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满清政府为何能打赢雅克萨之战?

裴红义


沙俄毛熊对我国东北的觊觎,由来已久。1638年叶尼塞斯克督军就曾派遣头目马克西姆·佩尔菲耶夫率领36名哥萨克,试图把黑龙江流域的情况侦察清楚。不过他们在历时两年,辗转找到勒拿河上游通古斯人的居住地,强行征收了几捆貂皮实物税之后,就因为缺乏食物,队伍发生内讧而被迫回转。

虽然如此,佩尔菲耶夫一伙人带回的信息依然让俄国人欣喜若狂。在“为沙皇造福”这一口号的呼吁下,时任雅库茨克督军的彼得·彼特罗维奇·戈洛文 决定派人进一步探测黑龙江地区的详细情况。1643年7月15日,一名叫瓦西里·波雅科夫的督军衙门文书官,带着132名哥萨克、1门小型野战炮以及一些粮秣弹药离开雅库茨克南下。在十一个星期的时间里,他们乘船沿着阿尔丹河及其上游支流乌楚尔河行进,并在乌楚尔河的支流戈诺玛河建成了一座简陋的冬营,以停泊船只和储备辎重物资。在留下40人的守备力量之后,波雅科夫带着剩下的92人乘坐雪橇走陆路,翻过外兴安岭到达精奇里江流域。



(油画:达斡尔人奋起反抗波雅科夫率领的沙俄侵略远征队)

在当地这批所谓的沙俄探险者,得到了当地居民的盛情款待,然而这并不能改变他们的强盗本色。难波雅科夫居然派遣手下前往莫尔迪奇,诱骗并劫持了城里的3名达斡尔酋长为人质,以胁迫城里的达斡尔人无条件投降。然而莫尔迪奇的达斡尔人不吃这一套,他们从城里突然出击,与城外的兄弟部族一起夹攻波雅科夫,杀死并俘虏了10余名哥萨克。经此一役,波雅科夫及其部下无法再去寻找土著居民点栖身,只能龟缩在乌穆列堪河边那座小据点里,在饥饿和达斡尔人的箭雨下惶惶不可终日。到最后,这群丧家之犬居然吃起了战斗中被打死的土著人的尸体!等到留守戈诺玛冬营的40人带着粮食赶来时,波雅科夫身边的92人除了被打死的十几人外,已经有四五十人饿死。然而波雅科夫并未停下脚步,因为到此时为止,他还没有获得哪怕一点貂皮或黄金作为交给督军的实物税。于是他继续率队向精奇里江下游前进,路经许多臣服于清帝国的达斡尔人屯寨,其中就包括皇太极的驸马巴尔达齐的城寨。而后波雅科夫一伙进入黑龙江,并且顺江而下一直到黑龙江江口。“吃人的罗刹毛子进村了!”沿途的土著赫哲人和费雅喀人早已听说这伙金发绿睛白皮怪物在莫尔迪奇干下的“好事”,纷纷自发阻截俄国人,迫使波雅科夫每经一处聚居点都要花很长时间强行闯关才能通过。一路上虽然搞得鸡飞狗跳,倒也让他抢到了480张貂皮和6个貂皮筒。

1645年(清顺治二年)6月,蓬头垢面的波雅科夫一伙返回雅库茨克。在上交给督军戈洛文的报告中,和黑龙江土著鏖战两年的波雅科夫夸下海口:“征服我所经过的这些地区,只需要300人和3个城堡就已经足够。”这些话语使俄国人保持了勘察乃至征服黑龙江的兴趣,越来越多的人步波雅科夫之后尘,其中的“模范人物”就是富有的猎户叶罗菲·哈巴罗夫。



(伯力广场上的哈巴罗夫雕像)

1649年(清顺治六年)秋天,哈巴罗夫受新近上任的雅库茨克督军迪米特里·特兰斯别科夫派遣,率领70人的远征队南下前往黑龙江,强占了黑龙江江北沙洲上的一处据点,这里,名叫雅克萨 。原属于一位名叫阿尔巴西的首领,在给特兰斯别科夫的汇报中,哈巴罗夫竭力描述了这一地区的财富:“达斡尔地方”到处是广阔的田野、牧场和大森林,农业发达,盛产皮毛兽,“比整个西伯利亚还要美丽富饶”。

1650年10月,沙俄派出了援军,抵达雅克萨,哈巴罗夫开始扩建城防工事,同时四处抄掠土著,掳掠男女,强征貂皮160多张,进而派出武装劫掠队,沿黑龙江而下,一路对达斡尔人的村寨烧杀抢掠,制造了桂古达尔大屠杀,杀害我达斡尔边民600多人。

