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張桂林:養致富之寶 種幸福之樹

張桂林:養致富之寶 種幸福之樹

“大哥您好,您要辦哪子事咧!”“我來辦理申報桑苗業務,今年我家打算擴大種桑規模。”“好的,您拿出相關證件,我幫您登記一下。”一道穿梭在辦公場所忙碌的身影,禮貌而有序的幫助村民辦理相關業務,為民辦事的她會是誰?她就是凌雲縣下甲鎮平懷村的婦聯主席張桂林。擔任村幹部以來,她愛崗敬業、真誠服務、無私奉獻,臉上始終洋溢著燦爛的笑容,身上總有一股永不服輸的幹勁。在致富、帶富的道路上,她勤勞肯幹,不畏艱難,以身示範,不僅改善了自身的生活質量,也帶動了群眾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贏得全村上下一片讚譽。


張桂林:養致富之寶 種幸福之樹


張桂林於2017年9月,被推選為村婦聯主席,每天村務繁忙,與村“兩委”會商工作事宜,接待群眾辦事,進屯入戶開展各項工作。即便如此,她還把自家的養豬場和桑蠶種養管理得井井有條,效益可觀,成為當地勤勞致富的帶頭人,被評為2019年凌雲縣“五最農民”。

張桂林:養致富之寶 種幸福之樹

其實,早些年張桂林的家庭生活條件和大多數村民一樣,十分困難,曾迫於無奈與丈夫一道外出廣東、浙江務工補貼家用。而外出務工,也讓自己的孩子成為留守兒童,作為母親,眼看著孩子越來越大而自己陪伴孩子成長的時間越來越少,便毅然決然留在家裡照看孩子,同時也萌芽留鄉創業致富的念想。

張桂林:養致富之寶 種幸福之樹

“我回到家裡發展養殖產業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創辦了凌雲縣神隆生豬養殖場,產業規模慢慢擴大,效益越來越好”張桂林告訴筆者。從2012年開始,到去年為止,張桂林的神隆生豬養殖場已從原來單純養殖出欄肉豬十幾頭髮展到每年養殖肉豬和生產豬花共500頭,年純收入達12萬元。

張桂林:養致富之寶 種幸福之樹

此外,頭腦活絡的張桂林,還積極參與平懷村發展桑蠶產業,共種植桑園15畝,年養蠶20多張,年收入約6萬多元。個人家庭的收入增加了,生活條件也改善了,但看到村子裡一些從附近地質災害點搬遷過來的村民生活依然困難,張桂林內心隱隱作痛,她覺得,自己需要為他們做點什麼。於是主動進屯入戶和群眾話產業發展之路,帶領群眾一起發展養殖生豬和種桑養蠶產業。教技術,賒豬苗。在她的帶動和指導下,許多群眾紛紛加入到養豬和種桑養蠶的產業上來,錢袋子也漸漸鼓了起來,日子越過越紅火。

張桂林:養致富之寶 種幸福之樹

“我是在村婦聯主席張桂林的帶動下種桑養蠶的,去年養了9批,一批3張,年收入也有8萬多元,今年我第一批就拿了4張來養,按照這樣收益,今年收入起碼在10萬元左右。”平懷村村民張洪薪滿懷感激的說。據瞭解,在張桂林的帶動下,全村共有30多戶群眾加入到生豬養殖的產業中,同時還有100多戶發展種桑養蠶,戶年均增收3到5萬元不等。


張桂林:養致富之寶 種幸福之樹


“對今後的打算,我除了做好本職工作以外,還將繼續擴大產業發展,多渠道探索致富方法,帶領群眾脫貧奔康。”張桂林滿懷信心的說。

張桂林:養致富之寶 種幸福之樹

圖文丨謝永翠 秦一菲 黃文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