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 云龙图|一遇风云便化龙,修炼成凝聚所有美好寓意的终极文化信仰

传统绘画题材漫谈系列之六十六

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在传统文化中具有独一无二至高无上的地位,浩瀚的典籍和绵延的传说中,其形象的复合性使之成为中华文化的最突出的符号,并一直以其神性的文化光芒贯穿古今连接时空,普照在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身上,龙的传人一说更是高度凝练抽象地概括出整个民族的个性,成为共同的身份标记和情感印记。甚至在古今中外,几乎没有哪一个神祇具有这样包罗万象涵盖一切的信仰属性,其影响深入到文化的各个层面和各个角落,成为中华文化中妇孺皆知不假思索的一种集大成的美好意向。

云龙图|一遇风云便化龙,修炼成凝聚所有美好寓意的终极文化信仰

新石器时期 红山文化 玉龙

远古时期的龙的形象并没有统一的标准,而随着文明史的递进与沿革,不同时期的人们赋予龙这样一种虚构的动物各种不同的想象,从而渐渐使龙的形象最终定格在如今人们日常认知中约定俗成的那种模样: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蚕、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这种形象最终成型于宋时,而从此前的文化遗存来看,龙的早期形象更多是一种简约淳朴的风格,比如新石器时期红山文化的玉龙、辽宁查海遗址出土石堆塑龙、殷商时期的妇好墓中出土的玉龙等与成熟期的龙的形象相比显然带有一种原始的稚拙感。而在绘画中早期的龙的形象如战国时期的《人物御龙图》中也可以看出,画面中以男子侧身而立正驾驭着一条巨龙,龙首高扬,龙尾上翘,刚劲爽利的线条勾勒出人物和龙的形象,龙的装饰性图案化的特点十分明显。在战国时期的另一幅帛画《人物龙凤图》中,尽管龙在这幅画面中屈居一隅,不过其形象看上去更灵动,别有一番韵味,更符合人们印象中龙的状态。

云龙图|一遇风云便化龙,修炼成凝聚所有美好寓意的终极文化信仰

战国帛画 《人物御龙图》


云龙图|一遇风云便化龙,修炼成凝聚所有美好寓意的终极文化信仰

战国帛画 《人物龙凤图》

就绘画中的龙这一题材而言,在历史文化的晕染下更是赋予了一种传奇性的色彩。叶公好龙和画龙点睛的故事可谓从正反两个方面诠释了这一题材的神性之光,特别是六朝时期张僧繇画龙点睛的传说,更是将这一题材推向了一种巅峰,不过可惜张僧繇笔下的龙在北宋时期就不见传于世,故只能在想象中体会其中的精妙绝伦。但从这些传说中可以看出这一题材源远流长的文化积淀和瑰丽多姿的审美趣味,北宋《宣和画谱》中就有鱼龙一科,上面记载着五代时僧传古、北宋时董羽等以画龙而著称于世,而就目前所见而言,南宋时期陈容所创作的各类云龙图,才真正使这一题材大放异彩,从而确定了云龙图这一传统绘画题材美学上的标杆意义。陈容生卒年不详,福建长乐人,南宋末年进士,号所翁,故他笔下的龙被人称为“所翁龙”,这些墨韵酣畅、姿态矫健的云龙图,具有一种超凡脱俗的魅力。据画史记载,陈容画龙“深得变化之意,泼墨成云,噀水成雾。特别是醉余大叫,脱巾濡墨信手涂抹,然后以笔成之,或全体,或一臂一首,隐约而不可名状者,皆得妙似。”至今可见的陈容款的有《六龙图》《九龙图》《云龙图》《霖雨图》《墨龙图》等作品,在这些传世的墨迹中,可以看出他笔下的各类云龙图的技法以泼墨写意为主,在云水的渲染上与当时山水画中的米氏云山那种泼墨技艺有着相似的用墨逻辑,以不拘一格的墨色渲染出云蒸霞蔚的云水气象,波澜壮阔兼具排山倒海之势,在这样的背景中,对龙的部分的描绘又有着与石恪的写意人物画的笔墨技巧相近,两者各显其妙而又天衣无缝地相得益彰,成为后来云龙图这一图式的典范标本。

云龙图|一遇风云便化龙,修炼成凝聚所有美好寓意的终极文化信仰

南宋 陈容 《云龙图》


云龙图|一遇风云便化龙,修炼成凝聚所有美好寓意的终极文化信仰

南宋 陈容(款) 《云龙图》


云龙图|一遇风云便化龙,修炼成凝聚所有美好寓意的终极文化信仰

南宋 陈容 《九龙图》(局部)