沙俄侵略者的暴行,逐渐传到了清朝宁古塔副都统衙门,乌扎拉一战,清军仓促进兵,不幸战败,死亡六百多人,沙俄侵略者死伤数十人。由于清廷一直忙于内战,从顺治到康熙继位早年。先后镇压了郑成功北伐以及三藩之乱,导致沙俄在我东北大肆扩张:。截止到1681年,卷土重来的哥萨克们在黑龙江中游及其支流结雅河流域,先后沿江修筑了“波克罗夫斯卡娅”“安德留什金纳”“上结雅斯克”“西林穆迪斯克”“多隆堡”等多处据点。他们后来又在额尔古纳河地区修筑了额尔古纳堡,形成了一条“黑龙江沿线俄国城堡走廊”。虽然清廷把黑龙江的大部分土著人南迁,着实让俄国人过了一段苦日子。不过很快,来自西伯利亚其他俄国城堡的农民、渔民和猎人就纷至沓来,从事各种生产贸易活动。他们更开挖银矿,展开了疯狂的经济掠夺。

1683年(清康熙二十二年),康熙设立“镇守黑龙江等处将军”,首任黑龙江将军是在协调边民内迁的工作中表现突出,出身于满洲镶红旗的宁古塔副都统富察·萨布素。他总领齐齐哈尔、墨尔根等副都统辖区,将军府驻地为这一年刚刚修筑的城堡瑷珲。

其时的雅克萨,城防体系是切尔尼戈夫斯基任总管时,在斯捷潘诺夫修的城堡旧址上建成的。这是一座长18俄丈、宽13俄丈的四角方城,四周围以木墙和2俄丈宽的壕沟。1685年年初,来自托博尔斯克的军役贵族阿列克谢·拉·托尔布津已经抵达雅克萨担任督军,他在城内聚集了包括军役人员、农民和猎人在内的450名哥萨克,算上妻儿老小等非战斗人员在内,接近1000人。他们的武器是3门火炮和300支火绳枪。

1685年6月10日,水陆并进的清军部队抵达雅克萨城下,包括来自关内直隶、山东、山西、河南四省各自选派的火器兵250名,总数1000名;其他官兵400名;福建藤牌兵400名 ;黑龙江本地官兵500名;满族上三旗官兵170名;杜尔伯特、扎赉特两部蒙古兵共500名,总记3220人。

这支清军单兵火器数量不多,全军仅携带了100杆鸟枪。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就器不如人。为了攻克雅克萨城,他们带来了43门火炮(不含水师战船配备的火炮)。其中包括4门铸造于1676年(清康熙十五年)的“神威无敌大将军”炮和1门用于攻坚、名为“冲天炮”的臼炮,以上两类火炮主要负责轰击城墙及城内建筑。余下的12门铸造于1681年的“神威将军”炮、21门子母炮和5门龙炮等轻型野战炮


6月25日傍晚,清军开始炮轰雅克萨城。次日凌晨,正式的进攻开始。副都统雅钦和营门校尉胡布诺等统领鸟枪手、弓箭手等,在城南设大盾牌、堡篮,虚张声势作攻城状。在他们的后方是携带龙炮和子母炮的护军参领马世基部。两翼是携带12门神威将军炮,并隐蔽起来的护军参领博里秋、营门校尉乌沙和藤牌兵左提督何佑部。副都统温岱、护军参领瓦哈纳等则率一部,携带4门神威无敌大将军炮和1门冲天炮出奇兵,趁夜色搭乘由汉军镶白旗出身的黑龙江水师提督刘兆麒率领的运输船,秘密过江,潜伏于城北伺机而动。副都统雅齐纳、镇守达斡尔提督白克等率黑龙江水师部分战船于东南,以备水战,严防俄国人走水路逃跑。城西山林一带,清军也秘密隐蔽了杜尔伯特、扎赉特两部的蒙古骑兵,以警戒和堵截尼布楚方向来援的哥萨克队伍。 这一布置果真迷惑了托尔布津,这位督军大人见南面清军没什么重火力武器,遂放心大胆地组织了一次出击。100多名手持火绳枪的哥萨克在己方炮火的掩护下,猖狂地从城堡里钻了出来。他们一边前进,一边向清军射击。雅钦和胡布诺率军佯退,俄国人则见状发起追击。在此时,清军后军和两翼的野战炮兵就掀去炮上的伪装物开始射击。遭到三面攻击的哥萨克猝不及防,数十人当场毙命,余者狼狈逃回城内。


