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1 悲愿拔疾苦 心光耀大千——纪念虚云和尚诞辰

悲愿拔疾苦 心光耀大千——纪念虚云和尚诞辰

宗门铁汉,禅海神龙,

振聩发聋阐家风。

一肩挑五宗,续演寰中,

正法永无穷!

南无度人师菩萨摩诃萨!

——【虚云和尚赞】

戊戌七月,廿九吉日,云居山真如禅寺庄严纪念虚云和尚诞辰。

虚云和尚,字古岩,号德清,湖南湘乡萧氏子。生于道光廿十年七月廿九日,恰逢地藏王菩萨圣诞。公世寿百二十岁,十九岁披剃,二十岁圆具,坚持苦行一百年。一生坐阅清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袁世凯帝国、民国、新中国等五帝四朝,历尽肉团出胎、岩洞苦行、跪拜朝山、饥寒濒死、燃指供佛、堕江漂流、云门事变等九磨十难。

公一生志大气坚,涵养深厚,其不可思议之行迹,非薄地凡夫所能测度。为续拈花慧命,拔济末世众生,公以一身而能参演续传五家宗派,历坐十五道场。重振禅门,保守清规,先后中兴鼓山涌泉寺、云南鸡足山祝圣寺、昆明华亭寺、曲江南华寺、云门山大觉禅寺、云居山真如禅寺六大古刹。公生平律己严而待人宽,机心销尽,到处真实。一生弘法,逗机施教,从不着门户见。亲手披剃者百余人,得益启悟者千,中外皈依弟子逾数百万。其下出本焕长老、宣化上人、净慧长老、一诚长老、传印长老等大批高僧大德;慈禧太后,蒋介石、李济深等政要纷纷亲近请法。新中国成立后,公筹建中国佛教协会,被推举为首任名誉会长。

悲愿拔疾苦 心光耀大千——纪念虚云和尚诞辰

1930年春, 主持涌泉寺传戒方丈丹墀铁树二株忽然开花

悲愿拔疾苦 心光耀大千——纪念虚云和尚诞辰

1947年南华戒期毕为水陆法会洒净

悲愿拔疾苦 心光耀大千——纪念虚云和尚诞辰

1948年在云门寺新起大殿之地上趺坐照

悲愿拔疾苦 心光耀大千——纪念虚云和尚诞辰

1953年5月中国佛教协会成立会议在京召开

悲愿拔疾苦 心光耀大千——纪念虚云和尚诞辰

悲愿拔疾苦 心光耀大千——纪念虚云和尚诞辰

上世纪50年代,领众重建云居山真如禅寺(中间建筑为法堂)

悲愿拔疾苦 心光耀大千——纪念虚云和尚诞辰

1955年12月25日云居山冬戒期间表堂说法

悲愿拔疾苦 心光耀大千——纪念虚云和尚诞辰

1957年夏,与真如禅寺佛学研究社全体师生合影(前排左三为一诚和尚,第三排右一为传印和尚)

一九五九年,美洲香港各以资来云居,请公造地藏菩萨塑像一尊,用祝师寿。公令刻日兴工塑造,两月而成。同年,公即示寂于云居山真如禅寺,此地藏菩萨,为公最后之造像也。

悲愿拔疾苦 心光耀大千——纪念虚云和尚诞辰

虚公舍利

悲愿拔疾苦 心光耀大千——纪念虚云和尚诞辰

云居虚公塔院

《地藏菩萨本愿经-分身集会品》中云:地藏菩萨,以不可思议深弘誓愿,广大悲心,于不可数阿僧祇世界,现种种身形,以种种方便,说法教化,度脱众生远离恶道。回观虚公一生行迹,岂非地藏菩萨之化身乎?!今云居山真如禅寺庄严纪念虚公诞辰,普愿大众法效圣贤,开心地藏,以深信愿,震开地狱之门,光耀大千世界,众生度尽,共证菩提!

