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7 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

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 | 刘立宇 ·“璃语”


刘立宇,现为中国国家画院公共艺术院研究员。1999毕业于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饰艺术系(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2003毕业于英国胡佛汉顿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获艺术硕士学位;2010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美术学博士学位。2004年至2014年任教于清华大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作品获十届美展铜奖,十二届美展入选。2005年出版《玻璃窑制工艺》。


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 | 刘立宇 ·“璃语”


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 | 刘立宇 ·“璃语”


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 | 刘立宇 ·“璃语”


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 | 刘立宇 ·“璃语”

“璃语——刘立宇玻璃艺术展”序

张晓凌

  “璃语”与立宇谐音,以“璃语”作为展览的题目,当然不是着意于文字间有趣的谐音关系,而是在若不经意间暗示一个玻璃艺术家特有的生命逻辑:立宇虽幼承庭训,于中国水墨有极深的家学渊源,然而,她还是与不期而遇的玻璃艺术结下生命之缘,成就立宇与“璃语”相谐而行之景观。冥冥之中,这算是天作之合吧!

  表面看上去,“璃语”一词安静而自重。细心体察之下,却发现它执拗而清晰地标示出一种文化态度:从语言出发,寻找中国当代艺术建构的新途径。这样一来,“璃语”一词的含义就不再限于字面,它多多少少隐喻着中国当代艺术寻找新方位的态势。再进一步讲,它甚至可以作为中国当代艺术转向的标志性词语。

  立宇的玻璃艺术创作的起点,始于英国的胡佛汉顿大学。这所大学的玻璃艺术专业在全英乃至整个欧洲都是最好的。立宇毕业后,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与同道们建立了玻璃艺术工作室,成为中国当代玻璃艺术的开拓者之一。此后不久,立宇又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所撰毕业论文《新媒介与中国当代艺术变革》,是第一篇系统性研究媒介、语言与当代艺术变革之逻辑关系的力作。从中不难看出立宇以语言建构为核心的当代艺术观,同时,细读之下,还可以体味出立宇关于中国当代艺术如何走向自立的构想。读其文,观其作,方觉立宇是人文与艺术兼修的艺术家。

  玻璃艺术的玄妙与神秘之处在于,它是唯一可以受孕于光的艺术。如立宇自己所说,光线的肆意入侵,使玻璃艺术材质本身即充满叙事性的表现。观此次展览作品,感受还不仅仅如此。在15件作品中,立宇巧妙地植入“寒烟”、“岱影”、“山如碧”、“夜阑”、“静观”等古典意象,在玻璃语言中将其重构为新的视觉奇观。当光线漫射而入时,作品澄明透彻,如诗如歌,犹如一座座精神教堂,令观者身心俱醉,难以自持,在视觉享受中完成精神的洗礼。

  立宇的作品对中国当代艺术有两点启示:一、以艺术家个体完成的语言建构乃是中国当代艺术自立门户的必由之路;二、回归中国文化正朔,以中国文化资源的现代性转换为策略与目标,是中国当代艺术成败之关键。

  自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国家主体地位的成长,世界对中国当代艺术充满了阅读期待。“什么是真正的中国当代艺术”也就成了时代命题。从这个背景看,立宇作品的意义是双重的:一方面,它有力地回应了上述时代命题;另一方面,它将世界性的阅读期待逐渐转化为现实。

2013.9.15


作 品 欣 赏

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 | 刘立宇 ·“璃语”

凌寒


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 | 刘立宇 ·“璃语”

青未了


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 | 刘立宇 ·“璃语”

Blue Bones1


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 | 刘立宇 ·“璃语”

Blue Memory6


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 | 刘立宇 ·“璃语”

江山


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 | 刘立宇 ·“璃语”

梦回英伦No.1


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 | 刘立宇 ·“璃语”

物语-细节


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 | 刘立宇 ·“璃语”

闲愁


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 | 刘立宇 ·“璃语”

止水


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 | 刘立宇 ·“璃语”

坐看云起


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 | 刘立宇 ·“璃语”

夜澜(细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