与此同时,奉命率部携带火炮潜进至城北的温岱所部,已经构筑好了炮兵阵地并随即向城内轰击;城墙被“神威无敌大将军”轰得千疮百孔,城内的许多塔楼、房屋等建筑物和一门火炮则被拥有曲射能力的“冲天炮”炸毁。其他方向的清军也对雅克萨发起强攻。大队福建藤牌兵遵照副都统郎坦的指示,在汉军镶黄旗建义侯林兴珠带领下,到附近的山林里收集了一大堆柴草枯木,准备用来直趋城墙下放火。其时的雅克萨在俄国史家的笔下,已经是一片地狱般的景象: “攻城炮弹重量分别为十二、十五、甚至二十俄磅,破坏力很大,城中建筑物被火药箭射中,燃起了熊熊大火。十天轰击的结果,真是令人惊惧:一百人被击毙,塔楼与城堡破坏无遗,商铺、粮仓以及教堂,连同钟楼,统统被火药箭烧毁。除此以外,全部火药和铅弹,皆已告罄。”

托尔布津见势不妙,连忙要求和谈,提出献城。但他要求清军答应一项 条件:允准雅克萨全体俄国居民携带私人财物、牲畜和各种储备物资返回自己的国家,而不扣留他们作为俘虏,不使他们妻离子散。 清军统帅彭春同意了他们的要求。于是,除了包括神父伊凡诺夫在内的45名自愿归顺中国的俄国人以外,托尔布津及残余的俄国战斗和非战斗人员600人,被允许携带除了枪炮弹药等军用物资以外的私人财产,于6月29日启程返回尼布楚。 第一次雅克萨之战就此结束,“四十年盘踞之众,数日而行击破”。



(油画《雅克萨之战》)

7月10日,托尔布津带着残部回到尼布楚城堡。此后不久,本该日夜兼程支援雅克萨,却因一路上忙着胡作非为而迁延不进的拜顿军团600人携带10门火炮、220发实心铁炮弹和大量火药也来到尼布楚。 于是,“兵强马壮”的尼布楚督军弗拉索夫做出了重新进占雅克萨的决定

8月27日这伙胡作非为的强盗回到了雅克萨,他们吸取了教训,在原来俄国城堡的旧址上,耸立起一座合乎当时欧洲工程技术规则的城堡。城堡四面围以底宽4俄丈、高3俄丈的土墙。土墙系草土、黏土和植物根修成,奇厚无比,坚固异常;四面都筑有四棱突出形式的炮垒;围绕土墙掘有壕沟。此外,在陆地一侧,还竖起一道直抵江边的木栅。堡内修建了粮仓、火药库、军需仓库和近10所居民住房。沙俄哥萨克武装数量为826人,拥有大小火炮12门。俄国人除了火绳枪100杆,还有新式燧发枪750杆、140颗炸弹和其他军需物品,以及足够维持一年的粮食

至于清廷方面,尽管早就有边民向黑龙江将军禀告,俄国人已经重返雅克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一重要军情一直未能“上达天听”。直到1686年(清康熙二十五年)2月11日,黑龙江将军萨布素在康熙帝的传旨追问下才发出“鄂罗斯复来城雅克萨地”的上奏。

1686年6月底,经过为期三个月的准备,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率领2200名清军,携带火炮21门,水陆并进。7月初,大军进抵雅克萨城。7月7日,在岸上火炮和黑龙江水师炮火的掩护下,清军开始进攻雅克萨棱堡。此后攻城作战一直持续了一个多月,清军的将军炮攻坚能力不足的缺陷终于暴露出来。雅克萨棱堡坚厚的城墙有效地抵挡住了清军猛烈的炮火,迫使清军改变战略,围绕雅克萨修筑炮台,就这样,雅克萨之战进入了持久战阶段,在清军的优势兵力面前,俄国人选择了坚守不出。9月,托尔布津丧命于清军的炮击,随后雅克萨城内的粮仓为游弋在城西江面的黑龙江水师炮火击中,大量粮食未来得及转移到地窖就被焚毁。俄国人在拜顿的指挥下继续顽抗。拜顿组织俄军进行了几次突围,使用炸弹炸掉了一些清军的工事,但是最终都被压回城堡中。



(清军围困下的雅克萨)

另一方面,尼布楚方面派出的100多名援军则由于蒙古喀尔喀部的袭扰而不得不停止前进。战事进行到这一年11月,严寒已至,雅克萨棱堡内的826名俄国人因战斗伤亡和疾病减员只剩下150多人,粮食和弹药都已经告罄。反观清军的情况也不容乐观,部队中的南方军士因为受不了北国的严寒而病倒不少,当然和俄国人相比,至少清军不缺乏粮食和弹药。战场上的双方仍在咬牙相持着,看看谁先倒下。11月下旬,北京方面传来了康熙的指示:鄂罗斯察罕汗以礼通好,驰使请解雅克萨之围,朕本无屠城之意,欲从宽释,其令萨布素撤回雅克萨之兵,收集一所近战舰立营,并晓谕城内罗刹,听其出入,毋得妄行攘夺,俟鄂罗斯后使至定议。” 于是清军停止了对俄国人的敌对军事行动,从1686年7月到11月的第二次雅克萨之战就此结束。虽然清军没能最终攻下雅克萨棱堡,但通过长期围困的方式使敌人大量减员失去战斗力,也算是不小的胜利。

