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故事:舊時的偷兒“做活路”用撬刀,不足一尺,三稜形,鋒利無比


故事:舊時的偷兒“做活路”用撬刀,不足一尺,三稜形,鋒利無比


舊時,開縣的偷兒“做活路”都用撬刀。刀長不足一尺,三稜形,每稜帶刃,鋒利無比。用竹筒裝好,別在後腰帶上,傷不到自己,又隱蔽,取用也方便。

民間傳說撬刀撬牆,不管土磚火磚,磚縫兒的灰直往下落。如果捅人,傷口Y形,不好縫針不說,再好的醫生縫起後留下的疤痕都難看。聽我姑爺擺龍門陣:生他那年,有天深夜,一個偷兒用撬刀尖偷偷撥他家門閂。他老漢驚醒了,拿起一把菜刀,輕腳輕手走到門邊,只等偷兒伸頭,便一刀下去。門閂撥得很慢,老漢用菜刀在裡面輕微地幫力。當第二根門閂撥到一半時,門外偷兒突然住手,溜了。可能是老漢幫的力稍稍重了點,偷兒覺察到了。

慣偷兒薛太白請鐵匠鋪打撬刀,都是擦黑無人時去,不說話,用手比畫。拿到撬刀後,當晚“做活路”的收穫,不管多少,薛太白都會孝敬鐵匠。這是老輩留下的規矩。

開縣城的百姓都知道薛太白是慣偷兒,認得到他的人也多,但只能乾瞪眼。捉賊要捉贓。

故事:舊時的偷兒“做活路”用撬刀,不足一尺,三稜形,鋒利無比

門閂

有一年年關,縣城老關嘴幾十家人戶兒掛起風乾的香腸臘肉被“抹竿竿兒”。老關嘴在城外東河岸邊,全是住木板房、吊腳樓的窮人戶兒,好不容易辦點年貨卻被盜,大家非常氣憤,認定是薛太白做的活路。

這次縣太爺聽信民言,把薛太白捉來問案。但他死活不認賬。就在當晚,城裡獅子樓街一帶又有十多家商戶被盜,竊物仍是香腸臘肉。縣太爺只好放了薛太白。

我姑爺說,薛太白會遁法。只要有一盆水,他坐在裡面,拿籮筐一㝩,人就走了。上可到重慶,下能去夔州、宜昌。如果中途被人揭開籮筐,他就再也回不來了。薛太白被關在牢房後,遁出去,做了同樣的活路,以證明老關嘴的案子和他無關。

後來薛太白專偷香腸臘肉,並留下一句順口溜:“手裡拿著撬刀把,要吃臘肉咧幾下。”

有一天,薛太白又出去“做活路”了。剛走不久,他佑客在堂屋聽到陽溝後面有響動。於是,手拿一竿揚叉,走到裡屋的牆邊等著。不一會兒,牆磚從外面被取下幾塊後,露出一個洞口。說是拿撬刀的偷兒都會一種“松骨術”,頭只要能伸進洞口,便使法,全身的骨節“啪啪”作響,一會兒身體變軟而收縮,就很順利地鑽過洞口。這時,薛太白佑客見一個人頭剛剛伸進來,一下子用揚叉叉在頭後的脖子上。這頭進不來,又退不出。然後,她回到堂屋做事去了。

晚上,薛太白揹著一袋臘肉回到家裡,馬上叫佑客煮一塊下酒。

酒菜很快上桌。佑客說:“你不請兄弟夥一起來喝酒?”

薛太白回答:“你牙巴痛喲,歪起嘴巴亂說。明明我來回一個人,那來的兄弟夥?”

“不信,你到陽溝後頭去看看。”

不一會兒,薛太白拉著一個年輕人的衣袖回到堂屋。年輕人嘴裡不停地念道:“對不起,對不起,薛大爺,我不知是您的家。饒我一回,薛大爺!”

薛太白把年輕人拉到桌邊,說:“來來來!坐下喝杯酒。”然後坐回自己的位置,嘆了一口氣:“唉——撬來撬去,撬到各人頭上了。”

第二天,薛太白頭一次在白天來到鐵匠鋪,不再比畫,直接開口說話:“回爐!”說著,從腰後取下撬刀竹筒,連蓋子也不打開,丟給了鐵匠。昨晚,他和年輕人喝酒時互相發過誓:從今起,永世不再摸撬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