附:虚云和尚年谱

予俗姓萧。系出兰陵。梁武帝之后。世居湖南湘乡。父玉堂。母颜氏。清道光初年。父宦游闽。戊戌己亥间,佐治永春州幕。父母年逾四十,忧无后,母赴城外观音寺祈子,见寺宇残破,及东关桥梁失修,发愿兴建。父母同梦一长须着青袍者,顶观音跨虎而来,跃卧榻上,惊起互告,遂有娠。翌年,父移佐泉州府幕。

道光二十年庚子(一八四〇年),一岁

七月二十九日寅时,予诞生于泉州府署,初堕地,为一肉团,母大骇恸,以今后无复举子望,遂气壅死。翌日有卖药翁来,为破之,得男,由庶母王氏抚育。

道光二十一年辛丑(一八四一年),二岁

道光二十二年壬寅(一八四二年),三岁

道光二十三年癸卯(一八四三年),四岁

以上四年在泉州。

道光二十四年甲辰(一八四四年),五岁

道光二十五年乙巳(一八四五年),六岁

道光二十六年丙午(一八四六年),七岁

道光二十七年丁未(一八四七年),八岁

道光二十八年戊申(一八四八年),九岁

道光二十九年己酉(一八四九年),十岁

以上六年在漳州福宁。

道光三十年庚戌(一八五〇年),十一岁

父复回泉州。祖母周氏年老,以予兼祧继叔,为定二室:一田氏,一谭氏。二家皆湘籍宦于闽者,世交也。冬月祖母周氏去世,父丁忧守制。

咸丰元年辛亥(一八五一年),十二岁

二月,予父以事往台湾,携予行。

咸丰二年壬子(一八五二年),十三岁

予随父送祖母生母灵柩,回湘乡安葬,请僧人至家作佛事,得见三宝法物,生欢喜心。家中藏有佛经,初看《香山传》·《观音菩萨成道事》,熏染于心。八月,随叔父蒲堂进香南岳,遍游诸刹。若有夙缘,不欲回家,以畏叔严,不敢言。

咸丰三年癸丑(一八五三年),十四岁

父窥予有出尘志,欲因势利导,留于家中。请一位先天大道王先生,教在家修行法。令看各种道书,及教内外气功。心弗善也。然又不敢言。冬父服阕。付予属叔父管教。自往福建。佐厦门关事。

咸丰四年甲寅(一八五四年),十五岁

咸丰五年乙卯(一八五五年),十六岁

父在厦门关二年。又回泉州。

咸丰六年丙辰(一八五六年),十七岁

予在家读道书三年。认为非极则事。如坐针毡。乃佯博叔父欢。助理家政。以懈其防。一日乘叔父外出。予念离家时至。乃打包向南岳去。歧路多。半途被截回。将予及从弟富国送至泉州。未久。父将田谭二氏接回。举行婚礼。将予禁锢。与二氏同居而无染。予为二氏说佛法。亦能领悟。见从弟富国有超俗志。亦时与说法。闺中堂外。胥成净侣。

