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2 5G網絡的必需品——25G光模塊

5G網絡的必需品——25G光模塊/100G光模塊

現如今我國對於移動通信網絡的運用,最為普遍的是4G網絡,隨著5G技術成熟,相信未來五年5G網絡(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將會成為信息通信領域的熱點快速發展,承載網的先行建設與升級推動電信網光器件需求將會持續增加,同時雲計算時代下數據中心網絡需求爆發式增長,國內 BAT為首的互聯網企業進入IDC需求擴張期,25G光模塊、100G光模塊等高速光模塊需求迅速增長。

一、5G網絡的特點

5G移動網提供增強型移動寬帶(eMBB)、超可靠低時延通信(uRLLC)、大規模機器類通信(mMTC)三大類業務,不同業務性能差異較大:eMBB 業務面向傳統移動通信,帶寬大;uRLLC 業務面向工業自動化等實時性控制類應用,時延低、可靠性高;mMTC 面向物聯網應用,連接多、流量小。

5G 無線接入網(RAN)重新劃分為有源天線單元(AAU)、分佈單元(DU)、集中單元(CU)部分,核心網由 3G/4G 時代集中部署逐步向雲化、分佈式部署轉變,不同業務核心網下沉到不同位置,滿足業務低時延的要求,提升用戶體驗。

1.大帶寬

基站帶寬取決於無線頻譜帶寬、頻譜效率、天線數等參數配置,64 TR 100 M帶寬的基站,峰值帶寬可以達到 6 Gbit/s,均值帶寬3 Gbit/s,按照國際電信聯盟(ITU)定義:5G 基站最大峰值帶寬可達 20 Gbit/s。實際情況下,基站速率難以達到最大峰值速率。另外,考慮成本、功率等因素, 5G 基站類型會多種共存,基站帶寬從1~20 Gbit/s 均會存在。

5G基站分為高頻基站和低頻基站:5G低頻基站用於廣覆蓋,在初期,5G低頻基站和4G基站會同址部署,在成熟期,5G低頻基站密度與4G基站相當;5G高頻基站主要用於補熱,初期規模不大,但是有一些需要25GE接口接入。

2.低時延

5G不同業務的時延差異化較大,第3代合作伙伴計劃(3GPP)TR 38.913 定義eMBB 端到端(E2E)時延是10 ms,uRLLC是1 ms,其中eMBB的空口時延4 ms,uRLLC的空口時延0.5 ms;但是,對於不同的uRLLC 業務,3GPP TS 22.261 V16.0.0 給出不同的時延定義,如下表。

5G網絡的必需品——25G光模塊/100G光模塊


3.流量Mesh化

5G CU與DU部署靈活、可分可合,分設的CU和DU之間具有多對一、一對多的特點,存在雙歸和冗餘要求。根據 eMBB、uRLLC、mMTC3類業務分步引入,核心網從集中式部署逐步過渡到分佈式部署。CU和核心網之間存在著多對多的關係,核心網之間存在流量交互的情況,5G 時代業務流量Mesh化趨勢較為明顯,如下圖。

5G網絡的必需品——25G光模塊/100G光模塊


4.網絡切片

一代移動通信網(NGMN)、IMT 2020、第3代合作伙伴(3GPP)均提出了5G網絡基於軟件定義網絡(SDN)/網絡功能虛擬化(NFV)的網絡切片架構,網絡切片可以為未來網絡創新、快速部署業務提供基礎。同時,網絡切片服務可提供管理隔離、資源隔離、計算隔離、轉發隔離、控制隔離等特色服務,不同資源的隔離靈活配置,以滿足不同類型的業務安全性、可靠性、關鍵績效指標(KPI)等方面差異化的要求,保障業務安全和服務質量 。

5.NSA向SA逐步演進

5G建網模式分為獨立部署(SA)模式和非獨立部署(NSA)模式:SA 模式下,新建無線、核心5G網絡,4G網絡和5G網絡兩張網獨立運行;NSA是一種逐步演進的網絡技術方案,通過4G既有的資源,僅在4G網絡上增強,以局部擴容的方式為5G提供服務,並隨著5G業務的不斷成熟逐步演進到5G。

5G承載網絡在用戶網絡側接口(UNI),採用10GE、25GE接口接入基站,網絡側會引入25 GE、50 GE、100GE互聯技術,城域未來則可能會向200 GE、400GE鏈路演進,因此5G網絡建設將少不了具備集成化、小型化、高速率、長距離、低成本、低功耗等特點的光模塊,例如25G光模塊、100G光模塊等。

5G網絡的必需品——25G光模塊/100G光模塊


二、25G光模塊/100G光模塊發展趨勢

光模塊的速率一直是市場關注的焦點,根據速率可劃分為622Mb/s、1.25Gb/s、2.5Gb/s、10Gb/s、40Gb/s、100Gb/s等。目前推動光模塊速率升級的因素主要來自幾個方面:一方面,“寬帶中國”戰略要求實現百兆光纖入戶,從接入層提升了光接口壓力,由下至上各級光接口逐級承壓,推動了對高速率光模塊需求;隨著5G的部署,運營商需要部署更寬的帶寬實現大流量數據的應用,如遠程醫療、VR、4K視頻等,因此移動網絡各層面必須擁有更高的速率,這也推動了25G光模塊/100G光模塊的發展。除了運營商網絡對光模塊需求巨大,雲計算數據中心的加速建設提出了對25G光模塊/100G光模塊的需求。《Cisco全球雲計算指數白皮書》報告中預測,到2020年,99%的互聯網流量與數據中心相關,而數據中心內部的網絡流量佔到了高達70%的比例。從流量模型來看,傳統數據中心以南北向(客戶機與服務器之間的交互)為主,而云數據中心則以東西向(內部服務器之間交換)為主。技術角度,數據中心內部網絡通過引入“Leaf-Spine”(葉脊)網絡架構,提升數據中心內部的數據傳輸速率。目前,25G光模塊/100G光模塊在數據中心實現規模商用,未來有望成為主流應用模式。市場角度,美國Top5互聯網服務商資本開支總和約為420億美金,與中國運營商市場資本開支體量接近。因此,全球數據中心網絡新建及改造帶來的100G光模塊需求將規模放量,高速光模塊市場將保持高景氣。根據Light Counting預測,到2019年數據中心光模塊銷量將超過5000萬隻,市場規模有望在2021年達到49億美元。

總結

在4G網絡時代,光模塊受益於運營商光網絡升級、雲計算數據中心需求爆發及數據中心全光化需求增長態勢顯著,尤其是10G光模塊,相信在未來5G網絡時代,25G光模塊和100G光模塊將會引領光通信行業發展持續增長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