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9 為什麼現代坦克的防空能力都很差?因為再怎樣努力都是聊勝於無

前言

現代主戰坦克,擁有厚重的裝甲,大功率的發動機,和一門威力強勁的主炮。在地面,坦克無愧於陸戰之王的稱號。但這個霸主的能力僅限於二維平面,有一個不太被重視的事實常常被忽略,那就是:

軍事體系越完善的國家,坦克防空能力越差。美系,德系,蘇系,英系坦克莫不如此。

比如我們熟知的德國豹二,作為西方銷量最好的一款坦克,它的防空能力在三代坦克裡幾乎墊底。豹二的炮塔艙門處的機槍居然和並列機槍一樣都是7.62mm的MG3,更誇張的是某些豹二甚至不配這挺機槍。只有瑞士引進的豹二,即Pz 87WE配備了.50口徑的M2重機槍。其他國家的三代坦克也好不到哪裡去,對防空能力的要求基本已經隨緣了,大多數型號都是在炮塔艙門配一挺12.7mm重機槍了事。

為什麼現代坦克的防空能力都很差?因為再怎樣努力都是聊勝於無

炮塔艙門連MG3機槍都不配的豹二也不少

那是到底啥原因讓各個國家對坦克的防空不怎麼上心呢?其實給讓坦克具備自主防空能力,非不為也,實不能也。東西方兩大陣營都有做過給坦克加裝防空武器的嘗試,但最終大多胎死腹中。本文就來分析一下這裡面的原因。

立體突擊的興起

儘管旋翼機早在1907年就已經首飛成功,比萊特兄弟的飛機晚不了幾年,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未獲得量產化。在一戰和在二戰期間,這種飛行器一直默默無聞,軍用直升機直到戰後50年代才開始興起,但一發不可收拾,很快就衍生出了一種專門的對地攻擊直升機。1956年的服役的UH-1,本來是一款通用的直升機,以搭載步兵短距突擊為主。但在游擊隊遍地的越南戰場,很快就證明沒有自衛能力的直升機就沒有生存力,於是許多UH-1被改裝以攜帶艙門機槍,火箭巢和轉管機槍。這便是武裝直升機的開端。

為什麼現代坦克的防空能力都很差?因為再怎樣努力都是聊勝於無

UH-1的火力三件套:火箭巢,艙門機槍,轉管機槍

意識到對直升機進行武裝可以激發出更大的作戰能力之後,一種新的作戰兵器也被提上日程。那就是攻擊直升機(Attack Helicopter)。與固定翼的對地攻擊機不同,旋翼賦予的懸停能力讓攻擊直升機擁有良好的小半徑轉彎(甚至是原地轉彎)能力和戰場隱蔽能力,可以在極低空域犁地般對地面目標發起一次次攻擊,少量的幾架飛機就可以對敵方的裝甲集群構成致命威脅,實現四兩撥千斤一樣的效果。於是美國更進一步,在UH-1基礎上開發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專用的攻擊直升機AH-1“眼鏡蛇”。

為什麼現代坦克的防空能力都很差?因為再怎樣努力都是聊勝於無

AH-1眼鏡蛇。它是第一款專門用於對地攻擊的直升機

但那時候的AH-1,裝備的還以線導和光學制導的陶氏反坦克導彈為主,早期僅使用線導的最大射程僅3.75km,後來改成光學制導後最大射程也只有4.5km。而且發射後人必須在迴路中,一直保持對目標的追蹤,要求直升機不能做大的機動過載。這樣的操作限制使得直升機必須逼近到更近的距離發射。由於發射過程中移動速度較低,因此它本身處境也是相當危險的。如果要保持高速機動下的射擊,則只能使用航炮,但航炮的有效射程不到1000m,又很容易成為小口徑高炮和便攜式防空導彈命中。

為什麼現代坦克的防空能力都很差?因為再怎樣努力都是聊勝於無

攜帶陶式反坦克導彈的AH-1“眼鏡蛇”,由於制導方式原始,攻擊範圍只有3.75km,後期提升到4.5km

坦克的應對

正因為意識到武裝直升機和攻擊機可能對坦克造成巨大威脅,美蘇等國除去大力建設野戰伴隨防空系統外,對坦克的對空自衛能力也沒有放棄。當時有兩個主要的思路,一個是給坦克裝用小口徑高射炮,還有一個就是裝紅外防空導彈。

大炮+小炮的嘗試

美國就曾經自己在M60上的一個實驗型號也曾經在炮塔上方安裝了一座20mm機炮的無人炮塔進行試驗。美德合作研製的MBT-70/Kpz.70,也有一門萊茵金屬提供的Rh202 20mm機關炮遙控武器站。而M1坦克的前身——XM1,也曾經嘗試在炮塔上方安裝了一門25mm大毒蛇II機關炮。

為什麼現代坦克的防空能力都很差?因為再怎樣努力都是聊勝於無

裝了20mm機炮的M60A1E1


為什麼現代坦克的防空能力都很差?因為再怎樣努力都是聊勝於無

德國的20x139mm炮彈,有高爆裝藥,威力較實心彈大了不少


為什麼現代坦克的防空能力都很差?因為再怎樣努力都是聊勝於無

MBT-70/Kpz.70配備了一門萊茵金屬的Rh202 20mm機關炮


為什麼現代坦克的防空能力都很差?因為再怎樣努力都是聊勝於無

XM1在炮塔上方安裝了一門25mm機關炮

然而這些設計,無一例外都沒有進入到現役。拋去型號本身的因素外,坦克裝機炮,的確也存在許多問題,比如機炮的旋轉機構和供彈機構都要佔掉相當一部分空間,彈藥由於體積較大,攜帶量也比較有限。而且機炮的射程過近,對付帶有一定裝甲的攻擊直升機較為吃力。

