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書法入筆都有哪些筆法?

觀上書苑


題主所問,應該是指毛筆入紙(起筆)那一剎那的運筆方法。按古人總結的筆鋒來說,有兩種,一是藏鋒,二是露鋒;正所謂“藏鋒以包其氣,露鋒以縱其神”。除了這兩種之外,其實毛筆入紙還有一種,我把它叫做“使轉入筆”。


下面將三種起筆方法分別解說如下:


1、藏鋒入筆

就是在毛筆書寫的時候,先把筆尖向欲寫筆畫的相反方向作一下填筆,欲右先左(橫劃),欲下先上(豎劃),使筆畫不露鋒芒,不露虛尖,以使筆畫顯得厚重,將筆畫的氣力包裹在線條之內,這樣寫出來的點畫給人以含蓄、渾圓的感覺。如下圖《宋 · 蘇軾 · 東武帖》中的“真”字長橫的起筆就是典型藏鋒:


同樣是這個字,蘇軾在《治平帖》中寫的長橫起筆卻截然不同,而是採用露鋒起筆,請看下圖,以作比較:


2、露鋒入筆

指下筆時,筆鋒外露在點畫外面的起筆方法。下筆不逆行,一般是指起筆而言。露鋒起筆往往以側鋒為主,這種起筆靈活而飄逸、精爽婉轉,行草書的起筆大都是採用“露鋒”起筆。如下圖《唐 · 歐陽詢 · 千宇文》“次”字兩點和首撇的起筆:

同樣是這個字,《明 · 文徵明 · 臘日賜宴詩》中起筆卻是藏鋒起筆,請看下圖以作比較:

3、使轉入筆

這是一類特殊的起筆方法,在王羲之等人的行書中較為多見,也有叫“凌空起筆”。這種起筆方法既可以歸為藏鋒(因為有藏鋒使轉的動作),又可以歸為露鋒(因為把使轉筆畫顯露出來,而不是藏起來),但又與藏鋒、露鋒都有區別,所以我歸為使轉入筆。

如下圖《蘭亭序》“其”字的橫畫起筆,首橫從右下往上,長橫從右上往下,都有藏鋒使轉的動作,但是鋒穎仍然露在外面。

同樣是這個字,同樣是在《晉 · 王羲之 · 蘭亭序》中,王羲之在另一處的寫法卻是簡單的露鋒寫法(請看下圖),最大的區別就是沒有藏鋒使轉的動作:

毛筆起筆的方法基本上都可以歸為以上三類。掌握這三類技巧,也就可以寫出變化豐富的筆畫線條來。更多書法技巧文章,歡迎關注【麓風軒】書法公益課堂


麓風軒


入筆到紙的首要任務就是【鋪毫】,不鋪毫就展不開筆毛開始書寫。而鋪毫的筆法,只有一種,就是【臥筆】。這個問題,前面約略談到,【起筆】→【鋪毫】→【臥筆】,今天務必尋個究竟,給大家講出個所以然來。


這個答案,可能令人不太滿意,有出奇逞能之嫌。為什麼不是‘藏鋒’、‘露鋒’、‘圓頭’、‘方頭’這樣的回答呢?因為,這些都不是鋪毫筆法的本質。藏、露、圓、方都可以說是一種起筆形狀的存在。但這不是入筆筆法的本質。這個問題如果不先說明白,那我們回答問題的邏輯就全被轉移和攪渾了,就很難探尋到事物的本質了。