咸丰七年丁巳(一八五七年),十八岁

咸丰八年戊午(一八五八年),十九岁

予决志离俗。从弟富国同此志。暗探福州鼓山路程。作皮袋歌一章。(见法汇诗偈篇)。留别田谭二氏。与富国同逃至福州鼓山涌泉寺。礼常开老人。为披剃。

咸丰九年己未(一八五九年),二十岁

予依鼓山妙莲和尚。圆受具戒。名古岩。又名演彻。字德清。隐山后岩洞。礼万佛忏。

咸丰十年庚申(一八六〇年),二十一岁

咸丰十一年辛酉(一八六一年),二十二岁

居山洞中礼忏。

同治元年壬戌(一八六二年),二十三岁

予在山洞礼忏。已满三年。一日鼓山职事来告。谓泉州萧老太爷。已告老还乡。汝可不必匿避。予遂回山门。任职事。

同治二年癸亥(一八六三年),二十四岁

予任职鼓山。

同治三年甲子(一八六四年),二十五岁

仍任职鼓山。冬十二月。闻父在湘乡原籍病故。从此不探问家事。断绝音书。

同治四年乙丑(一八六五年),二十六岁

仍任职鼓山。

同治五年丙寅(一八六六年),二十七岁

庶母王氏。领二媳出家为尼。王氏法名妙净。田氏法名真洁。谭氏法名清节。

予任职鼓山。已满四年。自思任职多年。修持不无少碍。乃辞去职事。尽散衣物。仅一衲。一裤。一履。一蓑衣。一蒲团。复向后山中作岩洞生活。

同治六年丁卯(一八六七年),二十八岁

同治七年戊辰(一八六八年),二十九岁

同治八年己巳(一八六九年),三十岁

以上三年住山洞。居则岩穴。食则松毛。及青草叶。渴则饮涧水。日久裤履俱敝。仅一衲蔽体。无碍自在。

同治九年庚午(一八七〇年),三十一岁

一日行至温州某山。栖息岩中。一禅人访至。指示到天台华顶龙泉庵依融镜老法师。令作务去。并教看‘拖死尸是谁’的话。及学天台教观。勤劳作务。得师嘉许。

同治十年辛未(一八七一年),三十二岁

在龙泉庵侍融镜法师。时有启发。法师年已八十余。精严戒律。宗教并通。令予多参讲座。以利游方。

同治十一年壬申(一八七二年),三十三岁

奉老法师命。往国清寺参学‘禅制。’至方广寺习“法华。”

同治十二年癸酉(一八七三年),三十四岁

同治十三年甲戌(一八七四年),三十五岁

以上二年。在国清寺习经教。时往茅庵伴镜老人

光绪元年乙亥(一八七五年),三十六岁

至高明寺听敏曦法师讲“法华经”毕。辞别镜老法师下山经雪窦。到岳林寺。听“阿弥陀经”毕。渡海朝普陀山。在后寺度岁。

光绪二年丙子(一八七六年),三十七岁

由普陀回宁波。至阿育王寺拜舍利二藏。以报父母劬劳之恩。至天童寺。听讲“楞严宗通。”

光绪三年丁丑(一八七七年),三十八岁

至杭州。朝三天竺及各处圣境。于半山礼天朗和尚。及长松西堂。在西天目过冬。

光绪四年戊寅(一八七八年),三十九岁

至天宁寺。礼清光和尚。在寺过冬。

光绪五年己卯(一八七九年),四十岁

至焦山礼大水和尚。时彭玉麟宫保督水师驻此。曾邀予数次谈论佛法。及修行途径。深生敬信。

光绪六年庚辰(一八八〇年),四十一岁

至金山寺亲近观心和尚。新林大定等和尚。禅坐过冬。

光绪七年辛巳(一八八一年),四十二岁

至扬州高旻寺。礼朗辉和尚。是年在高旻过冬。禅功尤进。

光绪八年壬午(一八八二年),四十三岁

予割爱辞亲。出家二十余年矣。欲报劬劳。拟再东朝南海。北礼五台。于七月初一日由普陀法华庵起香。三步一拜。以直拜至五台为止。至南京礼牛头融祖塔。渡江。止浦口狮子山寺。过年。

光绪九年癸未(一八八三年),四十四岁

由狮子山起香。腊月至黄河铁卸渡。泊岸。天已晚。歇足此间。趺坐而坐。夜寒甚。大雪漫漫。雪深盈尺。无路可行。饱受饥寒。仅存一息。而正念不忘。三日雪止。然已病莫能兴矣。初七日来一丐者姓文名吉。曰‘来自五台。回长安去。’为伊所救,并寻伊所来足迹行至洪福寺。有一老者名德林殷勤招待。勉留在寺过年。

光绪十年甲申(一八八四年),四十五岁

初三日告别德林老人。是日到怀庆府。城内小南海。不许挂单及留宿。即出城外宿路边。是夜腹痛极剧。初四晚发冷病。初五起痢疾。每日仍勉强拜。至十三日抵黄沙岭山顶破庙。已不能行。不进饮食。日夜泻数十次。起动无力。瞑目待毙而已。复又蒙文吉先生救济。扶病起香。荷物作食都由文负担。二月底到太谷县离相寺。误别文吉。四月十八欲追文吉。星夜向太原府拜香前进。心急起火。次日脑热。鼻流血不止。二十日到黄土沟白云寺。知客见予口流鲜血。不准挂单。勉强过一夜。二十一早进太原城。至极乐寺。饱受责骂。不挂单。忻州途中拜香。遇一湘籍官人。谈甚畅洽。代送行李及所赠银物迳送显通寺。五月底至显通寺。住下。到附近各刹进香。遍问文吉其人。无有知者。后与一老僧说及情由。老僧合掌曰。‘文殊菩萨化身也。’予即顶礼谢。遍拜五台。至是为超生父母。拜香三年愿毕。

