应该考虑制定并执行更严格的标准。

一直以来,全国多地多次报道过出院患者核酸检查“复阳”的问题。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于2月27日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已经发表过一项小型观察结果。

他们对本院的4位医护人员(1人住院,3人居家隔离)在达到国家指南出院或结束隔离标准后,对于是否可以复工进行了进一步病毒核酸检查评估。

当时执行的出院或结束隔离标准是:

4人分别在“出院”后4到5天再次接受病毒核酸洁厕,结果4人检测均呈阳性,即所谓“复阳”率高达100%。

“复阳”是怎么回事?

2020年3月3日发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来自新加坡的一项研究或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合理的解释。

虽然仅包含18个病例,但是这项研究要精致得多。

这项研究中,通过鼻咽拭子病毒核酸检测获得的病毒脱落持续时间的中位数为12天(范围1-24),并且有83%(15例)患者鼻咽中检测到病毒的时间持续7天或更长。

至于患者鼻咽样本中病毒载量的变化,在症状发作后的头几天内会达到峰值,然后下降。

关键的发现是,在症状出现后24天内都有可能在鼻咽部检测到病毒,而进入这个时期末段,鼻咽拭子病毒的阳性呈间歇性。

也就是说,到病程后期,病人间歇性排毒,应该是我们所说的出院患者病毒核酸“复阳”的真正原因。

因此,“复阳”这个说法似乎并不准确。

因为,这些可以检测出“复阳”的患者原本就能没有真正转阴。

因而,部分出院患者的所谓“复阳”也不是再次感染,不需要太担心。

至于,间歇性排毒会不会有传染性?理论上的确存在这种风险。

但是,由于这些病人分泌物病毒载量低,传染风险即使有也很低。

使用皮质激素,或者是出院患者“复阳”率高的一个原因

不过,新加坡这项研究中特别强调了应该避免使用皮质激素,理由是先前流感研究中发现,重症患者使用激素会增加死亡率。

而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发表的138例主演病人的研究中有超过44%病人接受了激素治疗。

而我们知道,皮质激素是一种强力免疫抑制剂。

目前并没有针对新冠病毒的药物,对付病毒依赖的完全是患者的免疫反应。

使用皮质激素可以显著抑制身体的免疫反应,大大减弱身体对抗病毒的能力,将病毒从体内清除的时间自然会延长。

出院标准需要修改吗?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7版)在3月4日刚好做出修订,其中“出院标准”并没有作出原则性修改,仅仅将第4条中的“呼吸道病原”修改成了“痰、鼻咽拭子等呼吸道标本”,并没有增加检测次数。


至于出院标准需不需要修改呢?

这是相关医疗专家组的事情。

在答主看来,由于指南早就关注到部分患者出院后继续排毒的问题,因此一直在强化出院后的继续14天的隔离管理和健康监测。

只要各个监测点严格出院后继续隔离管理,我们并不需要担心会在人群中继续造成病毒传播的问题,因而,目前的出院标准修改不修改并不是特别重要。


挣脱枷锁的囚徒


过于专业的解释回答抱歉无法提供,但阿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简单回答下。

首先是痊愈后复阳不能掩盖医院严谨的治疗态度。痊愈这出院后复阳,并非就代表医院的出院标准过低造成,要知道每位患者接受治疗时各项指标都是有着严格监控的,而且是达到一定的观察数据方能得出相关结论,并非单次诊断的判断。

其次是说明此次疫情的根源病毒不能掉以轻心。经过多次严谨的核酸检测鉴定后判定已治愈满足出院后,出现复阳的情况,意味着此次肺炎病毒存在能够体现出相关治愈指标或表征让人体或者广大医护工作者相信已成功治愈的欺骗表现,不能以此作为医院标准过低的判断,也抹杀了医护工作者一线的努力。

总而言之,此次疫情的防控工作依旧十分严峻,我们都应该继续保持高度的警惕,做好自我保护和防护,同时广大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也在对治愈出院后的人采取院后跟踪和观察,以保证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努力得到保护,也充分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利益,所以我们应该相信国家,政府,以及广大医院和医护人员的严谨负责态度能够和我们一起战胜疫情,当然了,医疗机构同时也有必要不断审视自身的防控机制和诊断机制,务求做到发现即完善,越趋完善的势头,相信离战胜疫情就不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