接上藏鋒這檔子事,毛筆的筆頭雖然是一個尖,但隨著它摁到紙上的一剎那,這個尖、這個鋒就沒有了。就像猴子入井之後撈的月亮,手一碰到月亮,月亮就沒有了,鋒尖一碰觸到紙,鋒就沒有了,鋒就藏起來,鋒已經由一個尖(點兒)分化而成一個面了。記住,我們說的筆鋒尖,一定指的是毫毛上的鋒尖,而不是寫在紙上的那個筆畫形狀的稜尖兒。筆畫形狀輪廓線上的稜尖點,如果有1個,這時候有人會把此畫叫露鋒起筆;如果有2個,這時候有人會把此畫叫做方頭起筆;如果有3個,這三個稜尖點分佈的連線,已經成了一條弧線,以致於幾乎看不到這三個稜尖點了,這時候有人就會把此畫叫做圓頭起筆。所以藏鋒是指筆毛之鋒分解而被藏,而不是筆畫的起筆輪廓線之稜尖點被藏。嚴格地講,所有的起筆都是在藏鋒,關於這一點,啟功先生就演示過方筆切筆入紙就是藏鋒,我當時還不明白,後來想想,可能就是指的這個道理吧。


“藏露圓方”雖不算起筆筆法的本質,但還是要把這檔子事和【鋪毫】的關係講清楚之後,才可以把它們趕出舞臺。鋪毫有兩種情況:一是“邊走邊鋪”,如左尖橫,這算是露鋒起筆吧;二是“鋪了再走”,不管是方頭還是圓頭,都算是藏鋒起筆,都是沿著短暫的直線或弧線鋪毫之後,鯉魚打挺,提得筆起,然後行筆。【鋪毫】涵蓋了“藏露圓方”,我們下邊開講鋪毫的關鍵要害之處【臥筆】,臥筆不太好理解,還被書家列為大忌,一談臥筆而色變,認為這是禁地,這是雷池,不能逾越!


為什麼臥筆就能鋪毫?臥筆導致鋪毫的道理在哪裡?為了好理解,我把它叫作【攤草理論】,毫毛我們可以看作是捆在筆桿上的一捆草,這捆草如果隨著筆桿立起來,它也破不了捆,不但破不了捆,而且還由於受到筆桿垂直向下的壓力,呈現出“立竿頂千斤”的效果,怎樣才能讓這堆草破捆,鋪攤開來呢?唯一的辦法是讓筆桿平放,讓這堆草平放地上,上去一個小孩,小孩在草上跺腳亂踩,草就鋪攤開來了,像我們夏季麥場裡的“攤場”!當然,我們寫字的時候,不可能讓筆桿完全平放,只能讓筆桿稍稍呈臥倒狀就可以了。所以臥筆導致鋪毫的道理就講明白了。

等講明白了,就覺得鋪毫似乎不難,但是鋪毫確實是有難度的,而毛筆偏偏要解決鋪毫。毛筆和硬筆最大的不同,它更強調筆法,它不是像硬筆那樣1根線走路,它是n多根線走路,它多了鋪毫和攏毫,這2個變化,猶如古代戰時的【陳兵和收兵】,使得毛筆書法變得神秘莫測、精彩絕倫起來……。鋪毫的難度在於多根毛毛在抱團,緊緊擁抱在一起,因為有向內的凝聚、聚攏力。濃墨如膠,將它們粘在一起,你得先把它們散開,排好隊,各就位,起步走,把它們由抱團弄成像拉開窗簾,把它們由毛錐子變成毛刷子,由1根變成5根(多根),這就是鋪毫,鋪毫也有文武之道兩種,分為“捻管硬擰”和“借墨潤化”,但都離不開毫毛先行臥倒,讓所有毫毛沿線跑步,拉開距離,分出前後,一臂間隔,一字排開,或扇面擺開。等列開陣式之後,再進行下一步的戰鬥,即行筆。

臥筆鋪毫,不能只是給大家逗樂的小故事,大家聽了打個哈哈一笑,完事各忙各的,只當是我陪各位開心。它是有文獻依據的,我們這裡簡單講,書論永字八法上,講“短撇”時說到【啄須臥筆而疾罨】。為此,我專門考證了這句話,這個【罨】字,到底是指“短撇”的起筆還是收筆?這個【罨】字的意思,到底是指鋪開還是收攏?查了罨字的動詞解釋,只是作覆蓋講,還不能斷定是‘鋪’還是‘收’。最後沒辦法,我用說文解字之法推測,字頭“四”字,說明它是漁網,字底“電”字是篆書“申”,作申展講,大概是說,漁網要申展開、鋪撒開。但還是不能完全確定,我又請教了喜歡打漁的同事,從【疾罨】的“疾”字上進一步考證,是撒網還是收網,他親自撒給了我看,說撒網時要快要疾,魚進了網之後,收網時則要慢慢收,不然魚就從網底跑了。終於真相大白,撒網鋪開的扇面,豈不是很像鋪開的毫毛,而且還有半徑劃圓、臥筆後立起再轉筆之意。