光绪十一年乙酉(一八八五年),四十六岁

入陕境至南五台。晤觉朗。冶开。法忍。体安。法性。诸上人。在此结茅庵。留予同住。

光绪十二年丙戌(一八八六年),四十七岁

光绪十三年丁亥(一八八七年),四十八岁

以上两年余。在南五台茅蓬。与诸师同参究。甚有饶益。

二月下山至广汉之南新都县。在宝光寺过年。本年入川。

光绪十四年戊子(一八八八年),四十九岁

正月由宝光寺起程由川入藏。行及一年。日出而行。日入而息。登山涉水。到拉萨只于各寺进香。及一礼活佛而已。

光绪十五年己丑(一八八九年),五十岁

开春南行。经拉噶。亚东。经不丹国。至孟加拉大埠。渡锡兰。朝圣地后。即附航至缅甸。朝大金塔。七月起程回国。由腊戌过汉龙关。即云南境。朝鸡足山。礼迦叶尊者。至楚雄府。经昆明。曲靖。达贵州省之平彝。循道东行。经贵阳镇远入湘西之麻阳芷江。经宝庆府。达衡阳。至湖北武昌。赴九江入卢山。过安徽境。游黄山后。朝九华山。渡江至宝华山。此两年间。身行万里。除渡海须航外。余皆步行。

光绪十六年庚寅(一八九〇年),五十一岁

到句容礼法忍和尚。助其修赤山。住此过冬。

光绪十七年辛卯(一八九一年),五十二岁

在金陵伴松严上人助修净成寺。时与杨仁山居士往来。参论因明论。般若灯论。住净成寺过冬。

光绪十八年壬辰(一八九二年),五十三岁

约普照。月霞。印莲诸师。同上九华山。修翠峰茅蓬同住。由普照师主讲“华严经。”弘五教仪。江下贤教。从斯再畅。

光绪十九年癸巳(一八九三年),五十四岁

光绪二十年甲午(一八九四年),五十五岁

仍在翠峰研究经教。

光绪二十一年乙未(一八九五年),五十六岁

众推予下山往扬州高旻寺打七。至大通荻港后。不名一钱。舟人迳去。行失足堕水。浮沉一昼夜。流至采石几附近。渔者网得之。唤宝积寺僧认之。抬至寺救苏。然口鼻大小便诸孔流血。居数日。迳赴高旻。拒月朗和尚请代职。视为慢众。表堂打香板。予顺受不语而病益加剧。血流不止。以死为待。在禅堂中昼夜精勤。经二十余日。众病顿愈。旋采石几住持德岸送衣物来供。见容光焕发大欣慰。乃举予堕水事告众。皆钦叹。禅堂内职不令予轮值。得便修行。从此万念顿息。工夫‘落堂。’昼夜如一。行动如飞。一夕。夜放晚香时。开目一看。忽见大光明如同白昼。内外洞澈。予知是境。不以为异。至腊月八七。第三晚。六枝香开静时。护七例冲开水。溅予手上。茶杯堕地。一声破碎。顿断疑根。庆快平生。如从梦醒。

光绪二十二年丙申(一八九六年),五十七岁

夏。至镇江金山寺过戒期。大定老和尚留住过冬。

光绪二十三年丁酉(一八九七年),五十八岁

由金山往朝狼山。到扬州助理重宁寺。四月通智法师在焦山讲“楞严经。”命予讲偏座。讲经毕下山。往阿育王寺。礼舍利。燃指供佛。超度慈亲。

光绪二十四年戊戌(一八九八年),五十九岁

宁波七塔寺铸大钟。请默庵法师讲“法华经。”请予附讲。经毕往宜兴铜棺山。结茅蓬过年。

光绪二十五年己亥(一八九九年),六十岁

结森。宝林。二上人。邀赴丹阳。重修仙台观。 七月至句容。赤山法忍和尚付茅蓬。过冬。

光绪二十六年庚子(一九〇〇年),六十一岁

予赶赴五台行香毕。欲赴终南。以乱事日甚。仍退回北京。联军陷北京。随扈跸西行。予以驾驻西安。潜去。十月止终南山结茅。为杜外扰计。改号‘虚云’自此始。

光绪二十七年辛丑(一九〇一年),六十二岁

居茅蓬岁行尽矣。一日煮芋釜中。跏趺待熟。不觉定去。

光绪二十八年壬寅(一九〇二年),六十三岁

岁初山中邻棚复成师等来茅蓬贺年。见棚外虎迹遍满。无人足迹。入视。见予在定中。乃以磬开静。一定已半月矣。继之偕戒尘师朝峨嵋山。登金顶。观佛光。至锡瓦殿礼真应老和尚。继朝鸡足山。上金顶各处进香毕。下山抵昆明府留住福兴寺。予闭关。在关中度岁。

