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历史上文丑不是关羽杀的,到底是谁杀死了文丑呢?

密探零零发


官渡之战,其实是曹操的自卫反击战!说曹操已经做了大量备战工作,搞定周围的反对派,是为了准备与袁绍开战,这是对的!但是开战的主动权,在袁绍手中;曹操太弱,尚不敢鸡蛋碰石头。也就是说官渡之战,是袁绍发起的。曹操没有退路,必须应战!不然,这八九年的戎马生涯白干了,全成替袁绍打工!



对阵袁绍,说白了连曹操自己都没有必胜信念!不用摆数据,就看事实!官渡之战后,袁绍不仅留下大量珠宝细玩,还留下了一大箱文武官员的“投名状”!曹操最憎恨手下叛变的,由他的性子,肯定是杀无赦!但是,曹操还是学习光武风范,一焚了之!

为什么,一是因为人数太多,二是当时就是自己都未看好自己能胜,说不定那里面还有自己写给袁绍的求饶信!因为当时,无论朝中,还是自己的青州兵,都弥漫着浓浓的“恐袁症”!曹操有点滥杀,但是他的屠刀挥舞,也是极有深刻的政治内涵的!



当时,如何彻底根除阵营中愈演愈烈的“恐袁症”,比粮草及时供应还重要。曹操意识到,唯有首战必胜,方可力克“恐袁症”!这时袁绍前锋颜良、文丑先后率兵渡河至延津,活生生挤进曹操的“首战必胜”的舞台上了,才演出“白马颜良死,延津文丑休”的悲壮!

颜良、文丑是三国时期常并称的武将,在三国二十四名将榜中二人与张绣并列第二十名。文丑有与赵云大战五六十回合不分胜负、独自战败张辽徐晃的江湖传说,看来孔融说“颜良文丑,勇冠三军”,并非虚言!这样的英雄人物,如何肯屈尊,去配合曹操去演戏呢?事实上,曹操运气真的不错,一直延续到官渡之战的结束。斩颜良,诛文丑,确确实实有点运气成分在里面!当然,这份运气,并非天上掉下来的,而是曹操同志实实在在卖命前线争取来的!



颜良率万人从延津登陆,向东北围攻白马!荀攸献计曹操,佯装由延津北渡,引敌分兵,再轻骑突袭白马解围!等曹操率关羽、张辽领两千轻骑至白马外十里处,便见颜良严阵以待。原来郭图及淳于琼率部万余,也到白马,且偷袭行踪早被游探侦破,只是不知曹操人马多少,未有碾压过去。

曹操带关羽、张辽上土坡观阵,不由得夸赞颜良阵势:绝非浪得虚名!关羽冷笑:那我下去试试!曹操点头应允,刚转头想问带多少人,只见关羽早已单刀独骑杀向敌营!曹操大惊,急令张辽带兵准备把关羽抢回来!张辽忙下坡,叫上两千铁骑前去营救关羽。刚到阵前,敌营大乱,只见关羽马挂颜良人头,凯旋归去。张辽率众趁机掩杀,敌军溃败!

前后未有二十分钟,不仅解除险情,首战必胜也成了!曹操高兴得差不多想抱着关羽亲一口,一看关羽脸色如水,就不敢造次,忙说:我马上报告皇上,给英雄封侯!曹操的心花怒放,未必全为关羽力斩颜良,而是这一刀有可能斩断关羽与已投靠袁绍的刘备情义,趁关羽未知刘备在袁营,得把关羽雪藏起来,不能再让他上战场,哪天与刘备战场撞面,就麻烦了!曹操安排关羽去许昌参加封侯典礼,将关羽支出官渡。事实也是如此,不然,下一场战文丑,就会弄出战场上兄弟相见!曹操诡也!