所以,各位自管放心,臥筆鋪毫,無論從物理施力原理,還是從書論文獻上,都是沒有問題的。只是曾經被歷史上包世臣等人,片面強調中鋒逆勢、杆前筆後、始終勒筆而走,一度所罨,當然,沈尹默先生也在此事上,做過包世臣的助推。

記住【攤草理論】的原理,對您筆法領會和運用,會有幫助的。


書法世界之我的解釋


  一、毛筆的基本特點

  1.筆桿:圓柱體→可高低把持、任意轉動。

  2.筆毫:獸毛、圓錐體→剛柔相濟,柔韌而富有彈性,筆鋒能開合聚散,靈敏,可寫出不同形態、品質的點畫、線條,準確傳達心與手的活動。萬向書寫功能:八面出鋒,提按自如,使轉靈便→筆跡:豐富多變,沉著飛動,兼備剛柔、疾澀、抑揚等。

  

  二、用筆的含義

  1.用筆的含義:廣義包括執筆、運筆。狹義指運筆。通常所謂用筆,主要指運筆,因為用筆最終要落實到一筆一劃的書寫上,落實到具體的書寫動作上。運筆:書寫過程中手腕對筆鋒的控制、運用。運筆的前提是執筆得法。古人所謂用幾分筆即用鋒的分寸,涉及提按的力度、幅度,亦屬於用筆的內容。

  2.用筆貴在用鋒:筆法的核心在筆勢。學書以用筆得勢(得筆)為先務。用筆不過關,結構、章法縱有可觀,只是花架子。不善用筆者為筆所用。善用筆(得勢、得筆):掌握筆鋒特性,因勢利導,遣毫命筆,指揮如意。筆性好。米芾論“得筆”、“不得筆”。

  3.運筆與運腕:書寫時,執筆的手指基本不動,動的是手腕。“指死腕活”。運筆寫字主要靠腕部力量,切忌以指運筆。指主執,腕主運。指死腕活。大字運腕,小字輔以指運。懸腕運筆,揮灑幅度大,得勢得力。執筆要能保證指腕靈活,全身力到毫端。指、腕不能僵硬。枕腕要不得。

  4.永字九法:所講主要是筆勢,以便寫出生動有勢的點畫。

  

  三、用鋒

  1.~的重要性:用筆的關鍵在用鋒,在調鋒(對筆鋒的調整)。筆鋒是傳達氣、力,塑造形、體的關紐。技巧基於用鋒,用鋒關乎點畫的形態、質感(效果)。運筆其實是在順應筆鋒特性的前提下,有效控制筆鋒的運轉。

  2.~的技巧與效果:正鋒/中鋒、側鋒、提按、頓挫、順逆、藏露、轉折、牽掣、鋪斂、聚散、搶、縮、蹲、絞、八面出鋒等。

  3.~的分寸:源於筆壓的大小即按筆的力度、幅度,關乎筆畫的輕重、粗細及字的風格。

  4.調鋒/換筆心:要領是通過轉腕(幅度小時可附以轉指),調整筆尖的倒向,使之與毛筆前進的方向相反。

  

  四、運筆基本技巧

  1.起收:起筆有順鋒、逆鋒之別,收筆有出鋒、回鋒之異。起筆的一般規則:橫畫直下,直畫橫下。收筆的一般規則:“無垂不縮,無往不收”。整個運筆軌跡(包括凌空動作)大體呈S形或蛇行狀,並非簡單的直來直去。S形只是對運筆軌跡的大體描述,練習時只需牢記運筆規則,不必去想S形;且就古人作品看,S形變化多端,說明運筆規則體現於實際應用,有各種不同的變化形態。初學應當努力照規則行事,並留心體會各種變化形式。

