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有礼貌”不等于“有教养”,父母这样教育,才能真正培养礼貌娃

培养出一个懂礼貌有教养

的孩子肯定是家长们所希望的吧,孩子拥有礼貌以及教养是一个成长中慢慢建立的过程。

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

“有礼貌”不等于“有教养”,父母这样教育,才能真正培养礼貌娃

礼貌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别人评判我们的一项标准,别人会根据我们拥有的礼貌来评价我们人生的高度教养以及礼貌,而这些是无法用金钱以及其他一些物品来衡量的。

为什么要培养孩子们懂礼貌、有家教的好品德呢?好的礼貌、教养,会跟随孩子的一生,拥有怎样的礼貌与教养,决定了他们的人生高度,所以家长们平时要怎样培养孩子们的礼貌呢?

“有礼貌”不等于“有教养”,父母这样教育,才能真正培养礼貌娃

示范带来的重要作用

孩子们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家长的行为动作语言,通过家长的一言一行来填充自我,根据家长所拥有的教养、礼仪、气度、礼貌来学习、来模仿,所以家长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教养

对待自己的长辈、亲朋好友之间用不同的礼貌用语去进行交谈,这样在旁边的孩子才会受到父母的熏陶,在一点一点中,慢慢的积累礼貌以及礼貌的行为

言传身教带来的教育效果远远比纸上谈兵带来的教育效果更加明显,所以家长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一定要规范自己的行为

,不要用错误的示范去错误的引导孩子。

“有礼貌”不等于“有教养”,父母这样教育,才能真正培养礼貌娃

不要强迫孩子过分热情

在教育这一项浩大的工程中家长们要明白,强迫孩子带来的结果并不是很理想,所以家长们要以理教人,在教育孩子要

有礼貌时,家长们大可不必要求孩子们有过分高昂的热情

其实拥有温和的语气以及不凡的姿态,用礼貌的用语去和别人交流,就一定能彰显出孩子的教养与气度,长时间的与别人过分兴奋的热情交流很可能造成孩子疲倦的心理,使孩子没有真正的自我。

要想教养孩子懂礼貌,最重要的是要孩子懂自己让孩子选择自我舒服的方式去和别人讲话,不但使自己舒心,也使别人舒心。

“有礼貌”不等于“有教养”,父母这样教育,才能真正培养礼貌娃

交谈时的礼貌

家长们要教育孩子在交谈时一定要注意礼貌,对于长辈与人交谈时使用礼貌用语请求别人帮助做事,要用请字当别人慷慨解囊

帮助过自己时,要回以别人谢谢;

当在询问时要使用你好,请问一下;

如果对别人造成了失误性的举措,要对别人说抱歉。

“有礼貌”不等于“有教养”,父母这样教育,才能真正培养礼貌娃

这些日常的礼貌用语,家长们一定要对孩子普及,并且在平时的生活中就培养孩子养成这些礼貌用语的使用习惯,在平日的生活中,家长注意不要使用脏话进行交流,这样孩子很可能会学到。

与朋友交谈时同样要懂得礼貌用语、不要给其他小朋友起外号、不要去评价别人、同样不可以跟小朋友们开很过分的玩笑、去评价别人的缺点

“有礼貌”不等于“有教养”,父母这样教育,才能真正培养礼貌娃

在公共场合的礼貌

家长朋友们要注意在公共场合,也一定要培养孩子的礼貌

比如说,在公共场合时要使用合适的音调与别人讲话,一定要注意周围的环境是否合适。

做自己将要做的事情时:

比如说,开门关门要注意有人无人

比如说,在咳嗽或者打喷嚏时注意卫生习惯等等。

“有礼貌”不等于“有教养”,父母这样教育,才能真正培养礼貌娃

这一些小事情都会使鉴定孩子是否是一个有礼貌、有气度、有教养的小孩子。

孩子们是否拥有礼貌的行为?通常要看家长们对她的教育是如何的,当孩子有不礼貌的行为时,别人可能会首先想到是不是家长也有这样子的行为

所以家长朋友们一定要为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好的礼貌习惯不在一时之间形成,家长们要有耐心。

“有礼貌”不等于“有教养”,父母这样教育,才能真正培养礼貌娃

每个孩子出生都是一张白纸,会长成什么模样,取决于家长如何教导。在6岁之前,孩子的性格还没有完全形成,家长要抓住3-6岁这个性格关键期,培养孩子的好性格、好品质,未来的路才会更好走。莎莎妈妈为家长们推荐2本有关性格、品质培养的绘本——《宝宝好品格培养经典童话》《宝宝情商培养图画书》

“有礼貌”不等于“有教养”,父母这样教育,才能真正培养礼貌娃

采用经典的童话故事,在故事中培养孩子的好性格好品质。每册都是一个单独的故事,分别培养宝宝的爱心、乐观、自信、分享、勇气、善良等品质,提升宝宝的情商,让宝宝拥有好人缘。

“有礼貌”不等于“有教养”,父母这样教育,才能真正培养礼貌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