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农民工复工返岗,如何增动力、破阻力?

吕德文 || 农民工复工返岗,如何增动力、破阻力?

2月16至19日,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完成了一项涉及14省98县104个“零疫情村”劳动力流动情况的调查(不包括湖北省)。调查显示,复工复产存在重重障碍,其中最重要的是,中西部农民工被各地的疫情防控措施“封冻”,导致部分企业因无工可用而无法复产。

这段时间以来,中央和各省市都陆续出台了强有力的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政策。一些直接阻碍农民工流动的防控措施,如封村堵路、强制隔离14天、企业复工申请手续繁琐等正在调整。

在我们看来,政策效应逐渐显现,但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某些环节还未打通。其中的关键是,农民工有序流动的态势还未形成。

动力和阻力

客观而言,企业的复产动力要比农民工复工的动力强。受资金周转压力和资产损耗的影响,以及一些进出口企业的违约风险,企业对复产有极强的动力。

因此,只要是政策允许,大多数企业都在积极复产。比如,有些企业为了尽快复产,在政府的协助下开通了直通大巴,并为复工农民工提供了不少便利。

当前,国家政策也在助推企业复产。比如,2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为积极扩大农民工就业,决定加大稳岗和就业补助,拓宽就地就近就业渠道,新上一批带动就业能力强的项目,重大工程建设、以工代赈项目优先吸纳贫困劳动力。

相信,在一系列的政策组合拳下,企业复产的动力还会进一步增强。

然而,除了规模以上企业和重点行业企业,大多数企业并无条件为农民工返城提供良好条件。

吕德文 || 农民工复工返岗,如何增动力、破阻力?

从农民工流动意愿的主体视角分析,即便政策上畅通了各种障碍,农民工外出务工的动力总体上还不强。农民工家庭一般都是“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耕半工”家庭,对经济社会风险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以这次疫情为例,它刚好发生在春节返乡期间,对农民工而言,过去的一段防控期本身就属于休整期。哪怕是延误一个月务工,农民工虽然因此亏损了一定的经济收入,但生活成本其实是相对下降的。

在这个意义上,只要风险和不方便因素仍然存在,很大一部分农民工还是愿意延迟外出务工。

比如,不少地方虽然调低了应急响应等级,但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对疫情防控宣传并未放松,也还在不断强调外出的感染风险。

同时,城市复工还有各种不确定性,如临时务工人员,可能面临找不到工作的情况;在城市租房居住的务工人员,可能面临租不到房子的困境。

凡此种种,都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农民工外出务工的动力。在这个意义上,促进农民工有序流动的关键还是在于为其消除疑虑,增加信心。

如何增强信心?

首先,各个城市需要进一步调整政策,为农民工复工创造条件。

事实上,农民工外出务工的要求并不高,在城市要有地方住,有工作做,那就够了。但是,很多城市,恰恰是这两个方面做得不到位。

比方说,不少省份都出台了政策,返岗员工无需提供健康证明,除来自重疫区的务工人员,在进行健康监测后一律取消隔离要求。

但是,几乎所有城市都还在强化疫情防控的属地责任。并且,疫情越是平静,责任机制越是在强化。

比如,很多城市都规定,只要小区里再新增一例感染者,社区书记就地免职。

结果是很多城市社区为了减少风险,要么需要提供健康证明,要么提供了健康证明也进不去,与此同时,农民工尤其是散工提供健康证明难度较大。此事虽小,却给农民工传递了

暂时还不适合复工的信息。

其次,需要进一步营造复工复产的社会氛围,让城市接纳农民工。

当前,一些城市社会仍未对疫情脱敏,未能树立正确的科学防疫思维。客观上,很多城市形成了较强的排斥外来人口的社会氛围

比如,很多过年未回乡一直滞留在务工地的湖北籍农民工,春节后不仅无法复工,且没有住处,只能在街头流浪。

还有一些企业的土政策规定,不仅是湖北籍农民工,哪怕是要经过湖北的农民工,也暂时不接纳复工。

在这个意义上,促进农民工有序流动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全社会应该正确审视的事情。

再次,要给农民工传递强大的信心。

尽管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但从长远看,这种影响是有限的。乃至于,通过一系列的政策调整和产业刺激,相当一段时间会更加有利于农民工外出务工。

比如,加大稳岗和就业补助,一批带动就业能力比较强的项目将上马,对农民工外出务工都是利好消息。这些信息,不仅要让企业知道,更应让农民工知晓。

最后,要为农民工顺利外出创造良好条件。

促进农民工有序流动,并不意味着无条件的放开防控。恰恰相反,要将疫情防控常态化,做到边流动、边防控。

吕德文 || 农民工复工返岗,如何增动力、破阻力?

其核心是,农民工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倡导的良好的生活方式,需要在外出务工过程中继续保持。比如,各种公共交通工具虽然畅通了,但需要同时做好必要的防控措施。

尤其是各个城市,不能简单以防控思维来对待农民工,而是要以新市民的角度来服务好农民工,这样才能兼顾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

流动与联动

总之,促进农民工有序流动,需要广大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发达地区做好有机联动

对于劳动力输出地,地方政府要尽快将政策重心调整到经济社会发展上来,不仅要助力本地企业复工复产,更要结合自身实际,为农民工外出创造条件,搞好服务。

对于劳动力输入地,地方政府不仅要着眼于为企业做好服务,更要着眼于新市民,为农民工顺利返城做好准备。

文字/吕德文(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