  關於起筆,臨帖時應特別注意一點:就真跡觀察點畫起筆處的形態(刻本多掩蓋運筆真相),想象並努力把握筆鋒落紙之前、落紙之際、入紙之後三個連續的環節。落紙之前一般應凌空取勢、逆鋒落筆。另外,起筆還涉及方圓、藏露等,見下文。

  收筆方法,或順勢彈鋒而出(出鋒、露鋒),或略駐而反向回收(回鋒、藏鋒)。起收動作應乾脆利索,並注意與前後動作或筆畫的呼應。行、草書筆畫起收處附帶的鉤挑或牽絲,本質上是運筆快速、前後呼應的結果,而不是外加的修飾。牽絲務取細勁,不能拖沓,復不宜太多,以免喧賓奪主。

  2.藏露:逆鋒起筆之後,於轉毫行筆之際將筆鋒藏起,或在收筆時回鋒而將筆鋒隱入畫內,即成藏鋒。凡起、收處筆鋒未藏起,自成露鋒。藏鋒以包其氣,露鋒以縱其神。藏鋒不能遲滯、含糊,露鋒宜有力(送到)、忌帶虛尖。逆鋒起筆時入紙力量過重,或轉筆調鋒時猶豫不決,則藏鋒易滯而含糊;起筆時落筆不果斷,或收筆時出鋒無力,則易露虛尖。收筆露鋒,應借勢彈出或送出,必力達畫尾、勢猶末盡方妙。起筆逆鋒、收筆回鋒,筆鋒仍可能露出,並不必然導致藏鋒,此在行、草中甚為常見。藏鋒過多必乏神氣,露鋒過多則失之輕薄。各種書體中,行、草露鋒較多,宜藏露結合。

  3.方圓:用筆方、圓之跡,主要見於起、收及轉角之處。方筆用折,圓筆用轉,故有方折、圓轉之說。參:下文“轉折”。篆書用筆主圓,隸書多方。篆書以外各體,大字多圓,小字多方。圓筆主藏鋒,方筆多露鋒。圓筆豐筋,方筆多骨。圓筆源於篆書,方筆源於隸書。圓筆外拓,方筆內擫。

  4.中側:中鋒(正鋒)指行筆過程中主鋒大體保持在點畫中路運行,雖不一定絕對居中,但也不過分偏向點畫一側。中鋒運筆可使點畫遒勁、圓潤、飽滿,它以正確、嫻熟的執筆、運腕為前提,尤忌執筆過斜或以指運筆。運用中鋒,需注意在提按交替及筆鋒轉向時將鋒調正,勿使筆鋒偏側、扭結或成癱瘓狀。中鋒運筆過程中,筆鋒的倒向與毛筆行進的方向始終相反。側鋒是鋒尖偏於(不是完全倒向)點畫一側(橫行時偏上,縱行時偏左),但不得以拖抹為側鋒。書法以中鋒為主,中側兼施並用。行、草書中的側鋒多出於側管取勢或運筆迅疾時不及調鋒,旨在取勢、造險,純用中鋒則嫌單調。側鋒運用得所,不為病筆。在連續轉折時較易見出中側交替進行的跡象,連續側鋒則筆畫扁弱。運用側鋒宜果斷而沉著,忌遲疑或急躁,否則線條癱軟、字勢飄浮。

