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林升的小詩《題臨安邸》為何能在宋詞的時代傳唱下來?

一綠浮芳


宋代是詞的盛世,名作佳作眾多,但是宋詩的水平也是極高的,對後世的影響仍然很大。蘇軾、王安石、陸游、楊萬里、朱熹等人的詩作極為出彩,絲毫不輸唐詩風采。

這首《題臨安邸》是宋詩中極具代表性的一首詩。雖然我們對詩人林升可能會感到陌生,但這首《題臨安邸》耳熟能詳。

《題臨安邸》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公元1127年,金人大舉南下,攻陷了北宋都城汴州,俘虜了宋徽宗、宋欽宗兩個皇帝,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靖康之恥”。之後,康王趙構建廟稱帝,定都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史稱南宋,後來遷都臨安(今浙江杭州)。

南宋偏安江左,不思收復中原失地,對外屈膝投降,當時的達官顯宦大修樓堂館所,大肆歌舞享樂。這首《題臨安邸》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創作的,它巧妙的揭露了南宋統治集團縱情聲色的腐朽生活,表達了詩人的憤怒和對國家命運的擔憂。

“山外青山樓外樓”突出展現了當時臨安城的美景,連綿起伏的青山,鱗次櫛比的樓臺,很是壯美。但是接著寫道“西湖歌舞幾時休”,點出了西湖邊輕歌曼舞無休無止,表現出南宋統治集團縱情聲色的腐朽生活,詩人心中有著無盡憤慨與憂慮。

“暖風燻得遊人醉”這一句中“燻”和“醉”兩字用的極為傳神,將那些縱情聲色、尋歡作樂的達官顯宦的精神狀態描繪得惟妙惟肖,躍然紙上。“直把杭州作汴州”,汴州是北宋的都城,已被金侵佔,而南宋的達官顯貴依舊紙醉金迷中,忘記了國恨家仇,將杭州當成了故都汴州,既表現了詩人對南宋統治者只求苟且偏安的憤怒之情,也蘊含著詩人對國家命運的深切憂慮。

林升的這首《題臨安邸》情景俱佳,加之構思巧妙,可謂是難得一見的佳作,能在宋詞的時代傳唱下來是很正常的。


閱讀與思維


《題臨安邸》是一首傳唱近千年的七絕,作者林升,南宋詩人,生平不詳。 《題臨安邸》至今仍然見於中小學教材上,我記得很早就會背誦這首詩了。

  題臨安邸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西湖四周青山綿延樓閣望不見頭,湖面遊船上的歌舞幾時才能停休?

溫暖馥郁的香風把人吹得醉醺醺的,簡直是把杭州當成了那汴州。

中華詩詞浩如煙海,光是唐詩就有四萬八千多首,宋詞也有一萬九千多首,精美者也數不勝數,為什麼這首七絕能一直流傳至今並且成為中小學教材典範詩詞呢?

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是這首詩充滿了憂國憂民之情。

公元1126年,金軍長驅直入,攻陷北宋都城汴梁,俘虜徽宗、欽宗二帝,北方領土盡被金人侵佔。趙構倉皇逃到江南,於臨安即位,史稱南宋。

南宋朝廷並沒有接受亡國之痛,也並不發憤圖強,不思收復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對外屈膝,對內殘酷,迫害岳飛等主張收復北方領土的愛國志士。政治上腐敗無能,達官顯貴一味縱情聲色,尋歡作樂。這首詩就是針對這種黑暗現實而作的,它吐露了鬱結在廣大人民心頭的義憤,也表達了詩人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深切憂慮。

二是這首詩是諷喻詩中的傑作。

這首詩中“燻”“醉”二字用得極具特色,把那些不思進取、尋歡作樂、禍國殃民的達官顯貴的精神狀態刻畫得惟妙惟肖,躍然紙上。結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當局忘了國恨家仇,把苟且偷安的杭州簡直當作了故都汴州。辛辣的諷刺中蘊含著極大的憤怒和無窮的隱憂。這首詩構思巧妙,措詞精當。冷言冷語的諷刺,偏從熱鬧的場面寫起;憤慨已極,卻不作謾罵之語。確實是一篇難得的上乘之作!是我們學習寫詩寫文的楷模作品。