双方停战后,萨布素曾经派出军医携带药品去给城内的俄国人治病。然而拜顿也很有骨气,反而给萨布素寄去了几公斤重的烤饼表示不需要帮助。不过之后的日子里,又有大量俄国人因感染疾病不治而死。1687年(清康熙二十六年)5月,清军解除了对雅克萨的封锁。但是这次萨布素多了个心眼,依然在距离该地10公里左右的查尔丹屯附近,驻扎大军警戒。要是俄国人再有什么异动,清军就重新开战。这种戒严状态一直持续到《尼布楚条约》签订之后才终止。


用户69792950182


这个问题没什么可解释的,因为两次雅克萨之战就是清军的攻坚战、俄军的防守战。

而且两次战斗过程都差不多。第一次雅克萨之战,清军总共动员了3000人左右,以黑龙江地区的索伦八旗为主,同时还有大量的炮兵参战,还有从内地调去的藤牌手。战斗过程也很简单,清军击溃了出城作战的俄军,并用火炮轰击雅克萨。同时,俄国援军乘坐船只去支援雅克萨,也被藤牌手击溃,100多援军被清军干掉了30多人。因为此时雅克萨城还是木城,清军指挥官彭春还一度准备柴草,要放火烧城,最终俄军不得不出城投降。


本来俄军答应撤军,让出雅克萨,结果俄国人出尔反尔,第二年卷土重来,并构筑了棱堡这种防御工事。所以,清军发起了第二次雅克萨之战。此次作战清军总共动员了2000多人,主力依然是索伦八旗,当然,俄方为了塑造自己被武力逼迫让出黑龙江流域而夸大了清军人数。可以说,这次作战并不如第一次那么顺利,俄方筑起的棱堡使得清军无法通过强攻来解决,只能采取围困使其断粮的方式,同时,棱堡在欧洲也是无法通过强攻取得的,也只能采取围困战术。有鉴于此,清军筑起了三道土墙围困雅克萨,并用大炮不断轰击雅克萨。

清军对雅克萨的围困




也是吸取上一次教训,清军不和驻军谈判,因此莫斯科派了使节来到北京,提出了双方各派使节进行边境谈判。所以清军后撤,允许被饿扁的俄国人出城寻找实物,并提出中国的医生可以治疗城内的病号。

至于签条约的谈判,在俄国人看来完全是清朝武力逼迫所致。因为清朝派去的是一只规模庞大的武装使团,话说俄国人的数据是不是把蒙古王公的部队也算进去了。




最后尼布楚条约签订,中国迫使俄国吐出了其盘踞60多年的黑龙江流域,所以一直到今天俄国还说尼布楚条约是中国强加给俄国的不平等条约。

以上出自《哥萨克在黑龙江上》,因为是俄国人出的书,都是俄语地名。

而实际上中国历史学界一般认为,尼布楚条约是清朝和俄罗斯瓜分无主之地的平等条约。因为即便是俄国早于中国进入黑龙江流域,但是由于俄国并未没有实际控制这一区域,因此黑龙江流域在条约签订之前依然是无主之地。反倒是同俄罗斯的争夺促进了清朝对该地区的实际控制,清朝不仅在该地区筑城驻军以及中央委派的官吏,还进行核查户口,划定行政区,并向当地居民征税等工作。

而且,条约签订后,中俄要交割雅克萨城,还要立界碑,居住在额尔古纳河南岸的俄国人还要迁回到北岸。从俄国的角度说,还确实是向中国割地。

最后做个总结,两次雅克萨之战的意义就是促进了中俄两国边境条约的签订,而这个边境条约的意义就是在清朝打下了1300万平方公里的地盘以前成功的阻挡了沙俄的南下,争取到了东北部边境的安全。而且,该条约第一次把中国一词含义同大清等同,也算是给后来的中国近代化构建打下了一个开端。

好了,就说到这里。


北洋海军炮手


这个其实也不难,换明政府也能打赢,因为双方实力差距太大。


首先看看俄方的情况,第一次就派了450哥萨克雇佣兵,带着300多火绳枪,3门隼炮,在雅克萨建立了一个小碉堡。而清军方面来了3000人,其中1500宁古塔精兵,还有红衣大炮数门,炮轰了三天,俄军就投降了。基本上打起来没费事。


第二次俄军人数增加到了826人,这次来了600预备军,带了100支火绳枪,850支燧发枪,并且把城堡修成了星型堡,专门防火炮。清军此次出兵2000,又是先以红衣炮轰城,击毙了托尔布津,但是实在是拿不下城堡,于是就围城10月,在冰天雪地中耗尽了俄军的精力,莫斯科这才与清国请和。