  5.提按:指運行過程中毛筆在垂直方向作上下用筆的動作。按有輕重之分,下按的幅度一般不應超過毛筆的彈性限度。提指一筆結束時的提收或一筆之內按下之後的提筆前行。寫較細筆畫時,提中仍有輕按之意,否則容易虛浮;寫提收或由此帶出的牽絲、附鉤,只提不按。按後需提,提按之間的過渡與變化應自然、連貫,忌突兀與脫節。毛筆運行過程,即提按遞變過程。行、草書提按豐富,變化多端,且遞變過程尤為迅捷。在下按或提按遞變過程中,毛筆仍在運行,不能停滯,亦不得以抖動為提按。從筆畫的粗細變化及轉折調鋒處,較易見出提按的遞變與對比。提按的遞變是形成節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6.轉折:指運行中筆鋒的圓轉與方折動作,用於點畫中段曲折之處或起收轉折之處。寫轉鋒起筆,落筆稍駐即轉,轉時提筆斂毫,調鋒後隨即前行;寫轉鋒收筆,行至畫未略駐即轉鋒提收;寫轉畫,前後筆勢連貫而不能停駐(駐則滯,滯則不遒),轉彎處一般略提並調鋒。寫折鋒起筆(即方筆起筆),毛筆斜切入紙後,稍駐即翻折調鋒,再提筆前行;寫折畫,一般先頓而稍駐(駐則有力),隨即翻折調鋒,使行筆改變方向繼續前行,折處多呈方角形。行、草轉、折較多。轉折過程中應適時調鋒,連續轉折尤然。轉折過程中的提按、疾徐變化,是節律美的重要體現。

  7.牽掣:指運筆過程中的縱橫牽引。牽掣驅使筆鋒在平面上朝各個方向運動,與提按、轉折相互為用,以確保用筆跌宕有致而縱橫不紊、動靜結合而以動制靜、擒縱得法而筆勢暢達。牽掣貴在以情掣筆、以毫攝墨,務使點畫俯仰得宜、起伏應節、伸縮有度、曲直相安,最忌筆勢鬆懈、牽引無力或筆鋒偃臥、橫拖豎抹。練習牽掣,應從宏觀上把握筆勢與節奏,令意在筆先。

  8.疾徐:指運筆之遲速及其配合。運筆有提按、使轉、擒縱,則自然有疾徐。惟快慢得所、遲速相濟、起伏有致、擒縱得法,節奏乃出。行、草節奏感尤強。疾徐因人因時而異,貴在遲重而不失神氣,迅疾而不失形勢。

  9.俯仰:指筆勢(走勢)的下俯與上仰。橫向筆畫表現最著。如寫橫畫,整個筆畫一般呈或顯或隱的弧形,弧背朝下、筆畫呈上舉飛逸之勢者為“仰”;反之為“俯”。倘橫畫相對平直(常見於篆隸),視覺上則多呈仰勢。一筆之內有俯仰(起伏、抑揚);一字之上下,筆與筆之間亦有俯仰。有俯仰即有變化、有對比、有呼應,藝術性因以彰顯。

  10.向背:俯仰、向背涉及用筆、結體二端。俯仰主要指若干橫向筆畫之間形與勢的關係而言,向背主要指若干縱向筆畫之間形與勢的關係而言。筆勢有俯仰、向背,可加強點畫間彼此的照應與變化。俯仰、向背指筆畫內部的動勢,非指筆畫的表面形態。有勢必有形,有形未必有勢。用筆乏勢,非真能用筆者。

  孫過庭《書譜》論及執、使、轉、用之法,乃概言筆法,強調關鍵性的筆法。執,謂執筆的“高低深淺之類”;使,謂“縱橫牽掣之類”(概言筆勢馳驟之法);轉,謂“鉤鐶盤紆之類”(概言筆鋒轉換、盤旋之法);用,謂“點畫向背之類”(概言點畫呼應之勢)。

  

  五、用筆教學注意事項

  1.充分認識用筆的重要性:“用筆為上”。結體、章法本乎用筆,墨法隸屬於用筆。字的造型由用筆自然生成,造型不能離用筆而存在。掌握用筆才能掌握造型,而不是相反。每一書體、每一書家各有獨特的用筆。用筆、結構不可分割,一個變,另一個隨之改變。