三是該詩朗朗上口韻律和美。

該詩語言凝練生動,格式對仗工整,音韻和諧、節奏鮮明,讀來朗朗上口、聽來聲聲悅耳。詩中宛如有畫、畫中宛似有情,言簡而意豐,並且充滿無限美感。給人一種身臨其境之感。也深刻的體會到了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而且該詩沒有幾個生僻字,通俗易懂,適合作為中小學教材範文使用。



相逢一笑醉春風


“山外青山樓外樓”,耳熟能詳,然而,恐怕沒有幾個人知道寫它的詩人林升,也算是一詩留名傳千古!

《題臨安邸》(宋)林升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燻得遊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

邸:旅店。

杭州:又稱臨安,南宋偏安一隅的都城。

汴州:汴京,北宋的都城,今河南省開封市。

公元1126年,金攻陷汴京,擄走兩帝,北宋滅亡。身為康王的趙構,流落江南,在杭州稱帝,建立起南宋小朝廷。趙構看中了杭州的依山傍海和江南富足的環境,自此升級宋統治者一貫的驕奢享樂的生活,一味向金俯首稱臣,將抗金,與收復失地早拋向腦後,杭州成了逃往者暫時的安樂窩,而官宦與富商更在杭州大興土木,在西湖邊醉生夢死,使杭州城繁華一時。

這首詩便創作於此。林升,生平甚少,或許只是偶爾路過杭州,這裡的歌舞昇平,使得這位尚有愛國情與責任感的詩人,再氣憤不過,於是在所經過的旅店牆上題下這首詩,義憤填膺之作,一腔熱血之作,甚至連題目都沒有,卻說出了許多仁人志士與廣大百姓的心聲。寫完的林升或許扔了筆,長嘆一聲,便轉身離開了這座城,此後如何,不得而知,然而這首詩卻留了下來,成為南宋的寫照!

1 格律:

七絕,平起首句入韻。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暖風薰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2 理解:

“山外青山樓外樓”:兩個“外”字很押韻,寫出了杭州城天然的地理優勢與人為的繁華喧囂!

“山外青山”,杭州三面環山一面城,城內還有座西湖。山外有山,重山峻嶺,錯落有致,包圍起這座古老的城市。

這樣的城市佈局與富足,據說也是趙構建都杭州的原因,他認為長江是一道堅固的防線,金兵難以攻城。

“樓外樓”,亭臺樓閣多之又多,掩映在青山綠水環抱中。山之高大,水之秀麗,賦予這座域城壯觀與秀美兼容,彷彿能看到座座高樓裡賓朋滿座,遊人如織,歡聲笑語的喧囂與熱鬧。這是大好大美的山河,詩人在揮筆而就的時候,流露的是熱愛與讚美!

然而,國家動亂,偏安的統治階級卻在此吃喝玩樂,揮霍享受,早忘了國難了,詩人的內心也是憤懣難抑的,才會發出下面一句的憤慨。

“西湖歌舞幾時休”:這句是很有份量的,詩人怒難自抑的質問!質問誰?詩人不知道。詩人只是無名小卒,他什麼都做不了,也質問不了誰,然而不吐不快,這是一個尚有愛國熱情的詩人責任意識的流露!

“西湖”本是美的,“水光瀲灩晴方好”,“歌舞”是醉人的,可此時,詩人卻覺得刺耳,它們正在消磨國人抗金的意志。而本該為國出生入死,出謀劃策的達官貴族們,此時正樂不思蜀,他們或許早忘了北方故國仍在金軍的鐵騎下!這一句與其說是質問,不如說是諷刺與嘲弄!