光绪二十九年癸卯(一九〇三年),六十四岁

予在关中。为迎祥寺放生雄鸡说归戒。

光绪三十年甲辰(一九〇四年),六十五岁

被请出关到归化寺讲“圆觉经。”“四十二章经。”秋到筇竹寺讲“楞严经。”即在该寺刊“楞严经”及‘寒山诗。’板存寺。请传戒。法事毕。迎至大理府。住三塔崇圣寺。请讲“法华经。”得李提督诸位护法助。以挽救滇中僧众。恢复迦叶道场。乃令宾川县知县办理。于山中觅得一破院。名钵盂庵。重修寺宇。接待十方。予独往腾冲募化。众踊跃乐捐钜款。于是回山备粮。建造房屋。立定规约。坐香讲经。重振律仪。传受戒法。至是山中诸寺。亦渐改革。

光绪三十一年乙巳(一九〇五年),六十六岁

春请在石钟寺传戒。法事毕往南洋宏化。至南甸太平寺讲“阿弥陀经”毕。槟榔屿极乐寺讲“法华经”。马六甲埠诸护法请到青云亭讲“药师经。”旋到吉隆坡灵山寺讲“楞伽经。”

冬。滇省全体僧众来电。谓政府提寺产。请速回共图挽救云。以岁暮在即。留吉隆坡过年。

光绪三十二年丙午(一九〇六年),六十七岁

春。回国。船经台湾。至日本参观各地佛寺。三月回国。抵沪。与佛教会代表寄禅师等同进京请愿。得各护法帮助。诸事顺利。奏上。奉上谕各省提寺产之风。遂告平息。又请颁龙藏一份。上谕。云南鸡足山钵盂峰迎祥寺加赠名护国祝圣禅寺。钦赐龙藏。銮驾全副。钦命方丈。御赐紫衣钵具。钦赐玉印。锡杖如意。

封赐住持虚云。予以岁逼。在北京过年。

光绪三十三年丁未(一九〇七年),六十八岁

春正月运经出京。途中乘船到丹那。观音亭请讲“心经”。后转船赴暹罗。住龙泉寺。讲“地藏经。”后续讲“普门品。”一日趺坐。定去。忘记讲经。一定九日。哄动暹京。出定后。讲经毕。国王请至宫中诵经。奇病突发,病愈续讲“起信论。”将毕。槟榔屿极寺来接。众赠资得款甚钜。

