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太平天国的权力格局到底是怎样的?诸王自相残杀是谁的错?

生活360x


今天比较有闲,和大家聊聊太平天国。

这是咱们汉族民众搞的一次大规模起义,想要“驱逐达鲁、恢复中华”,这样的口号在清朝初期也提过,倡导者就是吴三桂。

吴三桂没搞成,而太平天国干得怎么样呢?大家其实心里很清楚,再嘴硬也没用。干得实在是糟透了,幸亏洪秀全没成功,这厮要是成功了,整个中华民族可就要倒大霉了。


太平天国走向衰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权利的争夺。咱们来看看,太平天国的权力结构是如何发展变化的。

主要有几个阶段:

一、冯云山时期

这是在起义以前。洪秀全和冯云山都是读书人,洪秀全的学习成绩不怎么样,现在流传下来他的一些诗作,充满了浓郁的乡村气息:
好诗!

但如此才华想卖于帝王家,肯定是不被认可的,那就必须另寻出路。洪秀全就接触到了天主教。

洪秀全和冯云山把这天主教的圣经改动了,适应了当时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和思想理念,创立了拜上帝教。

太平天国的这个上帝和西方的不同,太平天国的上帝有长长的白胡子,穿着黑色的斗蓬,背后背着两把龙泉宝剑。

上帝家里有一大群老婆,长子就是耶稣,洪秀全则是上帝的另一个儿子,受上帝之托,成为其在人间的代言人。

耶稣也有妻妾,洪秀全和嫂子的关系处得也不错。

教会创立,广收门徒,传播教义。冯云山这个人性格比较内敛,洪秀全成为了教主。

这时候的洪秀全并不掌权,只是个精神领袖,类似于现在海湾国家的那个霍煤泥。实际上他很少管理教务,他处理事情的能力很一般,都是冯云山替他上下打点。冯云山组织和宣传能力很强,拜上帝教在广西一带的迅速传播和发展壮大,冯云山是功居首位。



二、冯云山、杨秀清时期

1847年底,发生了意外。冯云山在传教的过程中被当地官府给抓起来了,下了狱。这导致拜上帝会群龙无首,人心惶惶,混乱不堪,而洪秀全又远在广东,他也没有能力和好的解决办法。而教会中的基层干部杨秀清在此危急关头展露头角,力挽狂澜。

杨秀清用降童巫术,搞了个“天父下凡”,稳定了局面,巩固了教众的信心,也抬高自己的地位。

等到冯云山从狱中出来,木已成舟,就只好默认了这个事实。杨秀清在教会中就异军突起,骤然上升,成为了教会中的二把手,威望仅次于洪秀全。随后的时间,杨秀清和冯云山就共同主持教务。

而后来,萧朝贵也使用了这一招,获得了代天兄传旨的特权,位居冯云山之上。

永安建制,分封诸王,杨秀清成为东王,萧朝贵成为西王,冯云山受封南王,位居杨秀清和萧朝贵之下。太平天国进入了多头领导的时代。

三、杨秀清时代

金田起义后,洪秀全自称天王,杨秀清受封为东王,军师,“称九千岁,节制诸王”,而太平天国的军制是军师负责制,洪秀全“临朝不理政”,实际的军政大权就掌握在了杨秀清手中。

西王萧朝贵和南王冯云山在与清军的作战中不幸战死,杨秀清就再没有人能够牵制了,军政大权由他一人独揽,他通向巅峰的路上只剩下一块绊脚石了――洪秀全。

杨秀清还是相当有才能的,军事能力和政务能力都很强,他掌握执掌军政大权的这段时间里,太平天国走向了鼎盛。在太平天国年轻基层将领的心目中,杨秀清的威望是很高的。

后来李秀成回忆起这段时间,对杨秀清给予高度评价:“东王佐政事,事事严整,立法安民,民心佩服。”