“休”字頗有意味,字面上指的是西湖歌舞何時停止,實際上諷刺南宋朝廷用投降妥協俯稱臣的方式,換取戰爭的休止與暫時的和平可笑無恥行徑。

“暖風燻得遊人醉”:這一句最為精妙與形象!詩人簡練而傳神地勾勒了一群沉湎聲色,尋歡作樂的權貴們陶醉忘我,完全迷醉的醜態!

“暖風”,柔和的春風,是一個美好的詞,卻有點不合時宜,詩人諷刺而已,無能的朝廷一味享樂的影響下,靡亂的社會風氣正在西湖邊瀰漫。“遊人”,遊客,顯然指統治階級。

“燻”字用得最為巧妙。詩人不用“吹”,很容易想到“臭氣熏天,利慾薰心...”等一系列貶義詞,諷刺味十足。可以想像這場歌舞盛大與熱鬧的場面,一群達官顯貴們在歌女包圍中,縱情聲色,臭味相投,醉生夢死的醜陋!

“直把杭州作汴州”:直,簡直,詩人已怒不可遏了!將“杭州”直接等同於汴州了,這一句罵得有水平,一帶兩!北宋的統治者亡了國,南宋的統治者照樣昏庸無能,杭州成了一座無辜的城。

這句話也寫出了詩人對國家命運前途深深的憂慮!

這首詩妙在:簡潔的遣詞卻蘊含有力的諷刺,風物的讚美卻隱藏深沉的憂患意識!

寫杭州的詞很多,比如,白居易《憶江南其二》: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

柳永《望海潮》:煙柳畫橋,風簾翠幕...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有三秋掛子,十里荷花..

相比較而言,都寫了杭州的美,詩情畫意,林升《題臨安邸》也在諷刺時政的同時不自覺流露出對杭州的熱情,白描手法更為通俗,難得可貴的是,一個詩人對家國的熱愛與責任,正如陸游的“但悲不見九州同”一樣令人動容!

風雨滄桑,歷史更迭的杭州城,也會記得一個叫林升的詩人匆匆揮筆寫下的一首飽含情懷的詩!


一綠浮芳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這首詩乃南宋詩人林升感懷之作,一詩而傳世,一生不枉矣。

詩為諷喻詩,但全篇無明貶之語,情景完美結合。首聯杭州城之繁華:青山重重疊疊,樓閣林立櫛比,遊賞聖地西湖之上,歌舞昇平日夜不休歡鬧非凡。後兩句由景入情,寫遊人被西湖美景風光所迷醉,流連忘返,把臨時駐地杭州當作昔日最繁華的都城汴京。表面是讚許杭州物華天寶景物怡人,使人陶醉流連。實則諷刺南宋統治階級在逃難臨時居地只顧飲酒作樂、歌舞尋歡,忘記了北宋滅亡的慘痛教訓,偏安一隅,毫無奮作進取之心、抵抗收復失地之意,簡直就是“樂不思蜀”的可笑的醜陋的形態。

全詩揭露了南宋小朝廷的軟弱龜縮的毫無作為的社會現實,掌權者們只顧尋歡作樂的的黑暗昏聵、腐敗墮落,表達了詩人對朝廷統治階級的不滿和憤怒,對國家命運的極度憂慮。這也是當時中下層宋朝子民的心聲,藉由這首牆上詩抒發了出來,具有了廣泛代表性,使這首詩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恆久的魅力。