文丑是主动要求渡河打曹操的,带着步骑各一万人,去为哥们颜良报仇!袁绍派刘备相随,文丑不悦,便安排刘备殿后,负责打扫战场!曹军此时正赶着百姓、辎重、牛马,从白马撤向延津。文丑率领轻骑,纠缠上来。曹军慌了,放弃后卫,丢下大批辎重军马,加速窜逃,在前方构建简易阵地!文丑笑了,他边安排人员接收辎重牛马,边等后续过河的骑兵!人到齐,就总攻!

曹操手下看出文丑骑兵要发起冲锋,劝主公退守延津。曹操下令把所有驮着辎重的牛马,全赶出去,文丑便认定曹军要弃阵潜逃!没有溃败的弃阵,必有埋伏。文丑未有追击,决定先拿战利品再说,不能便宜刘备!回头看看刘备,正不急不躁带领着步兵防守方阵,向这里逼近!一点东西也能留给刘备!放弃战利品,径直冲锋,这是为刘备火中取栗!文丑下令放纵,散了阵形,多半兵力看守战利品,其余还在疯抢牛马辎重!



突然敌军阵地上冲出无数铁骑,没有呐喊,没有鼓擂,似无形的风,刮向正在疯抢东西的袁军。文丑死于乱战中。幸亏后方有刘备的步兵,半数以上的骑兵,被刘备保护起来。

曹操抢回自己的辎重牛马,还有千余头袁军的辎重牛马,俘虏敌军一千骑兵,斩杀一千多人!曹操更为庆幸的是,之前及时将关羽派往许昌,不然今天关羽在现场,很难说他的青龙偃月刀,会指向谁!至于一千年后那个叫罗贯中的人,将文丑写成被关羽一刀斩杀,曹操不禁失笑:假使关羽在场,兴许被杀的是孤!



后来,刘备二次去汝南开发根据地,杀了蔡阳,名震四海。关羽得知大哥下落,直接从许昌,千里走单骑,去找大哥!其实,曹操对关羽还是相当器重,当时曹军中封侯的仅有曹仁一人,那可是人家舌舔刀尖挣来的。哪似关羽二十分钟一刀下去,就得了汉寿亭侯!


云子落


历史上的迷案真是太多了,数不胜数,单凭正史上有限的记载,让人更是迷茫迷离,众说纷云,莫终一是。实在太想解开迷底的,没办法就只好再借助一些野史、传说,敷衍成演义传奇,以飨后人。

三国时期的文丑,本是袁绍手下最威猛的大将之一,与颜良、张郃、高览为河北四庭柱,是袁绍引以为豪的勇将。《三国志》上说,建安五年,袁绍出兵攻打曹操,两军初战白马,曹操用计分散进攻白马的袁军主力,派关羽在万马军中斩了袁绍大将颜良,袁军震恐,遂解白马之围。曹操感到白马不利于防御袁军进攻,就主动放弃白马沿黎阳河向西转移人口和物资,袁军在刘备、文丑的带领下渡河追击曹军运输车队,直抵延津。曹军在延津南部黎阳河南侧防洪堤的南面驻扎,兵力不多,有五、六百人,袁军看不到。当袁军五六千人沿河追击曹军运输车队时,不少人因看到袁军人多而畏怯,建议退军回营,被谋士荀攸制止,他认为这时正是诱敌突袭的好时机。当袁军追上运输车队,抢夺粮食物资时,曹操命军士上马,从堤南突出袭击袁军。袁军不防曹军突袭,立时大乱,纷纷败逃,曹军乘胜追击,在乱军中斩杀了大将文丑。