四、韦昌辉时代。

权力之争,使洪秀全和杨秀清的矛盾走向不可调和,爆发了尖锐冲突。

但洪秀全有天然的优势:他无论干什么都可以向教众解释,包括干掉杨秀清。但杨秀清可是有忌惮的,你总不能把上帝的儿子给干掉了吧?所以,杨秀清最好的方式是让洪秀全当傀儡,但洪秀全是代上帝行事,就没有什么可忌讳的。

天京事变中,洪秀全利用北王韦昌辉的兵力,发动突袭,杨秀清被杀。

北王韦昌辉立下大功,就出任了军师,总揽大权。但尝到权力滋味的韦昌辉比杨秀清更加有野心,他是什么都敢干,甚至想谋反。感到威胁的洪秀全立即捕杀了他,召翼王石达开受命入朝辅政。

韦昌辉时代比较短暂。


五、洪秀全独裁时代

石达开辅政,但洪秀全吸取教训,再也不愿意让大权旁落,他并没有按惯例封石达开为军师,而是封石达开为“通军主将”,洪秀全自任为军师。

手中并没有掌握实权的石达开处处受到掣肘,非常不满,愤怒之下,率领能征善战的部下出走了。

从此,洪秀全完全掌握了朝政大权,但他的能力确实很有限,虽然独揽了大权,但军事成就和各方面的政绩实在乏善可陈,比起杨秀清来差得很远。太平天国从此元气大伤,走向了下坡路。

六、众王时代

为了挽救太平天国江河日下的局面,洪秀全也曾经提拔和任用过一些青年将领,比如英王陈玉成、忠王李秀成等,这些年轻人才华出众,敢打敢战,使太平天国后期又再现生机,屡次击破江北、江南大营,形势有所好转。但是,洪秀全为防止天京事变重演,紧握大权不放,他缺乏军政才能,又对青年将领们并不信任,不敢放心任用,而是处处提防猜忌,多方掣肘。为了制约这些年轻将领,洪秀全开始给他那些无能的亲戚们滥封王爵,以牵制将领们。但这样就使天平天国的权力组织结构遭到了破坏,军事指挥调度失灵,应变缓慢,毫无效率,导致太平军屡战屡败。

1864年6月1日,穷途末路的洪秀全撒手人阛。

7月19日,天京城被攻破,天国梦就此破裂。

总结:太平天国起义的本质是宗教团体利用社会矛盾发起的以农民教众为主体的起义运动,并没有严整而有效的方针政策,也解决不了实际情况,领导阶层又由于权力之争破坏了正常的军政结构,最终走向了覆灭。

太平天国比清朝更仁慈?比清朝更善待百姓?还是比清朝更擅长生产建设?

有什么意义呢?马克思说的好:


谁又有错呢?错的是永无止境的权力,永不魇足的人性。


馋嘴肥猫铲史官


太平天国在建都天京到天京事变之前的权力结构如下图。

(红色为高层,绿色为中层,其余为底层)