詩白詞清


宋代文人不是隻會作詞

我們常說唐詩宋詞,是因為唐朝時期,詩的創作水平達到了一個非常巔峰的狀態,我們知道文化的表現形式,到了一種很高的境界以後,後面的文人想繼續出彩就勢必會走其

他的路線。

所以唐詩興盛後到了宋代,就成了詞的天下,而到了元朝,曲又大放異彩,當然宋元時期不可能這些文人都不會做詩的,或者說做詩的水平實在都很差,

但是為什麼我們會有這樣的一種錯覺呢?那是因為現代學者去分析一個時代文化的時候,通常會從它最耀眼最創新的部分去分析,宋代詞自然是一絕,詩就只能暫且放一邊。

南宋是愛國文學的搖籃

這首詩流傳甚廣的原因,則是因為它的題材。我們知道,宋代是個重文輕武的朝代,所以自北宋開始與周邊的少數民族保持和平的關係,就是採取的一種議和的退讓方式,也就是說朝廷大多數都是主和派。

到了南宋,其實宋王朝已經是處於一個風雨飄搖,朝不保夕的狀態了。這時候湧現了非常多的愛國詩人,比如說陸游之類的,就連弱質女流,李清照也寫下了“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悲壯詩句。

南宋文人,在這時期做的詩也好,詞也好,一般都會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情思,一種是對江山風雨飄搖的一種憂慮,如陸游等。一種是表達對統治者不作為的一種痛惜,林升的《題西林壁》就是其中的名篇,另一種則是像辛棄疾之類的,希望自己能夠披甲上戰場殺敵。


黍離Willow


林升的《題林安邸》詩,以其樸質,流暢,極具諷刺意味的風格,流傳下來,詩曰。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當汴州。這是一首寫當時南宋高宗皇帝趙構,遷都杭州後整個社會,紙醉金迷,聲色犬馬,頹廢墜落,熙熙自樂,那管河山破碎,百姓蒙難的真實寫照。

詩中作者,雖然沒有用直接詞彙,鞭撻統治者,那種在國破山河缺,外敵入侵,人民受害的情況下,依然驕奢淫逸,歌舞昇平的強烈句子。但詩中卻用一種諷刺,喻挪的口氣,把無能而又昏庸的南宋小朝庭,不思進取,自甘墜落的形神,在這短短詩中,淋漓盡致地表現。

縱觀整個宋朝,自宗徽宗時不務正業,醉心青樓歌舞,字畫書法,以至長生道術。寵信奸臣,終致國破家亡。最後兩帝被擄北去,於五國城中,坐井觀天,雖罪有應得,也是大宋帝國奇恥大辱。

而康王趙構即位之後,成立南宋朝庭,偏安一隅,不思報仇,寵信投降派秦檜等輩,乞辱求生,排擠岳飛等愛國將領。修宮建殿,驕奢淫逸。在強敵威脅之下,依舊歌舞昇平,正如唐杜牧詩所言,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又唱後庭花。

在南宋很多著名詩人中,其中如陸游,李清照,蘇軾,辛棄疾等等。林升名氣似乎沒那麼大,但從這詩中,看出作者對封建統治者的不滿,是用另一種手法加以諷刺。不露痕跡,更有深意,所以很受後世人們所喜歡。象易安居士的。生則當人傑,死則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其諷刺力度,氣勢宏大,則另有一種風格。

如今再讀這小詩,如果沒有結合當時社會情況,把它理解為一種繁華,一種景象,則有失作者深意。

偉傑,作於六月七日


偉傑110789986


山外青山樓外樓,

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燻得遊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這首小詩,單從藝術成就上來說,不算是特別高的,但又有自己的獨特之處,語句簡潔,節律明快,讀起來朗朗上口,(尤其是第一句,可以說是神仙句子,不知道有多少酒樓飯店,都叫做“樓外樓”,讀起來明快,看起來有逼格。)

這首詩是一首諷寓詩,短短四句二十八字,描繪了一副南宋偏安朝廷醉生夢死的瘋魔景象,情景兼備,用詞通俗不庸俗,胸臆大開不怒而威,無論文人還是市井之輩都很容易就會被它激起共情。

另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歷史背景了,宋朝儒學達到高峰,後來時代國人信仰幾乎都籠罩其下,成為正統,但是北宋亡於金,尤其偏安南方後終滅於元,遼,金,元在儒家思想看來都是蠻族外族入侵,這首詩在人們心裡引起的痛,自然也就更強烈了。


