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100人有95个文盲,为了愚化百姓,清朝官员不择手段

康乾盛世,虚假繁荣

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英国经济学家麦迪森曾发表言论称:巅峰时期清朝gdp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一。而这个所谓的巅峰时期距离第一次鸦片战争仅仅20年的时光,若这个数据为真,那么当时的清政府败家速度也忒快了点。就算是价值两千多亿美元的欢乐豆给我输20年我也输不完呐。

100人有95个文盲,为了愚化百姓,清朝官员不择手段

明朝徐启光从国外引进了番薯,清朝时期大力开垦耕地,像番薯这类生长条低的作物备受推崇,同时清朝农民将水稻与小麦交替耕种,粮食产量得到大幅提高。也许正是因为农业发展迅速才会让乾隆皇帝有了“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类混账话。

凭借农业经济的优势去嘲笑国外的工业经济,清朝真是无知者无畏。

100人有95个文盲,为了愚化百姓,清朝官员不择手段

听闻天朝上国的赫赫威名,英国使臣马嘎尔尼决定去清朝镀镀金。为了在外国使团面前嘚瑟一番,清政府到处搜刮民脂民膏,表面功夫做的锃光瓦亮。

行万里路尤胜读万卷书,马嘎尔尼走遍大街小巷发现清朝的百姓大多就跟难民一样,偷偷捡使团的残羹剩饭吃的津津有味。他甚至觉得这个破烂不堪的王朝,英国军舰几轮炮弹就能炸塌,天朝上国不过尔尔。

100人有95个文盲,为了愚化百姓,清朝官员不择手段

八股文,清朝读书人的噩梦

为了限制读书人的思想,清朝大兴八股文。无论是十年寒窗的学子还是精彩艳艳的大文豪,只要想考取功名、光宗耀祖,一律得遵循国家制定的条条框框来编撰文章。也许一个没有思想的读书人才能让清朝政府稳坐高台吧。

100人有95个文盲,为了愚化百姓,清朝官员不择手段

八股文从精神上遏制读书人,文字狱从身体上伤害读书人。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政府官员只要看哪位文学大佬不顺眼就派人检查他们的文章,随便扣个字眼都能扣上欺君罔上的罪名。地方官员更是拿着鸡毛当令箭,听风就是雨搞得人心惶惶,清朝读书人十不存三。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清政府销毁大量传世名著,只留下部分无关痛痒对自己有利的书籍供读书人参阅。时不时将奴化思想掺杂在书本中,一代百姓一代浑,代代都做清朝魂。

100人有95个文盲,为了愚化百姓,清朝官员不择手段

闭关锁国,偷鸡不成蚀把米

清朝年间,南方沿海地区经常受到倭寇的袭击,久而久之清政府无力再跟倭寇作斗争。再者当时有很多西方商人将清朝和欧洲的产品来回倒卖,通过差价赚的盆满钵满,玩不转大规模进出口贸易以及汇率问题的清政府索性紧闭国门,禁止对外贸易。

100人有95个文盲,为了愚化百姓,清朝官员不择手段

并不是清朝政府目光短浅,而是他们意识到了西方国家的强大,生怕与外界过多的交流导致清朝外强中干的本质被发现,更怕国内一些激进分子见识到西方国家的枪炮之后决定造反起义。就像一些抗战剧中面对敌机的狂轰滥炸,都趴在地上,不过是掩耳盗铃之举罢了。

比起宋朝的人人有书读、人人吃饱饭,清朝真是烂到根上了。

100人有95个文盲,为了愚化百姓,清朝官员不择手段

关注人字拖,这个冬天不得jio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