至于是谁趁乱斩杀了文丑,《三国志》上没有说明,给我们留下了千古疑迷。从白马解围到延津突袭袁军,时间不长,关羽应该还在曹操军中。文丑是河北名将,与颜良齐名,武艺自然出类拔萃,就当时曹操军中的张辽、徐晃等战将,在袁军混乱中,也是很难斩杀文丑的。能斩杀文丑的,最大可能还是关羽。为什么呢?原因是刘备在袁绍军中,关羽的情况刘备一定事先给文丑说了,当关羽追赶文丑时,文丑已经认出关羽,自然略战关羽回身就跑,想引其到一个比较僻静的地方给关羽说明刘备正在这边。关羽不知道啊,奋起神威追上文丑,抬手一家伙,文丑就一命归阴了。此中说法出自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二王尺牍集》,是二王摹写的章表书信文章集,其内有魏晋时期的人假托关羽口吻写给曹操的拜别信,里面有“刺颜良于白马,诛文丑于南坡”等语,但不能直接证明是关羽斩了文丑。罗贯中采信了这一说法,在写《三国演义》时,正是分析了当时的情形,就直接将斩文丑归功于关公了。他绘声绘色地描写了文丑被杀经过。说是颜良被斩,文丑和颜良交情过密,就领军要为颜良报仇,据延津挑战曹操,却中了诱敌之计,袁军混乱,文丑挺身出战,射退张辽,三十合战败徐晃,并乘机追击败逃的老徐,正遇克星关公。关公犹如天神下凡,文丑心怯,战不三合,回马欲逃,被关公快马赶上,搂头一刀,头身分离,死于非命。至于说如果不是关公斩了文丑,谁最有可能杀了文丑呢?后世由此又分出两种说法,一种是文丑死于乱军之中;另一种就是被徐晃所杀。《三国志》的徐晃传中,记述了徐晃在白马之战中“从破颜良”,在延津之战中“破文丑”,而且过后他被拜为“偏将军”,也可能是斩了文丑立了功才被拜的吧?但文丑作为袁绍大将,徐晃斩了文丑,《三国志》中应该有明确记载,如黄忠在天荡山斩曹军大将夏侯渊等,陈寿为徐晃作传,写得也是很详备的,徐晃斩文丑这么大功劳,不可能不写明,因此这种说法也很站不住脚。

总之,文丑是被曹军在延津之战中诛杀的,至于究竟是谁诛杀了文丑,真的不好确定了,如果要想探究其真实情况,恐怕只有让那些迫切欲解其迷的人穿越过去了。


sunjin72976689


《三国志》只记录文丑是在战斗中死亡,具体是被何人所杀、如何死法都没有记录

文丑在《三国志》中只有3处记录:曹操、袁绍、徐晃三处。关羽只有斩颜良的记录。

《武帝纪》:

“时骑不满六百,遂纵兵击,大破之,斩丑。”

《袁绍传》:

“太祖(曹操)击破之, 斩丑”

《徐晃传》:

“进至延津,破文丑,拜偏将军。”

无论是曹操,还是袁绍,都记录文丑的死是“斩丑”——文丑很可能是战斗中战死。当然文丑也可能是战败被俘虏被曹操当场处决——但以爱才闻名的曹操如果俘虏了文丑,基本不会斩杀作为名将的文丑。

从徐晃因为击破文丑的军功而被封为偏将军来看,曹操击败文丑之战中,徐晃战功最大,否则不会因为此战而被晋升。

因此,如果从史实来说,文丑是战斗战死,杀他的人可能只是普通的士卒,在战斗中有可能已经战死。如果一定要说是被谁杀的,击败文丑之战中徐晃战功最高,可以说是徐晃杀的文丑。


晋朝之后因为无人认领战功 斩杀文丑的功绩被后人推给了斩杀颜良的关羽

晋朝的《二王尺牍集》:

“(关羽)觅迹求功,刺颜良于白马,诛文丑于南坡,丞相(曹操)厚恩,满有所报。”

宋朝的《容斋随笔》:

“关羽手杀袁绍二将颜良,文丑于万众之中。”

综述

由于曹操军和文丑军作战是诱敌之计,曹操是“纵兵”——士兵们都忙着从文丑军夺回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不是有序作战,是乱兵作战,因此没有人注意到文丑的战死。只是在胜利后收拾战场时发现了文丑的尸体,却无人认领功绩。