(1)天王洪秀全。

最高精神领袖,虚职,无实权。

(2)东王杨秀清。

最高实权领袖,第二精神领袖,但是拥有天父的身份,一旦下凡可以惩罚洪秀全在内的任何人。

(3)韦昌辉,石达开。

韦昌辉本来是仅次于洪秀全和杨秀清的第三号人物,但是由于杨秀清对他猜忌,后来又大力重用石达开,分韦昌辉的权。

当时,太平天国的政治决策流程是:重大事情经过韦昌辉和石达开审批,再呈报给杨秀清拍板,最后送到洪秀全那里画圈。

高层核心:洪秀全--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有最高决策权。

中层核心:秦日纲,陈承瑢,胡以晃,丞相。无决策权,但是秦日纲和陈承瑢资格老,地位高,在太平天国影响力并不小。

下层:检点以下的官员。

天京事变要说谁是直接原因,还是要归之于杨秀清。

从金田起义到建都天京,洪秀全一直并不管理具体事务,要说他为了这个和杨秀清争权,理由不充分。

洪秀全更喜欢做一些精神建设性的工作,有个虚职,不管事务,他可以忍受,但是杨秀清步步紧逼,眼看着要逼他下台,洪秀全连一个虚名都保不住,这挑战了他的底线。

杨秀清和韦昌辉形如水火,两个人要火并,竟然连当时负责间谍事务的清军一方都能准确的预测,可见二人不和已经到了何等地步了。

杨秀清因为其族叔的一件小事,把韦昌辉,石达开,石达开的岳父,陈承瑢,秦日纲所有的中高层领导得罪了,而且是死命的打他们的脸,简直是活腻了。

洪秀全要杀杨秀清,韦昌辉要杀杨秀清,而没有参加诛杨行动的石达开回到天京后,和韦昌辉起了冲突,不是怪他杀了杨秀清,而是怪他杀了其他的老兄弟,可见石达开在诛杨一事上和洪秀全韦昌辉是态度一致的。三比一,杨秀清人缘也太差了。

要说根本原因,是洪秀全的君权和杨秀清的相权颠倒失衡了,杨秀清无人制约,洪杨之间没有权力缓冲带,以至于一定要死一个活一个,是权力不平衡的悲剧,在中国历史上这种情况几乎每朝每代都在上演。


师明礼


太平天国是清朝中后期由秀才洪秀全和教书先生冯云山以及贫下中农杨秀清利用和歪曲西方基督教建立的政权。

太平天国的权力结构

太平天国的最高领导人洪秀全,并不是像历代封建王朝那些皇帝那样有绝对的话语权,而是由冯云山和杨秀清控制大部分权力。

在太平天国运动初期,洪秀全的拜上帝会还处于发展阶段,并没有多大的势力,后来起义后与清军一直是流动作战,处境艰难。在一次作战中,洪秀全被捕,会内人心惶惶,为了稳定军心,杨秀清假借天父下凡,这样才稳定局面。但却为以后权力集团内讧埋下了祸根太平天国攻占南京后,洪秀全自称为天王,然后再大封功臣为王,封王之数堪称历史最多。洪秀全大封王的原因是想限制杨秀清、萧朝贵等重臣的权力。

太平天国诸王自相残杀的原因

  1. 定都南京后,杨秀清居功自傲、专横跋扈,每次与相左时,便以天父下凡迫使洪秀全就范,更甚者以天父下凡越过洪秀全下达各项工作。乃至于不把萧朝贵、韦昌辉和石达开等开国功臣放在眼里。
  2. 后来,东王杨秀清竟然要求洪秀清封自己为万岁,想彻底与洪秀全平起平坐。洪秀全不愿“卧榻之侧,与他人酣睡”,便与韦昌辉和石达开除掉杨秀清,并夷其九族,大肆屠杀与东王府有关的两万多人。

3. 石达开不赞成赶尽杀绝,韦昌辉为了独揽朝纲,逼迫洪秀全下令将石达开满门抄斩,并悬赏诛杀。而后石达开起兵讨韦,内讧进一步升级。后来洪秀全不满韦昌辉专断朝纲,密令石达开率兵进京除韦。

除掉韦昌辉后,洪秀清担心石达开会像杨、韦那样独揽朝政,又准备除掉石达开。石达开知道后,带精锐部队出走。至此洪秀全终于掌握了大权,但此次内讧却造成日后被清军迅速攻占南京埋下了伏笔。

诸王自相残杀是因为太平天国初期形成二元权力架构,最高权力没有掌握在洪秀全手中,这种权力格局在初期能够团结内部。但在太平天国占领南京建国后,洪秀全想独掌大权,不愿受制于人,便挑起功臣之间的矛盾,让诸王互相残杀。归根到底还是,太平天国没有摆脱封建王朝的束缚,才导致了太平天国后期的内讧。

以上观点仅仅为个人观点哦,如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看官在评论区予以指导,喜欢的请点赞哦,谢谢各位的阅读!


小行读史


太平天国最近被污蔑的很惨。在入关前,努尔哈赤一面吹嘘他优待“尼勘”,一面却对汉人实施民族压迫,稍有反抗,便大肆屠杀,残杀了100多万辽东汉人。仅济南一地,就留下13万具汉人的尸体!后金军撤退时,还将被掠走的汉族妇女载在马上,施以浓妆艳抹,一路吹拉弹唱!

