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0 一個婆婆的實話:兒媳很直接地說出彩禮要求,我反而更高看她

前幾天聽到一位女同事說,打算結婚了,但是不知道怎麼向婆家提出彩禮要求。

說得太直白了怕被覺得自己是拜金女,不說又怕雙方家庭的觀念有差異。

中國民間自古以來在男女婚配這件人生大事上面,就有一些約定俗成的規矩。“父母之命,媒鳩之言。三媒六聘,明媒正娶。”這些,都是以表對婚姻的敬重之意。

男方家準備彩禮,女方家也會準備陪嫁,主要是為了增加婚姻的保險成本,表明兩個家庭對這件事情的重視程度。

同事的話讓我想起另一個故事,那位婆婆說:兒媳很直接地說出彩禮要求,我反而更高看她。

一個婆婆的實話:兒媳很直接地說出彩禮要求,我反而更高看她

01.

直接說出來是一家人的表現,最怕就是背後算計

鄭阿姨的兒子快要結婚的時候,她家的經濟情況很不錯,丈夫是當地有頭有臉的商人,家境殷實。

她本人也是一名公司的高管,閱人無數,眼明心細,是位很精明的女士。在被人問到如何看待兒媳婦一家直接提出彩禮要求這樣一個很尖銳的問題之時,她的回答很坦然,也讓一些人感到很意外。

為在別人看來,像他們這樣的家庭底氣與自信很足,可能在兒子婚事上姿態也會擺得很高,能夠在氣勢上便壓倒對方,使得對方不敢提什麼要求。

但她卻這樣表示:“兒媳很直接地說出彩禮要求,我反而更高看她。這代表她很坦率,自己本身也挺有自信,直接說出來是一家人的表現,最怕的就是背後算計。

彩禮不彩禮其實並不是關鍵,不過就是一筆金錢而已,她要是當面不提,結了婚之後想辦法從我兒子身上盤剝,可能到時候情況更不便於防範。

像那種不吭聲、表面溫柔順從、貪得無厭、悶聲發大財的女人,才更可怕。

一個婆婆的實話:兒媳很直接地說出彩禮要求,我反而更高看她

02.

彩禮要求不過分,很有分寸

在鄭女士看來,彩禮是對女方及其家庭,還有這樁婚事的一種尊重,是一種不能被免掉的形式,但也不是女方家人用來發財的一種機會。

這兩種心態很容易分辨,她兒媳提出的彩禮要求不過分,很有分寸,看得出來就是依照本地的習俗而已,沒有想要獅子大開口、趁機撈上一筆的想法,所以她對這個未來的兒媳婦感到很滿意。

“她挺大方得體的,像我們這種人,平時跟無數‘人精’打交道,什麼樣的厲害角色沒見過?別人眉毛一挑、眼睛一眨,心裡想動什麼歪腦筋,當時便能察覺出來,更不要說她一個小丫頭了。

如果她們家用一種想借機撈一筆的態度來談彩禮,對不起,我會看不起這樣的家庭,格局不高,對婚姻的態度也不端正。

但人家遵禮數,講規矩,不卑不亢,家風跟家教都不錯,這樣的親家我也願意以禮相待,打心裡會產生尊重。”她娓娓道來。

一個婆婆的實話:兒媳很直接地說出彩禮要求,我反而更高看她

03.

兒媳本身優秀,讓婆家心甘情願給彩禮

鄭女士之所以願意接受兒媳當面提出的彩禮要求,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相信兒子的眼光。

他們家的人,一直以來就有屬於自己家庭的一種看人待物的說是家族理念也好,說是價值取向與三觀也罷的這樣一種東西存在,因此對於兒女的培養與對自身的要求都非常高。

“從小我們就培養兒子一種如何看人、如何處事、如何與這個世界、這個社會打交道的獨立意識。他長大之後,我們很少干預他的想法與行為,因為我們信任他的眼光與能力。他是個對待愛情與婚姻很慎重的孩子,自身優秀,對另一半的要求也高。他找到的伴侶,自然各方面都出色。兒媳本身優秀,會讓婆家心甘情願給彩禮。自古就是‘男求女,鳳求凰’,我兒子喜歡的女人,身為父母,肯定也得在禮數上面做足功夫,不拖他的後腿,也不讓女方家庭感覺我們不通人情、非常勢利與驕傲,這對於孩子們以後的婚姻也有利。”

說實話,任何事情,只要是在正常合理的範圍之內,用一種正大光明的態度明確無誤說出來,就是一種心胸坦蕩、自信與理智的象徵。

婚姻主要是建立於一對男女的愛情之上,彩禮只是一種為愛情增加一種見證與保護、提高雙方對彼此的尊重度的一種民間習俗而已。

女方只要依照的是當地的習俗,沒有漫天要價、自貶身份的傾向,一般來說,只要是通情達理的男方,不管其家境如何,肯定都是能夠考慮與接受的,不但不會受到男方家庭的輕視,敢這樣做的兒媳婦,可能還能得到婆家的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