  2.首重用筆。開始要抓用筆,結構不夠精確不要緊,以後會自然地、逐步地好看起來。先教簡單點畫【如橫豎】,反覆示範,讓學生反覆練習。大體得要領後【不必苛求】,可學寫簡單的字,以便加深鞏固、學以致用、活學活用。基本得要領後,依照此法再學其它點畫。各個擊破。練習筆畫,會涉及到完整的“字”,開始不必強調字形精準,重點在用筆。當然,可根據具體情況提示結構要領,但不能苛求。練習用筆時,只就學生容易做到的結構特點適當提示即可。結構問題以後可專門訓練。

  3.抓住動作要領。用筆是動作過程。“運”筆。訓練培養筆性。注意觀察執筆方法、運筆動作,看是否抓基本要領、關鍵環節。引導學生讀帖,看到筆畫想到用筆動作,下筆時注意再現用筆過程。讀帖:看到點畫,想到用筆,推測筆法、筆勢、筆意、前後筆之間的啟承關係。從“靜”的字跡中讀出“活”的筆勢。多看墨跡。刻本里的點畫,用筆真相多為刀鋒所掩,只可推而得之。

  4.注意用鋒、調鋒。筆尖的位置、倒向。中鋒(正鋒)。

  5.力戒描畫。儘可能一次性寫完一筆、完成一個點畫。開始困難,很快會轉好。正確的起點、好習慣。注意用鋒、調鋒可避免描畫,培養筆性。描畫損害筆性,無從培養用筆的靈活生動。

  6.鼓勵適當放手。嚴謹、嚴格前提下適當放手,避免抑制個性、活力,避免拘謹、板滯。關係到生動性、靈活性和日後發展。

  7.多示範(演示)。講用筆宜多多示範,讓學生模仿動作。

  駕馭毛筆是最基本的技巧,初學者尤其是西方人,往往以此為難。今人日常寫字早已不用毛筆,故學書尤應首重用筆。用筆有法可循。法可習而得之,巧則存乎其人。掌握技法的目的在靈活運用。

  臨帖是學習技法的必由之路,但臨帖到一定程度,必須練習寫仿作作,即進行模仿性的創作,將臨帖與仿作、創作反覆交叉練習,直到運用自如,才算真正掌握技法。


大風堂山水畫工作室


大家好,我也是一枚書法愛好的發燒友。下面我說一下我的看法。

書法的入筆通常我們都知道藏鋒和露鋒,顧名思義我們也能知道藏鋒和露鋒的筆法是相對的。那麼起筆到底使用哪一種筆法要好呢,其實也沒有用固定的答案,每一種書體的特點不同,表現方式的差異,只能說不同的字體有更適應的筆法。



古人有言:“藏鋒以包其氣,露鋒以縱其神”。那何為藏鋒,何為露鋒呢?

藏鋒的講究法的是欲下先上,欲左先右,就是把筆鋒藏起來的意思。給人的感覺就是古典美女,欲拒還迎,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覺,使得筆畫看起來圓潤,含蓄之美。而露鋒則是像一個直男,直來直去,乾淨利落,不拖泥帶水的美感,一般會用在撇捺,似刀似劍。藏鋒是古代歷代大家都比較重視的筆法,不出尖銳,一筆之中,筆鋒可能要數次轉向,所以可能會多次提筆,相對比露鋒的技法上,要稍微難一點。露鋒起筆的話,常常以測鋒為主,這種筆法相對較靈活,筆鋒會外露。露鋒的筆法沒有那麼多彎彎繞,下筆時無需逆行。一般行草的起筆都是以這種露鋒起筆的。

以具體例子說明的話,可以隸書為例。一般來說,隸書的起筆一般多以藏鋒為主,收筆的話就以露鋒居多了,如我們常常聽過的蠶頭燕尾。說完起筆的藏鋒和露鋒,簡單的說下方筆和圓筆,隸書中的起筆同樣有方筆和圓筆之分。方筆和圓筆這兩種筆法其實也不是非彼既此,他們也不是 一對冤家,在書寫的過程中,他們是相輔相成,是互補的關係。毛筆我們都知道,是軟的,選的時候一般要滿足“齊健圓”。筆肚子是圓的,筆尖毛是齊的,是尖的,正因毛筆的特性,我們才可以運用毛筆,才可以寫出方圓之別。其實就是用鋒的方法,所以關鍵就是如何正確的去控制毛筆,正確的使用鋒,就可以寫出優美的線條。