清军入关后,明朝政权早已被李自成推翻,南京朝廷也很快覆灭。但清军依然不改其残忍本性,一路奸淫烧杀:从扬州十日到嘉定三屠,南昌、广州大、大同、金华。由南至北,兽性累累。虽然经过了满清文字狱的摧残,但这些暴行依然留下了大量的真实记录:广州大屠杀有西方传教士目击纪录,大同大屠杀,甚至在第一历史档案馆都可以找到资料。

在四川,清军于1647年公开发布告示,宣称:全城尽屠,或屠男而留女。把四川人杀光了以后,就把罪恶全部推给也杀了一点人的张献忠,还编造出张献忠杀人6个亿的历史第一大谎言!根据近年历史学者的研究,四川被害者不下300万,而被张献忠杀害的至多只有14万人,连同张献忠统制地区其它非正常死亡,最多只有30-40万人。更重要的是,在清军开始长达十几年的四川大屠杀前,张献忠已经死了。

满清控制全国后,为了封锁郑成功义军,下达禁海令,对沿海人民大肆屠杀,不愿意迁走的斩杀无赦,并乘机掠夺妇女财物。

让我们从微观角度来看待这些大屠杀:

明朝都督章钦臣的妻子金氏,一个弱女子,被用1000刀刮死。此事,系清代著名学者全祖望,冒着杀头危险记载下来的。而像金氏这样的妇女,又何止少数?

在南昌,八旗军把掠来的妇女分给各营,昼夜不停的轮奸(“各旗分取之,同营者迭嬲无昼夜”)。这些女性“除所杀及道死、水死、自经死,而在营者亦十余万。”这些事情记载在《江变纪略》里,此书是满清查禁的重点,在乾隆44年被明令销毁,靠着手抄本流传下来。而在清军陷城前,一些出来投降的汉人,也遭到了“男子分杀之,女子分留之”的命运。

根据一些地方史志的记载,八旗军不仅对反抗者大肆杀戮,甚至连投靠满清的一些小官吏都不能幸免,妻子老母都被掠去充当性奴隶,然后拿到市场贩卖!

清军实施大同大屠杀后,全城只剩下5个重案犯。满清派来的大同知府,上书顺治,称既然没有了苦主,就可以释放这5个人了。这份奏折,至今保存在第一历史档案馆!

意大利传教士卫匡国这样描述广州大屠杀:

大屠杀从11月24日一直进行到12月5日。他们不论男女老幼,一律残酷地杀死,他们不说别的,只说:杀!杀死这些反叛的蛮子。

荷兰使臣约翰·纽霍夫(JohnNieuhoff)在其《在联合省的东印度公司出师中国鞑靼大汗皇帝朝廷》一书中亦记述到:“鞑靼全军入城之后,全城顿时是一片凄惨景象,每个士兵开始破坏,抢走—切可以到手的东西;妇女、儿童和老人哭声震天;从11月26日到12月15日,各处街道所听到的,全是拷打、杀戮反叛蛮子的声音;全城到处是哀号、屠杀、劫掠”。

亲眼目睹了这次屠杀的王鸣雷,描绘人头堆积的像山丘和宝塔一样高!清军文书的陈殿桂也承认:家家燕子巢空林,(家燕逃到髁掷?伏尸如山莽充斥。(莽,野草)....死者无头生被掳,(生者都被俘虏,妇女为主)有头还与无头伍。(妇女最后还是要被凌辱逼死)血泚焦土掩红颜,(红颜,妇女)孤孩尚探娘怀乳。