光绪三十四年戊申(一九〇八年),六十九岁

往极乐寺讲“起信论。”“行愿品。”闭方便关。

宣统元年己酉(一九〇九年),七十岁

予由槟榔屿运经起行抵仰光。高万邦居士在仰光请一尊玉卧佛拟送祝圣寺供养。暂奉于观音亭。至后数年乃请回山。运经直到祝圣寺。请经事至此告一段落。

宣统二年庚戌(一九一〇年),七十一岁

劝诫诸山同遵戒律。提倡教育青年。革除陋习。鸡山道风为之一振。

宣统三年辛亥(一九一 一年),七十二岁

春。传戒期后。结禅七四十九日。提倡坐香。结夏安居。一切法式。岁冬。至沪。晤普常。太虚。仁山。谛闲诸师。协商妥善。在静安寺设立佛教总会。

中华民国元年壬子(一九一二年),七十三岁

予回滇后。即开办佛教分会事。请了尘在贵州设分会。拟举办佛教学校。布道团。及医院等慈善事业。

民国二年癸丑(一九一三年),七十四岁

滇藏佛教分会。创始事繁。予回滇。任可澄对佛教事务。尽力维持。

民国三年甲寅(一九一四年),七十五岁

回鸡山料理重修兴云寺。及下洋萝荃寺。计画工程事毕。赴龙华山讲经。又往丽江金山寺讲经。回寺过年。

民国四年乙卯(一九一五年),七十六岁

在寺办春戒

民国五年丙辰(一九一六年),七十七岁

予拟迎回。乃再往南洋。到仰光拜大金塔。在龙华寺讲经毕。

民国六年丁巳(一九一七年),七十八岁

春。由观音亭起运玉佛。雇八人舁之。送到鸡山。后至腾冲保山各寺讲经。

民国七年戊午(一九一八年),七十九岁

唐督继尧迎请赴昆明作一场大佛事。消灾免难。超荐亡灵。督促唐首肯大赦及招安楚雄杨吴二匪首事。在昆明渡岁。

民国八年己未(一九一九年),八十岁

在昆明忠烈祠启建水陆道场。

民国九年庚申(一九二〇年),八十一岁

春。唐督仍请建水陆道场。毕。继续讲经。昆明西山华亭寺。古刹也。因日益荒废且欲售与西人。予惜之。言于唐请其保存名胜。唐纳予言。出红帖请住华亭寺而重兴之。

民国十年辛酉(一九二一年),八十二岁

春。顾品珍督滇。二月起天雨不息。至七月后。又旱数月。至冬月。河内扬尘。秋间热毒蒸腾。喉疫大作。死人数千。时予初住华亭寺。遭此凶岁。诸事暂缓进行。

民国十一年壬戌(一九二二年),八十三岁

是年起重建华亭寺。于土中掘出古碑。有‘云栖’二字题识。后将此石嵌于海会塔上。

滇省不雨巳五月而喉疫不止。时暮春矣。予为设坛祈雪,雪下盈尺。喉疫顿止。群颂佛法不可思议云。

民国十二年癸亥(一九二三年),八十四岁

是年修七众海会塔竣工。

民国十三年甲子(一九二四年),八十五岁

继续各项修建工程,具行禅人自化。

民国十四年乙丑(一九二五年),八十六岁

春戒后。在寺讲经。经毕。于禅堂起长七。

民国十五年丙寅(一九二六年),八十七岁

予住持云栖后。逢年皆传戒讲经坐香。今岁戒期中殿前枯梅开白莲数十朵。前后菜园所有青菜尽放青莲花。

民国十六年丁卯(一九二七年),八十八岁

是年仍在寺传戒。讲经。坐禅。及加建各殿宇房舍未竟之工。又建幽冥大钟楼。

民国十七年戊辰(一九二八年),八十九岁

为募圣像款至香港。后回鼓山讲经。毕。赴阿育王寺。拜舍利。再朝普陀至沪。以岁逼除。在沪过年。

民国十八年己巳(一九二九年),九十岁

正月由沪回鼓山。受请住持鼓山。

民国十九年庚午(一九三〇年),九十一岁

在鼓山一年后。诸事整理。略为就绪。正月为众讲“梵网经。”于戒期中二铁树忽满开花。。

民国二十年辛未(一九三一年),九十二岁

是年仍在鼓山重理山中事务。传戒讲经。办戒律学院。建平楚庵。西林庵。云卧庵等院宇。

民国二十一年壬申(一九三二年),九十三岁

是年春鼓山戒期。忽来一老者。须发皓雪。容貌清奇。跪予前求戒。问其姓名。南台龙王求戒云。戒期毕。重请慈舟老法师在法堂讲四分戒本。佛学院请心道、印顺两法师为教授。

民国二十二年癸酉(一九三三年),九十四岁

春戒。请应慈法师讲“梵网经。”