关羽斩杀颜良被曹操封汉寿亭侯,徐晃在击败文丑战中因为功绩最高被封偏将军,斩杀袁绍二大名将之一文丑的战功,即便是普通士卒,肯定是大功;而无人认领,说明杀死文丑的人之后也战死了,又因为是乱兵作战,无人说明和作证。

晋朝之后,后人干脆就让关羽冒领战功吧。从史实而言,说徐晃斩杀文丑,比起关羽斩杀文丑更接近事件。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
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历史哨声


演义中的颜良文丑都是死于关羽手上,颜良被一刀杀了,文丑不出三回合被斩杀。

但在正史上,颜良被关羽所杀是毫无争议的,可文丑又是被谁所杀呢?


文丑败于曹操之手,死于战场

据《三国志》记载:“绍遣大将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首而还,绍诸将摩能当者,遂解白马之围”。

关羽杀颜良的记载和演义差不多,就是一招了结的事。至于文丑,作为袁绍手下和颜良齐名的大将,他到底死于谁手,确实是个很值得讨论的问题。

颜良和文丑两人是袁绍手下最强的大将,在袁绍攻下河北后,“众数十万,以审配、逢纪统军事,田丰、荀谌、许攸为谋主,颜良、文丑为将率,简精卒十万,骑万匹,将攻许”。

袁绍引发官渡之战的时候,在他的部署之中,颜良、文丑是真正的大将,像张郃、高览这些连名字都没提到。可见颜良、文丑两人在袁绍军中的重要性。


而文丑为谁所杀?据《袁绍传》记载:“绍渡河,壁延津南,使刘备、文丑挑战。太祖击破之,斩丑,再战,禽绍大将,绍军大震”。这一段的经过在曹操传中有着详细的记载:

《武帝纪》:使张辽、关羽前登,击破,斩良。遂解白马之围,徙其民,循河而西。绍于是渡河追公军,至延津南。公勒兵驻营南阪下,使登垒望之,曰:“可五六百骑”。有顷,复白:“骑稍多,步兵不可胜数”。公曰:“勿复白”。乃令骑解鞍放马。是时,白马辎重就道。诸将以为敌骑多,不如还保营。荀攸曰:“此所以饵敌也,如何去之!”绍骑将文丑与刘备将五六千骑前后至。诸将复白:“可上马”。公曰:“未也”。有顷,骑至稍多,或分趣辎重。公曰:“可矣”。乃皆上马。时骑不满六百,遂纵兵击,大破之,斩丑。

翻译过来就是:关羽斩杀颜良后,袁绍命令文丑和刘备进驻延津,和曹操对峙。当时曹操让众人把从白马那里抢来的辎重扔在地上,等文丑和刘备一到,就开始抢夺地上的辎重。

而这时的曹操突然发令,全军突袭文丑、刘备,由于出其不意,文丑军队忙着抢东西,根本没有料到会有奇袭。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文丑被杀,刘备逃走。

从上可以看出两点:曹操当时在延津;他所率领的军队很少。

以曹操身份的重要性,虽然只有五百多人,但必定是精兵强将,而且在官渡之战两年后,有这样一段记载:“仁弟纯,督虎豹骑从围南皮……太祖急攻之,谭败。纯麾下骑占谭首”。

曹操的这支五百人骑兵,应该就是以后名扬天下,号称“天下第一精锐”的虎豹骑,而作为虎豹骑第一任领导的曹纯,自然也在这五百人中了。

因为曹操不太可能亲自动手,所以在延津斩杀文丑者,极有可能就是曹纯。至于为什么这没有记载下来,或许和曹纯当时名声不显有关,再者,陈寿也是据前人记载来编写《三国志》,既然在《魏书》中没记载,陈寿也不能随便说个人出来了事吧!