广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广州市志--宗教志》记载:“清顺治七年(1650),清军攻广州,死难70万人。在东郊乌龙冈,真修和尚雇人收拾尸骸,‘聚而殓之,埋其余烬’,合葬立碑。”西方人魏斐德写道:“尸体在东门外焚烧了好几天。.....直至19世纪,仍可看见一座积结成块的骨灰堆。”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苏州之屠、南昌之屠、赣州之屠、江阴之屠、昆山之屠、嘉兴之屠、海宁之屠、济南之屠、金华之屠、厦门之屠、潮州之屠,沅江之屠、舟山之屠、湘潭之屠、南雄之屠、泾县之屠、大同之屠、汾州、太谷、泌州、泽州等等等。

这些惨绝人寰的屠杀,模式基本一致:

根据清军头子发布的屠城令,实施的残忍的集体杀戮,和无耻的集体强奸。而屠杀后,不仅人头被堆积成“京观”,甚至还将女性的敏感部位割下,作为论功行赏的凭据!“取阴肉或割乳头,验功之所,积成丘阜”。

而根据满文老档,甚至顺治本人都是这种屠杀的参与者。大量屠杀中被掠夺来的汉族妇女,被送上这位“少年天子”的龙床!

甚至连郑成功的母亲,都成为清军强奸的对象。

根据汉奸刽子手洪承畴的命令,在江南大量的反清知识份子被杀害,他们的妻女,则被献给八旗军人。

根据山东地方历史资料,甚至在平定三番时,从山东过境的八旗军,还经常对整村的汉族妇女施暴。

地方志对清人大屠杀的一些记载

满清大规模的屠杀中,仅仅扬州一地就屠杀80万,其残暴程度远远超过日本的南京大屠杀和蒙古在中亚的屠城。

满清侵略使人口从明末的15,165.5459人下降到1,063.3326。这样的屠杀程度是空前罕见的。最近几年涌现出一批东北伪满日奸后人,抹黑抗日英雄,妄图篡改历史,警惕!




常山赵子龙IlI


太平天国运动是从1851年广西桂平金田起义揭开序幕的。此后,武宣东乡洪秀全称天王,沿着长江向东发展……

1851年在江西永安建制,分封诸王,初步建立农民政权,其领导核心形成,权力格局也大体形成……

太平天国创立的拜上帝教,利用西方基督教组织发动会众,带有宗教神权色彩,天王洪秀全统领一切,是宗教领袖……

永安建制分封五王,即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

东王节制其它各王,负责军事指挥,掌握实权……杨秀清由第四位上升至第二位,地位仅次于天王洪秀全……后又被封为正军师,成为事实上的最高指挥者……

在进军途中,南王冯云山,西王萧朝贵牺牲,1853年定都天京(南京)时,五王仅剩三王……

从1851年永安建制,分封诸王到1853年定都天京,再到1856年天京变乱前……

太平天国的权力格局,基本上是天王洪秀全是最高宗教领袖,东王杨秀清节制各王,掌控军事指挥权,成为事实上的最高指挥者……

天王洪秀全非常信赖重用杨秀清……承认杨秀清“天父代言人”的特殊身份(第一次代天父言是1848年),把指挥权交给杨秀清……

杨秀清也极力拥戴辅佐天王,得到信任,虽然军政命令在形式上由军师东王奏请天王降旨,实际上杨秀清的决定,天王从未否决过……

正军师东王杨秀清极其富有军事指挥才能和组织才干,一路攻城略地,到定都天京,再进行北伐西征,打破江南、江北大营,巩固天京等,都离不开东王杨秀清正确的战略战术指挥……

但是,定都天京以后,天王洪秀全与将士们的关系,由兄弟姊妹关系演变成君臣关系,大兴土木,修建天王府、东王府等,推行等级森严的等级制度……

洪秀全、杨秀清又在军中,大搞“禁欲主义”,虽夫妻同宿也被问斩,而自己却大搞多妻制,生活极度腐化,个人私欲膨胀,领导核心集团的内部矛盾冲突和争权夺利的斗争日渐显露并公开化、白热化,最终酿成一场空前惨烈的内乱,即天京变乱……

1856年,天京变乱后,东王杨秀清和北王韦昌辉被杀,翼王石达开负气出走,天王洪秀全成为孤家寡人,领导核心遭到破坏,太平军力量遭到巨大损失,给清军以喘息机会,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