西嘶


說在前面

雖然現代人說起宋代必稱宋詞,甚至有“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這樣的順口溜,但我們必須明白的一個事實是,這並不能代表一個時期文學的全貌。宋代除詞之外,詩文都有很好的表現。文章方面,“唐宋八大家”中有六位出自宋代。宋詩在唐詩出盡風頭之後,能獨闢蹊徑,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錢鍾書先生曾專門作《宋詩選注》,為宋詩正名。

林升其人不揚,許多人都不知道。說起這首《題臨安邸》,或許很多人還是不知道,但只要一吟誦“山外青山樓外樓”,大家都會反應過來:我知道,甚至有些人會驚訝:這竟然是古人寫的一首詩!為什麼呢?語言太明白,太易懂了,完全沒古人的架勢,而這恰恰是這首詩流傳千古的一大原因。

句解

山外青山樓外樓

古人作詩講究起承轉合,起句要平。這一句起得就好,只是簡單寫臨安(今之杭州)的景貌。山外青山,寫的是地勢地貌。杭州城三面環山,所以是“山外青山”。柳永在詠杭州的詞作《望海潮》中寫到“重湖疊巘清嘉”,“疊巘”寫的就是“山外青山”的地貌特點。

樓外樓,寫的也是臨安城的繁華。樓臺鱗次櫛比,自然是人多熱鬧,繁華無比。臨安的繁華在柳永《望海潮》中也有所表現:“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由此可見,臨安城的繁華奢侈不是虛言。

臨安城集美景與繁華於一身,無怪乎人們要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無怪乎金主完顏亮在看完“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句子後,要率兵南下了。處於這樣環境中的人會是怎樣的呢?這一句寫景為下文張本鋪墊。

西湖歌舞幾時休

西湖自古是杭州的標誌之一,不能不提。然而此句著眼之處不在於西湖美景,卻在於處於西湖美景之中的人身上。他們賞景,沉迷酒色歌舞,一番太平盛世景象。正如《望海潮》中所寫“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人們好不自在!但是詩人卻無法沉浸在美景之中,他在問這“西湖”的“歌舞”“幾時”才“休”?看似在問,實則已答。這是反問句的好處,可以以問為答。詩人通過反問句,增強了自己要“西湖歌舞休”的語氣和感情。可是詩人為什麼要“西湖歌舞休”呢?這個答案在後兩句,下面一併解讀。

暖風燻的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春風吹得人骨軟,“遊人”已沉醉於西湖美景之中,分不清這裡是杭州,還是汴京。明明身處杭州,卻老以為這是汴京。

解說至此,詩歌的創作背景已經呼之欲出。臨安是南宋都城,而汴京則是北宋舊都。很顯然這首詩作於北宋滅亡之後,這裡的“遊人”就不是一般的春天踏青之客,而是北宋滅亡之後,從北邊逃難到臨安的南宋統治者。汴京已失,本應當勵精圖治,圖謀收復,但南宋統治者卻紙醉金迷,沉醉於歌舞昇平當中,錯把杭州當汴京,沒有一絲進取之心,怎能不令人心中陡然氣盛,憤慨陳詞,譏諷一番?

總評

這首詩是一首譏諷南宋統治者紙醉金迷,不思進取的詩,表現了詩人深深的愛國之情,表達了他對國家前途的深深擔憂,對南宋統治者的憤慨之情。但這些情感,都沒有外露,全部含於字內。讀詩不過看到青山、高樓、西湖、歌舞、暖風、遊人等字眼,以及一個“直把杭州作汴州”的錯覺,再無其他,而且語言易懂,曉暢如話。這正是這首詩高明的地方。