民国二十三年甲戌(一九三四年),九十五岁

春。又将鼓山佛学院重新整顿。邀请慈舟老法师主持院务。至四月间。一夕三梦六祖催去。未几而粤中礼请电至。予以六祖道场亦有继憨山重修之必要。遂有岭南之行。

民国二十四年乙亥(一九三五年),九十六岁

戒期后。应香港东华三院请。赴港建水陆道场。事毕。转鼓山。辞职。即回南华。先培修祖殿。建观音堂。及寮房等工程。冬月有宋老柏三株。忽发新枝。观本首座为长歌记之。

民国二十五年丙子(一九三六年),九十七岁

春。传戒。修理各殿宇事。陆续有成。国府主席林公子超。居院长正。蒋公中正等。前后来南华。有护法之力也。

民国二十六年丁丑(一九三七年),九十八岁

春戒后。应穗垣居士林请。赴讲经。时西藏荣增堪布活佛等十余人。来归依。

民国二十七年戊寅(一九三八年),九十九岁

春戒后。仍赴穗垣讲经。讲毕。赴香港东莲觉苑建大悲法会。秋后回南华。

民国二十八年己卯(一九三九年),一百岁

春戒。予提议当兹抗日战争。兵民损伤甚众。凡为佛子。应各发心。乃设坛每日礼忏二小时。荐亡息灾。减省晚食。节积余粮。献助国家赈款。均赞助实行。

民国二十九年庚辰(一九四〇年),一百有一岁

春戒后。以广州沦陷。各地僧人。来者日众。乃重修曲江大鉴寺为南华下院。以便往来。又修月华寺。以广接众。

民国三十年辛巳(一九四一年),一百有二岁

春戒后。赶速完成各处殿宇工程。竣工十之八九。将予私人之果资二十余万元交与粤省府以为赈济之用。

民国三十一年壬午(一九四二年),一百有三岁

是年春戒。有树神求戒之异。

冬十一月。政府主席林公。暨中央各院部长。派屈映光张子廉两居士到寺。请往重庆。建息灾法会。

民国三十二年癸未(一九四三年),一百有四岁

一月。在息灾法会修忏仪。至二十六日圆满。蒋公详细问法。以书答之。在慈云寺。华岩寺。上堂开示。

民国三十三年甲申(一九四四年),一百有五岁

民国二十九年。予以重建曹溪六祖道场竟。往曲江乳源各地。访寻灵树道场未获。比抵云门山。见云门开宗道场沦落,不禁凄然。适李主任济深。李主席汉魂抵寺。谈及云门事。乃邀同地方名流缁素。请重兴祖庭。遂交南华职务。弟子复仁住持。至云门驻锡。重荷中兴艰巨。

民国三十四年乙酉(一九四五年),一百有六岁

春夏间。日寇粤北。各县沦陷。避兵者多来云门。饭不继。以粥及本薯粉代之。诸匠均愿暂不领工资。且加工操作。殿宇之成。有赖于是。

民国三十五年丙戌(一九四六年),一百有七岁

第二次世界大战既停。南华于是年春仍传戒讲经。穗垣官绅士庶。请予主法。于九月十七日在净慧寺设坛。追荐亡人。

民国三十六年丁亥(一九四七年),一百有八岁

春仍赴南华传戒讲经。夏赴港助理法事。旋赴澳门讲经打七。又赴中山县石岐建大悲法会。事毕。回云门寺。赶速完成各殿宇工程。

民国三十七年戊子(一九四八年),一百有九岁

春戒后赴穗垣为佛教志德医院开幕兼说法。旋赴香港沙田慈航净苑道场讲经。应智林监院请。结念佛七。为众说三归五戒。又至东莲觉苑拜忏。事毕。回云门。冬。美国女士詹宁士来求戒。为举禅七。欢欣而去。

民国三十八年己丑(一九四九年),一百一十岁

春戒后。即回云门。装修全堂圣像。大殿宇堂寮。至此已成十之九矣。

民国三十九年庚寅师(一九五〇年),一百一十一岁

是年春。师仍赴南华传戒。禅堂长期禅七。座下有开悟者。师回云门着手整理历年文稿。交付编辑。

民国四十年辛卯师(一九五一年),一百一十二岁

春戒期中。忽有百余人。前来围困本寺。禁止出入。将师别移禁一室。门封窗闭。绝其饮食。大小便利。不许外出。两殴几死。肉糜骨折。重病间师梦游兜率内院。事方外闻。北京使至。遂解围。事变至此告一段落。

民国四十一年壬辰师(一九五二年),一百一十三岁

春。师病稍愈。日领众安禅行道。收拾残局。北京四次电粤。请师北行师曰。‘为佛法故。义当北行。’四月起程北上。七月抵京筹备处。全国佛教代表百余人拟举师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师以老病辞。为名誉会长。师上书政府。请颁布共同纲领。八月代表全国佛教徒。接受锡兰送给中国三种宝物典礼。十二月抵上海主法水陆道场。法会收入净资结存款项三亿余万。咸依师意尽数拨送名山供养。计分给四大名山。八大名刹。以及全国大小寺院二百五十六处。