習文弄字


說到書法入筆,可包括以下幾種技法。

一,逆鋒入筆(藏鋒),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欲右先 左,欲下先上。然後,裹筆(又叫圓筆)中鋒行筆。篆書或者隸書《石門頌》通常用這種筆法。

二,逆鋒接著切筆(又叫方筆也屬於藏鋒)鋪毫也行 筆。這種筆法適合寫方筆為主的隸書,比如,《張遷碑》之類風格的隸書。

三,露鋒入筆,包括露鋒切入筆和尖鋒入 筆。歐體用切筆較多,褚遂良總尖筆較多。

一般來講,書法入筆的技法,基本就包括這幾種。如果能熟練掌握這幾種技巧,可適合任何字體的入筆。


一塵堂主


書法入筆方法很多,除了中鋒、偏鋒、側鋒外,還有落筆、發筆、行筆 、收筆。

提筆就是毛筆在書寫過程中向上提,使筆畫逐漸變細,但筆鋒不能離開紙面,否則就成收筆了。

按筆 與提筆相反,指毛筆在書寫過程中輕輕向下按,使筆畫變粗。

另外,我們在書寫的過程中經常還要用到疾筆和澀筆 。疾筆相對速度較快,而澀筆則運行速度較慢。書寫過程中需要時快時慢,表現恰當。過快則筆畫浮在紙面上給人感覺比較浮誇無力;過慢則寫出來的字比較呆板、不流暢。

其次,我們經常還會用到轉與折 。轉與折的區別在於轉是圓弧形的,沒有折點;折是有稜角,有折點。

最後要用到方筆和圓筆 ,書寫過程中方圓結合,快慢有度,這樣才能顯得作品形式多樣、豐富多彩。


新疆大曾


書法入筆都有哪些筆法?

答: 書法起筆的基本筆法有二種:

1. 切筆入紙法。(也可謂露鋒入紙法)。書寫時毛筆直接切在紙上,然後行筆調鋒,寫出來的字剛勁有力,典型代表作看王羲之的墨本字帖,代表人物王羲之。

2. 藏鋒入紙。書寫時筆鋒逆入平出,筆劃渾厚,有篆籀之氣。代表作看李斯小篆,唐顏真卿字帖,代表人物顏真卿等。

另外還有空中取勢起筆法,從下起筆法等,但是,總離不開直接入筆(露鋒入紙)和藏鋒入紙的窠臼。所以,書法入筆的基本筆法就是露鋒與藏鋒。


水舟子劉平


書法不論哪種書體,就兩揰入筆方法,露鋒入單和藏鋒入筆方法。行筆有中鋒側鋒行筆。運筆方法更是多種,運腕,拈管,運臂等,這裡有許多不傳之秘,當然做為書法愛好者,主要臨碑帖,得古人之法。各種書體都需瞭解,最後量身訂做一身自己的書法體系,臨碑帖然後再出帖。方能有所成就,練習書法多專注文化知識,端正做人。不為名利所困,不為爭奪而狂為。

論語曰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做書做人皆如此!


贏州7983344520306


書法入筆有哪些筆法?從書法法的角度來講,就是三個入筆筆法,即豎點入筆筆法,撇點入筆筆法,捺點入筆筆法;從入筆形態來說,有尖、圓、方入筆;從入筆走勢上看,有露、藏入筆法;從入筆用筆的變化上明析,就是千變萬化,呈現“既有法,而又無法"的不定規則,歐體有歐體的規則,顏體有顏體的習慣,二王有二王的一定之規,總之,所有書法家的入筆用筆法,各不相同,但入筆筆法,遵循的都是同一規律,即“五個點”的運轉規律。


李行子


書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硬筆書法,和軟筆書法,學習軟筆的同時,也要學習硬筆書,軟筆,和硬筆同時學習才好,這樣書法進步才快。筆畫的運用老師們都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