云龙图|一遇风云便化龙,修炼成凝聚所有美好寓意的终极文化信仰

南宋 陈容 《六龙图》


尽管龙画在宏大的画史上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旁枝末节,在山水、人物、鸟兽等各类蔚然大观的画科中几乎隐匿不彰,但陈容的云龙图这一图式的横空出世,很快便成为一种深受广大底层民间画家所喜好模仿的一种经典图式,历代延续这种风格而成的云龙图成为画史上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在传统文化中,龙这样的一种图腾渐进被皇帝所垄断,而皇家的审美所推崇的那种华美堂皇的气质,使得各种带有极强的装饰感的龙的图案成了皇家的专利,比如龙袍以及皇宫御用器物上的龙的形象成为一种主流。而除此之外,民间中各种水墨绘就的云龙图并未绝迹,反而展示出一种更具生活气息和蓬勃活力的别样风采。就元明时期来说,至今可见的各类云龙图大多都是在画史上籍籍无名之辈所创作的,大多数文人画家对此保持着一种刻意疏远的态度。而到了清朝,随着绘画艺术市场的茁壮发展,文人画与世俗画之间相互融合的大趋势下,以陈容的笔法和构图为根本遵循的云龙图迎来了一个复兴的高潮期,

一些画家如高其佩、黄慎、吕学、周璕、杨大章、陈阶平、任薰、黄山寿等以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的笔墨语言,创作过各种各样的云龙图,使这一题材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比如高其佩的以指画创作的云龙图对龙首的刻画可谓非常传神,那种粗狂霸气的神龙气质呼之欲出,具有一种狂放不羁的傲然气度。而黄慎笔下的龙更注重画面的情节和故事性,赋予了这类作品更多的一种直截了当的文化特质,比如他以探骊得珠一说而绘就的《探珠图》以及以神道人物为主题的《骑龙图》等,就是将有关龙的传说通过画面语言将其中的寓意表达出来,浅显易懂的主题使这类画作世俗化的美好寓意更是扑面而来。而及至近现代,云龙图这一题材依旧在民间绘画中有着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比如齐白石为曹锟所作的《云龙图》寄寓着那种润泽苍生的意蕴就是一个例证。


云龙图|一遇风云便化龙,修炼成凝聚所有美好寓意的终极文化信仰

清 高其佩 《云龙图》


云龙图|一遇风云便化龙,修炼成凝聚所有美好寓意的终极文化信仰

清 高其佩 《墨龙图》


云龙图|一遇风云便化龙,修炼成凝聚所有美好寓意的终极文化信仰

清 黄慎 《探珠图》


云龙图|一遇风云便化龙,修炼成凝聚所有美好寓意的终极文化信仰

清 黄慎 《骑龙图》


云龙图|一遇风云便化龙,修炼成凝聚所有美好寓意的终极文化信仰

清 周璕 《墨龙图》


云龙图|一遇风云便化龙,修炼成凝聚所有美好寓意的终极文化信仰

清 戴克昌 《云龙图》


云龙图|一遇风云便化龙,修炼成凝聚所有美好寓意的终极文化信仰

清 朱伦瀚 《云龙图》


云龙图|一遇风云便化龙,修炼成凝聚所有美好寓意的终极文化信仰

清 邱淦 《云龙图》


云龙图|一遇风云便化龙,修炼成凝聚所有美好寓意的终极文化信仰

清 黄山寿 《云龙图》


云龙图|一遇风云便化龙,修炼成凝聚所有美好寓意的终极文化信仰

齐白石 《云龙图》


龙之为物,能合能散,能潜能见,能弱能强,能微能章。宋代王安石在《龙说》一文中如是说。而传说中有乘六龙以御天、龙生九子之说,也有独具传统文化色彩的真龙天子、乘龙快婿、望子成龙、龙凤呈祥等诸多美好寓意的词汇,更有在民间口口相传蕴含着神秘文化的龙脉一说,民俗文化中的舞龙灯、赛龙舟等活动更是风靡大江南北,但龙之千变万化最终形诸如图的以宋代陈容为代表的云龙图,融会贯通所有的美好寓意集于一身。在一遇风云便化龙的因缘和合中,将古人朴素哲学体系中所蕴含的那种天人合一、阴阳交合等文化个性深入浅出的诠释出来,逍遥天地间,遨游乾坤中,并由此生发出能兴云雨利万物、能祛病邪利苍生等千般神通广大之能事,被无数芸芸众生顶礼膜拜,在汉文化圈中成为一种源远流长的超越宗教层面上的终极文化信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