这一战康熙也没有太重视,因为和平三藩,收台湾,灭准格尔比规模简直村战,所以都没带火枪,火炮也是彭春力请才批下的。然而总有一些清黑和极端明粉那这个说事,也是无语了。不过确实有一点,这一战中,清国本有机会学习燧发枪和星型堡以及隼炮技术,却都被康熙视若无睹,一次摆在眼前的改革就这样溜走了。


火器工坊


萨布素(1629—1701),满族,镶黄旗,姓富察氏,清初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人。清朝将领,抗俄民族英雄,雅克萨之战中方主将。

萨布素自幼熟读《三国演义》、《孙子兵法》等中华古籍,喜欢挽弓射箭。少年时常随父亲牧马,为父亲分担劳务;同大人们一起参加围猎,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他谋略胆识过人,为人正直有礼。

当时,沙皇俄国疯狂侵占我国北方领土,将魔爪伸进黑龙江流域,激起我国人民的强烈愤慨与反抗。清朝顺治帝开始调兵遣将,组织抗击。萨布素应征入伍,奔赴前线。自1653年秋至1658年夏,他随沙尔虎达转战各地,参加了多次抗击沙俄入侵的战斗,英勇善战,屡立战功。

康熙十年(1671)冬,康熙帝亲自到东北阅边,检查防务,令宁古塔将军布告当地、招抚沿边各族,内迁吉林。萨布素等积极推行康熙的移民政策,使很多人免遭沙俄迫害。宁古塔地区抗俄士气愈加高涨。十七年(1678),萨布素晋升为宁古塔副都统。


康熙二十年(1681),沙俄侵占额尔古纳河地区,强行在中国境内抢劫牲畜、毛皮,掠夺银矿,修筑城堡等。第二年,又出兵侵犯黑龙江下游地区,大肆烧杀抢掠。康熙授权萨布素统兵,前往黑龙江。他按照康熙修建城堡、戍守边疆的意图,督励将士日夜建造城堡、构筑工事。

康熙二十二年(1683),朝廷开始设置黑龙江将军。康熙任命萨布素为第一任黑龙江将军。自此,中国开创了东北划分为盛京(今辽宁)、吉林、黑龙江3个行政区的格局。


萨布素肩负重任,戍守黑龙江流域,整治边防,筹画屯田,造船备炮,构筑土墙,挖掘深壕,使之成为具有相当强抗御能力的城堡。他指挥清军,配合黑龙江两岸各族人民,扫荡雅克萨周围各个据点的俄军。俄军节节败退,清军士气大振。

此后两年,萨布素在当地达斡尔等少数民族的配合下,基本上扫清了黑龙江中下游的沙俄侵略军。二十四年(1685),他奉命与郎谈等率兵围攻雅克萨城。俄国侵略军首领托尔布津投降,被遣放回俄国。第二年,托尔布津背信弃义,又率兵至雅克萨,筑城备战。萨布素便引兵抵达雅克萨城下,大败俄军,使其龟缩城中不敢出战。在清军的围困下,俄军走投无路,破城指日可待。


据史料记载,在雅克萨之战中,彭春、萨布素率领清军从瑷珲出发,水陆并进,直攻雅克萨。此年五月中旬,萨布素指挥前锋骑兵部队,俘虏散落在雅克萨城外各处的哨兵,扫清外围;然后指挥清军水陆布阵,包围雅克萨,进行总攻。清军万炮齐发,将士奋力冲杀,经数天激战,城中俄军死伤惨重,被迫向清军投降。这场战役清军大获全胜。

数月后,不甘失败的俄国侵略者率残兵败将再次卷土重来。萨布素又率清军进抵雅克萨城下,发起猛烈进攻。胜利在即,沙皇政府闻讯,急忙派遣使臣来华,提出议和谈判,要求停战,乞求清军撤离雅克萨之围;并声明已派戈洛文为大使,前来同中国谈判。康熙帝接受了俄国的要求,命萨布素撤雅克萨之围,等待在前线想要浴血抗战的将士们不战而返。


康熙二十八年(1689)夏,萨布素奉命率1500名清军,驾船驶往尼布楚,参加中俄边界谈判。在谈判过程中,萨布素向清朝谈判使团提供了黑龙江流域各种自然和历史的准确情况,以及沙俄入侵的罪恶行为,争取了主动。最后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迫使沙俄暂时停止对黑龙江流域的侵略。

条约签订后,萨布素建议驻兵垦田,开发和保卫边疆。第二年,萨布素坐内大臣班。三十一年(1692),奏请建齐齐哈尔及白都讷城。三十四年(1695),奏请在墨尔根(今嫩江)两边各成立一个学校,设助教官,选新满洲及锡伯、索伦、达斡尔每佐领下幼童1名,教习书艺,设立满洲学房——龙城书院。这是黑龙江全省建校的开始。