天京变乱后,太平天国的权力格局,由干王洪仁玕总理朝政,青年将领英王陈玉成、忠王李秀成等负责外围军事斗争……天王洪秀全大肆封王授爵,太平天国大势已去……

太平天国诸王自相残杀究竟谁之错?!归根结底是由于历史条件的制约和小农经济政治地位(个体小生产者的局限性)的制约……

当时的中国尚未出现新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新的(资产)阶级力量,小农阶级又不是新的生产力的代表者,无法解决自己内部的矛盾,这是根本原因……

直接因素是洪秀全、杨秀清、韦昌辉等又无法克服自身的欲望……天国内部的权力争斗,酿成悲剧……

因此,诸王自相残杀根本的在于时代的局限性和阶级的局限性,最终难逃“历史的魔咒”!!!……



逛一逛3


太平天国的悲剧,其实从一开始就埋下了极大的隐患。

太平天国是借助神权而起的。这也是君臣等级观念森严的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号召农民造反的的惯用手法,毕竟对抗凌驾于世俗君权之上的也只有“神权”了。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跟历史上的王朝末年大规模农民起义虽然看来似乎一样,但其实又有很大区别。首先,太平天国一开始是从宗教开始的。十年不中举人的洪秀全,不想做一辈子的种地农民,于是结合基督教的教义,捣鼓出了“拜上帝教”这样一个高仿版的宗教体系。相信洪秀全一开始搞宗教,并非是为了造反,或多或少只是想成为一个有社会地位的人。

真正决定走上造反道路,还是随着后来在广西传教的深入,越来越多被清廷官府压迫的农民们只能把精神和人生希望寄托于宗教后,因“势”的原因走上了反清之路。

所以对比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是不一样的。哪怕与嘉庆时的川陕白莲教起义,也有着极大的不同,毕竟白莲教虽然也是宗教,但实质上它更像是一个江湖组织加上一些神神叨叨的东西,洪秀全的“拜上帝教”要比白莲教更加完善一些,而且白莲教在川陕地区传教的目的,就是造反。

所以太平天国从一开始就披上了神的外衣,也是以建立“神”的人间天国为目的发动的起义。而更重要的是,洪秀全在广西传教过程中,撰写了相当于教义的《原道觉世训》和《太平天日》这种宗教性的宣传小册子,让自己化身为“天父上帝的次子”,由此给这场运动打上了深深的宗教烙印。

太平天国运动自金田起义之后到永安封王,就开始完善起了一整套的神权地位体系:天父(上帝)第二子(洪秀全)在太平天国领袖中居第二位;处于教主地位;冯云山为天赋第三子居第二位;杨秀清为天父第四子居第三位,萧朝贵为天父女婿居第四位。

这样看起来,作为上帝的二儿子,人间行走,天国的最高领袖洪秀全理应成为最有实权的人,天王之下都应该服从他,但遗憾的是,洪秀全空有宗教权威,却没有世俗里的权威,说到底,那就是他本人的能力和对天国的贡献真的没有那么大,一句话说就是能力不怎么配得上地位。

拜上帝教是洪秀全创建的,教义也是他写的,但传教事业出力最多贡献最大的是冯云山,只是早死了,而造反之后的军事领袖,带领教徒建立“人间天国”的是“上帝四儿子”杨秀清。至于洪秀全本人,在永安建制成为天王后,他就提前过上了“骄奢淫逸”的帝王生活,对于太平天国的实际事务,他几乎都不怎么插手。

如此一来,就造成了这样一个局面,神权第一人天王洪秀全不管事,而管事的第四人杨秀清始终被洪秀全的神权地位压制着。洪杨之间的矛盾随着太平天国的不断壮大,也越发激烈起来。

杨秀清就好像创业公司的总经理,一路披荆斩棘终于让公司上市,而公司的董事长只是技术入股占了大部分股份,实际上再公司的发展上贡献很少。这样状况下的总经理和董事长之间必然存在着无可调和的矛盾。