防空導彈的思路

另一條路線則是給坦克加裝防空導彈,這和紅色警戒中的天啟坦克。給坦克裝便攜式防空導彈的路線稍微好一點。便攜式防空導彈有效射程也比20mm高炮遠一些,可以達到4~6km,威力也大得多。我國曾經也有嘗試在9910工程車上加裝便攜式防空導彈用來應急。但總體來講,這種應用也並不多。到目前為止,在坦克上部署防空導彈的只有東亞某大國的天馬坦克,99式服役型號並沒有用上這種方案。

為什麼現代坦克的防空能力都很差?因為再怎樣努力都是聊勝於無

我國9910工程車上的防空導彈

空中力量的發展讓坦克防空失去意義

從70年代開始,就已經出現了以 AGM-114為代表的半主動激光制導的反坦克導彈。這種導彈的射程輕易從之前的不到5km擴展到了8km,超出了便攜式防空導彈的防禦範圍。後面AGM-114還推出了毫米波制導的版本,具備“發射後不管”的能力,長弓阿帕奇打出去後可以直接找地方隱蔽(只要毫米波雷達一直露出來制導就行),坦克自己這點防空能力真的很勉強。而A-10、Su-25這樣的對地攻擊機裝備的空對地導彈則擁有更遠的射程,連自行防空炮和近程防空導彈發射車都能懟,坦克就更不在話下了。

為什麼現代坦克的防空能力都很差?因為再怎樣努力都是聊勝於無

AGM-114“地獄火”命中坦克瞬間


為什麼現代坦克的防空能力都很差?因為再怎樣努力都是聊勝於無

滿載16枚地獄火導彈的AH-64“阿帕奇”武裝直升機,是所有坦克的噩夢


為什麼現代坦克的防空能力都很差?因為再怎樣努力都是聊勝於無

A-10攻擊機配備的AGM-65小牛導彈,射程超過22km,即便是面對中近程防空武器也不用怕

此外光電器件的進步,讓飛機上的光電瞄準儀的搜索和瞄準距離也獲得了巨大提升,具備全天候作戰能力。往往可以在數十公里外就發現地面單位。這又牽扯到一個的問題,那就是搜索能力不對等的問題。要知道,先敵發現才能先敵摧毀,而坦克的一個固有問題就是視野並不好(這一點玩過盲人雷霆全真戰役的應該深有體會),它的觀瞄是專門設計用來對地的,對空視野不佳,而且也沒辦法再裝獨立的對空觀瞄了。至於自行高炮裝的那種搜索和火控雷達,就更不用想了,壓根沒有空間裝。因此造成的結果就是坦克和武裝直升機,攻擊機的搜索能力嚴重不對等,即便有能夠得到的武器也不一定能先發現對方。難怪北約通過模擬得出一個結論,就是武直對上裝甲目標時,交換比往往可以達到12:1甚至19:1。


為什麼現代坦克的防空能力都很差?因為再怎樣努力都是聊勝於無

阿帕奇前部的擁有多個光電儀器,具備全天候作戰能力


為什麼現代坦克的防空能力都很差?因為再怎樣努力都是聊勝於無

自行防空系統必備兩樣東西:搜索雷達和火控雷達,這兩樣坦克都裝不上,搜索能力嚴重不對等

遞弱代償原理下的野戰防空發展

當代中國有一個哲學家王東嶽先生,提出過一個自然界存在的規律,叫

遞弱代償(感興趣的可以看看他的《物演通論》),就是說隨著事物演進,功能會越來越分化,於是獨立存在的能力就越低,必須依靠其他事物才能得以存在。坦克也是這樣,雖然防空不靠譜,但是這對於軍事強國來講倒也不是啥要命的事兒,因為可以開發野戰伴隨防空火力。各種中小口徑的自行高炮,中近程防空導彈發射車,甚至彈炮合一系統,可以很好的肩負起伴隨防空的任務。至於坦克嘛,還是拿大口徑機槍湊合去吧。這就是為啥文章開頭筆者說“軍事體系越完善的國家,坦克防空能力越差”。

為什麼現代坦克的防空能力都很差?因為再怎樣努力都是聊勝於無

“復仇者”防空導彈發射車,美軍用了幾十年的伴隨防空火力


為什麼現代坦克的防空能力都很差?因為再怎樣努力都是聊勝於無

道爾-M 中近程防空導彈系統


為什麼現代坦克的防空能力都很差?因為再怎樣努力都是聊勝於無

“通古斯卡”彈炮合一系統

反而是那些軍事體系不夠完善的國家,伴隨防空不夠健全,因為被逼無奈不得不為坦克配備更強的防空火力。比如上面說的天馬坦克上,就有便攜式防空導彈用來自衛。再比如斯洛伐克,之所以要搞出一個帶雙20高炮的T-72M2,也是同樣的原因。我國過去長久以來缺少靠譜的野戰伴隨防空,也在坦克研發上嘗試了加裝防空導彈的路線;但在90年代以來,隨著機械化建設力度加大,PGZ-95、PGZ-09自行高炮,道爾-M,紅旗-17構成的伴隨防空體系日益健全,也就沒有讓坦克防空的必要了。

為什麼現代坦克的防空能力都很差?因為再怎樣努力都是聊勝於無

對於野戰防空能力較弱的效果,這種配置還是聊勝於無,至少有點心理安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