會說話的鍋


林升這個人在整個輝煌的宋朝文人群體中其實並不算出彩,其流傳下來的作品也並不多見,且在質量上也良莠不齊,其人倒像是一位民間詩人,而這首《題臨安邸》的地位是十分尷尬的,既不能劃分到唐詩中,也不能收錄在宋詞裡,而是收錄在清朝乾隆年間編撰的《東甌詩存》中。

這是一本專門收錄散落在民間各處的詩歌的合集,正因如此總算也讓許多不為大眾熟知的優秀詩歌也得以流傳下來,臂如林升的這首《題臨安邸》,既能被收錄保存下來,自然有其價值所在。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這首詩的創作背景是發生在“靖康之恥”後的幾年,北宋朝廷潰滅後,趙構帶著一班北宋潰臣逃到了江南建立起南宋小朝廷,即位號高宗,自此拉開了南宋朝廷的序幕。不過這位高宗皇帝在經歷“靖康之恥”後並沒有吸取失敗的教訓,甚至忘卻了徽欽二宗被金人俘虜的恥辱,一心只想偏安一隅,安心做自己的皇帝。

當時的南宋朝廷先把都城建立在南京,後又遷至臨安,也就是今天的杭州,那裡秀麗的風光吸引了宋高宗的注意,於是在接下來的幾年時間裡這位皇帝不僅不去考慮收復中原失地的打算,反而大興土木,在杭州城裡修建宮殿和娛樂場所,而許多商人宦官也紛紛在杭州落腳,跟著經商貿易或買地修樓。

一時之間讓杭州顯現帝王都城的王者之氣和富麗堂皇的氣派,這讓當時的林升感到很氣憤,面對南宋朝廷在政治上的無能和軟弱,這位民間詩人於是寫下這首嘲諷詩,嘲諷高宗集團夜夜笙歌,不僅不洗去國恥,收復中原失地,反而沉溺在短暫的富貴享受之中,還想把杭州當成第二個汴京。


對於當時的宋人來說,“靖康之恥”就猶如我們今天的9·18事變,面對外敵入侵,無能的高層統治者不僅不打算抵抗,甚至一味想著要投降和妥協,一心打著保持榮華富貴的小算盤。而與當時整個社會形成鮮明對比,對宋人來說失去中原失地已經是巨大的恥辱,而徽欽二宗被金人俘虜更是奇恥大辱,這種恥辱是一種精神上極為深沉的打擊,因此在整個南宋社會中對收復中原失地,迎回徽欽二宗的呼聲一直很高。

但是宋高宗對此一直置若罔聞,坊間有一種觀點認為當時的宋高宗出於皇位的緣故不願迎回徽欽二宗,倒也有一定程度上的說服力。對於南宋小朝廷的無能引起民間巨大的不滿,當時的女詞人李清照就曾寫詩嘲諷南宋小朝廷。

《題八詠樓》

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後人愁。

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

所以,林升的這首《題臨安邸》就是在這樣的一種時代背景下醞釀而生,其能流傳下來自也因表達了一種愛國熱情以及對南宋小朝廷的憤怒和不滿,其用詞恰當巧妙,嘲諷之意辛辣準確,故能流傳下來也在意料之中。


文化十分鐘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杭州城外,西湖邊上依青山而傍的歌樓,重重疊疊和城內大街小巷舞樂坊裡面的琴曲、妓歌幾時能夠停歇下來呢?

春風和煦,歌樂盪漾,把遊樂賞玩的人燻得迷迷糊糊如喝醉了酒一般。達官顯貴忘記了這是杭州,不知方向的把它當作了都城汴州。

全詩流暢韻和,語言直樸,字句運用恰當。借景抒情,感情流露非常明顯而強烈。諷刺了南宋王朝失去了北國,不思收復,腐敗無能,偏安一偶且不羞於恥辱,不懷天下黎民福趾而尋歡作樂,沉淪歌舞生活。表現了詩人強烈自覺地愛國,不同流合汙,憂慮人民的高尚情懷。

詩風美麗,諷喻感極強。由於這些此詩能輕鬆的傳誦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