当然,或许洪秀全安于做一个不怎么利用“神权”代“天父”言的天王,而杨秀清也安于现在的地位,或许天平天国还能凑合的过下去,但遗憾的是,时不时瞎管一下的洪秀全让杨秀清越来越膈应,而杨秀清也想更进一步,取代洪秀全的“神权”的地位。

于是,后来就出现了杨秀清代天父、天兄传言的权力,萧朝贵后来也搞了这么一手,导致了洪秀全只能在神权地位中排第三。实施上,从杨秀清开始“天父传言”之后,他已经掌握了天国最高的权力,当然他本人应该是没有马上干掉洪秀全的意思,只是杨秀清这个人,实在太过霸道和残酷了,他对东王系自己人动辄得咎,打骂不止,对其他系的人,更加残酷无情,导致整个天国上下,对他怨声载道,特别是萧朝贵,被打过欺负过好多次,早就怀恨在心。

正是因为这种“神权”与“君权”冲突,名义上的领袖无德无才,实际上的领袖有才无德的情形,造成了后来天京事变,诸王内讧,势如中天的天平天国快速坠落。


江畔初见月


太平天国前期高层领导是亲密的结义兄弟关系,定都天京后变流寇为有稳定根据地的反清政权,各项政治体制日益完善,这个时候高层领导间的关系就不不可避免的转变为君臣关系。这样洪秀全要维持并加强天王的权威不可避免的会与其他诸王(特别是东王杨秀清)产生矛盾,按历代普遍规律这个矛盾一般会在定鼎天下后才爆发出来。比如汉朝吕后诛杀功臣、明朝朱元璋的三大案等等无不是皇帝为了加强集权、剪除勋贵集团的势力而为之。

而太平天国为何在只有江南一隅之地时就开始了惨烈的内部倾轧呢?

第一点, 神权与政权分离埋下政权分裂的的隐患。

太平天国起事之初靠的是信徒对“拜上帝教”的迷信,走得是官逼民反的起义路线。洪秀全是“宗教象征”,也是教主,而总理太平天国军政事务的正军师却是杨秀清。

在金田起义到后来的攻克武昌,杨秀清在各类战役中的优秀表现确立他一人以下,万人之上的领导地位,拥有节制诸王、群臣入朝不跪的特权。而后来杨秀清在太平天国宗教体系中也获得了极大权威,那就是代天父传言的资格,而这个资格也是得到洪秀全承认的,而后更是被赐封“劝慰师”、“禾乃师”、“赎病主”等一系列神圣头衔。

洪秀全则一直希望凭借太平天国繁复的礼节、教义和传统尊君观念来维护自己的至尊地位,而杨秀清的存在确是对他权威的最大挑战。因为当天父下凡时即便是洪秀全也要匍匐在杨秀清的脚下聆听教诲,这个时候杨秀清说的“天父圣旨”,太平天国任何人都要执行。

比如有一次1855年8月25日(太平天国乙荣五年七月十九日)半夜三更,杨秀清突然宣传天父下凡要去洪秀全的天王宫殿。结果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等众朝官军装随行护卫,到了天王宫殿又命令典天锣、放圣炮。洪秀全门开的稍晚了一点,就被训斥“久还不开朝门,真是该打!”洪秀全下跪奏请赦罪,之后杨秀清宣布了两个人的处分后又单独召见了洪秀全的正宫赖氏。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第二点,杨秀清拙劣的政治素养

杨秀清也惧怕洪秀全利用宗教领袖的身份诛杀自己,所以迫不及待要争取更大的权威,这就是在1856年太平军攻破江南大营后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的事件。天无二日,国无二主。杨秀清这样的举动已经是逼着洪秀全对自己下毒手了,而他本人却以为高枕无忧,只能说作为一个烧炭工出身的东王对于高层次政治斗争缺乏基本的洞察力。

