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驚蟄


驚蟄 | 啟蟄


仲春遘時雨,始雷發東隅。

眾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

翩翩新來燕,雙雙入我廬。

先巢故尚在,相將還舊居。

自從分別來,門庭日荒蕪;

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晉)陶淵明

驚蟄 | 啟蟄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也是仲春時節的開始。伴隨著陣陣春雷,經歷了早春的懵懂,仲春時節,這春意也漸漸濃了起來。

古人將二十四節氣中的每一個節氣都分為三候,用來更準確地描述節氣的氣候特徵。

驚蟄的三候是:“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鳴;三候鷹化為鳩。”

桃始華,便是桃花盛開的意思。

倉庚,就是我們常說的黃鸝鳥。

這個鷹化為鳩比較有意思。鳩,就是布穀鳥。古語有:“仲春之時,林木茂盛,口啄尚柔,不能捕鳥,瞪目忍飢,如痴而化,故名曰鳲鳩”,說的就是這種鳥。仲春之時,天空尚不見飛翔的雄鷹,只看到鳴叫的布穀鳥。在古人的觀念裡,就好像是鷹變成了布穀鳥一樣。

驚蟄 | 啟蟄


驚蟄 | 啟蟄


驚蟄 | 啟蟄


驚蟄 | 啟蟄


《周禮》雲:“驚蟄,……蟄蟲始聞雷聲而動”,可見驚蟄這一節氣,與打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在古代的民間,在驚蟄前後也有很多祭祀雷神的民俗活動,比如貼上雷神的畫像,擺上供品,以及去雷神廟裡上香禱告等等。

兒童莫笑是陳人,湖海春回發興新。

雷動風行驚蟄戶,天開地闢轉鴻鈞。

鱗鱗江色漲石黛,嫋嫋柳絲搖麴塵。

欲上蘭亭卻回棹,笑談終覺愧清真。

——(宋) 陸游

驚蟄 | 啟蟄


驚蟄 | 啟蟄

驚蟄,古時候最早叫做“啟蟄”,後來到漢朝的時候為了避漢景帝劉啟的諱而改為驚蟄,唐朝的時候曾有短暫的恢復,然後就以驚蟄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了。驚蟄節氣一般在每年陽曆的3月6日左右,太陽達到黃經345度時開始。

驚蟄 | 啟蟄


驚蟄 | 啟蟄


驚蟄 | 啟蟄


驚蟄 | 啟蟄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裡面解釋說:“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春雷一響,沉眠在土裡的蟲子都醒了過來,所以這個節氣叫做驚蟄。當然,今天我們知道,這個說法只是古人對自然現象的描述。蟲子自然是聽不見雷聲的,之所以醒來是溫度變化的結果。驚蟄的習俗也多和驅蟲、殺蟲有關。

比如在江蘇的邗江一帶,有個照蚊蟲的習俗。在驚蟄這天的晚上,當地人要點燃春節祭祀的時候留下的紅蠟燭,然後拿著在屋裡、院子裡到處照,還要念念有詞:“驚蟄照蚊蟲,一照影無蹤”,據說這樣可以驅走蚊蟲。

在江西、廣西的一些地方,當地人有用撒石灰的方式驅蟲的習俗,牆根屋角都要撒遍,據說這是唐代藥王孫思邈的遺澤。有的地方還要把住宅周圍全都撒上石灰,還要撒出一把弓的形狀,這可能是遠古某種巫術的遺存吧。而在湖南的醴陵地區,當地人有驚蟄時節在屋裡放鞭炮的習俗,叫做“爆驚蟄”,有嚇跑蟲子的意思。

驚蟄 | 啟蟄


驚蟄 | 啟蟄


驚蟄 | 啟蟄


東北春風至,飄飄帶雨來。

拂黃先變柳,點素早驚梅。

樹藹懸書閣,煙含作賦臺。

河魚未上凍,江蟄已聞雷。

美人宵夢著,金屏曙不開。

無緣一啟齒,空酌萬年杯。

——(唐)張說

驚蟄 | 啟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