一贰一橙


真正历史上,文丑并非关羽所杀

《三国演义》和《三国志》有很大的出入,《三国演义》有很大程度的美化作用,其中就美化了关羽关二爷,很多没有的事强插在了关羽的身上。

比如:

①温酒斩华雄

十八路诸侯群起讨伐董卓,董卓手下大将华雄,却拦住了十八路诸侯去路,十八路诸侯接连几次出战都被华雄所拦截,即便是上将潘凤前去应战,不到3个回合也被斩于马下,就在此时关羽站了出来,请求出战,受到各路诸侯的鄙视,但是却受到曹操的赏识,给了关羽一杯温酒,但是关羽没喝,要等斩杀了华雄再喝,不到3个回合,华雄便被斩于马下,回来时,酒还是温的。


但是实际上华雄并非关羽所杀,而是被孙坚所杀,《三国志》记载,公元191年,当是出任长沙太守的孙坚参与讨伐董卓的战役,但是出师不利被徐荣击败,后逃跑,后来收拾败军时,在阳人城上演了戏剧性的大反击,大破董卓军,并将华雄击败,斩下其头颅。

②华容道放曹操

曹操赤壁兵败,在逃往许昌的路上,先后被赵云和张飞所拦截,但都被曹操的手下给化解了,逃往的途中也让曹操的手下精疲力尽,曹操以为脱离了危险,却没想到关羽早早的在出口处等待,曹操望着筋疲力尽为自己出生入死的士兵,向关羽请求放过他的士兵,关羽念及曹操曾经对自己有恩,放走了曹操。


但是实际上根本没有这件事,诸葛亮和周瑜都没有料到曹操会走华容道,都在赤壁战场杀的不亦乐乎,哪里管的上曹操去哪了。

《三国志》记载: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

只有刘备和周瑜去追了,并没有提到关羽。

其次,就是这次题目中所提到的文丑,历史上颜良确实是关羽所杀,一刀将其砍倒在地。


而文丑并非关羽所杀,官渡之战中,曹操诱骗文丑深入,文丑因中计而丧生。

最有可能杀文丑,我觉得可能是自己人,白马战役中,曹操率领600骑兵,冲击文丑和刘备所带领的5.6千骑兵,曹操冲击让整个骑兵队伍大乱,前面向后退,后面往前挤,马因为受惊不安分,导致很多士兵并甩一下马,被踩踏而死,我觉得文丑可能也因被甩下马,被踩踏而死,毕竟以曹操600骑兵根本不足以对战文丑的5.6千骑兵。

所以文丑最有可能死于乱军之中。


历史黔


《三国演义》小说里,关羽斩了颜良,解了白马之围。曹操表奏朝廷封关羽为汉寿亭侯。曹操听说袁绍派文丑渡过黄河到了延津。就命粮草在前,军兵在后。结果,曹军见了文丑大军,纷纷丢弃了粮草。曹操令军兵解了衣甲,放开马匹。文丑杀到,众将劝收拾马匹撤退。曹操与荀攸相对而笑,荀攸便知其意了。


文丑抢了抢了粮草又要抢马匹,士兵大乱,曹操命众将一起之。文丑只得挺身应战,自己的军兵互相踩踏,文丑没法阻止,只好败走。曹操大喊道:文丑乃是河北名将,谁可擒之?张辽与徐晃一起杀出喊道:文丑,休走!文丑见两将追来,拈弓搭箭,正射张辽。徐晃大喝“贼将休放箭”。张辽低头,箭射断盔樱。又奋力追赶,被文一箭射中面颊,应声倒地。文丑回马杀开,徐晃赶到。见文丑大军走又杀回,徐晃只好败走。文丑延河追赶,忽见十余骑马,旗号翩翻,一将当头提刀而来,乃关云长也,大喝:贼将休走。与文丑交马,战不三合,文丑心怯,拨马绕河而走。关羽马快,赶上文丑,脑后一刀,两文丑斩下马来。