康熙三十五年(1696)春,萨布素随从康熙帝征葛尔丹,奉命为东路总指挥,统领东三省八旗兵及科尔沁蒙古兵,自索岳尔齐山进剿,拦截叛军,锐不可当,再立战功。

萨布素治军严明,深得民心。任黑龙江将军历时18年,驱逐沙俄,开拓疆土,保家卫国,为巩固东北边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修城筑镇,扩充兵源,发展生产,建学兴教,发展旗屯官庄,促进了黑龙江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使瑷珲、墨尔根、齐齐哈尔等城镇迅速兴起。


李子迟到了


因为“罪恶”的满清政府用心打了,所以打赢了!

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国际效力的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身上不仅有光环,更有争议。很多人认为此举虽然从法律上肯定了外兴安岭以南的地区是我国的领土,但是也在法律上肯定了沙俄对西伯利亚的占领,因此这是一个看似平等,实则丧权失地。很多人甚至煞有介事地列出400万、600万甚至1000万平方公里的“真实”数据。

然而,听着义愤填膺就是事实吗?谎话说多了就能成为真理吗?显然是不能的!

那么,在签下这个所谓的“屈辱”条约之前,清朝是如何打赢雅克萨之战?甚至是如何夸大其词地“人为制造”了这个所谓的胜利呢?

1、第一次雅克萨之战

沙俄在西伯利亚的扩张,从1582年第一批哥萨克越过乌拉尔山脉开始。

从这一刻开始,沙俄开始了鲸吞西伯利亚的疯狂扩张之路。由于西欧强国林立,沙俄在西欧的扩张接连受阻,因此沙俄不得不在远东地区争取补偿。

此时的西伯利亚地区还存在着西伯利亚汗国、喀山汗国等,但是由于其装备落后,在面对优势火力的哥萨克时,这些汗国很快被消灭。

除了西伯利亚等汗国,整个西伯利亚地区天寒地冻,人迹罕至,近乎白地,为沙俄的扩张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沙俄扩张的原动力是西伯利亚丰富的皮毛资源,这使得一批批哥萨克前赴后继,至死不渝!

1600年,沙俄到达贝加尔湖西部和北部地区;

1639年,沙俄到底鄂霍次克海,意味着沙俄的势力推进到太平洋沿岸。

每占领一处区域,沙俄就建立牢固的据点,然后以据点为基地,不断向前推进,很快将势力扩张到整个西伯利亚。

而且,除了获取毛皮,沙俄的更重要目标是获得更加温暖的出海口,这使得沙俄在向东扩张的过程中,也不断寻求南下的通道。

此时的中亚有准噶尔汗国有力阻挡,蒙古高原有喀尔喀蒙古,只有黑龙江流域近似白地。

1643年,沙俄侵入黑龙江流域。

由于此时正值明清交替之际,清军主力入关争夺天下,根本无暇北顾,再加上沙俄肆虐的黑龙江流域不是女真的主要地盘,而是属于蒙古,因此清朝对沙俄未能有效阻挡。

直到1681年,康熙平定“三藩之乱”;进而在1683年,平定宝岛,解决了中原问题。康熙终于可以抽出精力重点解决北部沙俄问题。

此时东北地区盘踞着3000名哥萨克,他们训练有素,效忠沙皇。

面对这种情况,康熙在战前做了很多准备,包括:

  • 加强对黑龙江的侦察和封锁,防止沙俄增援;

  • 在瑷珲筑城屯垦做长久打算;

  • 从吉林到雅克萨沿途设置大量驿站方便信息传递;

  • 加紧造船,保证军粮供应等。

万事俱备,1685年4月,清军将领彭春率清军3000人兵临雅克萨城下,此时雅克萨城内有哥萨克450多人,头目托尔布津。在警告无效后,清军以大炮炮轰雅克萨,击毙100多人,托尔布津宣布投降,清军允许其带武器离开。

沙俄撤军后,清军平毁雅克萨城,班师南下。

但沙俄贼心不死,在得知清军撤退后,随即派600多哥萨克增援黑龙江。1685年8月,托尔布津再次率领826名哥萨克占领雅克萨,并修建了更为坚固的城堡。

2、第二次雅克萨之战

第一次雅克萨之战的轻松取胜让康熙产生了轻敌的心理,认为沙俄不堪一击,所以在沙俄答应滚蛋后,就很快撤军南下了。

清朝的撤军也暴露了情报工作的不足,因为直到1686年2月,康熙才得知沙俄已经卷土重来,于是不得不着手再次反击。

经过了三个多月的准备,1686年5月,清军将领萨布素再次带3000清军包围雅克萨。6月开始攻城,很快击毙俄军头目托尔布津。

因第一次雅克萨之战的轻易取胜,康熙认为此战必然也非常容易,因此第二次雅克萨之战时,康熙只让清军带了50支火枪,攻城神器红衣大炮居然一门都没带。而此时城内的沙俄军有826人,火炮12门,清军只能望城兴叹!