民国四十二年癸巳师(一九五三年),一百一十四岁

上年冬水陆道场圆满后。师拟离沪。缁素人士留师继续举行禅七。慈悲法施。而满众愿。师许之。相继两个禅七。均有法语开示。

五月南行住武汉保通寺。请师主禅七两期。事毕。即取道入庐山住大林寺。闻云居山真如寺为日寇全部焚毁。师恻然。念倘不重兴。将湮没矣。遂发愿重修。先请准当道。于七月入云居山。衲子闻风踵至。不一月已近五十人。寺西北角约半里许有牛棚,师爱僻静有耕稼意。乐居之。十月后。各方僧人日益至。师于此时。筹划垦荒。开田种植。及修建殿宇等事。

民国四十三年甲午师(一九五四年),一百一十五岁

是时缁侣云集。已过百人。其中人物。百工俱备。国内外僧俗道友闻讯。时施助净资。修造事项。众皆踊跃。冬十一月。师所住牛棚被焚。仍缚茅编竹。照旧造成居之。岁暮起禅七一期。

民国四十四年乙未师(一九五五年),一百一十六岁

建造堂宇日益增加。诸方衲子。拨草瞻风。亦日益加众。已近千五百指。暂盖茅蓬以收容之。为节劳计。众议请师每日定时方便说法。师许之。

民国四十五年丙申师(一九五六年),一百一十七岁

春各殿堂房舍次第落成。其庄严闳丽足与南华称伯仲也。此后二三年间。万善同归。四事供养。腊月初七起禅七两期。

民国四十六年丁酉师(一九五七年),一百一十八岁

不得已尽将本寺全部僧伽垦荒之农场奉献于地方新设垦场。听其领导。同月本寺住持海灯开讲法华经。并择青年比丘三十人。成立佛学研究院。以造就僧才。

民国四十七年戊戌师(一九五八年),一百一十九岁

春时全国肃清右派之风甚厉。制造诬捏师十大罪状。声势汹汹。师则若无其事。后京信着令撤销。师乃获转危为安。令人往云门发掘重修光孝寺藏金。缴交政府代存。

民国四十八年己亥师(一九五九年),一百二十岁

春。国内外丛林及诸弟子以师今年百二十岁。恰与赵州同年。典礼为师祝寿。师制止。三月师以浚明月湖尚未竣工。海会塔工程仅及一半。乃力疾督促。数月后乃竣事。美洲香港各以资来。请造地藏菩萨一尊。用祝师寿。师令刻日兴工塑造。两月而成。此师最后之造像也。

十月。师病势日危。十三日即农历九月十二日午一时四十五分。侍者二人入视。见师右胁作吉祥卧。示寂矣。十八日封龛。十九日荼毗。香气四溢。举火后。白烟滚滚向上冲。开窑时。得五色舍利百余粒。小者无数。以白色为多。晶莹光洁。廿一日将骨灰奉安入云居山海会塔中。

师世寿一百二十岁。僧腊一百零一岁。

示寂日。寺中僧人正智师在公处《禅门日诵》中。发现其亲所书遗嘱一份。内曰。吾死后化身毕。请各位将吾骨灰辗成细末。以油糖面粉共骨灰和好。做成丸果。请送放河中。以供水族结缘。满吾所愿。感谢不尽。偈曰:

虾恤蚁命不投水 吾慰水族身掷江

冀诸受我供养者 同证菩提度众生

还债人虚云顶礼

又偈曰:

请各法侣 不必忧虑 生死循业 如蚕缚茧

贪迷不休 囚闲忧喜 欲除此患 努力修炼

妙契无生 明通性地 断爱憎情 脱轮回险

净参三学 坚持四念 誓愿圆成 质幻露电

悟证真空 万法一体 离合悲欢 随缘泡水

又偈曰:

吁嗟我衰老 空具报恩心

宿债无时了 智浅业识深

愧未成一事 守拙在云门

诵子吃饰句 深愧对世尊

灵山会未散 护法仗我公

是韦天再世 耀毗耶真风

自他一体视 咸仰金粟尊

中流作砥柱 苍生赖片言

末法众生苦 向道有几人

愧我名虚负 羡子觉迷津

道范时欣慕 华堂愧未趋

谨呈覆几句 聊以表区区

悲愿拔疾苦 心光耀大千——纪念虚云和尚诞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