三国演义里,文丑


被关羽追赶上杀于马下。历史上的文丑,不是关羽所杀。但是与前边的情景差不多。

袁绍带大军渡黄河追击曹操,到延津南部,让文丑与刘备应战曹操。曹操以粮草辎重诱惑文丑,文丑大军一心抢粮草马匹大乱。曹操趁机命人突击文丑,文丑死于乱军之中。

可惜了文丑,这位河北名将,千年以来,早以成了关羽成名的过客了。


路遥lgy


提起关羽,人们必然想到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等耳熟能详的故事。无论在《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中,颜良、文丑都有万夫不当之勇,堪称三国时期名将。孔融曾赞誉:颜良、文丑勇冠三军。荀彧也说过: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擒之。正史中颜良确实被关羽斩杀,至于文丑怎么死的,却没有明确交代,留给后人无数的猜想。


在《三国演义》中,颜良死后,文丑率军为其报仇,在延津挑战曹操,却中了曹操奸计而军乱,文丑挺身独战,射退张辽,与徐晃大战30会合而不分胜败,追击中正遇关羽,打了不到3个会合,就被关羽斩于马下。


在正史中,文丑之死却与《三国演义》有着天壤之别。颜良被杀后,对袁绍来说是个巨大损失,为此,他调集大军,在官渡准备与曹操一决雌雄。具体说,就是曹操的运粮队在白马附近被袁军发现后,他手下很多将领担心:一旦袁军截断曹操粮道,曹军将不战而败。而曹操手下的大谋士荀攸却认为:这是个诱敌深入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可以趁机歼灭袁军的部分主力,杀杀袁军的锐气。



于是,曹操听从谋士荀攸建议,采取了诱敌深入之计,并且将运输队的财物丢在路上。文丑率领的骑兵看见这么多宝贝,纷纷下马抢夺。曹操见文丑的骑兵阵型大乱,马上命令关羽、徐晃等人率领骑兵向文丑的骑兵发起突然袭击。袁绍军大乱,军士竞相奔逃,自相践踏,死者无数,大将文丑阵亡。

文丑到底是谁所杀在史书并无记载,一直都是一个谜。有人推测文丑很可能跌下马,被马匹践踏而死。但这种说法过于牵强,试想:文丑是一员勇冠三军的大将,坐下战骑就是他的命,岂能轻易掉下来!而杀他之人绝非一般的偏将小卒所能做到的。

因此,易中天先生推测文丑极有可能被关羽所杀,原因有二。

一:文丑为颜良报仇心切,面对曹军突然发起的攻击,他很可能置曹军其他将领于不顾,单找关羽决战。而关羽打仗时向来中锋在前,与文丑狭路相逢最有可能。以关羽神勇,斩杀文丑应该不在话下。

二:曹军的徐晃、张辽等大将,与文丑都交过手,谁也没能占得先机,可以说他们心里已经烙上了“恐文症”。所以,在这次发起的攻击中,他们有可能故意避开文丑。而关羽没有在战场上会过文丑,且他心高气傲,藐视群雄。这次攻击,关羽很可能就是奔着文丑而来,因此,极有可能是关羽斩杀了文丑。

我非常赞同易中天的关羽斩杀文丑之说,不知大家有何异议。


洛水清风


在《三国演义》中,文丑为了给颜良报仇,主动请缨去迎战曹军。在刚刚开战的时候,文丑以一敌二毫不逊色,射伤了张辽,击退了徐晃,就在文丑追击的过程中,关羽忽然杀了出来,文丑同关羽交手三个回合,自知打不过想要逃走,却被关羽追上斩杀。正史上没有记载文丑是被谁所杀,根据《三国志》记载,在关羽斩杀颜良之后,曹操和袁绍进入了相持阶段,曹操将大量的物资放在空地上,装出来溃退的样子,想要骗取袁绍的骑兵过来掠夺。曹操则亲自带着不到600人的骑兵隐藏起来,准备趁机偷袭袁绍军队。