失策之下,清军马上改策略为长期围困。

清军兵力2300多人,1600人为当地驻军,清军围困雅克萨长达10个月,一直到1687年5月16日。

清军的围城战术终于取得效果,俄军逐渐山穷水尽。虽然沙俄不断派援军支援雅克萨,但几路援军但都被清军击败,其中一次毙伤俄军800多人,另一次全歼200多人。

清军总攻雅克萨前夕,雅克萨城内只剩下66个缺医少药的哥萨克,眼看守军即将完蛋,沉默是金的沙皇终于派出使者前往北京主动找清朝谈判,清军随即撤围,第二次雅克萨之战再次取得胜利!

可以说,清军虽然战法比较原始,但最终都取得了胜利!并迫使沙俄退出侵占已久的黑龙江流域,签订了有利于清朝的《尼布楚条约》。

清军之所以能够取胜,主要有以下原因:

  • 领导人康熙重视

作为雄才大略的皇帝,康熙已经意识到沙俄的侵略野心绝对不仅仅局限在黑龙江流域,所以晚打不如早打。有靠谱的领导,事情就成功了一半!

  • 当地居民支持


沙俄的野蛮入侵给当地的少数民族居民特别是达斡尔人造成了巨大的灾难,正是他们的强烈要求最终促使康熙下定决心反击沙俄。在两次雅克萨之战中,清军也是得到了当地居民的大力支持,最终取得胜利!

  • 位置占优势

虽然清军自南向北难度更大,但是相比于万里东进的沙俄而言,清军无论是粮草还是兵员的调遣都有巨大优势!

可以说,正是因为有清军对沙俄的反抗,才有效迟滞了沙俄南下至少150年,为捍卫领土的完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此贡献不容抹杀!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对于大多数人来讲,满清政府能够打赢一场战争似乎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是在满清政府建立的前期,打赢雅克萨之战还是非常容易理解的。

首先是王朝建立前期,满洲八旗的军队纪律还是很严明的。查看对应的史料可用得知,在雅克萨之战开始之前,曾有宁古塔章京海塔率领部队进攻过俄国人建立的基地,但是失败了,海塔由此被处斩。要知道胜败本兵家常事,但能做到军法无情的部队,其战斗力肯定不能小看。

其次是相对于当时俄罗斯的本土重心欧洲,显然清王朝的运输和信息沟通上有更大的优势。但因此也有很多人喷清王朝,认为清王朝能取得胜利是因为人海战术或者是纯粹的人多打人少,不能显示出战斗力来。在此我不得不提醒大家,两次雅克萨战争中,双方参战人数加起来不到一万人。据史料记载当时的满洲八旗人数有一千五,征发的生女真有五百人,之后有汉军不到六百,还有其他参与部队四五百人。请问如何才能将这三千来人摆出人山人海的架势呢?还有就是集中优势兵力消灭对方有生力量有什么不对的么?我觉得很对,能够胜利就是值得称道的。

再次是第一次雅克萨之战中,清军是在1685年开始进行的军队动员,而当年的五月二十二日就已经抵达雅克萨城,雅克萨城的第一次陷落是在三天后。也就是说除去准备建立营寨做好进攻准备之外,清军最多花了一天半的时间攻陷了雅克萨城。这是因为雅克萨城当时只是木质结构的一座小城,被大炮轰击之下很快就陷落了。

而后是第二次雅克萨战争,因第一次雅克萨战争中,清军只是毁掉了城池,并没有永久占据此地。所以不要脸的俄国人在当年八月,也就是第一次雅克萨战后不足三个月的时候,又跑到此地重建了雅克萨城。

那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面对这么不要脸的老毛子,你是准备再一次揍他一顿让他滚开么?

康熙皇帝并不是这么想的,他虽然没有明确命令部队进行围点打援,但是当时的情形就是这样:清军围而不打,俄国人无力突围,莫斯科也无力派遣大军援助。雅克萨城就像一个磁铁,它把俄国人在远东地区的有限资源都消耗掉了,而清军在眼见无法消耗俄罗斯在远东地区更多人力物力资源后,也让城中剩下的俄国人离开了。

俄国人面对这样的窘境,只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需要知道,尼布楚条约所谓的割地,那被割掉的地别说清朝没有有效统治,就连明朝都未曾维持过长期统治,那是属于蒙古游牧部落的。而且说放弃了大量土地和资源的人,请问你在十七世纪就懂有色金属矿的开采?就知道东北大米的机械化种植?光考虑怎么在零下四十度的气候下生活就够你喝一壶的了?你是希望自己穿越到十七世纪的江南还是外兴安岭?


