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5 在臺北故宮,收藏著大量的宋代畫卷,代表著中國畫的巔峰

學者常保立曾受邀赴臺考察,並細細觀摩臺北故宮所藏宋畫大展。

此事細節,在紫禁城雜誌《水法用墨 骨法用筆 傳承有緒 源遠流長——從摹畫角度讀臺北故宮藏宋畫》一文中有介紹。

在臺北故宮,收藏著大量的宋代畫卷,代表著中國畫的巔峰

宋 梁楷 《潑墨仙人》冊(局部)

面對千年的水墨丹青,宋畫大展的莊嚴氣度使人澄懷味象,仰慕已久的興奮復歸平靜肅然。從早期的成教化助人倫,到唐代張彥遠引南齊謝赫繪畫“六法論”(即“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一模寫”。),再到真正的“六法”完備之宋代,中國畫的傳承發展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巔峰時期。

晉唐時期,統治者為了保存重要的文獻和書畫,便產生了“下真跡一等”的副本,此為皇家內府行為。有天下第一行書之稱的東晉王羲之《蘭亭序》原件早已隨葬昭陵,而虧得有奉唐太宗之命的馮承素等人的精心摹寫,其神韻才得以流傳至今。

在臺北故宮,收藏著大量的宋代畫卷,代表著中國畫的巔峰

《虢國夫人遊春圖》 網絡圖片

我們現在所能看到眾多宋以前珍貴書畫作品,有相當一部分即是摹本,如現藏遼寧省博物院的唐張萱《虢國夫人遊春圖》,即是宋徽宗時的摹本。此法逐漸在畫院內外形成了一種課徒方式——摹畫。如唐張萱傳周昉,宋李唐傳肖照,明沈周傳文徵明繼而傳陳道復等皆如此;至近代齊白石、張大千是最後一批靠摹畫起家的大畫家。

在臺北故宮,收藏著大量的宋代畫卷,代表著中國畫的巔峰

宋 劉松年《羅漢圖》(局部)

歷史告訴我們,中國繪畫是在傳統的用中思想體系和中正仁和的大國氛圍下長期發展而來,且是邊探索變革,邊前進的到了近代。元代趙孟頫說:“作畫貴有古意”,其本質是借古開今,言下亦有傳承之意。因為一切創新源於傳統,找到了傳統就找到了根本。

在臺北故宮,收藏著大量的宋代畫卷,代表著中國畫的巔峰

宋人繪《宋高宗坐像》(局部)

唐宋時期的繪畫是以書法入繪畫,進入白描線條再施以水墨丹青,有道是“欲明畫法,先究書法”,元代實處的轉松的解索,給了畫家們最大的自我空間,可以一吐胸中丘壑,從而使文人畫興起,繼而造就了明清兩代以筆墨入畫的宗師們。

在臺北故宮,收藏著大量的宋代畫卷,代表著中國畫的巔峰

宋人繪《宋皇后坐像》(局部)

整個中國繪畫史因繪畫材質的改變而產生的畫風變革,無一不是以臨摹為課徒手段傳承下來,有一整套中國特有的方法。

在臺北故宮,收藏著大量的宋代畫卷,代表著中國畫的巔峰

宋 夏圭《溪山清遠》圖(局部)

即:一、先秦大篆的臨習,於點線中求中鋒求圓。再從晉唐楷書法的內斂收放中,求結體變化,求線條的勁健。二、摹寫各家的描繪線條體味其中的書寫性,慢行筆,以書法入畫。三、通過臨摹體會古畫名跡中的用線、用墨(包括重彩)和水法的鍛造和領悟。四、目識心記的寫生。五、創作。六、體會作者畫作線條背後獨特的審美取向及對生活世相的認識;細讀畫面背後的文章。

臺北故宮渴望祖國傳統文化的迴歸與繼承。而北京故宮專業的摹畫隊伍,讓摹畫後繼有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