袁绍的骑兵开始的时候比较少,后来人数越来越多。曹操的手下都想要撤退,唯独荀攸不同意,荀攸说:现在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引诱袁绍,怎么能够放弃物资离开。到了最后的时候,袁绍手下文丑和刘备统领的骑兵全部到齐,人数多达五六千人。曹操命令军队发起进攻,正在抢掠物资的袁绍军队毫无防备,被打的七零八落,刘备幸运的逃脱,文丑则死在了乱军之中。当时曹操带领的骑兵都是精锐,关羽有可能身在其中,不过如果是关羽斩杀文丑的话,那么史书肯定会浓墨的记录上一笔。

关羽斩杀文丑的说法,是从东晋以后开始的。当时的文人推崇猛将,为了体现关羽的厉害,将文丑被斩杀的战绩算到了关羽的头上。笔者认为,斩杀文丑的人肯定是一个无名小卒,假如是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人,肯定会记录下这一辉煌的战绩。当时的战况非常的混乱,斩杀文丑的人有没有幸存下来也是一个未知数。关羽斩杀文丑,同关羽斩杀华雄一样,都是后来关羽的粉丝们给关羽强加的战绩。

不过从真实的三国历史来看,关羽的确非常的厉害,最起码三国时期的其他武将,都不能与之相提并论。三国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临阵战将,只发生过一次,也就是关羽在百万军中斩杀颜良。至于小说对于关羽战绩的夸大,实际上只是一种艺术渲染,对于这种情况,也没有必要做过多的批评,五虎大将的战绩都被夸大了,关羽也不是唯一。。


史海泛舟摆渡人


文丑是在官渡之战中中了曹操的诱敌之计,战败而被杀,但史书上没有具体没记载是被谁所斩。

《三国志》上有官渡之战的具体记载:

官渡大战初期,颜良在白马被关羽斩杀,但袁军依然步步推进,曹军一再撤退。

曹操从白马撤出后,带着大量辎重先退到一处小山坡,查点手下只剩下了五六百骑兵。文丑与刘备带着五六千骑兵赶到了。 众将认为敌人势大,应该先将辎重撤回后方保护起来,曹操谋臣荀攸说:“正好用辎重来诱敌,怎能撤退?”曹操会心一笑。

曹操命沿途抛撒辎重,然后又命众将士下马而立。

大家见文丑与刘备的骑兵到了,众将说:“该上马了!”曹操让再等一等。

赶到的骑兵越来越多,却开始抢夺曹军留下的辎重。曹操说:“可以出击了。”曹军以逸待劳,从山坡上发起猛烈攻击,正在争夺财物的袁军大乱,文丑在乱军中被杀,曹军大胜。

文丑之死的细节,史上没有明确记录。但此战中,曹军带兵将军是徐晃。战后徐晃就提拔为偏将军,所以据此推测,文丑极有可能是被徐晃所杀。而此战中的刘备,当然是随溃军一起溜之大吉了。


秦之蓝


真实历史上的文丑,并非被关羽所杀,而是死于袁绍和曹操的白马之战

你问我到底是谁说的杀的文丑,不好意思,谁都不知道,因为文丑大将军是死在乱军之中。

曹操与袁绍战于白马,曹操以弱势兵力用计解了白马之围,从被动渐渐占据主动,而后曹操认为白马易攻难守,就主动撤出,在此过程中,曹军运输车队被袁军发现。

此时的曹军也发现了自己被袁军发现了,很多将领惴惴不安,建议部队回防。

这时候,谋士荀攸向曹操建议:“主公,这正是破袁军的好时机!我们怎么能错过呢?”然后告诉了曹操具体谋略。

荀攸的谋略很简单,就是以运输部队做诱饵,钓袁绍军这条大鱼。

果然不久,袁绍军文丑和刘备率骑兵到达,此时曹操军队准备应战,但是曹操却让他们不要轻举妄动。

文丑和刘备的骑兵军队劫了曹军运输物资,开始争相抢夺,顿时部队松散。

曹操看时机成熟,一声令下,几百断后精兵突然杀出,袁军瞬间阵脚大乱,逃跑技能点满的刘备成功出逃,而可怜的一代名将文丑,死于乱军之中。


关注明离子,看更多历史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