王斌兔斯基


雅克萨之战,是康熙皇帝时期对抗沙俄的一场正义之战。起初,沙俄在黑龙江附近经常挑衅,企图抢夺地盘。当时。清政府正忙于应付三藩之乱,无暇顾及沙俄的挑衅,但是他们越来越变本加厉。

由于康熙当时的主要心思总在应付葛尔丹上,所以就想用外交的手段,与沙俄谈判,尽量不两边作战。但是,这个方法并没有奏效。1682年,清政府明白,一味的忍让起不了任何作用,反而会被误以为是软弱打不过,于是,两次出兵雅克萨,对沙俄入侵者进行了严惩。



康熙25年,康熙派2000清军,加四百清军中的特种部队福建藤牌兵,如下图所示。进入雅克萨作战,此战大获全胜,中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保证了边疆的稳定,这一战的胜利是意料之中的。


雅克萨之战之所以能够成功,首先是因为这是一场正义之战,人民战斗情绪高昂。沙俄入侵线路很长,给养供给和后援困难,劳民伤神,很容易消磨士气,他们本来就是趁清朝平定三藩之乱无暇顾及,想打个措手不及。谁知道清朝玩真的。所以,清政府取得胜利是意料之中的事。


历史密探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要搞清楚两个问题1、雅克萨是哪里?2、雅克萨之战爆发的原因?

雅克萨在哪里?

雅克萨之战后这块领土还属于清朝,但是《中俄瑷珲条约》签订之后,这部分已经割让给俄国,现该地为俄罗斯阿穆尔州阿尔巴津诺。

雅克萨之战爆发的原因?

黑龙江流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更是满清的发源地,清朝初年,清军入关,沙俄利用天下初定政局不稳之时,出兵强占了雅克萨等地,清政府在多次警告无效后,决定使用武力驱逐沙俄侵略者。

清朝能够取得雅克萨之战的胜利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从根本上讲,雅克萨之战是反侵略的战争,正所谓师出有名,雅克萨之战是清军收复国土的一场正义之战。

2、清军兵力占据优势,据统计在第一次雅克萨之战中清军兵力2500人,俄军450人,第二次雅克萨之战时,清军兵力2100人,俄军826人,清军均数倍于俄军。

3、武器装备占据优势,两次战争中清军都携带数十门“红衣大炮”等重型武器,在炮火的轰击下俄军伤亡惨重。

4、战略战术得当,第二次雅克萨之战时,俄军增加了兵力投入,准备死守雅克萨,这时清军没有盲目攻城,而是采用了切断俄军补给的围城战略,最终800多名俄军仅剩66人。

雅克萨之战后,中国以胜利者的姿态来议定双方边界,令人感到意外的是随后签订的《中俄尼布楚条约》中国非但没有占到任何便宜,反而失去了一部分原本就属于我国的领土。虽然《尼布楚条约》一直被定义为平等条约,但是在我看来,清政府依旧是“不败而败”。


一点点历史


雅克萨之战是清朝军队反击沙俄军队入侵的一次重要战争,北方的沙俄经过多年的发展,综合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然而当时的清朝政府,虽然明面上一片祥和,但是暗中朝廷危机四伏。

沙俄一直南下入侵,烧杀抢,康熙愤愤不平,于是破出压力,开始对沙俄宣战!

康熙时代,清朝并没有闭关锁国,准确来说不彻底,大清还是打了好几年,数万人围攻沙俄,这场战争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主要是因为这场战役的正义性。正是因为这样,获得了军民特别的边疆地区各族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第二个原因就是清军从长期的斗争中已经逐步认识和掌握了边界斗争的主要特点,采取了有效措施和作了较充分的准备。

第三个原因就是实行了军政兼施的指导方针,在以武力为后盾的基础上,对侵略者严辞警告,在警告无效后,发兵反击。后来沙俄败了,签订了中俄第一份公平条约,尼布楚条约。

有意思的是,大清打赢了,而且是惨胜!确偏偏把贝加尔湖划给了沙俄!


独坐静饮淡看世态炎凉


雅克萨之战真的赢了么?几万人打几百人围了俩年,俄国人快饿死了才被迫投降,说起来真的不光彩,而且签了狗屁尼布楚条约清朝历史上第一个割地条约,我不知道这样的战争怎么定义成胜利的,战争赢的标准就是割地赔款?那满清末期的割地赔款的战争就可以都定义为胜利的战争了么?真他妈的亮瞎了我的狗眼!


分享到:


相關文章: