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为什么很多有袋类的动物都聚集在澳洲,例如袋鼠,袋獾,袋熊?

遥望星海苍穹


这个问题我来说说我的看法:

首先这大概与澳大利亚独特的演变历史有关。

当4500万年~3800万年前,澳大利亚与其他大陆逐渐隔离开时,唯一随之隔离的哺乳动物就是有袋类动物。

之后,这些动物经历漫长而独立的演化,最终成为独特的种群。

距今1.3亿年前,澳大利亚、南极大陆和南美洲等陆地彼此毗邻,共同构成了南半球的超级大陆——冈瓦纳。


在冈瓦纳的边缘有一片呈带状分布的森林,

自澳大利亚东南部起,穿越整个南极大陆,一直延伸到南美洲的南部地区,形成一条“绿色通道”。

各种动物都栖息在这片森林里,它们可以利用这条“绿色通道”离开澳大利亚进入南美洲。

距今4500万年~3800万年前,由于地质运动,超级大陆冈瓦纳分崩离析,澳大利亚逐渐与南极大陆分离并一路向北漂移。

澳大利亚向北漂移的过程至少持续了4000万年,其间尽管气候在“温室”和“冰库”之间交替变化,

但总体上说,这块大陆没有发生大的地质活动,没有冰川活动,没有火山爆发,没有地震,

在此期间,南极大陆一直向南漂移,经过漫长的演化后最终变成了一片冰雪天地,北美洲和欧洲大陆则遭遇了冰期的频繁光顾

距今2300万~1500万年前,澳大利亚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宜人的“温室”气候,有袋类动物得以向多元化发展,火烈鸟、雷鸟等也大量繁衍。

距今大约1500万年前,由于降雨量减少和气温降低,澳大利亚明显变得更干燥,

北部和中部地区的大片森林逐渐被半干旱的草原所取代,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现在。

而在此期间,澳大利亚的野生动物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有袋类动物因新陈代谢较慢,对能量的需求比个头相当的胎生哺乳动物少一些,

因此很快在这片大陆繁衍,成为主流。

而火烈鸟、雷鸟等则因湖水干涸,原本丰茂的植被变成草地,最终走向灭绝。

这场淘汰赛中的幸存者随后大多变成了大块头,原因可能是体形大,能更多摄入营养相对缺乏的植物。

个头相对较小的有袋类动物在澳大利亚也幸存了下来。

距今5万年前,人类闯进了澳大利亚,这里的动植物分布状况再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当今世界,人们只在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才能看到单孔类哺乳动物的身影,

但胎生的哺乳动物,比如具备飞行能力的蝙蝠,会游泳的懦艮,在澳大利亚根本就看不到。



所以结论是:由于地质运动导致的


52赫兹实验室


首先很高兴回答你提出的问题

有袋动物并非都在澳洲,美洲也有少数有袋动物生存,如负鼠等

有袋目并非起源于澳洲界,而可能是在冈瓦那大陆尚未分离的时候从南美经南极到达澳洲的,但是因为在澳洲缺少有胎盘类的竞争,有袋目在澳洲界得到最大的繁盛。有袋目包括一些人们最熟悉的澳洲动物,考拉、大袋鼠等几乎成了澳洲的象征。有袋目在史前时期的南美洲占据了食肉性动物和食虫性动物的生态地位,而在澳洲则几乎占据了哺乳动物的各个生态位,成为澳洲的主宰,并且进化出了与其它大陆的不同真兽类相对应的不同类型,从小型的食虫类型直到大型的草食类型

后兽下纲Metatheria,有袋目Marsupialia

后兽下纲即有袋类,以没有真正的胎盘,出生时幼兽发育不全,需要在育儿袋内抚育后代为特征。这种繁殖习性可能不是后兽下纲特有,而在早期的兽亚纲成员中已经产生。有袋类最早出现于白垩纪中期的北美洲,是一些类似现代的负鼠的小型食肉、食虫动物,在白垩纪晚期已经在北美洲非常繁盛,并进入其它大陆。在新生代大部分地区的有袋类由于真兽类的竞争而灭绝,在南极洲的有袋类则由于冰盖的形成而灭绝,只有在大洋洲和南美洲保存了下来并且非常繁盛。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你


十点一刻3


我不是动物专家,肯定不能完全解答这样的问题,只能说澳洲动物很多啊。人口都集中在东海岸,其他地方又是沙漠又是啥的,没有人类破坏,加上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才会有这些动物的存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