在此之前杨对诸王也十分跋扈,特别是韦昌辉既嫉妒杨秀清的权势,也因为其兄长因为杨秀清而处死一事与之结怨。所以洪秀全是密诏韦昌辉除去杨秀清,1856年9月2日凌晨,韦昌辉带亲兵攻入东王府诛杀杨秀清及其家眷,其府中服役的500女子就被处死。天亮后杨秀清首级被呈送给了洪秀全,洪秀全宣布其“窃据神器,妄称万岁”的罪状,并全城追杀杨秀清党羽,三天内共有两万余人被捕,随后便发生了大屠杀,后续被牵连和反抗而死的人又有两万。

韦昌辉在除去了杨秀清后急于取代其地位,开始独断专行,并想挟制石达开。韦昌辉的行为让石达开获得太平天国上下的同情和协助,当石达开的大军讨韦时有着压倒性的优势,只打了两天便结束了。后来石达开在洪秀全的默许下处死了韦昌辉和秦日纲等人。天京事变结束


建宁李俊阳


他俩首先是政见不同,在一些社会问题上、管理问题上意见也大相径庭,随着太平军在西征战场上的胜利,杨秀清的威望达到了顶峰,然后他就郁闷了,我在前面冲锋陷阵,辛苦打天下,洪秀全却啥也不干,我干嘛要为他打工?但是杨秀清十分清楚,洪秀全动不得,一动他,天父天兄那套把戏就穿帮了,这个政教合一的政权一旦神话破灭,那就会人心尽丧彻底完蛋,所以洪秀全不能杀,最好就是杨秀清前台掌权,洪秀全后宫享乐,所以杨秀清就不断的向洪秀全示威,不断地威胁羞辱洪秀全,告诉洪秀全,自己随时有办法收拾他,聪明的就赶快封我为万岁,多次羞辱洪秀全之后,杨秀清又给自己加封号,“圣神风”、“赎病主”、“劝慰师”,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中,他占去两个。不但如此,杨秀清还夺走洪秀全仅存的两个权力:对教徒宣判教刑的仲裁权和《圣经》的解释权,这实际上是一点点剥夺洪秀全在宗教上的地位,被逼得无路可走的洪秀全只能跟杨秀清决裂。后来天京事变爆发也就不奇怪了。

一山难容二虎,玄武门之变不也是如此吗?李世民能征惯战,立功无数,在征战过程中,身边聚集了一批有才能的文臣武将,一时间威望如日中天,无人能比,成为大唐帝国的继承者可以说是众望所归,那真正的太子李建成怎么办?任凭事态发展下去,必定是自己先被废后被杀,就算李世民没这个心思,他手底下那一班猛人,为了自己的安全也绝不答应,因为,一旦李建成成为皇帝,李世民和他手底下的人就是个绝大的威胁,任何皇帝只要不是白痴,绝不会留着他们,历史上功高盖主之人基本没啥好下场,如果你功高盖主,又是能角逐最高权力宝座的皇族,那就只有死路一条。所以这个冲突是无法和平化解的,最后的结局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这是专制政体权力排他性的一种必然结局,也是人性的必然结局。


牵机553


政教合一的政权,理论上是天王洪秀全最大,东王杨秀清次之。东王以下诸王受东王节制。但杨秀清有天父附体神功。萧朝贵有天兄附体神功,萧朝贵又是天王的妹夫,杨秀清的好友。本来以神功对神功,再+上洪秀全的世俗力量,太平天国内部权力还不致于失去平衡。可萧朝贵在长沙城下,孤军冒进,被炮子早早打死了,杨秀清的天父附体神功再也无人能敌。因此杨秀清骄横跋扈,喜怒无常,目中无人,找借口打压北王,翼王,燕王,动不动就是杖责,视诸王如奴仆,天父附体,视天王如傀儡。终于激化矛盾,天京事变暴发,王杀王,太平天国邪教组织彻底完蛋。


1027永力货架设备


中国人对这种权力格局应该非常熟悉,人杀人,人整人,人斗人,绵延数千年,早已烂熟于心。我记得曾有一位老将军语重心长说过,我们这些人没一个没整过人,也没一个没被人整过。存在决定意识,制度决定行为,所以太平天国不可能太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